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要像我这样管孩子(过来妈妈们的管教劝勉)
分类
作者 哩嘀雅
出版社 东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哩嘀雅所著的《不要像我这样管孩子(过来妈妈们的管教劝勉)》里面记录了一个个案例,其中有心酸,有眼泪,有欢乐!在边记录边整理的过程中,不时警醒自己,让自己在管教孩子时,决不敷衍他,时刻让自己记住,爱是最好的管教。这些记录来自很多不同的渠道,是在不同的场合、地点与很多不同的人交流得到的。

内容推荐

哩嘀雅所著的《不要像我这样管孩子(过来妈妈们的管教劝勉)》是一本非常独特的家庭教育图书,作者历经了六年多时间,收集了上百个家教案例,汇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相比许多家教类图书,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这些案例故事全部来源于真实生活,并且是周而复始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为了使故事依然保持着生活的气息,每一个故事的开头作者都会用自己和儿子(小狮子)的亲身经历来介绍这些故事的由来和背景。

二、由于本书作者是一位出色的编剧,所以将近百个案例筛选后编成的40个故事,每个都耐人寻味,可读性很强,读者看的时候不枯燥、不乏味。

三、《不要像我这样管孩子(过来妈妈们的管教劝勉)》没有直接给出太多管教的方法,但是读者看到普通平凡家庭中为人父母者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历经的遗憾、焦虑、顾虑和警醒,自会体悟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管教方法。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不要关心孩子胜于关心配偶

 不要吝啬拥抱

 正视孩子的弱点

 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不完美

 不要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

 不要只指出错误

 不要只爱孩子的表现

 培养好的生活习惯

 不要惩罚无度

 不要训孩子要教孩子

第二篇

 是什么阻碍了孩子听话?

 不要让孩子承担过多的压力

 不对孩子说刻簿的话

 不用负面情绪说话

 不能敷衍孩子

 不要失去快乐的童心

 与孩子一起玩

 要放手不要辖制

 培育孩子八大智能

 不要有条件地爱孩子

第三篇

 不以自我中心来管教

 管孩子不是泡方便面

 树立权威的爱

 “帮助”带来的“伤害”

 这个时代还需要立家规吗?

 不以“职场妈妈”为借口

 不用命令式语言

 不要缺失父亲的管教

 不要为未来预支焦虑

 不要让孩子活在你的面子里

第四篇

 不能一味“散养”

 培养爱别人的能力

 感恩的教导

 不把管教推给长辈

 不忽视体育运动

 要有怜悯的心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不要“心太软”

 听孩子诉说

 学会选择学会负责任

试读章节

不要关心孩子胜于关心配偶

小狮子和我有一个共同最喜欢吃的食物,那就是匹萨,而且我们俩只喜欢吃一家餐厅的一个款式,其余品牌的匹萨我们都一致认为不好吃,小狮子爸爸不论用什么诱惑都不能让我和小狮子改变。不过,虽然这是我们俩共同喜欢吃的美味,可我却故意让狮子不轻易得到它,因为这样有助于让他保持偶尔享受美味带来的生活情趣。但今天我想说的一件事情不是和美味有关,而是和万物都有顺序及秩序有关,提到匹萨是因为这件事情发生在匹萨餐厅里。

在餐厅吃饭时,我经常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场面:有家长在餐厅里追着、围着、堵着给孩子喂饭;不论孩子多大多小,家长喜欢与他一起合用碗筷等餐具,甚至有的家长吃一口,孩子再吃一口;如果一家三口来餐厅用餐,妈妈和孩子紧挨着,为的是全身心地照顾宝宝,可怜身边的爸爸,一个人无趣地吃着菜和饭。这些场面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是什么导致现在的孩子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呢?就是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现象造成的。

当我带着小狮子又一次来到匹萨店的时候,那家店的门口依然排了很多的人,这次的队伍特别长。正等时,突然服务员冲着人群喊,有没有两位愿意拼桌坐在一起的?(就是与别人共同用一个餐桌来吃饭)为了节省时间,我马上高举起了右手,并喊着我们愿意。走进餐厅后,我们被安排到已经在餐桌前吃的一家三口旁边,纪老师就是我在此认识的。

她的女儿很小,只有4岁,其实在我眼前已经不小了,我之所以说她小,是因为她妈妈认为她很小。她不仅和女儿一起吃一块匹萨,而且还喝同一杯饮料,她的身体更是紧紧贴着女儿,眼睛也紧紧盯着她。身边孩子的爸爸与她说话,她也是眼不离女儿的身,似乎听着,又似乎没有听着,心不在焉的,让爸爸感觉说话是一件特别无趣的事情。

