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亚三国志/东亚文化研究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日)金文学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日本、韩国这东亚三国,不仅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而且在历史上同属汉文化圈。将中、日、韩三国置于同一视野中进行比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课题。作者作为一个出生在中国的第三代朝鲜人,自身的经历使他能够从客观独特的角度去比较三国,全方位的正确把握东亚文化,突出三国各自的异同点。三国的地理环境、历史体验、文化风土以及三国人的意识结构、行为方式、民族习惯等各自不同,作者基于自身体验,以东亚三国人差异为焦点,把三国人的生活习惯、行动准则、语言、生死观、审美观等诸方面进行了一番比较,让读者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这三国。

内容推荐

中国的文化,是“忍”。“忍”意味着“心字头上一把刀”,让你感受到剜心绞肺般疼痛,却一定要顶住。中国人的忍耐力,恐怕是世界第一。它是在贫困的环境和连年不断的战乱中培养起来的“人生哲学”。

日本人不擅长背后说人坏话,吵架却是干净利落。平常笑眯眯的,藏而不露,一旦吵起架来。“先下手为强”,一下子手足并用,疾风暴雨,三下五除二。“服了”,对手一认输,胜利者就撒手而去。

韩国艺术价值取向最接近自然。同是庭院,韩国的却不是缩小自然,切割开来使其再生。因为房子本身就是在自然中建造起来的,所以他们觉得没有对其进行再加工的必要。坐在房子里隔着篱笆向远处望去,自然总是与人共生共存。

……

本书以东亚三国人差异为焦点,把三国人的生活习惯、行动准则、语言、生死观、审美观等诸方面进行了一番比较,让读者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这三国。

目录

东亚文化研究系列总序

Ⅰ 裸体三国志

 1 三国人的耐性

 2 韩国人“表现”、巾国人“含蓄”、日本人“被动”

 3 中国人“傻瓜”、韩国人“聪明”、日本人……

 4 差不多主义

 5 谎话、大话、不痛快的体质学

 6 招牌和货物的比较

 7 初次见面的客套话

 8 日本人的刀、中国人的手、韩国人的脚

 9 “忍”、“恨”、“劈”的文化人类学

 10 金浦机场小插曲

Ⅱ 文化三国志

 11 一眼认出东亚三国人的方法

 12 最在乎别人评价的同民

 13 “买春旅游”、“补品旅游”、“购物旅游”

 14 贫嘴与沉默

 15 “AA制”文化赞否论

 16 冬天的雨

 17 吵架的比较

 18 玩儿文化的力学

 19 汉字文化与圆体字文化

 20 外来语的洪水

Ⅲ 艳情三国志

 21 性的飨宴

 22 春画大选赛

 23 被窝里的国际化

 24 三国女性谁最美

 25 与三国女性的恋爱体验

 26 东大、汉大、北大厕所文化考

Ⅳ 生活三国志

 27 酒与东亚三国人

 28 三国饮食文化比较

 29 开水、茶水、米汤的比较民族学

 30 吃“猫食”的日本人

 31 筷子的比较文化论

 32 红色中国、原色韩国、杂色日本

 33 服装反映出的美学意识

 34 化妆美的差异

 35 插花的残忍性、缠足的人工美、BAKAJI的自然美

Ⅴ 历史三国志

 36 万里长城的封闭性

 37 三国序列与历史感觉

 38 三种不同的德行

 39 “帮会”、“国家”、“家族”的社会人类学

 40 刘邦、丰臣秀吉、金庾信的比较人物论

 41 牡丹、樱花、木槿

 42 汉诗的浪漫、俳句的静寂、时调的风流

 43 《忠臣藏》、《春香传》、《三国志》

 44 “仁”、“孝”、“忠”的比较儒学

 45 生的美学、死的美学

 46 东亚这棵参天大树

试读章节

1 三国人的耐性

日本人的急躁、没耐性在国际上亦有定论。住在日本,每当我切身感到时间观念属第一的日本节奏时,就不由得想起中国人的悠然自得。只看走路的姿势,我们就会发现,日本人特别快。由于走得急匆匆的,脑袋总是伸出去,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乌龟状的身姿。在日本人里,大阪人走路的速度最快。根据统计,大阪人每秒走1.6米,在日本绝对全国第一,与每秒走1.33米最慢的鹿儿岛人相比,一分钟竟有16米的差距。

