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为儿童经历科学的学习过程而设计(小学科学过程设计的推广行动)/温州市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项目丛书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素平编著的这本《为儿童经历科学的学习过程而设计(小学科学过程设计的推广行动)》为教育科研项目“小学科学过程教学设计”的推广深化研究成果。在“科学·儿童·教学”三统一的小学科学过程设计框架下,主要提炼了小学科学过程设计5个问题研究成果。全书分为9章,第一章为研究主报告;第二到九章介绍5个问题的研究成果内容。

内容推荐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自我发问:儿童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儿童是怎样做科学的?儿童是怎样想的?儿童已经学会了吗?怎样使儿童学得更好?……一连串的问题牵引着我们对小学科学过程设计研究的孜孜以求。

陈素平编著的这本《为儿童经历科学的学习过程而设计(小学科学过程设计的推广行动)》围绕5个问题8个方面展开,分为九章,每一章都蕴含了研究团队对小学科学过程设计问题的解决智慧,既有小学科学学习设计的理论探寻,更有丰富的优秀实践课例支撑。本书为小学科学学习设计提供了鲜活的操作手册,也为教育科研工作者如何推广优秀教科研成果提供了范例。

目录

第一章 导论:小学科学过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推广

 一、成果内容:小学科学过程教学设计研究

1.一个设计框架

2.两种基本模式

3.三类设计策略

4.三项应用原则

 二、推广设计:“科学·儿童·教学”三统一的关键过程深化研究

1.推广与应用研究的逻辑框架

2.整体设计应用研究点

3.深化研究的突破点

 三、行动研究:实践“应用——深化——拓展”一体化的研究路径

1.开题论证,明晰路径

2.集中研讨,聚焦问题

3.分类研究,突出实证

4.论证展示,整体提炼

 四、研究成效:突破了小学科学“过程设计”的五大问题

1.儿童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前概念的探查方法研究

2.儿童是怎么做科学的——基于“点”“线”多维度的过程设计

3.儿童是怎么想的——促进科学推理与论证的研讨活动设计

4.儿童已经学会了吗——基于新情境的评价活动设计

5.怎样使儿童学得更好——指向过程优化的教学具设计

第二章 探查儿童前概念的方法:以“浮力”为例

 一、探查儿童前概念的程序与方法

1.自由谈话:“问什么”及“怎么问”

2.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前概念的具体表现

3.结构化问卷调查:梳理典型前概念类型

 二、儿童对物体不同状态浮力的认识

1.儿童对物体漂浮状态时浮力的认识

2.儿童对物体下沉状态时浮力的认识

3.儿童对物体悬浮状态时浮力的认识

 三、研究获得的结论与建议

1.浮力前概念的7点基本结论与运用建议

2.构建前概念探查的三种基本方法及操作建议

[课例1] 《下沉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第三章 适应性学习活动:基于儿童前概念的全程学习设计

 一、适应性学习活动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1.对“儿童如何学习科学”的追问

2.对“教学如何展开”的探寻

3.何谓适应性学习活动

 二、适应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准备步骤

1.解析前概念结构特点

2.建构概念发展路径

 三、适应性学习活动设计的三种路径

1.并列式路径:基于同一层次的不同观点

2.递进式路径:基于同一概念的不同层级

3.混合式路径:对接不同认知学习方式

 四、基于评价的活动设计与观察反思

1.引入“科学论证”,检验儿童是否“会学”

2.设计“新情境”,检验儿童是否“学会”

3.介入“课堂观察”,检验学习是否发生

[课例2]《水珠从哪里来》

[课例3]《电和磁》

第四章 “实践—认识”型:指向科学过程本质的学习方式设计(1)

 一、对“实践—认识”的再认识

1.对“实践”的再认识

2.对“认识”的再认识

3.实践、认识之间的桥梁

4.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二、设计路径的学习关键特征

1_有结构的实践活动

2.展开实践过程的记录

3.水到渠成的共识

 三、不同内容领域的设计策略

1.“生命世界”领域:直接观察+第二手资料

2.“地球与宇宙”领域:模拟实验+类比推理

3.“物质世界”领域:观察实验+描述解释

[课例4]《空气有重量吗》

[课例5]《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五章 “假设—检验”型:指向科学过程本质的学习方式设计(2)