这样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妈妈身上很常见。自从有了孩子后,老公基本就成了摆设,焦距永远在孩子身上,而老公要做的就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另外,年轻的妈妈们还总要抱怨自己的老公不关心她,不知道她有多忙,不能理解她照顾孩子有多辛苦。

在这里,我要提醒这样的妈妈们,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样做的最大坏处有两个,一个是对夫妻的感情生活有影响,第二个就是你在培养一个自我中心的孩子。“自我中心”不是孩子天生就有的品性,是家长们亲手每天每时每刻细心“培养”的结果。你要明白,这个世界永远都是在你看似无序中有秩序地发展着的,如果从家庭关系来讲秩序,那么夫妻关系要大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果你不这样认为,也不这样去表现,在孩子们的心中就自然形成我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围着我来转,我是独尊的,我是大王的感觉。这样对于孩子的生长和发育是非常有害的,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狭隘的,他不能被人理解与同情,同时更没有能力去理解与同情别人。

坐在对面的爸爸估计是吃醋了,没好气地大声喊着:“你现在不看她一会,她会死吗?你能不能看我一下。”妈妈抬起头,皱了一下眉,老公的不理解触怒了她,她也大声地说:“你不喊,难道会死吗?”

坐在旁边的孩子看到这样的情景,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被吓哭了。坐在对面的小狮子也吓了一跳,放下刀叉看着他们。

爸爸对妈妈的回答相当不满意,况且大庭广众之下这么大声地跟他说话,一点都不给他面子,内心就更生气,不耐烦地说:“我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在家里你管着她也就算了,出来怎么两个人还粘在一起啊!你就不能听我说话吗?” 妈妈看了一眼爸爸,没好气地说:“你这么大一个人,怎么和自己的孩子较真呢?我又没有去粘别人。再说啦!孩子不是还小吗?”

爸爸指着孩子说:“她还小啊!都4岁了,该放手了,再不放手就太危险了,你看她多粘你啊!我不是妒忌她,是嫌你太不关心和照顾我。”妈妈趾高气扬地说:“你多大了,还要我照顾,你怎么没关心关心我啊!谁来照顾我啊!”P15-17

序言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在现在这个社会,做父母真是越来越不容易了。从怀小狮子(儿子的小名)那一刻开始,我就在寻找着管教孩子的经验,从书本到网络,从电视到电影,从官方到民间,世间管教孩子的方法实在太多了,但我听到最多的就是过来妈妈们都有一些遗憾。其中有一件事情,促使我一定要把这些人的话记下来。

当我生完儿子来到病房休息时,有一个认识多年的姐姐来看我们。她看着小狮子,并用手轻轻摸着他的头,非常感慨地说:“要是我自己的儿子也是现在刚出生,该有多好啊!如果可以这样的话,我决不会像过去那样管教我的儿子。”

我看到她掉下眼泪来,惊奇地问:“姐姐,怎么了?你儿子现在不是挺好的吗?考进了很多人向往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的是学校的小语种——西班牙语,四年后,他就有可能成为外交官啦!你的理想不是马上就实现了吗?为什么伤心呢?”

姐姐从旁边抽出一张纸巾,擦了擦湿润的眼睛,对我说:“哎!有一件事情,我一直没有和你说。儿子上了大学后,不知道为什么得了自闭症,天天把自己锁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出游。”

我惊讶地马上就坐了起来问:“为什么!”

她在我床边慢慢坐了下来,对我说:“都怨我,小时候管他管得太严了,只管他学习,却不关注他内心的需要。我到现在还记得,在他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因为一个英语单词始终不能背下来,我竟然打了他一个巴掌,顿时他的脸上就出现了五个手指印。那时孩子哭着对我说‘妈妈,我错了,我一定会记住这个单词的’。”

姐姐低下了头,双手交插在一起,有些局促不安,忍着眼中的泪水说:“这样的事情不仅发生一次,而是许多次。虽然每次发生后,我都很后悔,但是我在当时就是不能控制自己,总拿‘杖打出孝子’这句话安慰自己,这样做是为了他好!”

我用手去摸姐姐下低的头,并用手轻轻地拍她。

姐姐对我说:“你一定要记住我这个教训啊!姐姐现在才明白管教和责备都要建立在完全的爱的基础上。有一句话说:只有完全的爱,才能有完全的管教作用,因为完全的爱让你的管教不亏心。”

我被句话深深震憾和吸引。从那天开始,我一直在思想什么是完全的爱,怎样才能做到完全的爱。因为这件事,也因为自己有了孩子,我就变成了一个倾听者和观察者,我愿意听所有父母讲他们管教和养育小孩子的事情。

现在,小狮子已经快七岁了,在这六年多时间里,我听到上百个人都在重复说一句话:“如果这个孩子让我重新养育,我会管教得……”我把这些父母的故事记录下来整理给大家看,希望给那些即将管教和正在管教孩子的妈妈们一个启示。愿别人的遗憾成为自己的经验,愿别人的遗憾变成自己的警醒!

