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希悦、韩庆华、王传荣、卢新宇编著的《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是一部应对危机的即时之作,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史上的应世创新之作。读这部书,可以帮您知道和理解当今世界这场铺天盖地而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深层动因,懂得当代中国应对危机决策的理论根据,以及中国抗危机能力的多因素相对优势,并清醒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多元性经济增长新空间。对于处在危机困境下的企业来说,则可进一步理解以创新思维为灵魂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防衰致兴的生命源泉,并运用本书提出的36种创新思维方式,找到企业转危为机、化险为夷的出路和对策。
《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主要有以下若干要点:
一是研究和概述了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崛起,特别是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人在“真理标准”旗帜下文化力量的醒悟和释放,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崛起的深层文化动因,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和力量,着重展现了经济危机到来之前中国的经济繁荣。
二是研究概述了金融危机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即金融自身性金融危机,也就是由金融机构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或金融犯罪等原因导致的自身性危机;社会政治性金融危机,即由于某个国家政权交替或政治改革引发的金融危机;社会经济性金融危机,即由社会经济过程内在矛盾运动所导致的经济危机。
三是研究和揭示了在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中,国内外市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特别是消费不足的深层动因,并着重提醒人们无论在市场繁荣时期还是经济危机时期,要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相互衔接及辩证性同步增长的关系,特别是生产与消费的重要关系。
四是研究和分析了商品细胞中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内在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潜在性天然基因。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潜在性内在成因。
五是研究和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经济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社会制度性内在成因。
六是研究和分析了在上述各种矛盾融合及运动中,企业为追求利润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各级政府为追求GDP增长政绩而扩大积累,是造成生产相对过剩的直接性企业原因和社会原因,也是深层动因;而为追求利润和GDP增量对消费的限制,则是通过社会分配关系实现的,即社会分配关系的狭隘基础,是造成消费相对不足的深层动因。而两个深层动因的融合,则是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内在成因。
七是研究和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八是研究和分析了在经济危机的困境下,中国作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无论是在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上,还是在节能增效和科技发展上,特别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具有多元性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新空间。
九是研究和分析了中国抗危机能力的多因素相对优势。
十是从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大视角,研究和分析了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多元成因,并着重研究和借鉴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成因论”与凯恩斯的“国家调控经济论”。
十一是研究和分析了经济危机中的失业和再就业问题。
十二是从文化的特殊视角,研究分析了经济危机的文化动因,对经济危机背后的国别文化差异,特别是中美经济“互补关系”中,人们文化价值取向对积累与消费的渗透性影响进行了理论透视。
十三是研究分析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新趋势,从多方面揭示和论证了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交融,以及文化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过去资源经济、技术经济形态的区别。
十四是研究分析了经济危机状态下的企业应对危机心理准备、企业品牌建设、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诚信文化建设等问题,提出了企业转危为机的有关对策,特别是创造性地研究和提出了实现企业创新发展的36种创新思维方式,可供一切企业选择运用。
十五是从中国文化醒悟的大视角,着重研究分析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格局的历史变动,特别是历史文化尊贬与国运兴衰之变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经济发展前兴后衰的历史之谜和历史之鉴。
十六是研究了当代中国融资体系及对策。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原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研究成果。
《危机中的醒悟——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危机问题研究》由卢希悦、韩庆华、王传荣、卢新宇编著。
一、中国的经济崛起和文化醒悟
——经济危机到来之前的经济繁荣
二、金融危机的多元形式及经济危机的内在成因
——中国应对危机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战略转变
三、经济危机中陡然出现的消费短缺
——要高度重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四、经济危机中市场供过于求的深层动因
——中国化解危机对策的着力点
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新态势
——市场经济内在矛盾运动规律与经济风险防范
六、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
——化解和防范经济危机的战略选择
七、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多元成因及化解对策
——马克思与凯恩斯经济危机学说的借鉴和发展
八、中国抗危机能力的多元素相对优势
——中国经济增长的多元性新空间
九、要高度重视2000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全球经济史亡危机中最大的失、业群体
十、经济危机背后的文化差异透视
——市场经济内在矛盾及文化力量的正负效应
十一、经济危机中的文化动因
——中美经济互补关系中的文化价值取向比较
十二、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的高度融合
——把握文化经济发展的历史新机遇
十三、中国企业应对危机的心理准备和对策选择
——企业转危为机的多元空间
十四、创新思维是企业品牌建设的灵魂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深层源泉
十五、诚实守信是人类万世美德
——经济危机中更要重视品牌文化中的诚信建设
十六、历史文化尊贬与国运兴衰之鉴
——中国古代科技经济发展前兴后衰的历史之鉴
十七、当代中国金融体系及融资对策
——论融资理论、融资形式与山东省区域融资战略及对策
十八、全球经济危机中的中美经济关系
——对中美贸易争端是是非非问题的理性思考
十九、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产业经济的多元性融合发展
二十、中国镇域经济的崛起之路
——山东“百亿大镇”实践经验的理性启示
海外视角中的中国经济
——外国人怎样看待中国的经济崛起和抗危机的相对优势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