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楼独步
分类
作者 邸瑞平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为邸瑞平教授积数十年大学授课之经验,在授课笔记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发表在书刊上的文章,集结而成。邸瑞平教授讲授红学之课程,从北至南,广受听众好评。本书由总至细,先由《红楼梦》概说起,从总评,至于灵芬秀异的宝、黛、钗以及大观园里形形色色的主仆之命运、性格分析;兼有心理描写、艺术结构、形象比对、语言魅力赏析以及曹学、红学知识等,是一部微观而全,细腻而美的红学赏析作品集。

内容推荐

邸瑞平教授讲授红学课程数十载,广受好评。本书为其教学实践和研究之成果。它以“美”之一字为根柢,从美学理想的角度,挖掘《红楼梦》中的精神世界,使读者不仅能看到花团簇锦的表象、悲欢离合的故事,还能看到潜藏在那之下的必然的悲剧美,看到每一个独特的个人,看到隐藏在故事之后的曹雪芹的身影:他的身世霜途、审美理想、喜怒哀乐。字里行间蕴育的情感火花,激荡起读者的共鸣,在自然而然中完成《红楼梦》知识的传授。

目录

写在前边的话

《红楼撷英》序

红学的展望——邸瑞平《红楼撷英》序

自序:文学瑰宝《红楼梦》应该属于全世界

欲空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助读和参考

《红楼梦》概说

美是《红楼梦》的灵魂

主题辨析

《红楼梦》的姊妹学科——曹学略指

坐在世界艺术典型第一排的宝、黛、钗

理想的光芒,人权的觉醒——古今未有之贾宝玉

灵芬秀异钟于一人——秉承优秀传统文化而生之林黛玉

光景常新说不尽——“美丑泯绝”的薛宝钗

比海洋、天空更大的大千世界——心理描写新探

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突破因袭的肖像描写

嫁入钟鸣鼎食之家的三少妇——王熙凤、李纨、秦可卿

封建末世的女强人——王熙凤

深沉的悲悯,无声的血泪——李纨与秦可卿

像生命一样具有活力的肌体——宏观的结构艺术

尺水兴波——结构微观视角

旖旎的小诗——艺术细胞的剖析

姹紫嫣红怎禁得秋风秋雨——贾氏四春、湘云、妙玉

“原应叹息”——贾氏四春悲剧的独特性

不由自主的沉醉感与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史湘云和妙玉

绿荫中的新翠——“漫不经心”的细节具体描写

寻韵大观园——饶有意境的几个画面

以少少许胜多多许——雪景的内涵

家业凋零、金银散尽的贾府权贵

第一次从文学地平线升起来的两极形象——贾母与刘姥姥

司空见惯中捉住的光点,简单平凡里提取的伟大——焦大和贾府的爷儿们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语言的魅力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语言的分寸感

感情的复杂搅线——“怒”的各种心态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女儿群

大观园中唯一可奉上“崇高”桂冠的人——紫鹃

敢字当头、壮烈的殉情女——司棋

挺立着脊梁的野玫瑰——尤三姐

现实社会的奴隶,精神世界的主人——香菱

胆大心细,敏于捕捉的攀登者——小红

启迪智慧的巨大空间——虚化艺术

吞吐浅深,欲露还藏——虚笔和弹性

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形变艺术

精彩章节品味

天葩吐奇芬,冷月葬诗魂——林黛玉的精神世界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薛宝钗的心灵透视

卉木耀英华,缯帛梁朱绿——缤纷瑰丽的性格写照

后记

试读章节

《红楼梦》的主题究竟如何?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至今已有多种不同的结论。鲁迅说:“单是命意,就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一文学现象发人深思,《红楼梦》内容宏富,意旨深邃,结构复杂,以至它的主题几乎不能用单一的概念可以说得清楚,即使已经做到了深入的开掘,也只能说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为多数人所承认而已。《红楼梦》的主题有着不凡的独特性。

封建家族衰亡史说

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如果说《红楼梦》主要是反对爱情婚姻不自由的话,那么这部书中包孕万状,犹如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内容,将失去它存在的意义。正因为它像一面历史的镜子,照见的是封建末世的整体,揭开了极为广阔的社会面,暴露了种种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从而使我们看到了腐朽、反动的封建制度已经逐渐走向末日的命运,显示着历史发展的必然。宝、黛爱情婚姻悲剧,引起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甚至认为没有这一爱情故事,也就没有《红楼梦》者,实在不乏其人,但是封建社会卫道者与叛逆者的矛盾对立,绝不仅止爱情婚姻这一方面。《红楼梦》以罕见的深刻、复杂,使读者感到探索追求的无穷魅力。人们读着《红楼梦》的时候,会感到除爱情故事以外,还写了其他很多方面。

比如故事开始不久,读者就进入了那一特定的历史时代。因为第四回就揭出了四大家族的护官符,这一俗谚说明大族名宦之间,已形成盘根错节、连络有亲的大官僚集团,而且还在通过新的联姻准备扩大自己的权势。至于一般官场,作者首先推出了贪赃枉法,天良丧尽之贾雨村,这就活画出魑魅魍魉横行的典型环境,它在艺术结构上占据重要地位,非爱情故事所能包容。

