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讲故事知新疆(第1辑新疆历史人物文物故事汇编)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辛彤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辛彤编著的《讲故事知新疆(第1辑新疆历史人物文物故事汇编)》是集体的智慧结晶,参与写作的作者有苗普生、王旭送、阿迪力·阿布力孜、李文瑛等众多专家学者,该书是他们平常的研究、考古成果,内容丰富,有历史、文物考古及历史人物多方面的故事、研究。我们力求从多层面、多视角反映新疆历史的真实面貌,揭示新疆厚重的文化积淀及其博大、雄宏、丰富的内涵,揭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创造、共同建设新疆的历史过程。

内容推荐

《讲故事知新疆(第1辑新疆历史人物文物故事汇编)》由辛彤编著。

《讲故事知新疆(第1辑新疆历史人物文物故事汇编)》从历史、人物、文物角度真实反映新疆历史发展过程,揭示它统一于祖国的必然性,各民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开发建设新疆的史实,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爱国爱疆的光荣传统。同时,编写尽量通俗易懂,多层次、多角度运用历史、考古、历史人物的成果,正确、丰富多彩地撰写了这一本群众百姓喜闻乐见、爱读的好书。

目录

序 /001

远古文明的前奏之一——新疆历史上的石器时代 鲁迪/001

远古文明的前奏之二——新疆历史上的青铜器时代 鲁迪/005

远古人类的探秘——史前时期新疆居民的种族 王旭送/010

秦时明月汉时关——先秦时期新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王旭送/014

槐树下的约定——西王母与周穆王的传说 王旭送/018

沙埋奇葩——尼雅遗址 阮秋荣/022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 于志勇/029

新疆考古发现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例证——怯卢文书 孙维国/034

秦汉时期西域古代民族知多少 王旭送/041

洋海寻迷 叶尔米拉/045

先秦两汉楼兰古代居民的生活 王旭送/049

楼兰美女 阿迪力·阿布力孜/052

神奇的小河墓地 李文瑛/056

被迫西迁的月氏人 王旭送/069

西域三十六国 王旭送/072

第一个统治西域的游牧民族——匈奴 王旭送/075

“凿空”西域第一人——张骞 王旭送/079

史无前例——设置西域都护府 王旭送/085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阿迪力·阿布力孜/092

汉朝第一任西域都护郑吉 王旭送/100

汉归义羌长印 阿迪力·阿布力孜/104

西出楼兰的第一重镇营盘城 李文瑛/107

献身边疆的忠贞使节常惠 王旭送/116

甘延寿、陈汤西域建奇功 王旭送/119

汉朝在西域屯田的千秋伟业 王旭送/124

两个疏勒和两个轮台的传奇 王旭送/129

乌孙名王翁归靡 王旭送/133

汉家公主细君远嫁乌孙 王旭送/138

解忧公主出塞 王旭送/141

史载第一位龟兹王绛宾 王旭送/146

扦弥太子赖丹 王旭送/149

神奇的枕头——新疆出土的鸡呜枕 孙维国/152

东汉时“三绝三通”西域 王旭送/155

深入虎穴的定远侯班超 王旭送/159

班勇平定西域之乱 王旭送/164

耿恭困守疏勒城 王旭送/167

维护祖国统一的莎车王延父子 王旭送/171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政权对西域的管理 王旭送/174

