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冰冻圈变化的生态过程与碳循环影响(精)/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王根绪//宜树华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总序一
总序二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冰冻圈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1.1.1 研究区域与对象
1.1.2 冰冻圈要素与植被的相互作用关系
1.1.3 冰冻圈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2 国内外进展与趋势
1.2.1 冰冻圈生态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1.2.2 中国冰冻圈生态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1.3 冰冻圈生态学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与主要关注点
1.3.1 冰冻圈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关系与机理
1.3.2 冰冻圈变化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反馈与碳氮平衡动态
1.3.3 冰冻圈生态学模型
第2章 冻土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2.1 短期增温对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的影响
2.1.1 研究区概况和试验设计
2.1.2 研究结果
2.2 季节冻土区短期增温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
2.2.1 材料和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差异性
2.3 高寒草地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与冻土的关系
2.3.1 数据与方法
2.3.2 植被变化趋势分析
2.3.3 植被生长限制因子分析
2.4 多年冻土变化对高寒草地影响的样地对比研究
2.4.1 不同流域对比样带调查结果
2.4.2 不同植被区冻土变化的样地对比分析
2.5 冻土变化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阈值分析
2.5.1 冻土对草地植被生态的影响存在阈值的一些宏观证据
2.5.2 多年冻土变化对草地植被生态的阈值初步分析
2.5.3 冻土影响植被生态阈值的群落结构变化证据
2.6 本章结论
第3章 冻土变化对我国东北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1 冻土区植物群落组成分析
3.1.1 样地设置与调查方法
3.1.2 植物群落科属组成分析
3.1.3 植物物种组成的生态学分析
3.2 冻土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2.1 植物生活型对冻土融深的响应
3.2.2 植物水分生态类型对冻土融深的响应
3.2.3 冻土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对冻土融深的响应
3.3 东北多年冻土区NDVI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3.3.1 研究区概况
3.3.2 数据与方法
3.3.3 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趋势
3.3.4 植被生长季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3.5 东北多年冻土退化对NDVI的影响分析
3.4 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碳排放过程及时空变化
3.4.1 观测和分析方法
3.4.2 多年冻土森林土壤碳排放的时间动态
3.4.3 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碳排放的空间格局
3.5 增温和土壤水分变化对森林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3.5.1 观测和分析方法
3.5.2 增温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3.5.3 土壤水分改变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3.5.4 增温和水分改变对土壤碳排放的交互影响
3.6 本章结论
第4章 积雪变化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4.1 研究方法
4.1.1 研究区概况
4.1.2 积雪变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
4.2 研究结果
4.2.1 积雪变化对土壤物理和养分特性的影响
4.2.2 积雪变化对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
4.2.3 积雪变化对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
4.2.4 积雪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4.2.5 积雪变化对草地群落生物量的影响
4.2.6 积雪变化条件下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
4.3 积雪变化对多年冻土区草地植被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
4.3.1 观测试验方法与数据获取
4.3.2 不同积雪厚度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结论
第5章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碳库及变化
5.1 引言
5.2 流域尺度上多年冻土区生态系统碳库分布
5.2.1 植被和土壤碳储量
5.2.2 土壤碳储量的垂直分异及影响因素
5.3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植被碳库空间分布及变化
5.3.1 研究方法
5.3.2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空间分布
5.3.3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生态系统植被碳库变化
5.4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地土壤碳库分布及性质
5.4.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
5.4.2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碳的性质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5.5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分解特征与稳定性
5.5.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分解特征
5.5.2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有机碳稳定性
5.6 热喀斯特地区土壤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
5.7 青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分布与变化
5.7.1 研究方法
5.7.2 青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
5.7.3 青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变化
5.8 本章结论
第6章 高寒草地温室气体排放过程及变化
6.1 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6.1.1 研究区域介绍
6.1.2 增温及氮添加试验
6.1.3 观测试验与数据采集
6.1.4 统计分析
6.2 不同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排放动态及差异性
6.2.1 高寒草地碳排放的日动态变化
6.2.2 高寒草地碳排放的季
内容推荐
冰冻圈对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性显著加强了圈层相互作用,使其作用区的陆地生态系统比其他区域受到更强的气候变化胁迫,同时,冰冻圈陆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在水源涵养和碳汇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本书以我国冰冻圈作用区(青藏高原、东北大兴安岭)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冰冻圈与寒区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为核心,主要内容包括冻土和积雪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冰冻圈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寒区土壤微生物对冻土和积雪变化的响应特征,以及寒区生态动态模型和陆面过程模式的改进与发展等。本书还对国际上冰冻圈生态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展望未来冰冻圈生态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发展趋势。
本书可供从事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和冰冻圈科学等专业的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及科技人员使用和参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3: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