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鼓词、绍兴平湖调、兰溪滩簧、绍兴莲花落、杭州小热昏,乡情乡音,经久难衰,散发着浓郁的故土芬芳。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系列之一《温州鼓词》,力求以图文并茂、通俗易瞳、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现温州鼓词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现人民群众杰出的文化刨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温州鼓词/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陈小萍 |
出版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温州鼓词、绍兴平湖调、兰溪滩簧、绍兴莲花落、杭州小热昏,乡情乡音,经久难衰,散发着浓郁的故土芬芳。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系列之一《温州鼓词》,力求以图文并茂、通俗易瞳、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现温州鼓词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现人民群众杰出的文化刨造。 内容推荐 温州鼓词有唱有说,以唱为主。它的唱腔、曲调,带有浓郁的南国民歌风味。唱大词时,用一鼓一拍,擂大鼓,敲大锣,曲调高亢、粗犷,比较原始。唱韵很讲究,押韵自然,音节和谐,保持了民间说唱音乐的长处。尤其表演上颇具特色,在单档表演时,一个人可以敲奏四至六件乐器,同时一个人要兼扮各种角色。 本书是关于介绍“温州鼓词”的专著。 目录 总序 前言 序言 追根溯源 史话温州鼓词 乡音俚语 彰显瓯越特色 情寄传统 饱含深厚底蕴 艺海钩沉 点评传承人物 品茗赏篇 汇编古今曲目 喜忧参半 把话传承保护 温州鼓词大事记 温州鼓词音韵汇编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的确,温州地形像瓯。自古以来,提起温州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常用“东南一隅”形容它。隅,就是角落、边远的意思。宋王室南迁临安时,就有“偏安东南一隅”之说。而温州,更是在浙江的东南隅。除东部濒临大海,其北、西、南三面环山,西北边的括苍山脉最高海拔为1271米,西南边的洞宫山脉最高海拔为1611米,还有正南边的分水关也是山脉。只有中部和东部的小部分地方是平地,其间还有小山点缀,并且水网密布,“山水温州”由此得名。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8摄氏度,无霜期长达271天,年均降雨量在1600毫米左右。所以,瓯地虽然闭塞,但瓯民却能自得其乐。 一个瓯形的地貌,将温州阻隔在中原文明之外。直到宋代,特别是康王南渡后,温州才一跃而起,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赶上中原,领跑全国,形成温帅1历史上的高峰期。工贸方面,温州的造船、纺织、印刷、陶瓷、皮革等行业异军突起,产品远销南洋与东亚的日本、高丽诸国。可谓商贾云集,酒肆林立。文化方面,永嘉学派的形成,事功学说的确立,南戏由萌芽而发展,也均在温州。南宋杨蟠的一曲《咏永嘉》可见当时的盛景:“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是处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 这就是生成温州鼓词、造就温州鼓词的瓯越大地。那么,这门艺术究竟起源于何时?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大体有三说,即南宋说、明代说及明末清初说。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生前谁管得,满村皆听蔡中郎。”执南宋起源说者,无不引用此诗为凭。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中描写了鼓词演出的情景。但诗中提到的赵家庄究竟在何处,却至今无可考,成了孤证。而且,也有人认为,诗中描写的并非是温州鼓词,而是北方南下的鼓子词或流行于浙东的陶真。 尽管如此,温州鼓词起源于南宋的可能性依然是存在的。在编撰本书的过程中,编者认为以下几点不可忽略。 第一,时代背景。金兵入侵,宋室南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之南移。作为当时对外贸易重要港口的温州I,成了南宋王朝的大后方。文化、经济的交流日见频繁,各种思潮也空前活跃。特别是民间小调杨柳枝的流行,为温州I鼓词的起源和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有利的条件。这些杨柳枝词,每曲四句,每句七字,押平声,形似七言绝句,但声律灵活,平仄不拘,与温州鼓词的特点相同。 第二,作者行状。据明弘治《温州府志》载: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为瑞安主簿,曾作《泛瑞安江风涛贴然》。瑞安城内曾建有放翁亭(现已不存)。由此可见,陆游的《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一诗,完全有可能作于瑞安。 第三,人物形象。诗中的蔡中郎即东汉人蔡邕,是一个完全被颠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的蔡邕是一个大才子、大孝子,而鼓词中的蔡中郎完全是一个禽兽不如的负心汉。鼓词说的是赵五娘吃糟糠、蔡中郎贪新欢的故事。无独有偶,被歪曲的蔡邕,我们还在南戏《赵贞女》中得到了印证。众所周知,南戏亦称温州杂剧。据徐渭的《南词叙录》载:“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1194),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可见,鼓词中的蔡中郎与南戏《赵贞女》中的蔡中郎如出一辙,都是一个被颠覆的蔡邕形象。 