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李嘉图接触了《国富论》,18年后,“李嘉图体系”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同义词。这位经济科学的缔造者。有怎样的传奇一生与不凡思想,且让著名经济学者施建生教授为你娓娓道来。请看《经济学家:李嘉图》一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经济学家李嘉图/伟大经济学家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施建生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7岁的李嘉图接触了《国富论》,18年后,“李嘉图体系”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同义词。这位经济科学的缔造者。有怎样的传奇一生与不凡思想,且让著名经济学者施建生教授为你娓娓道来。请看《经济学家:李嘉图》一书。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施建生编写的《经济学家:李嘉图》。《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内容提要如下: 经济学史上没有一位伟大人物像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这样,未受完整的正规教育,专凭自学与秉赋就能在短短14年间就完成如此辉煌的贡献。 李嘉图对货币理论与政策,以及国际贸易理论诸方面的贡献,难能可贵,尤其是地租理论,奠定边际生产分配理论的基础,被视为现代边际分析的先驱。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形成一股政治经济学的“新学派”。凯恩斯曾形容:“李嘉图已征服了整个英格兰,就像罗马天主教的宗教法庭征服了西班牙一样。” 李嘉图对经济学最重大的贡献不仅仅在经济理论,更在于其缔造了经济科学,他用例证,而不用论据,使经济学成为一门可以用演绎方式来推导的实证科学。亚当·斯密固被尊称为经济学鼻祖,但是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则始于李嘉图。自此以后,学人在他所创的基础上,将经济学不断推进,使之成为一门充满活力与旺盛生命的学科。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经商论学与问政 一、成长奠基时期 二、事业发展时期 三、经济论述时期 四、国会问政时期 第二章 对货币问题的见解 一、金块主义的论争 二、货币理论的根据 三、改良币制的建议 第三章 论谷物低价对利润的影响 一、时代的背景 二、理论的要旨 三、理论的补充 第四章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写出 一、穆勒的敦促 二、马尔萨斯的协助 三、新著的写成 第五章 价值理论 一、早期的认识 二、所含有的劳动与所支配的劳动 三、永恒的价值尺度的追求 第六章 分配理论 一、地租理论 二、工资理论 三、利润理论 第七章 生产过剩与经济危机 一、对萨伊市场定律的肯定 二、马尔萨斯的歧见 三、机器是非自愿失业的根源 第八章 国外贸易理论 一、比较优势原则 二、贸易利益的分配 三、国际支付理论 第九章 对赋税问题的认识 一、赋税的性质 二、赋税的转嫁与归宿 三、公共支出与公债 第十章 经济政策的理念 一、经济活动的目的 二、政府的任务 三、救贫法的废除 第十一章 李嘉图经济学的兴衰 一、新政治经济学的建立 二、高潮的消退 第十二章 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一、倡导不息的理论体系 二、首次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 三、社会主义者的强烈反应 附录 重要名词英中对照 试读章节 李嘉图是在1772年4月18日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他的父母都是西班牙与葡萄牙的犹太人。这两个家族都信仰犹太教,后来都受到歧视而被驱离。母亲这一族早就迁往伦敦,父亲这一族则先搬至意大利居住,数代后再迁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Amsterdam),最后于18世纪60年代迁到伦敦。这两个家族在居住地都有成功的事业,颇为当地人士所敬重。李嘉图的父亲亚伯拉罕·李嘉图(Abraham Ricardo)大概在1764年来到伦敦,当时他只有14岁,后即归化为英国公民。亚伯拉罕·李嘉图按照犹太人的习惯很早就结了婚,通过他妻子艾必格尔·德·华莱(Abigeal del valle)的关系,他与西班牙最古老最有势力的犹太家族之一联结在一起。再加上他自己的辛勤节俭与超人的能力,不久就成为一位证券交易经纪人与富有的商人。 李嘉图是他父母的第三个孩子,家中共有17个兄弟姊妹。他的童年消磨在一个享有公民安全、物质生活优裕、信奉正教与社会隔离的小天地中。在这个小天地中,他的父亲就实行着家长独裁式的统治。在宗教信仰方面,他是犹太教堂的一根支柱,在商业事务与个人行为方面,他一直非常严谨地诚实待人。年轻的大卫从小就被安排要继承他父亲已获成功的金融事业。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他父亲首先就要求他在英国接受实用的普通教育,然后到11岁时再送他到阿姆斯特丹的伯父家里。