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以耳穴按摩治疗与保健为主,着重介绍了耳穴按摩的方法、作用、常见病治疗与日常保健方法、耳穴常用诊疗方法等。书中内容掌握后可以随时用于自我保健、自我诊治、预防及辅助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消除和缓解常见症状,使人保持健康的体魄和焕发的精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按百病消神奇耳穴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薛定明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以耳穴按摩治疗与保健为主,着重介绍了耳穴按摩的方法、作用、常见病治疗与日常保健方法、耳穴常用诊疗方法等。书中内容掌握后可以随时用于自我保健、自我诊治、预防及辅助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消除和缓解常见症状,使人保持健康的体魄和焕发的精神。 内容推荐 耳穴按摩法是耳穴疗法中的重要疗法和保健方法之一。它与耳穴其他的疗法一样,同属于祖国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治疗、保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行之有效、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对许多疾病和症状确有良好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作用。 耳穴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易学,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而且可以用来进行预防疾病和保健养生。因耳郭体积小,加之神经血管极为丰富,接受外界刺激较为敏感,按摩时省力、省时,按摩方法稍加指导即可在几个小时内掌握运用,不要他人协助、不受条件环境的限制,全耳按摩一遍,即相当于在几分钟内对全身各部进行保健治疗一次,确属经济实惠、简便易学、易于操作、省时省力的保健方法。 本书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面向广大群众,属科普型的书籍。本书着重从耳穴按摩的原理上介绍用于防病、治疗、保健、美容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使耳穴按摩法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更具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耳穴按摩防治疾病 二、耳穴按摩与美容 三、耳穴按摩保健抗衰老 四、耳穴按摩适用对象 五、耳穴按摩法的特点 第二章 耳穴按摩的历史和作用机理 一、历史溯源 二、中医学机理 三、现代医学机理的探讨 (一)神经体液学说 (二)生物全息与倒置胎儿学说 (三)免疫学说 第三章 耳郭的解剖及耳穴 一、耳郭的解剖名称 (一)耳郭正面、表面解剖名称 (二)耳郭背面 二、耳郭的结构 (一)耳郭的组织结构 (二)耳郭的血管分布 (三)耳郭的淋巴 (四)耳郭的软骨和肌肉 (五)耳郭的神经 三、耳穴 (一)神奇的耳穴——耳穴与人体各部位的密切关系 (二)耳穴的分布规律——耳朵像倒置的胎儿 (三)耳穴的定位 (四)常用保健与抗衰老、美容耳穴功能与主治 (五)常用耳穴主治功能参考表 第四章 耳穴(郭)按摩方法及其功能 一、耳郭按摩常用手法 (一)摩擦的手法 (二)揪拉的手法 (三)揉捏的手法 (四)掐捏的手法 (五)点按的手法 (六)搓摩的手法 (七)贴压法 (八)贴膏揉按法 二、自身耳郭按摩方法及其功能 (一)全耳腹面按摩法 (二)手摩耳轮法 (三)全耳背按摩法 (四)全耳按摩法 (五)双凤展翅法 (六)猿猴摘果法 (七)耳郭分区按摩法 三、耳穴按摩注意事项 第五章 耳穴(郭)按摩法德应用 一、一般保健 (一)日常保健按摩(揉耳操) (二)健脑 (三)补肾 (四)抗衰老 (五)美容 (六)明目 (七)聪耳 (八)利咽 (九)通鼻 (十)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十一)调节内分泌 (十二)调经 (十三)健肝血(护肝) (十四)镇静、安眠 (十五)小儿发汗退热揉耳法 (十六)儿童防治近视揉耳操 (十七)耳穴按摩戒烟 (十八)晕车、船、飞机的耳穴按摩 二、耳穴(郭)按摩治疗、预防各科疾病 (一)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二)消化系统疾病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 (四)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五)呼吸系统疾病 (六)损伤及神经性痛症 (七)骨关节病症 (八)泌尿系统疾病 (九)男性生殖系统病症 (十)妇科病症 (十一)儿科疾病 (十二)皮肤病及影响美容病症 (十三)眼部疾病 (十四)耳部疾病 (十五)鼻部疾病 (十六)咽喉疾病 (十七)口腔疾病 (十八)肛门疾病 (十九)常见老年病症 第六章 耳穴常用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耳穴诊断的常用方法 (一)望诊法 (二)触诊法 (三)电测定法 二、耳穴常用治疗方法 (一)耳穴贴压法(压丸法) (二)耳穴刺血疗法 (三)梅花针法一 (四)穴位割治法 (五)割耳敷药法 (六)放血法为主辅以其他疗法 (七)耳穴针刺法 (八)耳穴灸法 (九)耳穴磁疗法 (十)耳穴夹法 (十一)耳穴贴膏法 试读章节 (四)常用保健与抗衰老、美容耳穴功能与主治 1.