吕光西征 王旭送/178

神秘的太阳墓 安丽琚/181

信仰的脚步——新疆古代流行的宗教 王旭送/183

神秘的康家石门子岩画 尹建峰/191

佛教在西域的兴衰 王旭送/196

驰名中外的艺术奇葩——库木吐喇石窟 李丽/200

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 王旭送/207

北魏宋云西行求法 王旭送/211

守卫亡灵的镇墓兽 高愚民/215

坠人人间的精灵——营盘彩棺图案揭秘 田小红/219

车师贵族的栖息地——交河沟北墓地 吴勇/223

葡萄酒神的东方之乡——龟兹古国酿酒和制陶业 魏然/230

一瓦顶成家——秦风汉韵的西域瓦当 牟新慧/234

蕴含丝路乐舞交流史的神秘宝盒 魏然/238

大漠孤烟直——漫语西域烽燧 阮秋荣/243

西域古代先民的绘身和文身 于志勇/248

方寸之间的大干世界——营盘铜镜 田小红/252

千年编织鞋 殷福兰/256

多元文化色彩的西域古代木器 阿迪力·阿布力孜/261

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 闰雪梅/276

西域古代犁与镰漫谈 赵德文/281

参考书目/286

后记/287

试读章节

“凿空”西域第一人——张骞

王旭送

陕西汉中市城固县张骞纪念馆门柱上有一副楹联:“一使胜千军,两出惠万年。”这是对张骞一生的伟大功绩的形象写照。

张骞(?—公元前114年),今陕西城固人。关于他早年的经历,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汉武帝初年,他被拜为郎官。张骞身体健壮,个性坚韧不拔,诚信可靠,开朗豁达,富有探险精神。一次偶然的机缘,汉武帝令张骞担负了交通西域的使命。

西汉初年,匈奴经常侵扰汉朝北方各郡县,俘虏人丁,掠夺财物,使生产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由于经历了长期的统一战争,中原经济尚未恢复,对匈奴的侵扰西汉政府无力抗击。匈奴曾一度逼近了太原一带,汉高祖刘邦曾率大军与匈奴决战,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反遭遇匈奴围困。此后,汉朝用和亲政策取得双方的安宁,每年还要向匈奴奉送大量的丝帛、粮食等物。和亲虽然收到了一时的效果,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匈奴奴隶主向汉朝北方边郡的掠夺。匈奴自恃兵精将强,每年秋收时节,肆意掠夺汉地边民的粮食和财富。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已经过了六七十年的发展,“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国力强盛,汉武帝决定反击匈奴。有一次,汉武帝从匈奴俘虏那里得知月氏人被匈奴打败的事情,于是决定派使者出使西域,联合河西的大月氏夹击匈奴。

但是,从汉朝到大月氏,不仅要途经匈奴所控制的广大地区,而且一路上要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难以胜任的。汉武帝诏告天下,招募使者。当时,汉中成固人张骞以郎应募,被汉朝廷选中,出使西域。

汉代,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是指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亚甚至西亚部分地区;狭义的西域主要指今新疆广大地区。张骞所通的西域,是就其广义而言的。西汉时,这里已经建立起了几十个地方性政权,他们有的以游牧业为生,有的则发展了农业。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可谓矢志不移,艰苦卓绝。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自公元前138年开始,历经13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西汉政府给他的100多个随从人员,离开长安向西域进发。在随行人员中有胡人甘父(因他曾为堂邑县人家的奴仆,因此又名堂邑甘父,或简称堂邑父)作张骞向导。从长安到西域,必须通过河西走廊,当时河西一带控制在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的手里。张骞及其随从人员进入河西走廊匈奴领地时,虽然小心翼翼地隐蔽前进,但没走几天,还是被匈奴俘虏。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就扣留了他们。单于为张骞娶了匈奴女人做妻子,企图笼络、软化他。但是,这些丝毫不能动摇张骞的决心,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10年后,匈奴慢慢放松了看管。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等人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经常倒在荒滩上。幸好堂邑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食肉充饥,才活了下来。这样走了好几十天,最终跋涉数千里,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所以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之后,大宛王派遣向导护送张骞前往康居,再由康居把他送到大月氏。但是,这时的大月氏已占有原来属于大夏的地方,土地肥沃,户口殷盛,不愿再报仇雪恨。张骞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最终没能说服大月氏王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回国。

张骞去时走北道,返程时,为了避免匈奴的阻截,选择走南道。但这个地区当时也已被匈奴控制了,结果张骞和他的唯一随从人员甘父又被匈奴扣留。被拘留一年多后,乘军臣单于去世,匈奴内部发生争夺王位的内乱时,张骞才偕同匈奴妻子、甘父等一道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了长安。

张骞回到都城长安,对沿途所经过的塔里木盆地诸国以及中亚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乃至安息、条支、身毒等国的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状况,都详细地向汉武帝做了确实的报告。虽然由于大月氏不愿联合汉兵攻打匈奴而使出使的目的未能实现,但汉武帝了解了大量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知识,这让汉武帝非常欣喜。汉武帝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封张骞为大中大夫,封甘父为奉使君。

