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巴金散文/名家精品阅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巴金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巴金编著的《巴金散文》内容介绍:巴金散文最精彩的篇章是那些怀念故人和歌颂普通人高尚精神的作品。如早期的《忆范兄》、《纪念憾翁》,建国后的《忆鲁迅先生》、《哭靳以》、《廖静秋同志》以及那篇感人肺腑的《怀念萧珊》。巴金散文最大特点是真挚亲切,以情动人。这主要得益于他喜欢用第一人称写文章。巴金倾述感情不借助热情只捉炽烈的语言和华丽铺陈的辞采,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与你促膝谈心,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自然地感染读者。他的语言水静沙明,一清到底,自然流畅,毫不造作,于平淡中见文采,通脱之处出意境,自然之中求严谨。《怀念萧珊》是最能体现巴金散文风格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他为纪念亡妻而作的悼文。该文在平凡的叙述中,充溢着震撼人心的悲痛,透过这种悲痛所传达出的对妻子的挚爱,对“文革”的控诉,对刽子手的痛恨,都自然地奔涌出来,再次显示出巴金散文自然真实的艺术魅力。

内容推荐

巴金编著的《巴金散文》内容介绍: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养无数的美丽心灵。本丛书共收录了二十几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经典力作,涵盖了人生、亲情、友情、感恩、审美、励志、成长、成功等多个热点话题,并附有名师的精彩评析。细细品味,点燃智慧的澄净心灯;慢慢诵读,开启人生的芳香之旅……《巴金散文》是该丛书之一。

目录

批注式阅读范例

最初的回忆

家庭的环境

做大哥的人

我的幼年

我的几个先生

“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

耶稣和他的门徒

繁星

吉布的

海上的日出

海上生明月

鸟的天堂

机器的诗

一个女佣

我的呼号

我的梦

一九三四年十月十日在上海

在轰炸中过的日子

桂林的微雨

黑土

静寂的园子

“重进罗马”的精神

悼鲁迅先生

爱尔克的灯光

伤害

废园外

月夜鬼哭

怀念萧珊

一颗桃核的喜剧

小人·大人·长官

重来马赛

沙多·吉里

小骗子

大镜子

小狗包弟

访问广岛

再论说真话

赵丹同志

说梦

十年一梦

说真话之四

愿化泥土

汉字改革

“掏一把出来”

我的哥哥李尧林

我的老家

再忆萧珊

“创作自由”

“从心所欲”

卖真货

试读章节

“这个娃娃本来是给你的弟媳妇的,因为怕她不会好好待他,所以送给你。”

这是母亲在她的梦里听见的“送子娘娘”说的话。每当晴明的午后,母亲在她那间朝南的屋子里做针线的时候,她常常对我们弟兄姊妹(或者还有老妈子在场)叙述她这个奇怪的梦。

“第二天就把你生下来了。”

母亲抬起她的圆圆脸,用爱怜横溢的眼光看我,我那时站在她的身边。

“想不到却是一个这样淘气娃娃!”

母亲微微一笑,我们也都笑了。

母亲很爱我。虽然她有时候笑着说我是淘气的孩子,可是她从来没有骂过我。她让我在温柔、和平的气氛中度过了我的幼年时代。

一张温和的圆圆脸,被刨花水抿得光光的头发,常常带笑的嘴。淡青色湖绉滚宽边的大袖短袄,没有领子。

我每次回溯到我的最远的过去,我的脑子里就浮现了母亲的面颜。

我的最初的回忆是跟母亲分不开的。我尤其不能忘记的是母亲的温柔的声音。

我四五岁的光景,跟着母亲从成都到了川北的广元县,父亲在那里做县官。

衙门,很大一个地方,进去是一大块空地,两旁是监牢,大堂,二堂,三堂,四堂,还有草地,还有稀疏的桑林,算起来大概有六七进。

我们住在三堂里。

最初我同母亲睡,睡在母亲那张架子床上。热天床架上挂着罗纹帐子或者麻布帐子,冷天挂着白布帐子。帐子外面有微光,这是从方桌上那盏清油灯的灯草上发出来的。

清油灯,长的颈项,圆的灯盘,黯淡的灯光,有时候灯草上结了黑的灯花,必剥必剥地燃着。

我睡在被窝里,常常想着“母亲”这两个字的意义。

白天,我们在书房里读书,地点是在二堂旁边。窗外有一个小小的花园。

先生是一个温和的中年人,面貌非常和善。他有时绘地图。他还会画铅笔画。他有彩色铅笔,这是我们最羡慕的。

学生是我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和我。

一个老书童服侍我们。这个人名叫贾福,六十岁的年纪,头发已经白了。

在书房里我早晨认几十个字,下午读几页书,每天很早就放学出来。三哥的功课比我的稍微多一点,他比我只大一岁多。

贾福把我们送到母亲的房里。母亲给我们吃一点糖果。我们在母亲的房里玩了一会儿。

“香儿。”三哥开始叫起来。

我也叫着这个、r头的名字。

一个十二三岁的瓜子脸的少女跑了进来,露着一脸的笑容。

“陪我们到四堂后面去耍!”

