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使之城或弗洛伊德博士的外套(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11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克里斯塔·沃尔夫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克里斯塔·沃尔夫所著的《天使之城或弗洛伊德博士的外套(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11年)》是一部充满自传色彩的小说,一篇回忆与告别的自白,一个无与伦比的文学见证。作者以多姿多彩的语言和精湛的艺术构思展现出了一个时空交织、冲突迭起的马赛克图像。在这个图像中,作为叙述者的女主人公以断片式的回忆、令人惊叹的自我怀疑和让人窒息的自我发问把一个充满梦想和梦魇的坎坷人生绝妙地嵌镶进那个多事的世纪之秋。小说最感人至深的是,叙述者以厚重而尖锐的笔法披露了其诚挚而真切的内心情感,展现的“不是自我毁灭,而是自我救赎”。在回忆与现实的张力中,读者会不可抗拒地感受到这部小说对德国历史大语境中个人命运的独到反思。

内容推荐

克里斯塔·沃尔夫所著的《天使之城或弗洛伊德博士的外套(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11年)》内容简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主人公“我”,前东德作家.作为访问学者到洛杉矶调查亡友埃玛的女友L的生活史.纳粹时期L从德国流亡到美国。这时,德国媒体揪住“我”曾为国家安全部服务一事不放,猛烈抨击“我”。《天使之城或弗洛伊德博士的外套(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11年)》中“我”在现实、记忆和梦境间穿梭,经历过的三个德国(纳粹德国、民主德国和统一后的德国)、三种体制的重要瞬间栩栩如生地重现。“我”不断反省、深思,终于摘下披在记忆之上的弗洛伊德的外套……

试读章节

大失所望

当我乘坐的喷气式飞机在洛杉矶降落、乘客纷纷鼓掌感谢飞行员——他驾机飞越大西洋,越过茫茫大海飞往新大陆,在这座巨大城市的灯光上空盘旋很久,轻轻地落到了地面,当时我脑海中浮现的就是这个句子。我还记得,我打算,以后在描写降落和即将到来的在异乡沿海的居留、即描写现在时,使用这句话。我没有料到,需要经过多年顽强的尝试,才能以正确的方式接近跟随在这一句后面的句子。我打算将一切熟记于心,记住每一个细节,以备后用。记住我的蓝色护照如何引起了那位官员的注意,他的硬发黄里带红,他严格地认真检查入境者的证件,翻看了很久,研究每一封签证,然后拿起经过多重公证的“中心”的邀请书,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将在该“中心”的保护下度过,最后用他的湖蓝色眼睛盯着我:德国?——是的。东德。——要我再提供其他信息会让我很为难,语言上也有困难,而那位官员在打电话请示。这场面让我觉得似曾相识,这种紧张感我很熟悉,还有在他的问题得到满意的答复、他终于在签证上盖章,用满是雀斑的手从柜台上将我的护照递还给我时的那种如释重负感:您确定这个国家存在吗?——是的,我确定,我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这我还记得,虽然正确的答案是“不”,在长时间等候行李时,我不得不问自己,使用一个不复存在的国家的有效护照前往美国、引起一位红头发的年轻入境检查官的困惑,这样做是否真的值得。这是我当时还能做出的抗拒反应之一,我现在发觉,人老后这种反应越来越少。那个词已经写在纸上了,随随便便地,那个词,当时,在不下十五年前,它的阴影只是从我身上掠过,如今它变得如此浓稠,让我不得不担心,我尚未能来得及履行我的职责,它就会变得讳莫如深了。也就是我尚未来得及描述,我如何从传输带上拎下我的行李,放到一辆大推车上,杂在混乱的人群中间赶向出口。描述我一走进出口大厅,就发生了入境内行们强烈警告我不能允许发生的事情,一个巨人般的黑人向我走来:要车吗,夫人?而我是个没有经验的反射动物,我点点头,而不是像人家嘱咐我的那样,果断地拒绝。说时迟那时快,那人已经抓过推车,推着就走,我的警报系统报告说:永远见不到了。我尽量跟上他,他果真站在外面的通道边,一辆辆出租车驶过来,保险杠顶着保险杠、将远光灯变成了近光灯。他收下他应得的美元,将我转给一位同事,同样是黑人,他找了个帮忙招手叫出租车的活儿。他恪尽职守,截住下一辆出租车,帮我放好行李,同样收下一美元,将我交给了一位瘦小机灵的司机,一位波多黎各人,他的英语我听不懂,但他态度友好,认真倾听我的英语,在研究过写有我的未来住址的信头之后,似乎明白了他该送我去哪里。我还记得,直到此刻,在出租车行驶起来时,我才感觉到了夜晚温和的空气,这种南方的气息,我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沿海认识过它,在那里它头一回像块温暖的厚布裹住了我,在瓦尔纳①的飞机场上。黑海,它绸缎般的黑色,它花园里浓郁的甜蜜气息。

