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工间谍最深度的披露,对军事史实最详尽的解读。
由易弘编著的《世界精锐部队全传(九死一生的沙场奇观图文本)》讲述了久经沙场的世界各国的最精锐部队,内容包括以色列国防军第7装甲旅,以色列空军,苏联近卫摩托化步兵第1师,俄罗斯塔曼近卫摩托化步兵第2师,俄罗斯近卫坦克第4师等。本书是一本军事爱好者的通俗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世界精锐部队全传(九死一生的沙场奇观图文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
作者 | 易弘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对特工间谍最深度的披露,对军事史实最详尽的解读。 由易弘编著的《世界精锐部队全传(九死一生的沙场奇观图文本)》讲述了久经沙场的世界各国的最精锐部队,内容包括以色列国防军第7装甲旅,以色列空军,苏联近卫摩托化步兵第1师,俄罗斯塔曼近卫摩托化步兵第2师,俄罗斯近卫坦克第4师等。本书是一本军事爱好者的通俗读物。 内容推荐 《世界精锐部队全传(九死一生的沙场奇观图文本)》稿图文并茂,介绍了久经沙场的世界各国的最精锐部队。其中包括鏖战中东的以色列第7装甲旅、以色列空军,战功卓著的俄罗斯近卫空降第76师、北方舰队,以及世界顶尖的美国“大红一师”、第101空降师、第82空降师等等。包括他们的编制、训练、武器装备、参加的战事以及现状等,是一本军事爱好者的通俗读物。 他们装备一流。训练有素,战斗力超群。是各国面对战争时最坚实的屏障。 《世界精锐部队全传(九死一生的沙场奇观图文本)》由易弘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大卫王的铁骑:以色列国防军第7装甲旅 1 第一次中东战争——临危受命 2 第二次中东战争——屡战屡胜 3 第三次中东战争——席卷西奈 4 第四次中东战争——浴血戈兰 第二章 空中奇迹:以色列空军 1 大卫王的庇佑——第一次中东战争 2 鏖战西奈——第二次中东战争 3 空中的死神——第三次中东战争 4 对阵苏联 5 “黑幕”计划 6 绝地反击——第四次中东战争 7 千里大奔袭 8 “闪电”行动 9 奇迹的诞生——第五次中东战争 10 瓦解巴解总部 11 “愤怒的葡萄” 12 成功的缘由 第三章 二战劲旅:苏联近卫摩托化步兵第1师 1 纵横二战 2 战后情况 第四章 御林军:俄罗斯塔曼近卫摩托化步兵第2师 1 二战授勋 2 变革中的重要力量 第五章 不倒的旗帜:俄罗斯近卫坦克第4师 1 二战建奇功 2 和平年代展新姿 3 世纪末的风云激荡 第六章 军中之军:俄罗斯近卫空降第76师 1 战功卓著 2 突进科索沃 3 血战车臣 4 训练有素 5 前途光明 第七章 海陆双头鹰:俄罗斯近卫海军陆战第55师 1 精装雄师 2 车臣战争打出来的陆战猛虎 3 演习尖兵 第八章 北极死光:俄罗斯北方舰队 1 老资历舰队 2 屡立战功 3 走出“库尔斯克”号阴影 4 装备和编制 第九章 新世纪联军:欧洲军团 1 成立背景 2 差异大的部队 第十章 高卢的飞鹰:法国第11空降师 1 空降师的前身 2 越战锤炼 3 义路解围 4 配合封锁 5 突袭谅山 6 奠边空降防御作战 7 突袭科尔韦齐 第十一章 沙漠之鼠:英国陆军第7装甲旅 1 首战惊人 2 重整旗鼓 3 重返大漠 第十二章 帝国新锐:英国陆军第16空中突击旅 1 攻克难关 2 实战磨砺 3 鏖战阿富汗 4 编制和装备 第十三章 大红一师:美国陆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 1 诞生即第一 2 血战奥马哈 3 苦战越南 4 沙漠中的开路先锋 第十四章 呼啸的山鹰:美国第101空降师 1 “雏鹰”离巢 2 首战诺曼底 3 市场—花园行动立新功 4 巴斯托尼保卫战 5 身陷泥潭——越南战争中的101空降师 152 6 大漠鹰啸 