在街上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大阪人由于性子急,很难一动不动地等红灯。不要说年轻人,就连60岁的老年人过人行道时的速度也不比年轻人慢。

乘电梯时,日本人也几乎都是不停步。假设有10个人停下来的话,其中恐怕有7个是中国人和留学生。

在喝酒上,与中国人和韩国人相比,日本人特别快。中国人、韩国人和西方人喝酒为了助兴,尽量慢慢喝,而日本人却快喝快走。尽管日本人喝酒次数居多,他们却似乎无视饮酒过程中的愉悦。

韩国人的缺乏忍耐力、性子急和日本人不相上下。

在首尔(汉城),经常听到的韩语是“叭利、叭利”(快快)。对韩国人来说,干什么都快是美德。睡觉“叭利”,起床“叭利”,吃饭也“叭利”,学习也“叭利”,如厕也要“叭利”。所以中国人最能听懂的也是这句“叭利”。

但是韩国人的性子急和日本人的急躁却不尽相同。如果说,日本人对肮脏的环境和浪费时间容易急躁的话,那么韩国人则与其相反,对环境还有一定的忍耐力,主要在人际关系上容易急躁。

日本人自古受惠于山清水秀的岛国,在洁净的环境里生活过来,所以特别难耐污浊的环境,可在人际关系上却有忍耐力强的一面。因为日本文化自古就强调控制感情让人感到美,所以即使意见相左也能忍而受之以求保持圆满的人际关系。

韩国人生活在与大陆相连的不太优越的自然环境里,有对环境的忍耐力,但在人际关系上却缺乏容忍。由于感情奔放也具有美感,所以如若与人意见不合,就忍无可忍地一吐为快。

与日本、韩国的急躁大相径庭的是中国人的“慢慢的”。这个“慢慢的”已经成了表现中国人悠然自得的国际通用语了。可以说,“慢慢的”所表现的中国人的忍耐力是世界第一。

日本汉学界首屈一指的诸桥辙次惊叹中国人的忍耐力,称之为“不死之躯的国民”,他曾说过:

汉口附近的酷热,是我们难以忍受的,可就在这里,有的中国人竟然头枕灼热的石头睡觉;一靠近内蒙就特别冷,冷得能把人冻僵,可是在那儿,竞能看见一群只裹一张报纸雀跃而行的人。他们健康体魄的强韧劲儿,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

连同一地区的东亚人都这般吃惊,西方人大概会把这看成是超人的忍耐力吧。

在我上小学的20世纪70年代,不时会看见卖杂货和鸡雏的小商贩,他们是从浙江、河南和山东等关内地区走到东北来的。有个从浙江来卖鸡雏的老太太,她步行了几千里,鸡雏都长成大鸡了。

与日本人、韩国人的急躁相比,这种让人惧怕的忍耐力,坚忍不拔的“慢慢的主义”更加引人注目。中国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和东京、首尔(汉城)没有区别。北京、上海与东京、首尔(汉城)的相似程度,竟能让人产生这是不是在东京和首尔(汉城)的错觉。但是,也有不同之处,这就是中国人的走路姿势。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散步似地慢慢走;过人行道时,也不像大阪人那样匆匆忙忙。  邓小平访问日本时,日本政府为了让大陆的最高领导人见识一下从东京到大阪只需跑三个小时的超特快,特意请他参观了堪称世界最高速的新干线。日本首相问邓小平的观后感时,或许期待着的是赞不绝口的“真乃人间奇迹!”,可是邓小平却出人意外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在我们广阔的大陆都没有这么快的电车,在日本这么小的国家,跑这么快,有什么必要?

