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部分 单频网概述
第一章 单频网相关概念及术语
第二章 单频网的优势
2.1 频谱利用率高
2.2 覆盖质量好
2.3 网络增益
第三章 单频网的关键技术
3.1 0FDM多载波调制技术
3.2 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
3.3 发射同步技术
3.4 接收同步技术
3.5 单频网的系统结构
3.5.1 国标系统单频网
3.5.2 CMMB系统单频网
第四章 单频网的组网方式
第二部分 单频网发展现状
第五章 国外单频网发展情况
5.1 北美洲
5.2 欧洲
5.3 亚洲
第六章 国内单频网发展现状
6.1 北京
6.2 上海
6.3 杭州
6.4 青岛
6.5 郑州
6.6 长沙
6.7 广州
6.8 深圳
6.9 台湾地区
第三部分 单频网频率规划方法与预测技术
第七章 规划的基本概念及要素
7.1 规划的基本概念
7.1.1 规划频段
7.1.2 覆盖区
7.1.3 分配规划
7.1.4 指配规划
7.1.5 测试点
7.1.6 固定接收
7.1.7 便携接收
7.1.8 移动接收
7.2 规划参数
7.2.1 场强
7.2.2 最低场强
7.2.3 最低中值场强
7.2.4 可用场强
7.2.5 有害场
7.2.6 保护率
7.2.7 发射天线有效高度
7.2.8 高度损耗修正因子
7.2.9 地点分布
7.2.10 建筑物平均穿透损耗
7.2.11 高斯传播信道
7.2.12 莱斯传播信道
7.2.13 瑞利传播信道
7.3 电波传播模型及建议书
7.3.1 ITU-R P.370模型
7.3.2 ITU-R P.1546模型
7.3.3 ITU-R P.526模型
7.3.4 Okumura-Hata模型
7.3.5 Epstein-Peterson模型
7.3.6 Longley-Rice模型
7.3.7 Bullington模型
7.3.8 模型小结
第八章 频率规划的原则及方法
8.1 规划原则
8.2 规划方法
8.2.1 指配规划方法
8.2.2 分配规划方法
8.2.3 欧洲地区地面数字电视规划方法
8.3 信号场强的计算方法
8.3.1 中值场强分析法
8.3.2 最低接收场强分析法
8.3.3 中值场强法与最低场强法的比较
8.4 信号合成方法
8.4.1 信号合成的基本原理
8.4.2 常用的信号合成方法
8.4.3 蒙特卡罗方法模拟法
8.5 干扰分析方法
8.5.1 覆盖区域法
8.5.2 可用场增量法
8.5.3 两种方法的特点
第九章 覆盖预测校正
9.1 预测校正的基本思想
9.2 预测校正的基本步骤
9.2.1 实际测试
9.2.2 数据筛选及分组
9.2.3 场强预测
9.2.4 数据分析
9.2.5 校正效果估算
第十章 规划软件
10.1 规划软件概述
10.2 软件使用
10.2.1 加载地图
10.2.2 数据导入
10.2.3 计算覆盖区域
10.2.4 干扰分析
第四部分 单频网方案设计与实践
第十一章 单频网方案设计
11.1 需求分析
11.1.1 覆盖范围
11.1.2 覆盖质量
11.1.3 播出节目
11.2 发射台站址选择
11.2.1 发射台站的必备条件
11.2.2 确定发射台站
11.3 设计方案
11.3.1 系统参数
11.3.2 系统设计
11.4 覆盖预测
11.4.1 GIS技术及地图
11.4.2 预测参数
11.5 关键技术指标
11.5.1 发射系统关键技术指标
11.5.2 网络覆盖关键技术指标
第十二章 单频网的工程实施
12.1 单频网的网络组成
12.2 单频网设备安装与调试
12.2.1 GPS授时系统
12.2.2 码流传输分配设备
12.2.3 激励器
12.2.4 发射天线
12.3 单频网系统调试
12.3.1 准备工作
12.3.2 调试项目
12.3.3 CMMB单频网调试实例
第十三章 单频网的测试与优化
13.1 测试
13.1.1 测试实验室校准
13.1.2 现场开路测试方法
13.1.3 开路测试工程实施
13.2 优化
13.2.1 网络性能评估方法
13.2.2 网络优化方法
第十四章 案例分析
14.1 网络规划
14.1.1 站点选择
14.1.2 覆盖干扰分析
14.1.3 规划优化
14.1.4 技术实施方案
14.1.5 覆盖效果测试
14.2 DTMB单频网
14.3 故障分析
缩略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