书中第二回作者写道:“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竞一代不如一代了!”书中写了代表着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各种人物,如贾敬、贾珍、贾蓉、贾赦等,即使是贾政也徒有“端方正直”的外表,但腹内枵然,至于贾环、贾芹等等,更是每况愈下,他们除了合力促使这一家族迅速崩溃以外,就别无他用了。

书中第二回作者还提到了贾府所面临的经济危机,他借冷子兴之口,说出: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描写恣意奢华,挥霍无度,吃尽穿绝,纵情享受的各种内容,如此汰侈是无论有多少家业,也会沦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的,这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此外,还有那主子和主子,奴才和奴才,主子和奴才,上层和下层等等永无休止的矛盾,它包括内容很广。父母子女,婆媳妻妾,摩擦不断,纠葛无穷,兄弟相阋,叔嫂斗法,使这一封建大家族,朝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而无可救治,任何人都无法挽狂澜于既倒。各种矛盾纷至沓来,各有各的表现方式,形象具体地写出了什么叫做“树倒猢狲散”!

这一家族的矛盾,不是孤立的。它和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又相互勾连。比如五十三回写了乌进孝的交租,说明这一家族的吃喝玩乐完全建筑在劳苦人民啼饥号寒的基础之上。通过五十七回邢岫烟的典当,及十一回,三十九回平儿所透露的内幕,说出重利盘剥的事实,笔锋点到了商业、高利贷资本和市民的矛盾。全书并以大量的事实反映了主奴的矛盾,《红楼梦》塑造了一系列有个性,敢于抗争的女奴形象,但她们却受着非人的待遇,或打或卖,或拉出去配小厮,她们的命运极为悲惨,逼得不少人走上了绝路。再有就是封建卫道者和叛逆者的矛盾了,这一矛盾贯串始终,它牵涉到宗法制度、婚姻制度、伦理道德、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且各种人物都对此表示着自己的人生态度。总之《红楼梦》包罗万象,惟妙惟肖地写出了整个封建末期的社会生活,读《红楼梦》如读一部二十四史,如果认为它的主题只是写了爱情婚姻悲剧,则无疑缩小了这部书的社会价值。应该说爱情悲剧是一个中心事件或主线,而《红楼梦》整部书所写的为封建贵族家庭的衰亡史,从而深刻地揭示出封建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爱情主题说

持这种说法者认为:一部《红楼梦》,正是通过一系列不同身世、命运的少女的遭遇,写出了一篇篇凄凉悲愤的红颜薄命赋。而“红颜胜人多薄命”的主题,从来就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意义。作者极力突出宝、黛、钗这三个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把他们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作为贯穿全书的中心事件,围绕这一中心,揭露封建势力,讴歌新生力量,表达作者理想。如果说《红楼梦》具有巨大社会历史意义.这意义正是通过爱情主题而表现出来的。

青年女性普遍悲剧说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红楼梦》为中国古典文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东西,就是对女性的尊敬。从而提出《红楼梦》的主题是写封建社会青年女性的普遍悲剧的论点。书中的少女都有着非凡的“行止见识”,而这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了。这种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悲剧,作者是通过男性主人公贾宝玉的“主观镜头”拍摄出来的,从一个男性的角度,对女性唱出那样热烈的颂歌和沉痛的悲歌,并且认为一切男性都应自惭形秽,而首先包括自己在内。这是了不起的。

另一种“十二金钗悲剧说”和此说颇为近似: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悲金悼玉”。“悲金悼玉”既表明了“谈情”的对象:金、玉,又表明了所谈之“情”的性质:悲悼。所以主题应是:“悲悼以薛宝钗、林黛玉为代表的所有那些生性纯洁美好,却被封建社会的道德礼教所毒害、所蒙骗、所摧残、所扼杀的青年女子。”P26-29

序言

从80年代在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红楼梦研究》的选修课以来,我从内蒙古到滇闽边陲,从中原地带到齐鲁沿海,走过很多地方去普及《红楼梦》的知识,因此能够结成一集《红楼撷英》。《红楼独步》是以《红楼撷英》为基础,并把散在其他各种书籍刊物里的文章,可以入目的选了一些,编成一集以就正于读者。编选的次序是按照我讲课的先后编排的,比如讲完林黛玉、贾宝玉,接下去就讲那独步千古、形成绝唱的爱情心理描写。凤姐在结构上举足轻重,王熙凤讲完正好讲全书结构,可以承上启下。评述贾母之后,主要人物分析得差不多了,可以讲语言,把曹雪芹的美学思想放在最后。另外,《红楼梦》有许多脍炙人口、不胫而走的著名章节,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试略加点评,以期博得共同爱好者的认同。因为此书在《红楼撷英》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因此前边仍刊出两位著名学者为《红楼撷英》写的序。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冯其庸教授的序是1985年写的,原上海作家协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名誉主任徐中玉教授的序是1996年写的,两位都是享誉海内外的名家,徐先生已95岁高龄,冯先生年轻几岁,也已86岁了。因此两篇赐序实在是弥足珍贵,在此谨致深深的谢忱!