155 第十五章 全美第一:美国第82空降师 1 约克中士 160 2 萨勒诺展军威 3 勇战诺曼底 4 飞降奈梅根 5 出兵格林纳达 6 干涉巴拿马 7 海外干涉的急先锋 第十六章 独一无二:美国陆军第10山地师 1 滑雪冠军 2 一战成名 3 摩加迪沙的拯救 4 编成和装备 第十七章 雄鹰的利爪:美国海军第7舰队 1 好运的杂牌军 2 越南战火 3 扬威大漠 4 肩负任务 5 编成及构成 第十八章 北国雄师:日本陆上自卫队第7装甲师 1 成立——以“自卫”之名 2 装备精良 3 虎视眈眈 4 编制及装备 第十九章 海上武士刀:日本海上自卫队八八舰队 1 历史演变 2 未来发展 3 作战能力 4 战术运用 5 编制及装备 第二十章 白虎出山:韩国陆军首都师 1 白虎出山 2 败走金城 3 侵越帮凶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大卫王的铁骑:以色列国防军第7装甲旅 以色列国防军创立于1948年,作为世界上最有战争经验的武装力量之一,共参加了5次中东战争,取得了全胜的战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以色列国防军一次次创造战争神话,也一次次震惊世界。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以色列国防军都是世界一流的部队,在众多骁勇善战的部队中,第7装甲旅就是这支一流军队中最具代表性的王牌部队。 1 第一次中东战争——临危受命 1947年,鉴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实力大损的英国政府决定从巴勒斯坦托管地脱身,不再掺和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争夺。于是,在1948年5月14日,英国政府宣布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为了将犹太人赶出自己的土地,扼杀新生的以色列政权,15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1950年改称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正式爆发。 战争伊始,阿拉伯国家联军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比以色列部队占优势。其中埃及7000人,外约旦“阿拉伯军团”7500人,伊拉克1万人,黎巴嫩2000人,叙利亚5000人,“阿拉伯解放军”和“阿拉伯拯救军”1万余人,总共约4.3万人。装备有各类飞机131架、坦克装甲车240辆、各种野战炮140门、舰船12艘。相比之下,新生的以色列政权,总兵力只有3.4万人,各类飞机33架,舰船3艘,几乎没有什么大炮、装甲车等重装备。 处于攻势的阿拉伯国家联军发起攻击后,埃及军队从阿里什分两路开进巴勒斯坦,叙利亚的2个机械化旅从库奈特拉出发,首先向太巴列湖南端开进,他们陆续攻克了约旦河两岸的3个犹太居民点,接着向尼加亚居民点出击,此后,他们在太巴列湖南端同处于防守的以军展开激战。 与此同时,决意一战的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向耶路撒冷派出了“阿拉伯军团”的精锐部队,他一心想夺取这个城市,成为“耶路撒冷之王”。所以,战争开始后,他的阿拉伯军团就直捣耶路撒冷,有势在必得之势。 在四面遭受围攻的情况下,以色列不得不从其降生的第一天起,就投入到捍卫生存权、拓展生存空间的血腥战斗之中。 战斗打响后,以色列仅有一支名为“哈加纳”的自卫武装,主要装备为轻武器。由于战争的需要,以色列当局决定迅速组建正规武装,抵抗阿拉伯联军的进攻。哈加纳创始人什洛莫·沙米和海姆·拉斯克夫奉命组建第7机械化旅。临危受命的他们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组建成3个作战营,包括1个装甲步兵营、2个步兵营。