乘坐出租车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左右两侧灯光如梭,有时形成文字,世界著名品牌,超市、酒吧和饭店五彩斑斓的广告牌,照彻夜空。在这条滨海大道上,也可能是在这座大陆上,“井井有条”这个词是用错地方了。到底是什么驱使我来这儿的,这个问题浮起来,很快又被压了下去,声音轻细,恰到好处,当它下次更加迫切地出现时,我刚好又认出了它来。无论如何,好像原因足够了,鳞状棕榈树干在两旁滑过。汽油味,废气味。行程很久。

圣莫尼卡吗,夫人?——是的。——第二大街吗,夫人?——对。“维多利亚女士”?——是的。——我们到了。

灯光头一回照亮了固定在铁栅栏上的铁牌牌:维多利亚女士酒店,旧世界的魅力。万籁俱寂。窗户全都黑魃魃的j时近子夜。司机帮我搬运行李。屋前一座小花园,一条石板路,似乎夜里散发的陌生花卉的氤氲,大门上方一盏灯轻轻晃荡,射出暗淡的光芒,门铃板后插有一张纸,纸上写有我的名字。欢迎,我读到。门开着,我走进去,大厅里的桌上放着我的公寓房钥匙。二楼,第17号房,“维多利亚女士”的经理祝您度过美妙的夜晚。

我是在做梦吗?可与梦里不同的是我没有迷路,找到了钥匙,走对了楼梯,钥匙插对了锁,开关在它应该在的地方,眨眼之问,我看到了我面前的一切:两盏落地灯照亮了一个大房间,对面的墙边有一组沙发椅和一张长餐桌,餐桌周围摆着椅子。我起飞前幸好在柏林换了美元,我用这不习惯的钱支付给出租车司机车费,他看样子很满意,我彬彬有礼地向他道谢,得到了相应的回答:不用谢,夫人。

我打量我的公寓:除了这问大客厅,还有一个厨房,两间卧室,两个浴室。多浪费啊。在那第一个晚上我想,一个四口之家可以在这里住得舒舒服服,后来我习惯了这份奢侈。桌上摆放着一位艾丽丝的问候,她一定是“中心”的工作人员,邀请信上是她签的名,大概也是她关心地替我将面包、黄油、几瓶饮料放进厨房里的。我每样尝了尝,味道怪怪的。

我告诉自己,在我所来自的地方,已经是上午了,我可以打电话,不会影响任何人睡觉。试了几次都拨错了,让好几位海外接线员为我费心,后来终于成功地往门旁小隔间的电话里输对了号码,我听到了海涛澎湃声后传来的熟悉声音。这是随后九个月里打往柏林的数百次电话中的第一次,我说,我现在到达地球另一侧了。我没说我在琢磨这有什么好处。我还说,我好累,我也确实很累,一种陌生的疲倦感。我从一只箱子里找出过夜用品,洗脸洗手,躺进又宽又软的床,好久都没睡着。我大清早就从梦里醒来,听到一个声音在讲:时间做着它能做的事情。它在消逝。

这是我在大线格本子里写下的最早的句子,本子是我为防万一带来的,放在长形餐桌较窄的一端,本子很快就被我记满了笔记,我现在可以依靠它们。在此期间时间飞逝,一如我的梦嘲讽地告诉我的那样,这过去是、现在也是我所认识的最神秘的过程之一,年龄越大我越不理解它。思想之光能回顾和前瞻性地穿透时间史,我觉得这是一桩奇迹,讲述参与了这桩奇迹,否则,没有讲述乐善好施的本领,我们就不会幸存下来,也无法幸存下去。