 一、对“假设—检验”的再认识

1.对儿童“假设”的再认识

2.对儿童“检验”的再认识

3.对“假设—检验”途径的再认识

4.“假设—检验”的科学思维过程简析

 二、“假设—检验”型的方法与设计

1.单假设检验法

2.多假设检验法

 三、“假设—检验”过程设计的策略

1.学习题材与学生已有经验相适

2.依据学生假设层次设计相应活动

3.设计“证伪”的检验活动

4.引导学生对假设进行反思

[课例6] 《磁力的大小会改变吗》

第六章 “再设计”:指向科学过程本质的学习方式设计(3)

 一、“一次性设计”的现象与反思

1.常见现象:一次性设计

2.科学的过程:像工程师一样做研究

3.学习的过程:不断地自我反思

 二、“再设计”过程教学设计的指向

1.指向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指向“概念”:丰富核心概念

3.指向学科素养:为学生素养发展做铺垫

 三、“再设计”过程设计的模式

1.在初步设计阶段嵌入“再设计”

2.在制作过程阶段嵌入“再设计”

3.在作品完成阶段嵌入“再设计”

 四、“再设计”过程设计的课型

1.单节课:化繁为简,跟进“再设计”

2.连锁课:周期组合,循环“再设计”

3.拓展课:学科整合,丰满“再设计”

[课例7]《建高塔》(第一课时)

[课例8]《建高塔》(第二课时)

第七章 研讨活动:促进儿童观点与证据的协调

 一、课堂研讨活动现状与科学学习研究的发展

1.现实课堂中研讨活动的现状

2.将研讨与论证作为实践活动的启示

3.学习科学研究新进展的启示

 二、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两角色五过程”研讨模型

1.研讨的组织:学习共同体

2.研讨的角色:倾听者与发言者

3.研讨的过程:五个节点的交互

 三、围绕“倾听—发言”展开的专项训练游戏设计

1.游戏提示卡:倾听中学会接受

2.色子棋:立场梳理中学会关联

3.抽签筒:发言中学会表达观点

 四、促使“工具—思维”互动的集体研讨助学支架设计

1.三阶段助学卡

2.全程任务单

3.可视化图表

 五、建构“教师—学生”互动的关键问题引导策略设计

1.学生思维处于前结构无关联时:引导启动经验

2.学生思维处于单点结构无法建构时:引导关注证据

3.学生思维处于多点结构陷入矛盾时:引导逻辑推理

[课例9]《水珠从哪里来》

第八章 新情境:挑战科学学习过程的“最后一公里”

 一、新情境之于科学学习过程的意义

1.什么是“新情境”

2.新情境任务设计的现状

3.新情境任务设计的核心要素

 二、指向不同教育功能的新情境编制

1.指向概念应用的功能

2.指向思维提升的功能

3.指向兴趣延伸的功能

 三、新情境在不同阶段的任务形式

1.单节课总结:口头表达或纸笔答题

2.单元总结:作品设计或主题探究项目

3.学期或学年总结:综合型竞赛活动或表演剧

 四、新情境任务设计的多元途径

1.从情境中来,到情境中去

2.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3.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

[课例10]《天气》(单元总结课)

第九章 教学具设计:指向“五性”的实验过程优化

 一、定位:从“指向实验结果”到“优化实验过程”

1.贴近学生认知特点

2.助推实验过程展开

3.丰富实验结果的内涵

 二、设计:多视角捕捉改进要点

1.扩大探究时空,提供清晰的观察载体

2.增加目标内涵,呈现完整的研究过程

3.替换实验材料,完善丰富的活动载体

 三、运用:指向实验过程的“五性”优化

1.科学性:让教学具成就“科学的过程”

2.层次性:让教学具助推科学过程展开

3.操作性:让教学具符合课堂过程实际

4.趣味性:让教学具吸引学生情感参与

5.丰富性:让教学具成为目标内涵的支架

实例:《“抵抗弯曲”实验套件》

附录1 “小学科学过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主报告

附录2 课堂研究观察单

 观察单1.学生认知(概念、思维)发展观察表

 观察单2.“课堂集体研讨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观察单3.“教师提问引导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观察单4.课堂研讨活动学生个体论证发展观察表

 观察单5.学习任务设计学生反应观察单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1: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