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复杂背景下的全球性革命与转变
第一章 当代一个充满复杂性的世界
第一节 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充满复杂性
一 应对气候变化绝不是阴谋,而是阳光下的人类行动计划
二 减少排放绝不是陷阱,而是履行联合国公约必须的行动
三 推进低碳经济绝不是套话,而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四 国际气候谈判绝不是做戏,而是世界各国充分表现承诺的机会
第二节 对全球经济发展方式演化过程的理论思考
一 演化与发展都是进步,不同的世界观决定不同的发展观
二 绿色革命、新世界观和新发展观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质疑
三 当代经济发展方式的技术经济基础是资本生产方式
四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在系统性危机中不可避免地发生演变
第二章 认识复杂世界需要科学世界观引领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研究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方法
一 世界及其构成要素连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观点
二 劳动是自然与社会交错运动中实现物质变换的活物质
三 生产方式革命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力量
四 资本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是研究经济发展方式的指导思想
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二 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实现“五个历史转变”
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加快转变
第三章 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
第一节 全球性生态文明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 什么是生态,什么是文明,如何理解生态文明
二 美国:经济发展方式正朝着绿色新能源方向演进
三 欧洲:一场将互联网与新能源结合起来的工业革命即将到来
四 发展中国家作为气候变化受害者不可能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二节 美丽中国目标下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 历史文明和后现代文明牵手的新起点
二 牵引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目标
三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动力源
四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加速器和新机遇
五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篇 世界经济结构变迁中的新增长极
第四章 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及动力
第一节 世界需要新的发展极
一 发展极与增长极
二 低碳经济或将成为摆脱经济和生态双重困境的经济增长极
第二节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及特征
一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基本前提
二 低碳经济中发展模式基本特征
第三节 低碳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
一 低碳产业含义及分类
二 低碳产业特征
三 低碳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四 产业部门的低碳发展将成为经济新的发展极
第四节 低碳技术:低碳经济发展的引擎
一 低碳技术内涵及分类
二 低碳技术的发展及作用
三 低碳技术是世界经济新增长极的引擎
第五章 低碳经济的市场运行及体系构建
第一节 低碳经济的市场运行基本理论
一 高碳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
二 减碳的成本-收益分析
三 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基础
第二节 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构建
一 低碳经济市场体系的内涵和特征
二 低碳经济市场体系的组成要素及市场培育
第六章 低碳金融市场形成及其创新
第一节 低碳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一 低碳金融概念与功能
二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概况
第二节 传统金融业的低碳创新
一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推动传统金融业变化
二 低碳银行创新
三 低碳保险创新
四 低碳投资创新
第三节 构建中国特色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一 中国碳市场发展“序曲”
二 中国碳市场的顶层设计
三 构建碳市场的基本步骤
四 碳市场的基本制度设计
第三 篇 主要经济体的发展战略及其行动
第七章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低碳发展战略和行动
第一节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低碳发展战略
一 欧盟的低碳发展战略
二 日本的低碳发展战略
三 美国的低碳发展战略
四 英国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第二节 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行动
一 英国:低碳经济的先行者
二 美国:争取世界低碳技术和产业发展主导权
三 日本:转变发展模式,建设低碳社会
四 德国:低碳技术研发先行
五 欧盟:全面、协调、稳步推进成员国低碳经济发展
六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行动
第八章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之策
第一节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
一 国际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现状
二 中国在国际公约方面的履行机制
三 中国低碳经济法制现状与前景分析
第二节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一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新动向
二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设计构想
第三节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碳排放转移问题
一 碳排放转移的本质及特点
二 碳排放转移对中国贸易的总体影响
三 中国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第四节 碳关税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一 碳关税的内涵
二 碳关税的公平性及合规性
三 碳关税背后的国家利益博弈
四 碳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五 中国对待碳关税的应对之策
第五节 碳标签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一 碳标签的内涵与本质
二 碳标签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三 面对碳标签中国的应对之策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