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占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傅璇琮编著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社火》介绍了社火概述、社火的由来、社火脸谱、社火表演、地方社火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社火/阅读中华国粹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张萌萌 |
出版社 | 泰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占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傅璇琮编著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社火》介绍了社火概述、社火的由来、社火脸谱、社火表演、地方社火等。 内容推荐 傅璇琮编著的《阅读中华国粹》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社火》为其中一册,内容包括社火概述、社火的由来、社火脸谱、社火表演、地方社火等。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社火》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 目录 第一章 社火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社火 第二节 社火的类型 第二章 社火的由来 第一节 社火的来源 第二节 社火的传说 第三章 社火脸谱 第一节 社火脸谱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社火脸谱的形象 第三节 社火脸谱的图式结构 第四节 社火脸谱色彩的象征性涵义 第五节 社火脸谱各形式要素的搭配 第四章 社火表演 第一节 社火表演的内容 第二节 社火表演的改进 第三节 社火表演的前景 第五章 地方社火 第一节 山西社火 第二节 陕西社火 第三节 甘肃社火 第四节 青海社火 第五节 河南社火 第六节 浙江社火 第七节 新疆社火 第六章 社火的现代意义 第一节 社火的社会文化功能 第二节 社火的教育功能 试读章节 第一节什么是社火 民间流传的俗话说,“庄户人,要得乐,唱大戏,闹红火。”“唱大戏,闹红火,穷苦人盼的就是这个。”“闹红火,闹红火,婆姨娃娃全家乐。”由此可见,闹红火是我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那么,究竟什么是闹红火呢?红火就是社火,《辞源》里对社火的解释是:“社火是节日迎神赛会时所扮演的杂戏、杂耍。”简单地说.社火就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是对舞龙、舞狮、高台、高跷、旱船、秧歌、竹马等的统称。社火表演的具体形式随地域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社火表演会借助各种道具,事先编排好场面的变化。其中,有引人人胜的高潮铺垫.有生动热烈的祝辞.有欢快热闹的吹打锣鼓音乐伴奏.场面宏大,异常热闹。 社火表演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社火的众多表演节目早在宋代就已经发展成熟了。追溯其根源,人们多数认为社火的形成与古代的傩戏和秦汉时期的百戏有关。事实上,社火应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和火神活动的遗俗。 这种民间活动为什么会被称为“社火”呢? 从字形上来看.“社”字由“示”和“土”组成.所表示的意思就是祭祀土地。在以农业文明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身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远古的先民们认为土生万物,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而土地是有神灵的,他们对土地神进行参拜,土地神就会保佑他们粮食丰收.生活祥和。在《孝经纬》中有“土地阔而不可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的记载,社就是土地神,由于土地的面积非常广,人们无法对每一寸土地进行参拜.所以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封土立社,以便于参拜土地神。到了周代,祭祀社神不仅有隆重的礼仪,还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当时祭祀的社可以分为三类,即天子立的大社、诸侯立的国社和天子及诸侯以下的庶民居住满百家的置社。古代的社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说,社指的仅仅是对土地神的祭祀:从广义上来说,社除了指对土地神的祭祀,还指对四方、山川、湖泊等大地上各种神的祭祀。除此之外,古代的社还是对社稷的简称。因此,古代史籍中的社,有时是指单纯的对神的祭祀活动,有时是指天子、诸侯祭祀社稷的活动。 火是人类熟食和取暖之源,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火的使用使人类摆脱了吃生食的境况,熟食的使用使人类更易于吸收食物中的营养,促进了人类身体的发育。火的使用还给人们带来了寒冷中的温暖和黑暗中的光明。远古的人们凭借原始的思维认为火也是有神灵的,因此就形成了对火的崇拜。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就逐渐形成了祭社和祭火两种风俗。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与祭火有关的活动。例如汉族的元宵节。每年到元宵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己家里挂上红灯笼。到元宵节那天晚上,小孩们都要打着灯笼在街上行走,以祈求火神的保佑。在青海地区的汉族和土家族聚居区还有正月十五晚上“跳冒火”的习俗。“跳冒火”就是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前的小路上堆放一些麦草堆。相近几家的麦草堆往往连成一溜。在月亮出来以后,点燃草堆,然后人们按辈分和年龄的大小依次从火堆上跳过去,等大家都跳完就将火堆踩灭。对于火神的祭祀,体现了人们驱灾辟邪,祈求国泰民安,生活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由此可见.社火是在原来的民社和民间祭火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祭祀土地神和火神的仪式的延续。 社火在后来的发展中。又接纳吸收了其它社祭活动和其它祭祀活动中的乐舞,并将一些杂耍、傩戏、百戏的内容融人其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复的民间娱乐活动。现在,社火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浙江、甘肃、辽宁、新疆等省依然广为流传。 第二节 社火的类型 社火表演以民间传说和戏剧故事为题材。通过一个或一组人物展现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即为一转社火。参加社火表演的人要画社火脸谱,穿社火服装,持社火把杖。社火游演一般是探马在前,后面跟着社火会旗、火铳队(炮队)、旗队、社火表演队,最后是锣鼓队。 社火根据其表演形式可以分为造型社火和表演社火两类.造型社火主要展示人物造型和工艺:表演社火主要在场院进行打斗表演。主要的社火种类有地社火、布社火、背社火、抬社火、马社火、车社火、芯子社火、山社火、地滩社火、面具社火、地台社火、高跷社火、血社火、黑社火、狮子舞、唱社火、丑社火等。P2-4 序言 傅璇琮 2001年,泰山出版社编纂、出版一部千万言的大书:《中华名人轶事》。当时我应邀撰一序言,认为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我国丰富史学资源的经验,使学术资料性与普及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评估这部《阅读中华国粹》,作充分肯定。且这部《阅读中华国粹》,种数100种,字数近2000万字,不仅数量已超过《中华名人轶事》,且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确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即国粹的经典之作。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启超在1902年写给黄遵宪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国粹”这一概念,其观点在于“养成国民,当以保存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当时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黄节在写于1902年的《国粹保存主义》一文中写道:“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里,也提出了“用国粹激动种性”的问题。 1905年《国粹学报》在上海的创刊第一次将“国粹”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时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为应对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他们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大,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知和用心守护。 因此,这套图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我觉得,这套书有四大特色: 第一,这套书是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视学术资料性,约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种全面系统阐释中华国粹。同时,每一种书都有深入探索,在“历史——文化”的综合视野下,又对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体探讨。它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这当能使我们现代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国粹之独特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注意对文化作历史性的线索梳理,探索不同时代特色和社会风貌,又沟通古今,着重联系现实,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鲜知识,形成更为独到的研究视野与观念。其中不少书,历史记述,多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20世纪,这确为古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说是通过对各项国粹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规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策略。 第三,既有历史发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这套书,好多种都具体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书,既统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区、闽台地区、广东地区,及徽州、湘南、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如《饮食文化》,分述中国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记述中注意与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相结合,确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就使得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无疑将把我们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不少书还探讨好几种国粹品种对国外的影响,这也很值得注意。中华文明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已经形成一种异彩纷呈,底蕴丰富的文化形象,现在这套书所述,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这套书,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我们当遵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这套国粹经典阐释,不仅促进青少年阅读,同时还能服务于当前文化的开启奋进新程。铸就辉煌前景。 2011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