第四,说唱形式。诗中提到的“负鼓盲翁”,有人认为是鼓子词或陶真的表演者。但是,鼓子词是一种在官邸或士大夫宴饮场所及宫廷中表演流行的曲艺形式。周密的《武林旧事》对鼓子词有这样的一段描述:淳熙十一年(1184)六月一日,太上皇宋高宗在德寿宫中,有“后苑小厮儿三十人,打息气,唱道情。太上云‘此是张抡所撰鼓子词”。由此可见,鼓子词与温州鼓词的表演场所不一。同样,表演人数也不符合“负鼓盲翁”一人一鼓的表演形式。而陶真,是一种与温州鼓词很相似的说唱形式,其表演场所在乡村,表演对象为村民,伴奏乐器为鼓板,表演者为盲人。所不同的是陶真至明代则用琵琶来伴奏了,听众也从农民发展到城市市民,受当时流行曲调的影响,正格仍是七字句的唱词为主要形式,与弹词渐渐合并了。 此外,诗中写到的“赵家庄”,有人认为是指现瑞安市塘下镇的赵宅。据《赵氏宗谱》载,其“行第”与宋皇室赵氏的“排行”相同,由宋太祖支派与太宗支派、魏王支派三支组合而成。据《瑞安市简志》载,明嘉靖前,瑞安的区划建制中隅、厢、里、都、图、庄并存,当其时,瑞安共有750庄。P8-11 序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世界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作为保留民族历史记忆、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薪火,就是维护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之源,拥有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浙江大地积淀了著名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浙江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熠熠生辉、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省项目数量位居榜首,充分反映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彰显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留存于浙江大地的众多非物质遗产,是千百年来浙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浙江地域文化的瑰宝。保护好世代相传的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努力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责任,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对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历来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重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为此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保护机制,建立保护载体。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民间老艺人,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抢救保护了一大批浙江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对我省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逐一进行编纂介绍,集中反映了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成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的出版对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将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原则,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把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新台阶,促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008年4月8日 后记 《温州鼓词》终于问世了。作为温州鼓词的发源地,我们为能承担这部书的编撰工作感到自豪。同时,我们又深感不安。毕竟,温州鼓词是涵盖了温州整个地区的曲种,而我们的行政组织能力又是有限的。承蒙浙江省曲艺家协会原主席马来法、温卅1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卢和乐以及阮世池、宋维远诸先生的帮助,更有《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温州鼓词》(试编本)、《瑞安鼓词史资料》等资料作参考,所以,才有了这本出自瑞安,但不仅仅限于瑞安的《温州鼓词》。尽管如此,不足将依然存在。我们诚请指正,以待完善。 希望有更多的人走近温州鼓词,了解温州鼓词,乃至喜欢温州鼓词。 本书编委会为: 顾问:朱荣姆、林济晚;主任:黄友金;副主任:李刃;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阮世池、陈宗圣、陈晖、宋维远、张瑞星、郑建俊、胡平、黄云生;主编:陈小萍;编辑:阮立忠、彭正尧、凌康君;摄影(以姓氏笔画为序):马来法、刘显佑、庄颖昶、阮立忠、凌康君、郑建俊、张卫东。 《温州鼓词》编委会 2007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