这里面记录了一个个案例,其中有心酸,有眼泪,有欢乐!在边记录边整理的过程中,我不时警醒自己,让我自己在管教孩子时,决不敷衍他,时刻让自己记住,爱是最好的管教。这些记录来自很多不同的渠道,是在不同的场合、地点与很多不同的人交流得到的。

记录了这么多的个案,有一句非常感动我的话与父母们分享:在管教孩子的路上,不是孩子要改变,恰恰应该改变的是我们这些做大人的。孩子出的很多问题,基本上都是父母自身就已经出现的问题,要多思量自己的行为和言语,那样的话有助于你的遗憾小一些。孩子不是你的复制品,他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与你有很多不同的生命,你的性格和习惯不一定适合他。我们应该做的是收敛我们,释放他们。从这么多的案例中,我总结出一条最有效的管教经验——爱是最好的管教,完全的爱会让你的管教更有效。  那么完全的爱究竟是什么呢?经过这么多年这么多案例的记录和总结,我终于明白完全的爱就是完全接纳孩子的优点和弱点,帮助他成为他自己。

用多萝西若特(D0rothy Nolte)著名的诗句,来与父母们一起共勉:

生活在批评、指责中的孩子,吹毛求疵,尖酸刻薄;

生活在敌意,愤怒中的孩子,性格暴躁,争斗不合;

生活在嘲笑、奚落中的孩子,缩头缩脑,自卑怯懦;

生活在耻辱,羞愧中的孩子,没有自尊,深感罪恶。

圣经上说:不要惹孩子生气,免得他们失去了志气。

关于这本书的写作说明

不论自己的处境如何,我特别感恩每一天的生活。心中总有一个梦想,将我生活中经历的这些故事原原本本地呈现给读者,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来做出判断,阅读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满足。读者在看这本书时,一定会发现,在这些案例中总会有我和小狮子的影子,同时还会发现,我着重讲述了案例中的主人公和我们是怎样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其实我就是想告诉大家,这是真实的事情,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通过真实的案例,让你自己去发现价值和意义所在。

我希望看过这本书的人能够和我有更多的交流,不论是批评、赞赏或是建议,我都乐于接受。

哩嘀雅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以来,我们都一直听到母爱有多么的伟大,但是我们却很少听到另外一面:这么伟大,这么强大的爱,要是没有学习好好地使用,可以毒死孩子,让他一辈子都无法从这种强烈的爱的阴影下面翻转出来。没有人告诉我们母爱是需要学习的,不然会伤害我们的孩子。这本书里面的一些真实故事给了我们做妈妈的一个警惕。希望当我们看到了这些活生生的真实例子以后,我们会尽早学会如何好好地爱我们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健康积极地成长,也让我们避免走一些弯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教育专家、《佩蓉的妈妈经》等书的作者 蒋佩蓉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神的工地。父母对孩子的工作,不是管制,不是为他开辟道路,父母的责任是爱孩子。孩子的样式,才是神喜悦的样式,做大人的,一定要变成像孩子一样美。在这样的意义上,父母和孩子,应该是彼此喂养啊!

——知名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中国独立阅读报告》发起人之一 苏小和

《不要像我这样管孩子》是一本很特别的亲子教养书,书中并没有太多的教条文字和条条框框,而是一个个平凡又温馨的,发生在不同地点、时期、人物身上的母爱小故事,再由作者串联成册,一点点温润你的心灵,渗透着一丝丝母爱的暖意。处于不同家庭中的、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妈妈们分享着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种种心得、成败教训。从别人的故事中发现自己今后在与宝宝的相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世界步履匆匆,但孩子成长不能忽略而过。

——《母婴健康》杂志主编、出版人 钱跃敏

如果说当年个写下《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小妇人,推动了美国黑奴的解放,那么,今天,一个写下《不要象我这样管孩子》的小妇人,必将使中国的孩子们从各种“劳教式”的教育徒刑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这本由中国人自己写的“怎样在爱中管教孩子”的亲子教育“情景案例教学”小册子,不仅只是作母亲的需要,像我这样已身为人父的,和任何身为孩子们长辈的成年人,尤其是身为人师的教育工作者们,也需要“读而时习之,温爱而知新”,这甚至会使我们自己都“洗心革面,重作父母”了!  ——铜锣湾集团副总裁 肖彼岸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