比如,你可以任这些念头掠过脑海,同时翻阅我早晨在公寓桌上发现的资料,“中心”为所有新来者准备的“首日生存资料”。介绍了最近的食品店,咖啡店和药店。介绍了去“中心”的路,也介绍了工作条例,当然公布了它的日夜占线的电话。推荐了饭店和小吃店,也有书店,图书馆,旅游线路,博物馆,游乐园和城市导游册,还向懵懂无知的新来者强调了发生地震时的行为准则。我认真阅读这一切,也研究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其他资助金领取者的名单,随后的半年里他们将是我的同事,将成为一个友好团体的成员,现如今又散布在世界各地,也就是返回了他们的祖国。

我离开这座城市后这里才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横穿城市下方的圣安德烈亚斯大峡谷和大板块相对移动,构成一个永久的威胁。如果有人拿今天的世界地图给我看,我不会相信这图的,虽然我对未来的想象够忧郁了。我当时一定还拥有的残余轻信,消失殆尽了。留给我一种很难遵守、一直未兑现、因而持久的决心:跟随痛苦的足迹。P1-5

序言

克里斯塔·沃尔夫,生于1929年,是前东德最受欢迎和尊敬的作家,当代德语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作品因思想深刻、手法新颖,深受西方读者青睐。自1963年以《分裂的天空》在德语文坛中占下一席稳固地位之后,数十年来沃尔夫几乎囊括了德国所有文学奖项,如有“文学奥斯卡奖”之称的“德国图书奖”,并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我国读者对她也应该不陌生了,她的多部作品已先后被译成中文,如《分裂的天空》、《卡桑德拉》、《美狄亚声音》、《何去何从》、《茫然无处》等。

1993年初,随着前东德国家安全部(斯塔西)档案的开放,西德媒体挖掘出克里斯塔·沃尔夫1959至1961年问曾为国家安全部充当非正式线人的旧事。沃尔夫起初对此矢口否认,后又改口,说已将这段往事完全忘却了。一时间,举国哗然,声讨迭起。舆论界立即将此事与她两年前出版的《何去何从》一书联系起来,众口一词地指责她伪善。为躲开媒体的聒噪,1992至1993年期间,克里斯塔·沃尔夫远避加利福尼亚,在天使之城洛杉矶生活了一段时间。

十多年之后,2010年6月,在与上一部长篇小说《美狄亚声音》相隔十四年之后,克里斯塔·沃尔夫推出了《天使之城或弗洛伊德博士的外套》(以下简称《天使之城》),它的出版成为这年德国文坛的头等盛事。作者也声称,这可能是她的“最后一部大书”。

《天使之城》的背景就是作者的那段美国生活经历。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我”是位作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洛杉矶的盖帝中心。纳粹统治期间,洛杉矶曾经是德国流亡者的集居地,许多逃出纳粹德国的作家和艺术家都生活在这里,使得洛杉矶赢得了“棕榈树下的新魏玛”的美誉。“我”此行的研究项目是调查已故亡友埃玛的女友L的生活和命运,L是纳粹统治时期从德国流亡到美国的,“我”连L姓什名谁都不知道,唯一的调查依据就是埃玛遗物中L的信件。在盖帝中心,“我”结识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学者,每天和大家一起读报、喝咖啡,参观古迹,沉浸于洛城的历史,追寻曼氏兄弟、阿多诺和布莱希特等昔日德国流亡者的足迹,关注印第安人长期受压迫的历史和麦卡锡分子对共产党人歇斯底里的迫害,看美剧《星际迷航》,收集简报,记录梦境,享受“中心”提供的奢侈的物质条件,饱览加利福尼亚壮美的日落;“我”结识了当年从纳粹德国流亡到美国的犹太人的后代,虽然这些人对统一前后的德国的了解、他们有关德国形势的问题令“我”瞠目结舌,无言以对,虽然“我”一次次就统一后的德国形势受到追问:在未知的新德国“蔑视人类”的病毒会否复活,在洛杉矶的生活对于“我”宛如世外桃源。可这种安逸的生活最终被传真机传来的大洋彼岸的报道破坏了,德国(主要是前西德)媒体的口诛笔伐令“我”陷入绝望,出现生存危机。众媒体揪住“我”曾经为国家安全部服务一事不放,将档案断章取义,用来反对“我”。“我”感觉极其不公,认为这是对“我”创建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愿望和“我”曾经生活在民主德国的清算。一盘旧磁带在“我”的脑海里不停地转动,“我”在现实、记忆和梦境之间穿梭,曾经经历过的三个德国(纳粹德国、民主德国和统一后的德国)、三种体制的重要瞬间栩栩如生地重现。“我”参加革命的经过,“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我”在前东德因捍卫真理所受的迫害,前东德的文化界生活,“我”作为著名作家和“国家诗人”被国家安全部不间断地严密监视数十年,尤其是国家安全部档案里记录的那段线人经历,“我”不断地反省、深思,因为我竟然将它彻底忘记了。头脑里的旧磁带没完没了地转动,一次次传播那个问题:我怎么能够忘记这事的?最后,随着层层深入的剖析,“我”终于摘下了披在记忆之上的弗洛伊德的外套,让记忆恢复了真实的面目,最后也找到了L。