这样做有两个动机:第一,使他可以在他父亲所喜爱的那个城市受到学校教育。第二,更重要的是按照一般从事国际商业交易的犹太家庭的习惯,他在少年时期就应该熟悉他父亲主要经营的,而且他自己也可能会继承事业的那个国家的语言与制度。 李嘉图在荷兰住了两年,然后回到伦敦完成了最后一年的家庭教师教育,接着就成为他父亲在证券交易所的学徒,经常被父亲差遣做一些商务上的事务,所以李嘉图14岁时就已走上了从事商业发展的道路。从这时起如果工作上稍有空闲,他父亲就为他聘请一些他喜欢学习的学科的家庭教师。也许就是因为有了这种经验,使他以后对于自然科学,如化学与地质学产生了兴趣,甚至对于莎士比亚的文学也曾略有浏览。但他没有接受过一般所谓的古典教育(classical education)。正因为如此,他也曾抱怨自己具有所有“忽略了的教育”(neglected education)的缺陷。 他在金融方面的事务完全得到父亲的信任,可以由他全权处理。由于在业务上交付给儿子的责任日益重大,并时常需要他迅速作出独立的判断,因而迟早必会与父亲家长式的统治和正统思想发生矛盾。到了他21岁时,这种矛盾果然发生了,这是因为他要与普利希拉·安·威尔金森(Priscilla Ann Wilkinson)结婚,而这位小姐却是一位贵格会员或教友派教徒(Quaker),这在犹太家庭中是绝不允许的。他父亲自然坚决反对,而他则绝不愿牺牲自己的爱情。结果父子关系终于决裂了。按照西班牙系犹太人的规定,一个儿子若与异教徒结婚,就要将他的名字从家谱中剔除,而且要为他背诵追悼死亡的祷文,所以李嘉图就脱离了家庭。 他与父亲决裂后,自然感到生活非常困难,但不久以后,这种情形就得到了改进。这由三个因素所促成:第一。在交易所中,李嘉图这一姓氏一直是光荣与正直的象征。第二,一般人对大卫·李嘉图本人的品性与人格是了解与敬重的。第三,一般人都很清楚他脱离父亲家庭的经过,都对这位年轻人表示同情。许多与他父亲有业务往来的富有人士很快就给他鼓励与支持,这样他就作为一位证券经纪人而开始独立生涯了。那个时代对于精明的从事金融投资与证券交易的人是有利的,他利用这一机会发挥其才能,获利甚丰。未到26岁就已取得了经济上独立的地位。 经济基础建立了以后,他就放松了紧张的商业活动,开始利用闲暇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主要是数学、化学、地质学与矿物学。到了1799年,在他27岁时,他因夫人患病而陪她在贝斯(Bath)疗养,偶然在一个巡回的图书室中看到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一书,翻了两页非常感兴趣,就订购了一册寄到他的寓所。这可以说是他接触到政治经济学的开始。 P3-5 序言 当我在去年写出了《伟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以后,就想接着为李嘉图(David Ricardo)写一本同样的书。因为亚当·斯密虽然被尊为经济学的鼻祖,但是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则应始于李嘉图。那么他是怎样一位人物呢?他的思想与贡献又何在?这些问题的解答就需要概略的叙述。 关于李嘉图一生所发表的著作,在20世纪50年代曾由英国剑桥大学意大利裔的学者斯拉法(Piero Sraffa)编写一部共分十卷的《李嘉图著作与通信全集》(The Works and Correspondence of David Ricardo)。当它出版后,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后获诺贝尔奖的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中发表了一篇评论的文章。他说李嘉图是一位幸运的人,因为他能获得斯拉法的协助而给他编出这样一部完整的《全集》,而斯拉法也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得到在英国牛津大学任教的多布(M.H.Dobb)的协助来完成这一工作。斯蒂格勒当时似乎没有直接提到这部《全集》对于后来从事李嘉图的研究的人也是幸运的。例如以我写这本书论,如果没有这部《全集》的协助,就不知道要多花多少心血与时光才能写成。 最近6年来我写的这一类册子,这是第6本了。我之所以有机会从事这一工作又是由于我的另一幸运,这就是我有高希均教授这样一位诚挚的朋友。记得约在六七年以前我们在一次闲谈中,他问我最近做了些什么工作。我说这几年来台湾的经济发展固然有了卓著的成绩,但要有进一步的发展则必须有企业家发挥创新的机智与才能,而今天的台湾则没有几位这样的人物。是的,我们有许多人号称企业家,而且已出了第二代企业家。但严格地说,他们很少是真正的企业家。真正的企业家是能创新的企业家。因此,我最近正在重温我过去在哈佛时的老师熊彼特(J.A.Schumpetef)的著作。接着希均兄就说:“你可以将你研习的成果用十万字左右写成一本书,由我们‘天下文化’出版。”在他恳切的言词中,我就接受了他这一建议。经过相当长时间以后,终于有《伟大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刊出。自此以后,我每年都有这样一本书的出版。这一工作的推展就为我晚年的岁月增加了许多生命的活力,使我真有“不知老之将至”的乐趣,这是我的另一幸运,也是希均兄对我的另一裨助,我是深切感谢的。 不待言,一本书究竟有无价值。有多少价值,自需由读者来判断,现在我殷切地期待读者能不吝指教。如果真能得到,这是无上的荣幸。 施建生 2010年11月12日于台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