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实践教育的理论与实证
分类
作者 余晓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余晓编著的这本《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实践教育的理论与实证》主要研究了工程实践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重要意义,从概念上、层次上厘清了“工程实践是什么”的问题。本书根据工程师形成的主要阶段,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结点,即大学、产业和社会培训机构等不同层面,挖掘、归纳和总结工程人才在跨越大学和产业、专业到职业界限过程中的能力开发模式。

内容推荐

余晓编著的这本《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实践教育的理论与实证》重点围绕“如何提升工程师工程实践能力”这一基本问题展开,力图全面分析工程实践培养的内涵及如何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两大重要议题。并通过理论演绎、案例研究、内容分析、问卷调研、数据分析等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致力于将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在工程实践这一领域中进行有机结合,把握工程实践教育的基本特征,从系统的视角,动态考察工程人才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针砭目前在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明确发展和改进的方向。

《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实践教育的理论与实证》适合从事工程教育的工作者和工程专业的学生参考阅读。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理论上的必要性

1.1.2 实践上的紧迫性

 1.2 文献溯源

1.2.1 工程实践与工程知识的获取

1.2.2 工程环境变化下工程实践的新举措

1.2.3 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2.4 工程实践教育的模式

 1.3 问题的提出与相关概念

1.3.1 目前研究存在的局限

1.3.2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1.3.3 工程和实践的概念辨析

1.3.4 工程实践能力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1.4 研究方法与架构

1.4.1 本书的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和研究结构

第2章 工程实践的哲学思想和相关理论

 2.1 实践论

2.1.1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观

2.1.2 毛泽东的《实践论》

2.1.3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

2.1.4 对本研究的启示

 2.2 知行论

2.2.1 先秦诸子的知行说

2.2.2 近现代学者的知行观

2.2.3 教育领域的知行观

2.2.4 对本研究的启示

 2.3 知识论

2.3.1 知识的分类

2.3.2 知识的转移

2.3.3 基于实践视角的隐性知识获取和转移

2.3.4 对本研究的启示

 2.4 能力观

2.4.1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与能力观

2.4.2 能力本位教育

2.4.3 对本研究的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程实践能力的开发模式

 3.1 工程实践模式的研究探索

3.1.1 工程实践面临的新场景

3.1.2 工程师形成的阶段

 3.2 大学层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开发

3.2.1 经验导向型的工程学位建设模式

3.2.2 工程训练平台建设模式

 3.3 产业层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开发

3.3.1 公司大学模式

3.3.2 实践社区模式

 3.4 社会机构层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开发

3.4.1 依托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模式

3.4.2 产业与社会机构联合模式

 3.5 工程实践能力开发模式的总结和评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程实践的能力框架及产学契合度

 4.1 研究目的和研究框架

 4.2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4.2.1 变量的定义和测量

4.2.2 分析方法

4.2.3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4.3 新时期工程实践能力的内涵和结构研究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样本的信度检验

4.3.3 样本的效度检验

4.3.4 实践能力结构的分析结果

 4.4 工程实践能力的产学契合度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样本的信度检验

4.4.3 样本的效度检验

4.4.4 产学契合度的分析结果

 4.5本章小结

第5章 影响工程实践能力的关键因素

 5.1 关键因素的指标选取

5.1.1 内容分析法

5.1.2 影响因素类目表的建立

5.1.3 编码过程及信效度检验

 5.2 理论假设和分析方法

5.2.1 初始概念模型

5.2.2 研究假设

5.2.3 分析方法

 5.3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5.3.1 问卷设计

5.3.2 数据收集

5.3.3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4 信度与效度检验

 5.4 实证研究的结论

5.4.1 回归方程模型评价

5.4.2 回归分析的结论

5.4.3 实证结果和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时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机制

 6.1 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因子扫描

6.1.1 大学因子的扫描

6.1.2 产业因子的扫描

6.1.3 社会机构因子的扫描

 6.2 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战略选择与行动计划

6.2.1 战略选择

6.2.2 行动计划

 6.3 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保障体系

6.3.1 资源配置

6.3.2 评价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本书的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7.1 本书的主要结论

 7.2 本书的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