崔彦华编著的《魏晋北朝陪都研究》在充分吸收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仅将魏晋北朝时期的陪都邺城、平城、晋阳全部纳入到研究视野当中,还对周汉、隋唐时期的都城和陪都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宏观的梳理。提出了都城和陪都东西格局的见解,有充分的理论分析和事实依据,其结论是成立的。提出了魏晋北朝时期都城构建的两大轴心和陪都设立的两大模式。其一,魏晋都城的轴心是邺城,而从邺城成为曹操霸府开始,最终形成了“洛阳一邺城”首陪都模式;其二,南北朝时期的都城轴心是晋阳,在各都城变迁中,从晋阳成为高欢霸府,继而定为陪都开始,最终形成“邺——晋阳”首陪都模式。这个认识是正确而富有创见的。关于陪都功能及地位的转变。作者对陪都的功能进行了比较深人的剖析,在分析历朝陪都的特点时,能就当时的地理形势、政治结构、多个政权纠葛等方面,全面进行论述,提出“陪都功能从早期的陪拊、辅助作用转变为操纵时局、进而影响王朝更迭的主导、核心作用”的观点,其认识是建立在相关问题的认真分析上的,值得高度重视。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分裂割据时期,这一时期,传统的长安、洛阳等都城屡遭兵燹水淹夷灭,一些新的陪都城市随之兴起,它们或为各割据政权的政治、军事中心;或直接从某一王朝的首都转变而来。这些陪都城市,对当时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王朝的兴衰覆亡。崔彦华编著的《魏晋北朝陪都研究》主要以邺、盛乐、平城及晋阳等陪都城市为切入点,梳理魏晋北朝时期主要陪都城市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魏晋北朝陪都研究》探讨该时期陪都城市出现的一些基本政治、军事制度的变化、发展趋势,揭示其对当时及之后政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学术文库》序言
序
绪论
第一章 陪都的历史追溯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陪都
一、陪都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
二、陪都正式确立时期——宗周丰镐与成周洛邑
三、陪都多元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陪都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陪都
一、秦、西汉陪都洛阳考
二、新莽之陪都
三、东汉的陪都
第三节 陪都的功能
一、军事拱卫
二、政治辅助
三、尊祖祭祀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魏晋时期陪都的基本格局
第一节 曹魏时期陪都概述
第二节 以邺为代表的曹魏陪都
一、陪都邺城的历史沿革
二、邺城兴起的原因
三、曹魏政权对邺城的经营
四、邺城霸府与汉魏嬗代
五、邺城规制对隋唐以后城市规划的影响
六、陪都邺城的文化
第三节 西晋、十六国时期的邺城
一、西晋政权下的“洛阳—邺城”格局
二、后赵冉魏都邺
三、前燕、前秦、后燕政权在邺城的纠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魏时期的陪都
第一节 北魏立国前的“盛乐—平城”格局
一、拓跋鲜卑的迁徙
二、鲜卑代国时期的“盛乐—平城”格局
第二节 从盛乐到平城——北魏“平城一盛乐”两都格局
一、北魏盛乐都城的建立
二、挺进中原,迁都平城
三、陪都盛乐对平城的影响
第三节 从平城到洛阳——北魏“洛阳—平城”两都格局
一、首都平城的确立
二、从平城到洛阳——首都向陪都的转变
三、陪都平城与北魏政权覆灭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魏北齐时期的陪都
第一节 晋阳霸府和别都地位的确立
一、十六国时期晋阳的历史地位
二、北魏夺取晋阳
三、尔朱荣居晋阳遥控洛阳
四、高欢进占晋阳及其霸府的形成
五、北齐晋阳别都的建立
第二节 晋阳霸府和别都体制
一、“邺—晋阳”两都体制
二、北齐帝王居晋阳
三、东魏北齐在晋阳的中央机构
四、东魏北齐对晋阳的修筑
第三节 晋阳霸府和别都的成因探索
一、晋阳的地理形势
二、屏蔽六镇鲜卑的战略地位
三、由一方军镇到全国政治中心
四、民族融合中心地位的确立
五、晋阳经济的开发
第四节 晋阳霸府和别都地位奠定的影响和意义
一、齐周对峙结果的认识
二、霸府和别都对隋唐乃至后世的影响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