张骞从大月氏回国之时,汉朝与匈奴正在进行激烈交锋。五年之后,一场更大规模的鏖战,在河西爆发了。霍去病大战昆邪王、休屠王,并消灭河西一带匈奴的势力。从此,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为汉朝所控制。而当时居住在匈奴西部的乌孙,势力正日益强盛,很想摆脱匈奴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张骞向汉武帝建议,招引乌孙东归,让他们回到原敦煌至祁连山的故地,并用和亲形式结为兄弟,进一步孤立匈奴。同时促使乌孙以西的大夏诸国,应召而至,臣服汉朝。他的建议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武帝拜他为中郎将,命令他再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随从三百多人再次出使西域。他们每人备马两匹,携带了牛羊万头和大批的币、帛。这时,经过西汉军队对匈奴致命的打击,张骞西行的人为阻隔已不复存在,汉朝与西域的交通已基本畅通。加上有第一次的经历,对克服自然艰险已有经验,所以张骞这次出使,十分顺利。

张骞到达乌孙之时,乌孙国内部正发生分裂:六十高龄的乌孙老王猎骄靡想把王位传给他的长孙军须靡,他的次子不同意,于是掀起内战。加上不了解汉朝情况,因此乌孙无意东迁故地。但是,乌孙愿意与汉朝通好。公元前115年,乌孙特派数十人,护送张骞回长安,还带来几十匹马,作为礼物表示答谢。他们见汉朝地大物博,十分富庶,就更加重视发展与汉朝的关系。几年以后,乌孙表示愿意与汉朝结亲连好。汉武帝派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为公主,嫁给乌孙王为妻。

张骞在西域时,还派副使分道赴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又名安息帝国或帕提亚帝国,是伊朗高原一个古代国家)、身毒(今印度)和天山以南的于阗、抒弥地区进行活动,受到了这些小国的热烈欢迎,扩大了汉朝的影响。两年后,出使诸国的张骞的副使们在对方使臣的陪同下,纷纷返回。从此,汉朝与西域各国正式建立了友好关系,互相交往日益密切而且经常化了。但此次出使,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到长安,一年多之后就去世了。

通过张骞出使,西汉与中亚、欧洲乃至更远的地区和国家,打通了两条横贯欧亚非大陆的交通线。从京城长安西出,经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安西到敦煌,及玉门、阳关。由此西去,开辟有南北两道:南道出阳关西南沿阿尔金山北麓至伊循(今若羌县)、且末、精绝(今民丰)、抒弥(今策勒)、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经蒲犁(今塔什库尔干)出明铁盖山口,沿兴都库什山北麓喷赤河上游西至大月氏和安息;北道出玉门关,西过白龙堆,至罗布淖尔西北的楼兰后,向北绕道车师前王国(今吐鲁番地区),西南取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危须(今焉耆东北)、焉耆、龟兹(今库车)、温宿(今乌什)、姑墨(今阿克苏)、尉头(今阿合奇),至疏勒(今喀什),经捐毒(今乌恰)越过帕米尔高原到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撒马尔罕及其附近),由康居西北可到奄蔡(今咸海东北),向南可抵大月氏,向西则可通安息。汉朝统一西域之后,这两条联系亚欧非三大洲的大陆交通线,就变成为东、西方的丝绸之路。

通过这条丝绸之路,东西方的经济生活得到丰富。此后,中国精美绝伦的丝绸、漆器,精湛的冶铁和凿井技术,西出阳关,源源西进;西方的皮毛、马匹、瓜果、香药等则纷至沓来,应接不暇,所谓“远方的珍奇异物自四面而来”,正是这真实的描述。

张骞所开辟的丝绸之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行进在这条大道上的,不仅有取锱铢之利的商队,有矢志布道的宗教人员;还有寻求友谊、出使友邦的各国使节;更有长年风餐露宿,保护交通畅通和安全的将帅、士卒……在张骞以后,西域成为印度、波斯、希腊和中国文化的荟萃点,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世界性文化纽结。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被称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P79-84

序言

新疆,美丽而神奇,古称“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统管西域地区,从此新疆成为祖国的一部分。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自古以来四面八方的人们就背负着各自的文化,或经巴里坤草原深入戈壁、沙漠到达新疆腹地,或翻越帕米尔沿天山进入新疆绿洲、河谷。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相互交往、融合,开发、建设,创造新疆的历史。结果,新疆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四大古老文化交汇之处。东西方人种,数十个民族以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以自己的能量、能力,在新疆这一历史舞台演出一幕幕雄壮的史剧,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的内涵与色彩,新疆让世界瞩目!

