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魔法外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意)迪诺·布扎蒂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魔法外套》是意大利作家迪诺·布扎蒂的短篇小说集,收录现代寓言小说42则。这些小说的内容包括:被不存在的鲨所追踪、与一栋房子坠入爱河、去地铁通道深处寻访地狱……阅读布扎蒂的小说,如穿行在一幕幕超现实的场景之间,幽默、荒诞、奇想扑面而来。 目录 真实与虚幻之间的最小距离 意大利文版导读 无期徒刑 可怜的小孩 给社长的一封密函 鲨 魔法外套 作家的秘密 老人猎杀小组 分身术 第十八洞 造物 无名将军 错误的死讯 谦逊 要是? 暧昧情愫 讨债鬼 账单 周末 床边故事 1.生日 2.麻雀 3.家 4.狗 5.看手相 6.战役 蛋 狗 甜蜜夜晚 电梯 超车 风 泰迪男孩 气球 公园自杀事件 凡心 奴隶 埃菲尔铁塔 坠落的女孩 魔术师 罐子 圣坛 花园里的小土丘 小女巫 衰竭 嫉妒 接龙 名词 洗衣粉 年轻人 敲门 理想 噩梦 女孩 寻宝 复仇 两个司机 世纪地狱之旅 1.艰巨任务 2.米兰地铁的秘密 3.魔女 4.加速 5.孤独 6.大扫除 7.兽性 8.花园 序言 真实与虚幻之间的最小距离 一切从上帝开始,最后仍归于上帝。 在天上的主有心启发下,众天使有了在诸星球间加上 地球的灵感,并且让那小小的球体上有各式各样会生、老 、病、死的生命。上帝也莞尔。于是天使们便兴高采烈地 将所有生命的设计图(实物比例)呈献给他们的大家长看 。鲸获得满堂彩,恐龙引发议论纷纷,狗、玫瑰和跳蚤显 见前途无量。这时猥猥琐琐出现的一个大天使挤到主的面 前,不顾众人非议展开了自己的设计图:人类。线条不够 流畅,毛发东一撮西一撮,貌似猴子,模样滑稽,笨拙难 看。可是设计师说:“万物中,他们将是唯一理性、知道 您的存在、懂得敬仰您的。他们会兴建巨大的庙宇,浴血 奋战,使您荣耀。”上帝不是不知道后果为何(“你是说 知识分子?……离知识分子最好远一点……这个人类啊, 你给他一点甜头,他可以给你搞出一堆事来……”),然 而刺激游戏的诱惑难挡,于是乎有了人类,以及所有因为 一时任性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上帝的任性之作只有人类吗 ? 迪诺·布扎蒂(Dino Buzzati)一九〇六年出生于米 兰,童年及成年后分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二十世纪的 种种迹象,如果朝现代化及非精英社会迈进,资本主义的 发展和帝国主义的扩张,原本昭示着美好的前程,却因为 战争顿时化为乌有,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面临了政 治的积弱不振,社会动荡,心理上渴望强人领导的需求日 增,造就了法西斯的崛起,以维持“秩序”之名行强权之 实,进而宣布独裁(一九二五年)。毕业自法律系的迪诺 ·布扎蒂于一九二八年进入报业工作,担任地方记者,一 九三九年任非洲特派员。 作为知识分子,却无法发挥知识分子直言敢谏的批判 角色,迪诺·布扎蒂应该有极其深刻的内疚和焦虑,还有 自抑心理。纵握有一支笔,在必须“客观”陈述的新闻报 道中却找不到宣泄管道,他转而寄情于文学。 同时期,卡夫卡的作品已经广为世人所认识。对乌托 邦的期待落空,二十世纪初维也纳政治、文化地位的日趋 式微对当时整个中-东欧的影响甚巨,视这段历史为人只要 存在便无法避免的伤口的卡夫卡,在文字间透露出虚无主 义的阴郁、凝滞、空虚,“说尽一切却什么也不予肯定” (加缪语)。迪诺·布扎蒂在结束非洲之旅,着手进行小 说《鞑靼人沙漠》的创作时(一九四〇年出版)毫不掩饰 他对卡夫卡的仰慕。 但布扎蒂毕竟是新闻人,关注的对象是包括他自己在 内的芸芸众生,是入世的。而且不同于卡夫卡的专研语言 (锋利、不带感情、超乎现实的隐喻笔触),布扎蒂视语 言为媒介、沟通的工具,然后在看似“正常”的基础上架 构一个神秘、荒谬的世界,随着故事铺陈,让挥之不去的 心底梦魇慢慢在文字间浮现。 在一九六六年出版的这本短篇小说集《魔法外套》中 ,他屡次借造物主或第一人称表达对知识分子的鄙夷,说 明了布扎蒂即使在极权时代结束后对自身角色认识上仍抱 持相当的不信任与焦虑,在偌大的不安笼罩下,虽然有时 候撇开了沉重的说教式叙述,改以戏谑口吻对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怀抱重建梦的人说出自己的悲观看法,却挥不去自 然形成的神秘色彩。这些神秘色彩仿佛为人类种种无常找 到了依靠和借口。 以报道者(上帝?)之姿端坐于现实之上居高俯瞰, 看尽人间百态,有得失,有嘲讽,有觉悟,有批判,直看 到起了《凡心》,因为在人类的追求过程中“又找到了生 气、活力、哭泣、绝望、青春的生涩力量和对未来的无限 憧憬”。刹那间天上—人间∕真实—虚幻的距离被拉近了 ,人们对极乐至福的渴望不再遥不可及,因为造物主决定 纵身一跳,与我们同在。虽说当他点头同意人类的设计图 时,是这一切苦难、喜悦、期待的开始,却也是现实真正 落地生根的时候。 倪安宇 导语 迪诺·布扎蒂被誉为“意大利的卡夫卡”,博尔赫斯曾将他的长篇小说《鞑靼人沙漠》列入“私人藏书”。 