翻译过程中,译者常为主人公的睿智和坚持信仰的精神所感动。虽然克里斯塔·沃尔夫在书前郑重声明,本书内容纯属虚构,但熟悉她的生活经历的读者不难发现,主人公“我”其实就是作家本人的化身。克里斯塔·沃尔夫于1949年加入前德国社会主义统一党,直到两德统一的当年才退党,她属于民主德国知识分子改良派中的一员,曾经反对两德的统一,在1989年东德巨变之际,她曾向涌向西方的东德民众发出“为了我们的国家”的呼吁。随着民主德国最终走向崩溃以及德国统一成为事实,沃尔夫又像很多民主德国的知识分子一样,经历了痛苦的精神危机,被迫向她曾经坚信的乌托邦信仰告别。但是,像两德统一之后的许多前东德人一样,尽管民主德国已不复存在,克里斯塔·沃尔夫仍然怀念着她坚信过的社会主义。她借书中主人公之笔写道:“这下我意识到了(……),我喜欢生活在我的时代里,不能希望我的生活有另一个时代。尽管那一切?尽管那一切。”同时,她并不因为盖帝中心的邀请而对美国大献谀辞,相反,美国的短暂生活让她更清楚地认识到,比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绝非另一种令人满意的可能性,西方并非当初许多年轻人想象的天堂,美国也存在贫穷,存在剥削。通过对美国下层社会的观察和在黑人部落居住区的参观游览,“我”对当今所谓的文明和人类的未来发出了催人深思、振聋发聩的忠告。

《天使之城》的语言质朴平实,没有太多华丽辞藻,也没有估屈聱牙的词句。相比于作者的前几部书的复线结构,《天使之城》的结构也比较简单。这种平实和简单恰恰是作者炉火纯青的创作功力的反映,返璞朴归真,不借助任何技巧,达到了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高超境界,为作品增色不少。全书阅读起来,就像听老祖母回忆自己的过去,坦然流露的真性情,使得故事娓娓动听,让人欲罢不能。

如果写于1979年但直到1990年才得以出版的半自传体小说《余留之物》曾经带给克里斯塔·沃尔夫一片骂声,《天使之城》却像是在还作者一个公道,甫一问世就好评如潮。《法兰克福周日新闻报》称“这是一位女作家的激进的自白书,她曾经是民主德国最重要的女作者,是寻找和告别的书,一本战斗的书,一本有关上个世纪的斗争的书,一本绝望的书……她没有停止寻找她的真相的变体。这本书是这一寻找的加利福尼亚纪念碑。”《每日镜报》认为“克里斯塔·沃尔夫从没有像《天使之城》里这样坦率地自嘲过。这是一本回忆和告别的书。一部大胆的、集十年之功写成的扣人心弦的自我质问,是生命的自白。克里斯塔.沃尔夫从未这样无遮拦地展现过自己。‘我还在、还将写下的每一行,都将被用来反对我。’”《德意志电台》认为,“克里斯塔·沃尔夫今天以《天使之城》一书捍卫的不是她的道德立场,而是她的文学立场,她的坦诚写作的诗学。”

该书出版当年就获得了“乌韦·约翰森文学奖”和“托马斯·曼文学奖”。

最后,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欧阳韬编辑约请我翻译此书,也感谢德国的罗伯特·博世基金会(Robert Bosch Stiftung)和柏林文学之家(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对本书翻译的大力支持。

朱刘华

2011年9月29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