其中装甲步兵营由哈加纳营改编而成,是主力营;另一个步兵营由从其他部队抽调来的人员组成;第三个营全部由刚刚从国外移居到以色列的爱国移民组成。 创建之初的第7旅,家底薄得要命,各方面都很差,特别是缺少重型装备,名为装甲部队,实际上仅有10余辆刚从欧洲买来的二战淘汰下来的半履带装甲车。步兵手中仅有一些轻武器,甚至连沙漠地区作战必备的水壶都配不齐。官兵也缺乏必要的军事训练,尤其是移民士兵,几乎没接受过任何军事训练,大多数人凭借一腔报国的热血来参军。然而,就是这么一支几乎可以称之为乌合之众的军队在其成立3天后,就匆匆投入到残酷的战斗之中。 战争开始一个星期后,以军为争取主动,扭转战争初期的不利局面,向耶路撒冷西部要地拉特伦发动反攻。第7旅奉命担任助攻任务,由此掀开了自己在中东征战历史的第一页。 反击战中,在右翼担任主攻的吉瓦提旅受阻,第7旅由助攻转为主攻,他们冒着震耳欲聋的炮火,勇猛穿插,很快突破敌人防御。但由于后续的步兵分队没能及时跟进,装甲营遭到阿军的猛烈反击,遭受重大损失后,被迫撤出阵地。 6月11日,以色列通过美国操纵的联合国安理会,实现了战争中的第一次停火。以色列利用停火的3周宝贵时间,迅速扩军备战,战斗人员从3万一下猛增到6万,并从国外购买了大量先进武器和重型装备。损失惨重的第7旅也进行了人员和弹药补充,并利用休整期间对部队进行了高强度的训练。 7月9日,阿、以重新开战,得到充分休整的第7旅被调往北部参加肃清中加利利地区阿军的作战。15日黄昏,第7旅攻占了中加利利重镇拿撒勒,并重创叙利亚军队。 10月下旬,在经过了两个多月的第二次停火后,再次得到大量补充的以军对埃、叙等国发起更加凶猛的攻势,想赶走以色列国境内的阿拉伯联军。在北部地区,以军决定实施“哈雷姆”作战计划,准备将阿军彻底逐出北加利利,稳定以黎边境。当时,叙军在这一地区约有2.3万人,配备20辆坦克,分布在南北两个方向上,而准备攻击的以军仅有3个旅9500人,配有23辆坦克和部分装甲运兵车。以军为缩短战争时间,决定仿效二战期间德军的“闪击战”,对阿军实施快速打击,搅乱其防线,迫使其撤退。在战争中表现显眼的第7旅被委以重任,它奉命从西路对阿军防线实施穿插,直取阿军在以叙边境的重镇萨沙,然后截断敌军援助和退却的咽喉要道,达成围歼阿军的战略目的。 10月28日夜,被寄予厚望的第7旅从萨弗德的基地出发,由装甲营打头阵,步兵营乘坐用各种手段搜罗来的汽车随后跟进。整支队伍在群山之中沿着一条逶迤狭窄的公路向北疾进。阿军居高临下,用轻重武器不断对第7旅的车队实施阻击,想把它吃掉。第7旅冒着被阿军围歼于山谷之中的危险,猛打猛冲,接连突破阿军的多道防线,提前到达指定位置,并展开对萨沙的攻击。 萨沙是考吉克防区的主阵地,叙军的20辆坦克中有15辆部署在此。在以空军的有力配合下,第7旅强攻之下,终于将萨沙拿下。 此时,中路进攻阿军指挥部所在地塔希哈的部队还在与阿军苦苦战斗、缓慢推进。第7旅攻陷萨沙的消息传到后,阿军阵脚大乱,整条防线迅速土崩瓦解。士气大振的以军兵分多路向北推进,直至突入到黎巴嫩边境,本来就是先头部队的第7旅再度出足了风头,一路冲杀,打得阿军四处溃散。至“哈雷姆”战役结束,以军大获全胜,牢牢控制住以黎边境,并深入黎境占领了北至利塔尼河,南到马尔科尔亚的一块狭长地带。 经过第一次中东战争的战火洗礼,新生的以色列国终于在强敌如林的险恶环境中站稳了脚跟,而以第7旅为代表的年轻的以色列国防军也在战争中经受住考验,逐渐成长强大起来。 2 第二次中东战争——屡战屡胜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大难不死的以色列当局根据战场上的表现,对国防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编,尤其是加强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建设。表现优异的第7机械化旅被改编为装甲旅,是当时以军唯一一个编制2个坦克营的全建制装甲旅,成为以军重点建设的拳头部队。 