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教育孩子,先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开始。好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可以推动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只有从小养成好习惯,才能使孩子终身受益。研究表明,3~12岁是孩子形成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妈妈一定要抓住这关键的几年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为了让父母更切实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插图珍藏版)》全面总结了影响孩子一生的50种好习惯,分别从做人、做事、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可以帮助广大妈妈从纷乱的各种习惯中理出头绪,并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本书由张振鹏著。
教育孩子,先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开始。
好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取决于妈妈的教育和引导。
培养好习惯一定要趁早。研究表明,3~12岁是孩子形成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妈妈一定要抓住这关键的几年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培养好习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实践长期积累。所以,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实施,一个习惯接一个习惯地培养。
为了更切实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全面总结了影响孩子一生的50种好习惯,分别从做人、做事、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总结,可以帮助广大妈妈从纷乱的各种习惯中理出头绪,并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
说是习惯,其实也是能力。如果孩子能养成这50种好习惯,他就具备了让自己受益一生的强大能力。所以,每一位妈妈都应该努力把孩子的习惯培养好。
《好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全面实用,具有前瞻性、权威性、可操作性,重方法,不说教,相信读者看后就知道如何去做。只要去做,就一定能够让孩子有所改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每节都配有精美插图,在提高阅读兴趣的同时,能给读者以警示、反思,值得珍藏,是名副其实的“插图珍藏版”家庭教育读物。本书由张振鹏著。
关爱,顾名思义,就是关心和爱护。然而,正是这简单的五个字,却道出了人们能够和谐相处的真谛。人们要想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绝不能缺少了互相之间的关爱。
孟子曾经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更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关爱。而要想得到这些,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爱人”,也就是关爱他人。
然而,实际的情况往往是我们可以接受别人的关爱,却很难做到关爱他人,或者是经常忽略关爱他人这件事。特别是现在的有些孩子,他们大都是在一大家人的宠爱下成长起来的,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被爱,心里想的也只是自己需要什么,根本不会考虑到别人,更不会主动去关爱他人。再加上我们的一些不正确的教导,孩子就更不会去主动关爱他人了。
“在外面机灵着点儿,别傻乎乎地把好处都让给别人,人家可不说你好!”
“把给你带的零食收好,不要给别人吃。”
“在学校厉害着点儿!咱可不能让别人欺负了!”
“没事儿不要老管别人的闲事儿,管好自己就行了。”
“这支笔很贵的,只能你自己用,不可以借给别人,听到了没有!”
“管好你自己的学习,不要帮别人,小心别人超过你去。”
这些都是妈妈教导孩子时常说的一些话。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吃亏,受到欺负,所以很多父母很早就告诉孩子,在外面时多考虑自己,不能让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导致孩子小小年纪就懂得处处维护自己,把同龄人都看成自己的竞争对手,处处防范,更有甚者,还欺负别的同学。
其实,父母存在这样的顾虑也很正常,在家我们可以处处给予孩子关爱,不让他受到伤害,可是当孩子一个人在外面的时候,我们难免会担心。可是,我们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思考,教会孩子主动去关爱他人呢?如果孩子能够主动去关爱别人,那么其他人又怎么会伤害他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教育孩子要关爱他人,那么,孩子之间相处得不就会更融洽了吗?这对孩子的童年成长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孩子懂得关爱他人,他就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就会交到许多朋友。相反,如果孩子总是想着如何不让自己吃亏或者如何占到便宜,那么其他孩子也不会喜欢和这样的孩子一起玩儿的,孩子也就不会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所以,为了孩子能够与人为善,受到大家的尊敬与关爱,更为了他的幸福与快乐,我们一定要教育孩子不可以自私自利,要教育他关心他人,培养他关爱他人的好习惯。
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感染孩子
孩子从生下来就开始和我们朝夕相处,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方式,所以,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善良的心,主动关爱身边的人,那么孩子也会在我们行为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学会关爱他人。
邻居张奶奶的儿女都不在身边,家中就她一个人,而且,张奶奶的腿脚不好,所以小凡的妈妈经常过去照顾老人,帮助她做些事情。
妈妈每天下班后先去学校接小凡,然后带他去买菜,而且是买两份儿菜,一份儿是自己家的,另一份儿是给张奶奶买的。回到家后,妈妈就开始洗菜做饭,而小凡则去给张奶奶送菜。几乎每天如此。
一天,妈妈接到小凡后要带他去姥姥家,所以就没有去菜市场。小凡这时却着急了:“妈妈,你怎么不去买菜啊?张奶奶晚上还没有菜吃呢!”
看,正是妈妈的善良行为影响了小凡,他在发现妈妈没有去买菜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今天吃什么,而是想到行动不便的张奶奶还没有菜吃,他已经做到关爱他人了。
如果我们平时对待他人和善,经常关心帮助那些有困难的街坊邻里、亲戚朋友,那么孩子都会记在心上,并且模仿我们的这些行为,从而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行为。相反,如果我们待人冷淡,对他人漠不关心,孩子也会学会这些行为,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他接触到的人,很有可能还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用一颗关爱他人之心来感染孩子。P27-29
一代教育大师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著名作家巴金认为:“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培养好习惯开始。”
著名哲学家培根认为,培养好习惯应该是教育的内在要求,他说:“毫无疑问,幼年时期养成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
……
教育孩子,先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开始。
好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一旦养成好习惯,其学习、生活J以及未来的工作效率便会提高,进而让人生之路走得更加顺畅。好习惯可以推动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只有从小养成好习惯,才能使孩子终身受益。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取决于妈妈的教育和引导。
培养好习惯一定要趁早。研究表明,3~12岁是孩子形成好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可塑性最大,容易接受妈妈对他的引导和行为的训练。12岁以后,孩子已养成许多习惯,由于旧习惯的抵抗和干扰,要想让新习惯在孩子身上扎根就比较困难。
所以,妈妈一定要抓住这关键的几年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培养好习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实践长期积累。所以,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实施,一个习惯接一个习惯地培养。
为了更切实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我们全面总结了影响孩子一生的50种好习惯,分别从做人、做事、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总结,可以帮助广大妈妈从纷乱的各种习惯中理出头绪,并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
说是习惯,其实也是能力。如果孩子能养成这50种好习惯,他就具备了让自己受益一生的强大能力。所以,每一位妈妈都应该努力把孩子的习惯培养好。
本书全面实用,具有前瞻性、权威性、可操作性,重方法,不说教,相信读者看后就知道如何去做。只要去做,就一定能够让孩子有所改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每节都配有精美插图,在提高阅读兴趣的同时,能给读者以警示、反思,值得珍藏,是名副其实的“插图珍藏版”家庭教育读物。
衷心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良好的习惯,都能用良好的习惯改写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