肾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肾藏志”、“肾气通于耳”、“肾主骨生髓”。我国古代养生学家、医学家和武术家,一般都注重肾腰的锻炼,其实质就是要锻炼人的精、气、神。我国古代壮腰八段功就是传精、养气的方法,“腰为肾之府”。从经络学说,两肾是从属于督脉命门穴。命门:含有生命之门的意思。《类经附翼》说:“命门总主乎两肾,两肾皆属于命门。故命门都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生死之窦。”中医诊病常用“肾虚”解释许多疾病所致的常见症状,因此治肾相当重要。补肾可强骨实髓,聪耳补脑,畅气活血,并可治疗各种慢性病,尤其是老年性疾病,则更强调补肾的重要性。故有“修其城郭以补其肾气……”之说。 ‘ 肾穴具有补肾固精,滋阴壮阳,强筋壮骨,益髓健脑,纳气平喘,聪耳明目生发,调理膀胱等功效。为防治疾病、美容、保健的首选要穴。 主治范围有七类: (1)泌尿系统疾患。如肾炎、肾盂肾炎、肾功能减退、膀胱炎、前列腺炎、尿道炎、尿路结石、遗尿、尿失禁等。 (2)生殖系统疾病。如性功能低下(阴冷、阳痿)、不育、不孕、遗精、滑泄、月经不调、崩漏、白带过多、精囊炎、精索静脉曲张等症。 (3)骨骼、腰腿病症。如骨质增生、骨软化症、骨质疏松、骨折、骨结核、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痛等。 (4)头面五官病症。如头晕(昏)、头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牙龈出血、假性近视、夜盲症、中心性视网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脱发、斑秃等。 (5)神经和肺病症。如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症候群,久喘、久咳等。 (6)胃肠道疾病。如食欲不振、慢性腹泻、大便干秘等。 (7)各种慢性疾病。各种组织器官功能低下或亢进导致的疾病,都可以考虑本穴配合治疗。因为中医认为肾为人体阴阳根本所在,主持着元阴与元阳,是生命的根本,久病必人肾,损及元阴及元阳,故从肾治,亦即考虑从根本调理。本穴是补益要穴,也是耳穴治疗中最常用耳穴之一。 2.心 心主调神。《素问·移精度气论》记载:“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形与神”俱是生命的征象,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心为君主之官”。《灵枢·邪客》篇记载:“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问·宣明五气论》记载:“心藏神”。所以,目之所以能视,耳之所以能听,口之所以能言,肢体之所以能运动,举凡一切思维意识及形体活动,无不是神在人体发挥作用所表现的各种形式。所以防衰取心。心脏功能正常,神明通达,各脏腑功能各安其职,身体健康。心穴具有宁心安神,通脉止痛、清热退火之功效。 主治范围有五类: (1)心血管系统疾患。如冠心病、心肌炎、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心绞痛、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低血压等。 (2)神经、精神系统疾患。如失眠、多梦、脑力下降等神经衰弱症候群、精神分裂症、癫痫、(晕)昏厥等。 (3)舌咽、口腔、眼的疾患。如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舌炎、口腔炎、声音嘶哑、暴盲、言语不利、急性结膜炎等。 (4)汗液排泄失常。如盗汗、自汗、多汗、无汗。 (5)“热证”。中医认为心属五行中的火,故凡属于中医的“热证”都可考虑用“心”穴治疗。 3.脾 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脾可运化水谷精微,把精华输送到全身各处。脾在消化吸收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摄生防衰离不了脾穴,以强化后天之本。 脾穴具有消化食物、健脾化湿、化生气血、营养肌肉、维持血液正常循环的功能。 主治范围有五类: (1)消化道疾病。如口疮、唇烂、食欲不振、胃各种病变、腹胀、肠炎、腹泻、便秘等。 (2)四肢、肌肉的病症。如四肢无力、关节肿痛、肌肉萎缩、重症肌无力等。 (3)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肝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 (4)与血有关的病症。如崩漏、月经不调、贫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便血等。 (5)气血虚衰病症。中医认为脾是气血化生之本,故凡气血亏虚类病症,如面色无华、不耐烦劳、消瘦虚胖、头晕、水肿、白带过多等,都可选用脾穴。 4.肺 肺主气,气有呼吸之气和人体之“真气”。“肺者生气之源,乃五脏之华盖。”生命的维持依赖于水谷精气的给养,如果没有肺来呼吸,不能使精气发挥维持生命的作用。所以《灵枢·剌节真邪》篇记载:“真气者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所以后世《笔花医镜》认为:“肺气之衰旺,关系寿命之长短。”因此防衰取肺,以调真气,以充养全身。肺穴具有宣肺、通血脉、止咳平喘、疏风解毒、通鼻利咽、通调二便等功效。 主治范围有六类: (1)呼吸系统病变,如感冒、咳嗽、胸闷、哮喘等。 (2)鼻咽疾患,如鼻炎、鼻衄、声哑、咽炎、扁桃腺炎等。 (3)皮肤病变,如皮肤瘙痒、荨麻疹、扁平疣、痤疮、脱发等。是美容要穴。 (4)二便排泄失常,如小便不利、水肿、大便秘结、泄泻以及痔疮等。 (5)“气虚”病症,中医认为肺主气,故凡属中医“气虚不足”症,如气虚乏力,经常容易感冒,感冒的病程长,多治不愈者,都可以本穴治疗。 (6)戒烟、戒毒,本穴有独特的疗效。 5.