此间,战败的中东阿拉伯大国埃及在苏联等国的支援下,在经济和军事上逐渐强大起来,先后从苏联等国引进了大批的先进武器,同时又与叙利亚结盟,建立了联合军事司令部。底气变硬的埃及对以色列的态度自然是日趋强硬,并于1953年封锁了以色列唯一出海口蒂朗海峡,这些举动再次引起以色列的惊恐与不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找到与埃及有深仇大恨的以色列,想联合起来狠狠收拾一下不老实的埃及,于是,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10月29日下午,蓄谋已久的以色列挑起战争,首先派伞兵部队在西奈腹地的米特拉山口实施空降,切断了埃军纵深交通线。由于指挥部对装甲部队缺乏信心,第7装甲旅被搁置在次要地域,作为后备力量。入夜,以军第4步兵旅打掉埃军2个边境哨所,接着又对埃军前沿据点库赛马发起攻击。由于地势对以军不利,再加上埃军炮火又相当猛烈,以军进攻受挫。在这种不利局势下,第7旅才被调往前线,参加战斗,先头部队第82装甲营首先协同第4旅攻占了库赛马,然后掉头北上,直扑阿布奥格拉。 阿布奥格拉是一座工事十分坚固的要塞,是块硬骨头,在其东面,还建有鲁瓦法炮台和乌姆-卡泰夫、乌姆-希汉两个筑垒阵地,构成完整的多层次防御体系,防守十分牢固。30日上午,第82装甲营到达乌姆-卡泰夫前沿,并迅速发起攻击。在多次攻击未果的情况下,该营避实就虚,绕开坚固的乌姆-卡泰夫外围阵地,连夜转向防守薄弱的达伊卡山隘,由那里迂回穿插,准备直捣阿布奥格拉。黎明时分,第82装甲营突然出现在阿布奥格拉的开阔地上,他们不待埃军从惊愕中反应过来,立即发起猛烈攻击。经过1小时的激战后,他们攻占了埃军阵地,控制住阿布奥格拉道路的交叉口。 埃军对阿布奥格拉的突然失陷非常恐慌,为了夺回自己的咽喉营地,从阿里什派出1个营南下,从乌姆-卡泰夫派出1个营西进,准备两面夹击第82装甲营,夺回阵地。两面受敌的第82装甲营依托阵地顽强抵抗,同时召唤空军对北线埃军实施猛烈的空中打击,迫使其北撤。不久,失去北线策应的西线埃军也被迫后撤,孤军奋战的第82装甲营算是站稳了脚跟。到10月底,阿布奥格拉地区完全被以军占领,动摇了埃军西奈全线的防御。 战场上每一分钟都不能够浪费,一直未得到补充和休整的第82装甲营,又马不停蹄地进攻仍威胁东线以军的鲁瓦法炮台。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第82装甲营的许多坦克在炮弹和重机枪子弹打光的情况下,仍不顾一切地冲进埃军阵地,驾驶坦克冲撞、碾压防御工事,有的乘员还不顾生命危险,打开舱盖,探身舱外,手持冲锋枪和手枪射击四下逃散的埃军士兵。在如此凶猛的以军面前,埃军斗志完全丧失,全线溃败。10月31日,埃军西撤,防线收缩至运河区。以军乘胜展开追击,处于最前沿的第7装甲旅再次一马当先,一路追击到埃及重镇伊什梅利亚的对岸,第二次中东战争以以军的胜利而结束。P1-7 书评(媒体评论) “他们拯救了整个以色列民族。” ——以色列国防军第7装甲旅获得的评价 “当年抢先打进柏林的苏联红军又复活了,俄军万不可小视。” ——俄罗斯第76空降师的突击速度让军事专家惊呼 “在第1机械化步兵师的眼里,美国军队简直就是由第1机械化步兵师和1000万替补士兵组成的!” ——被称为“大红一师”的美国笫1机步师一贯以王牌自居 “在美国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支陆军师因自己的优异成绩得到以总统名义授予的嘉奖。今天,你们的英勇壮举。标志着美国陆军一个新的传统的开始。” ——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代表美国总统向101空降师颁布嘉奖令 “在科尔韦齐突击行动中,法国空降部队以阵亡5人、伤25人的微小代价,取得毙敌250人,击毁和缴获近千件武器的重大胜利。” ——法国第11空降师的经典之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