布扎蒂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构筑了一个个幻想世界。任何被生活的烦闷所困的人,都可以读一下这本书,轻松进入他构想的世界,以此短暂逃离生活的重压。 我们为何到了这个地步?迷失在爱、恨、欲望、失落之间,布扎蒂的小说像一面奇异的镜子,照出现代人真实而微妙的形象:我们认清自己扭曲的内心,发出沉重、略带恐怖的呼吸声,但同时,焦虑似乎也有了些许的缓解…… 精彩页 无期徒刑 在这城郊专门关无期徒刑犯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残忍的规定。 我们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跟全体市民发表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犯人由牢里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办公室所在的大楼露台上,前方是供听众聚集的三圣广场。演讲结束听众若鼓掌,讲者就重获自由。 听起来好像是天大的恩惠,其实不然。首先,向大众求助的机会只有一次,也就是说一辈子只有那么一次。其次,万一听众不捧场——大多数情况都是如此——这无期徒刑等于是社会大众对你的判决,对犯人来说分外沉重;也因此之后的服刑岁月更难挨,更觉凄凉。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点,它让希望变成折磨。犯人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一切都由典狱长决定。可能才人狱半小时就被带上露台,也可能需要漫长的等待。有人年纪轻轻入狱,走上命运的露台时已经垂垂老矣,几乎丧失说话能力。所以面对如此艰难的试验,根本无法在平静的心情下进行准备工作。我们会想:说不定明天就轮到我,也许是今天晚上,或一个小时之后。然后便开始焦虑,焦虑中什么都厘不清了,就连最不相干的想法也都夹杂在一起,让人神经衰弱。包括短暂的放风时间我们也不敢跟其他牢友交谈。一般来说,我们这个圈子并不信任和别人交换关于这本该是主要话题的意见。我们都以为自己发现了大秘密,找到了无懈可击的话题来掳获听众的心,都担心万一泄露给别人知道会被抢先一步:也就是说,某些说辞大家听第一遍会被感动,重复听第二遍,就没有兴趣了。 为了解状况,可供参考的就是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验。至少也要探听一下他们采用何种方法。但这些被驳回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不管我们怎么求他们吐露演说的内容、群众的反应,都没有用。只冷冷一笑,不发一言。既然我要在牢狱里度过余生——他们心里一定那么想——你们就都留着吧,休想让我帮你们。反正我本来就是坏蛋。 其实,就算他们守口如瓶,一些小道消息还是会传进我们耳朵。只是没什么具体可用的资料。举个例子吧,据说,犯人主要的陈述有二:自己的清白和对家人的爱,那还用说吗。至于他们是怎么个说法,用字遣词有什么技巧,有没有痛骂或是哀求,有没有落泪,这些,就没人知道了。 最棘手的是来听讲的市民。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的男男女女,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不是因为有生命决定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以参加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人头攒动中不仅有低下阶层,还有卫道人士、公务人员、专业人士、劳工携家带眷一起来。他们的态度也未必是同情,更多是怜悯和嘲讽。他们也是来看热闹的。我们一身条纹牢服,顶着小平头,看起来就是一副卑鄙、可笑的小人模样。倒霉鬼出现在露台上时,等着他的——可想而知——不是尊敬和令人胆怯的静默,而是口哨、脏话齐飞、阵阵哄笑。本已心情起伏、全身无力的我们,面对这样的舞台能做什么?四面楚歌。 还有,虽然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这项测验,但只是传说。确定的是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没有人成功过。差不多一个月一次,我们其中一个会被带上露台讲话。之后,毫无例外又全都被带回牢里。群众把每一个人都嘘下台。 守卫通知我,轮到我上场了。下午两点。再过两个小时,我就要去面对群众了。我一点都不怕,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我相信自己已经为这个测试找到了答案。我想了很久:整整一年,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不敢奢望我的听众会比其他牢友所面对的听众有教养。 P13-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