肝 肝穴具有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祛风解毒功效。《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说“东方青色、入通入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肝气通于目”。有止痛和胃、清肝明目、熄风、养肝益血、舒筋活络等功效。 主治范围有六类: (1)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综合征、胆囊炎、胆石症等。 (2)筋腱、肌肉、血管神经疾患,如筋肌扭伤、肌无力、肌萎缩、腰、腿、胸、肋、背、肩及各大小关节等。各种神经痛、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偏瘫、舌麻、肢体麻木、手足痉挛、抽搐、脉管炎、无脉证等。 (3)头、目、耳、阴器病症,如头顶痛、眩晕、口眼歪斜、面肌痉挛、近视眼、单纯性青光眼、结膜炎、麦粒肿(是眼保健要穴)、耳鸣、中耳炎、夜盲症、睾丸炎、精索静脉曲张症、疝气、外阴瘙痒、湿疹、黄褐斑等。 (4)与血有关的病症,如月经不调、崩漏、缺铁性贫血、皮下出血等。 (5)腹部病症,如胃痛、腹泻、腹痛、肠胀气、便秘等。 (6)与精神和内分泌有关的病症,更年期综合征、忧郁症、神经衰弱、烦躁易怒、精神分裂症、癫痫、肥胖症等都可用本穴治疗。 6.内分泌 各种实验证明,激素可明显加速或延缓衰老的过程。因为内分泌系统如性腺、脑下垂体、胸腺、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出的激素,。与人体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证实,激素受体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老年人细胞形成受体的速度较年轻人慢,相反其分解又快,甚至在衰老时简单地就停止作用。受体的损失和减少,是衰老过程的一个重要机制,衰老与内分泌系统的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抗衰老取内分泌,刺激内分泌系统,可激发其功能旺盛。 本穴对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性腺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具有调月经、抗风湿、抗感染、抗炎、利尿等功能,是抗衰老、美容的要穴。 主治以下病症: (1)生殖泌尿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附件炎、宫颈炎、性机能低下、不孕症、不育症、肾炎、膀胱炎、浮肿等。 (2)分泌腺机能紊乱,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肾上腺机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肥胖症、乳汁不足、消化不良、萎缩性胃炎、咽干等病症,尤其对胃酸、胆汁、乳汁、唾液腺分泌不足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3)过敏性和变态反应性疾症,如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等。 (4)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一些血液病。 (5)影响美容的一些皮肤病症,如痤疮、扁平疣、酒渣鼻、盘状红斑狼疮、黄褐斑等。是美容要穴。 7.皮质下 皮质下是健脑要穴。一般人头脑的老化从30岁开始。要推迟老化,一方面要经常用脑思考,可使头脑更加灵敏,如采用记忆、计算、读书等多加刺激和思考预防大脑老化,“用进废退”;另一方面,刺激皮质下处,可增强思维、提高记忆力,通过大脑皮质,调节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系统,维持人的正常机能,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防止早衰。 本穴具有调节大脑皮质和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作用,具有镇静、抗炎、调整内脏机能、调节寒热和汗液分泌等功能,治疗病症范围比较广泛,常用于治疗: (1)与神经系统有关的病症,如失眠、嗜睡、脑力减低等神经衰弱症候群,肢端发热或发冷,多汗、多尿、遗尿、遗精、癔病、假性近视,多种原因导致的内脏和躯体、四肢的疼痛等。 (2)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胆囊炎、胆石症等。本穴对内脏平滑肌的兴奋作用明显,治胃下垂和肠道蠕动缓慢所致的腹胀效果好。 (3)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休克、大动脉炎、血栓性脉管炎、静脉炎、雷诺氏病、红斑性肢痛症、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8.额 额穴是耳穴中的健脑要穴,有“聪明穴”之称。刺激额穴可增强思维,提高记忆力,通过大脑调节,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防止早衰。 额穴具有镇静、止痛、消炎、健脑、明目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 (1)失眠、多梦、嗜睡、脑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候群,其中对睡眠失常的双相调节作用和健脑作用较为明显。 (2)美容方面:额在美容上是“相应部位”要穴,用于治疗额部痤疮、黄褐斑、扁平疣、白癜风等病症以及减少额部皱纹、眼角鱼尾纹的形成和色素增加。 (3)前额痛、眉棱骨痛、鼻炎、额窦炎、牙痛以及头昏、头重或麻木等局部病症。 