她高兴地微笑了。

“香儿,你小心照应他们!”母亲这样吩咐。

“是。”她应了一声,就带着我们出去了。

我们穿过后房门出去。

我们走下石阶,就往草地上跑。

草地的两边种了几排桑树,中间露出一条宽的过道。

桑叶肥大,绿荫荫的一大片。

两三只花鸡在过道中间跑。  “我们快来拾桑果!”

香儿带笑地牵着我的手往桑树下面跑。

桑葚的甜香马上扑进了我的鼻子。

“好香呀!”

满地都是桑葚,深紫色的果子,有许多碎了,是跌碎了的,是被鸡的脚爪踏坏了的,是被鸡的嘴壳啄破了的。

到处是鲜艳的深紫色的汁水。

我们兜起衣襟,躬着腰去拾桑葚。P3-4

序言

批注式阅读是我国传统的阅读方式之一。有些读者喜欢读书时在文中空白处写下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受,留下阅读时思考的痕迹,这样的阅读就是批注式阅读。

我国从古代开始就风行批注式阅读。俗称“春秋三传”的《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因对《春秋》的出色批注而出名,这三本批注式读本的出现,为《春秋》的广泛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汉魏时期,郦道元也因批注《水经》,而使他写的《水经注》名誉天下。东晋时期史学家裴松之批注的《三国志》,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以超过原文三倍的批注内容丰富了原书,使许多失载的史实得以保存。明清以来,小说盛行,批注之风日盛。如金圣叹批注《水浒传》,毛氏父子批注《三国演义》,张竹坡批注《金瓶梅》,脂砚斋批注《红楼梦》。这些优秀的批注笔记随同原著一起刊出,风行一时,成为其他读者再次阅读时的可责借鉴,也成为文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近现代以来,批注式阅读仍然是伟人和有思想的文人读书的重要方式之一。毛泽东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独到见解为世人所叹服。鲁迅先生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国外的很多文学家和伟人也有批注式阅读的习惯。如列宁的《哲学笔记》就是由他读书时的批注和笔记汇编而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

批注式阅读不应该只是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的专利,它完全可以被普通的读者所掌握,成为一种值得提倡的阅读方式。当前,在中学广泛使用批注式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当首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全班同学同时阅读同一本书,每个人都在书旁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书间笔痕”,在篇末写下“篇后悟语”。然后在全班的读书报告会上交流自己的感悟,写得最好的感悟文字作为全班的阅读心得在年级进行交流,再选出最好的感悟文字集结成书。东北师大附中在进行“语文教育民族化”的教改实验中,把批注式阅读的成果汇编成《启迪灵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孙立权“批注式阅读”教例》,成为各校开展批注式阅读的范例。

批注式阅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批注式阅读培养了读者的思维能力。与一般的读书不同,批注式阅读强调读者对读物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大师们写下了自己的作品,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作为读者的我们,也不能丧失自己的话语权,不能只是被动地阅读别人的作品。批注式阅读提倡读书时发表个人的独到见解,即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提倡读书时“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和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都告诫过读者,如果读书时只能看到别人的思想艺术,不用自己的头脑思索的话,实际上是把自己的脑子让给别人做跑马场。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不想把自己变成只会吸收别人思想的书橱,或者让自己的头脑完全变成别人的跑马场,那么,就学习一下批注式阅读吧。

其次。批注式阅读培养了读者的写作能力。因为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方法,它直接培养了读者的写作能力。尤其是每篇作品后面的“篇后悟语”,简直就是一篇完整的评论文章。读书时常常动笔把自己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坚持这样做,一定会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有巨大的收获。

再次,批注式阅读促使读者自觉扩大阅读的广度。在东北师大附中的批注式阅读教改实验中发现,同学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批注水平,常常出现“以文解文”、“以诗解诗”的情况。即阅读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时,引用同类作品进行解读,批注效果往往令人拍案称奇。在批注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一句时,就有两名同学分别写到:“颔联与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用声响来反衬所在环境的静雅清幽。”“这是‘居高声播远,因是藉秋风’,与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不同。”同学们为了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查阅更多的同类作品,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批注水平,也扩大了知识面。

最后,批注式阅读为读者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一般认为,读书只是个人的活动,与他人无关。但批注式阅读不同,它可以把批注的成果提供给别人,成为大家交流思想和见解的平台。像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金圣叹批注的《水浒传》等,对后世读者的启迪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即使在中学生中进行的批注式阅读,也在全班、全年级乃至更大的范围内,提供了大家交流思想、发表不同见解的平台,这种同龄人之间的读书心得交流,是非常有益的。

我们出版的这套“名家精品阅读”与同类读物不同,它不仅向读者提供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在每一页给读者留下了写批注式阅读心得的空间,使读者可以很方便地、随时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如果几十年后,拿出本书看一看,你会一凉喜地看到自己当年心灵成长的轨迹。

我们在每本书的前面精选了一篇作家的代表作进行批注式阅读,给大家提供一个样本。读者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批注。相信读者们一定会写出比范文更优秀的读书心得,让阅读成为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2011年9月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