这个小插曲是真是假另当别论,有趣的是表现了中国人的“慢慢的”文化。也许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至理名言。

据说现在,日本和韩国的许多企业到中国投资,在与中国当地企业合资时,常为中国人的时间感苦恼不已。此时,日本和韩国的“急性子”发挥不了作用,他们必须适应中国人的“慢慢的”主义,很快地调节时间感的差距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人的忍耐力、“慢慢的”节奏,是从古至今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不断发生战乱的历史环境中养成的。土地辽阔,时局因天灾人祸而总是处于不安定的状态,所以人口流动大,人们在逃荒路上要花好多时间。于是,性子急是要不得的,“悠然”也就成了中国人在这种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的智慧。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特殊性,与中国人的交往就可能以失败而告终。

富于忍耐、喜欢“慢慢的”中国人,也有出人意外“快快的”时候,在急于赚钱上,中国人比谁都快。以精于商贸而闻名于世的华侨更以快而著称。为了赚钱不能浪费时间,抢先一步是经商秘诀。

P3-5

序言

对一个学者,文人墨客来说,最欣慰的是莫过于写书、出书。而自己的许多旧著新作结成新集子且以系列的形式出版,则更是大快人心之事矣。

这套《金文学东亚文化研究系列》的编辑出版,是由贵州人民出版社樊庆标先生极力筹划、安排下得以实现的。

如果说我在中日韩东亚圈能够有所成功,应该感谢这个全球化时代,感谢中国改革开放的英明及东亚三国的文化氛围的共性。而首先应该感谢的是东亚三国学界、出版言沦界许多慧眼识人的“伯乐”们。

我自称是一个快乐的越境知识人,可以说“越境”是我永远的课题与宿命。据已故母亲讲,在我母亲怀我之前做了个胎梦,说我将来肯定在国际上有所成就,或若在国内可做一个部级官僚。当然后者与我无缘,前者正圆了老母的胎梦。

我庆幸自己已成为一个快乐的跨境者、文化探险家。我像多产的母鸡一样大量产出比较文化的鸡蛋,虽然不能保证一个个都好看,但自负味道都是保鲜的。

当庆标先生多次提议出版这套系列时,我说自己的这些著作只不过是“在荆州和氏所掏到的质朴的璞玉而已,无光无彩”。但他说“和氏璞玉只有广大读者来读她,将她磨炼得光彩夺目”。

畏友真挚的赞辞,使我下定决心同意出本套系列,使其在广大读者中间得以完美光大。

作为一个东亚比较文化学者、文明批评家,我一直主张20世纪的世界是意识形态支配人类的社会,而2l世纪是文化的时代。文化代替意识形态成为全人类共存或冲突的首要因素。

对21世纪的我们来说,“超级帝国”美国所提倡的“普世价值”加“强大主义”并不重要,而真正重要的是理解他者的价值观、文化,并与其共存共生。恰恰又是由于他者的存在,我们才能够反照自己的面目,认识自己是谁。自古以来,中日韩三国人因其而地缘、历史的原因形成了相互交融而又相互异质、独特的文化、思维方式及行为原理。

生活于21世纪的东亚人不仅应对东西方文化有较多的理解,而且对有关东亚传统文化特点的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来说,相互认识他者的文化及其异同性,更有着重大的意味。

因为我们了解自己的东亚文化和三国各自的文化是直接关系到我们自己主体性(identity)的认同问题。

认识他者与认识自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联合体,通过他者与自己文化的镜像来认识他者,观照自己,反思自身。比较文化是完成和履行这种自、他认识的独一无二的捷径。

作为学者和作家,我长期从事东亚三国文化研究,并自负弥补了这个比较领域的空白。以解释人类学的观点来看自己的比较文化研究,可以说,我是在试图以比较方法来阐述三国人的表层文化事项,并以此来探明其文化的深层结构、内涵,而且我采取了以我自己体验为基点的文化解读、解释方法。

比较文化不是自然科学那样严谨的公式,它是一种对各自文化的表层,通过所浮出的表面物象来捕捉其内层结构与象征体系的学问。因此它不需要定死的公式框框,也不需要高明的大真理,而需要的是“深人浅出”的对比解释方法。

在此方面我非常推崇伟大的文化人类学家列夫·斯特劳思(LeviSfrauss)、中国大文豪林语堂及东西方哲人中的帕斯卡尔和孔子。他们都是以柔和的随笔形式写出人类精神史上光彩夺目的名作。

我的研究系列大多是学术随笔,我刻意用这种散文的体裁来写的,用心在于能够“深入浅出”,达到一种雅俗共赏的境界。

我这个被称为“比较文化母鸡”所下的鸡蛋,是否具备了这种境界的味道呢?我很难断定,只好由广大品尝人来判断了。

倘若味道不佳,不吃就罢了,千万不要想杀这只鸡,拜托!

多谢诸位品尝和大力捧场!

2010年10月10日

金文学于日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