9.面颊 面颊是美容要穴,属“相应部位”取穴。刺激面颊穴区可疏通面部之经络,调和面部之气血濡养经筋。耳针美容时常在此处点刺出血以清热泻火、解毒、消炎、通过经络传感,将治疗信息输入相应病变部位:可以治疗如下病症: (1)面部皮肤病症,如面部痤疮、扁平疣、黄褐斑等病症。 (2)老年美容保健,如减少老年斑及皱纹形成。 (3)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症。 10.耳尖 耳尖穴在耳穴治疗中是最常用最重要的耳穴。具有良好的、广泛的治疗范围和功效。是美容、“三抗”(抗过敏、抗风湿、抗感染)、“一退”(退热)要穴。具有消炎、退热、降压、镇静、抗过敏、清脑、止晕、明目等功效。主治病症如下: (1)外眼、面颊、咽喉病症。如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胬肉、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痤疮、扁平疣、黄褐斑等。 (2)发热。对感冒等各种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导致的发热,退热效果好,且少有“反跳”现象。多用刺破出血。 (3)脑神经病症,如头痛、头晕、脑震荡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脑力衰退等。 (4)降血压,治疗高血压使血压下降的同时,对伴随的头晕、头痛改善等症状尤为明显。 (5)皮肤病,如荨麻疹,全身瘙痒症、牛皮癣等症。 本穴在耳穴治疗时常以点刺放血,获效极佳。 P31-38 序言 借耳诊治疾病、保健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医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中国古老的针灸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耳穴按摩法是耳穴疗法中的重要疗法和保健方法之一。它与耳穴其他的疗法一样,同属于祖国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的治疗、保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行之有效、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对许多疾病和症状确有良好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作用。 笔者十多年来潜心于耳穴诊治、保健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尤擅长刺血疗法和耳穴按摩法。近十年来致力于推广和普及耳穴按摩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先后在北京、上海、青岛、西安、郑州等地为军地离退休老干部、科研人员等讲授耳穴自我按摩法二百多场,听众近十万人,受到普遍欢迎,使很多人掌握和运用耳穴按摩法,并从中受益,许多老同志反映这种最为简便的保健方法极具特色,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广,造福广大群众。我还曾应邀在北京电视台《金色时光》栏目向中老年讲授耳穴按摩保健和自我辅助治疗,播放了三年之久,观众反响热烈,应广大中老年朋友的要求,北京电视台还组织了几次大型面授讲座活动,观众达数千人。 1993年本人编著出版了《耳穴自我按摩保健法》一书,在北京蓝天出版社出版,成为畅销书,很快就告售罄。很多读者要求再版,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后来又曾编著出版了《中国耳穴刺血疗法》一书。 笔者早就想将耳穴按摩法重新编一本书,内容需要充实,技术需要更新,并加大有关治疗内容的分量。但因忙于繁忙的门诊工作,直到今年上半年出版社约稿,而且限定在几个月内要完成,这样才不得不强迫自己坐下来,动起笔来,多利用晚上编写。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总算完成了书稿。 本书较《耳穴自我按摩保健法》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充实,如加入了新的按摩手法,充实了诊断、治疗方面的内容,加进了一些老年病症的治疗内容。 耳穴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易学,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而且可以用来进行预防疾病和保健养生。因耳郭体积小,加之神经血管极为丰富,接受外界刺激较为敏感,按摩时省力、省时,按摩方法稍加指导即可在几个小时内掌握运用,不要他人协助、不受条件环境的限制,全耳按摩一遍,即相当于在几分钟内对全身各部进行保健治疗一次,确属经济实惠、简便易学、易于操作、省时省力的保健方法。 本书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面向广大群众,属科普型的书籍。本书着重从耳穴按摩的原理上介绍用于防病、治疗、保健、美容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使耳穴按摩法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更具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本书的参编者还有管恩福、张体梅、薛莹、张清洋、张体辉、张文杰、况陈红、时福云,在此向他们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 2010年8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