新疆作为历史舞台、维护国家统一的疆场,各民族云集、汇集于此,或东进或西迁,留下了无尽的史剧内涵和文化内容。今天我们面对历史留给我们的无数的各种文字的文献、古堡古城、洞窟壁画、竹简文书、铜镜铁器、百戏杂耍俑、史诗宏著、各种宗教遗迹,等等,以及各民族人民群众及其优秀人物、英雄和他们的历史创造,就会真切地感受西域久远的历史、厚重的文化。这是源自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恒河之水融人塔里木河的金涛,而形成的独具生命力的历史和文化。新疆的神奇可见一斑!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西域历史的脚步沉重起来,西域文化渐渐被沙漠掩埋。但是丝绸之路对东西文化的沟通、融汇,对人类的文明贡献,那是什么样的黄沙也掩埋不了的。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新疆对祖国的战略地位的形成,无论是促进祖国经济文化发展,还是维护国家统一都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这也给我们留下无穷的遐想。

近代以来,随着新疆在世界格局演化、维护祖国安全中的战略地位日趋重要,世人再次把目光投向新疆,重新认识新疆、发现新疆。人们在历史文献中研究,在荒漠、戈壁中挖掘,在洞窟中寻觅,在民俗中探源……往日丝绸之路的辉煌开始展现于世人面前。历史告诉人们,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家园,就是大家共同开发建设的,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历史上众多民族在新疆生活繁衍。在悠长的历史过程中,你来我往、相互交流融合,就新疆历史、社会特点而言,其多元包容融合性特点尤为突出。无论是从人种、民族、宗教、语言文字、风俗习惯,还是从经济类型、文化模式等方面看,新疆都具有多样性特点;但同时,不同人种、民族,不同文化间相互渗透、融合,包容性特点也同样突出,不管哪方面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此,研究新疆、研究新疆历史,揭示其规律,正确认识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建设美好家园的历史与现实,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新疆团结稳定和谐,就成为我们今天实现新疆两大历史任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组织了党校、社会科学院、文物局的有关专家、学者编写本书,从历史、人物、文物角度真实反映新疆历史发展过程,揭示它统一于祖国的必然性,各民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开发建设新疆的史实,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爱国爱疆的光荣传统。同时,编写尽量通俗易懂,多层次、多角度运用历史、考古、历史人物的成果,正确、丰富多彩地撰写了这一套群众百姓喜闻乐见、爱读的好书。

本书即将出版与群众见面,我们希望它能发挥作用:让人读历史认识新疆,总结历史、展望未来,促进团结和谐,共同奋斗、建设美好新疆。

王伟

2012年2月

后记

《讲故事知新疆——新疆历史、文物、人物故事汇编》一书,在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长王伟直接策划、指导下,副部长周应斌、艾则孜·木沙等部领导的关心、领导下,在民族处马江侠处长具体负责下,组成编委会。经过多次研究讨论,确定写作大纲,明确写作原则、要求。经过作者们的努力完成初稿,经由束迪生、马江侠、高栓宁、王俊旗、苗普生、徐红兵、朱建新、马锁成同志初审,作者们修改,最后由束迪生同志反复修改统稿。

该书是集体的智慧结晶,参与写作的作者有苗普生、王旭送、阿迪力·阿布力孜、李文瑛等众多专家学者,该书是他们平常的研究、考古成果,内容丰富,有历史、文物考古及历史人物多方面的故事、研究。我们力求从多层面、多视角反映新疆历史的真实面貌,揭示新疆厚重的文化积淀及其博大、雄宏、丰富的内涵,揭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创造、共同建设新疆的历史过程。

本书在编写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石永强、新疆人民出版总社党组书记张新泰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自治区文物局张青、甘伟,区党校王晓雯以及其他热心帮助和支持本书编写、出版、发行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本书后续几辑的编写、出版工作。

当然,该书是集体的创作,可能在某些问题的认识和表述上会有不足;同时,也因我们水平有限,该书可能还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不胜感谢。

编者

2012年2月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8: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