进入今天改革开放兴旺发达的时代,万物蓬勃,出版事业也今非昔比,一种时代飞跃发展的朝气鼓舞着每一个人,让我在此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都美满幸福!

邸瑞平

2009年夏

后记

我从小学五年级时就开始捧着《红楼梦》这本书读了,那时我家楼上大书房是不准小孩子去的,放在楼下书橱中的是扫叶山房影印的护花主人评本《红楼梦》。读久了,当哪一个人、哪一件事在第几本、第几页上可以随手翻到时,红楼人物在我心中已各具面貌了。不论什么名角儿来扮演林黛玉,我都会感到不足和苦闷:“怎么,黛玉是这个样子吗?”不仅如此,几乎我所喜爱的人物都是一种个人主观意识所形成,拒绝任何渗透的感情结晶,他们都是和我神交已久的。读中文系时,我们南开大学开这门课的是华粹深老师。天津六里台的文学院抱着一泓湖水,十分幽静,那灰砖宿舍楼的下边,正好是一个朝东南的避风角,学生就围坐在太阳下上课。华老师一口京白,曼声细语,至今仍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中文系四年级一共只有六个学生。老师比学生还多,据说学校的招生精神是“宁缺勿滥”。现在,二分之一的世纪过去了,我这属于非“滥”之列的学生,半生庸碌,实有负于祖国及人民的重托,每念及此,汗未尝不发背沾衣!创作之花固然需要宽松、和谐的土壤,然而,我自己却不能以道路的曲折而原谅自己。负疚之情曾长期地折磨着我!1954年开展了《红楼梦》问题的批判、讨论后,很多新的、我过去没有认识到的问题,吸引着我去学习,去探索。我拜读过许多专家的文章获得一种思想、艺术饥渴的满足。十年浩劫中,我又因社会关系中有一“胡风分子”而受审查。我是解放以后毕业的,我既没犯过政治错误,也没犯过其他错误,只是我那难以改变的,兼有黛玉、晴雯缺点的脾气,却害了我一辈子!那时我已没任何书可读了,唯一的乐事是回忆《红楼梦》,从第一回默想到第一百二十回,然后按人物排出次序默诵他们的诗词。人的内心真是一个不可征服的世界,看着那么长的“认罪”的队伍,谁知他们,包括我在内都在想些什么?!用暴力、压力、手中的权力去打击、贬低别人,又是多么卑鄙愚蠢的行为!

《红楼梦》这本书已伴随我度过了少年、青年、中年,不知不觉已老之已至,华东师大一进门的两溜梧桐树,开春就钻出小手掌般的嫩芽,转眼绿树成荫,不久又飘下满园金箔,当落叶在我脚下沙沙作响时,《红楼梦研究》的选修课又开了一年了。多少年下来,教学及科研都需要我不断开辟一些新的课题,凡是有了新题目,写好后一般先拿到课堂上去发表,我相信青年人的赏鉴能力及认识水平。我们祖国能有这样一部伟大作品,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每当我怀着感激的心情去缅怀曹雪芹这位文学巨人时,我就急不可待地向青年们倾吐。选修课的第一节我曾用过“红楼梦和爱国主义”这样的题目,是曹雪芹赐给了我强烈的自豪感!

《红楼撷英》这本书从1986年结集至1996年始获得出版的资助,竟经历了十年的时间。这漫长的十年,我不知接到过多少封索书的信,却不能作出回答;这漫长的十年,我不知讲过多少次课,而学生手里只有几张提纲。直到1995年我的书才经过系里推荐、专家评审、无记名投票等手续而列入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项目。当我拿到出版社给我出书的“通知”时,眼泪无论如何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对我个人来讲,这真是终身难忘的人间温情!

《红楼撷英》第一版3000册,再版5000册均已售罄,目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在《红楼撷英》基础上修订扩充而成的《红楼独步》,在这里让我表示由衷的、深深的谢意!

我的声音虽然微弱,但我愿意把它汇人弘扬祖国文化的雄壮的旋律之中,哪怕是一个音符,究竟是从我心里发出来的。当然,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欢迎读者不吝赐教。拙作蒙《红楼梦学刊》多次刊用并加以推荐,该刊在推荐我的文章时,尚不知我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这种热情的鼓励,给了我继续写下去的勇气,在这里让我对编辑部的同志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从青年时代就倾慕太愚及蒋和森老师的华章,有的章节我都可以背诵,书中多所征引,以表私淑之谊。

今天已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时代,我相信在这片沃土上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我国会出现比曹雪芹更伟大的作家,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是这样一个伟大而坚强的民族,又有着如此悠久又优秀的文化。我再一次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都美满幸福,我国社会主义大业如旭日东升,光芒万丈!

邸瑞平

2009年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