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化发展早期,民族的社会历史、地理环境、语言文化等因素,皆可成为特定民族哲学思维结构形成的内在动因,而中西诗学传统在体系、理论形态上的差异,也都可以从这些因素中找到最终原因。比较诗学研究没理由忽视这些因素在不同诗学传统形成中的作用。在发现不同诗学体系间所存在的异同后,比较学者的任务并没有结束。说明产生这些差异的具体文化、历史原因,不仅是研究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展示不同民族在文学艺术等审美领域或相同或相异表现的根本途径。
汪洪章收在《西方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文集》这部文集里的有关文章基本是本着以上认识而写成的。文集共选收24篇文章。
1.俄国形式派文评产生的西学背景——兼谈其对现代西方文艺学的影响
2.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的阐释学涵义
3.传统、才情与想象的命运——英美现代主义诗学的一个侧面
4.“张力”诗学的背后
5.“客观关联物”与“拟容取心”
6.新旧之间——小议《文心雕龙》的体系特征
7.《文心雕龙》中的句法、篇章、语义论
8.论《文心雕龙》中的主体意识批评
9.《庄子》、《文心雕龙》与现象学方法
10.刘勰与英加顿论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11.布莱的主体意识批评与“以意逆志”及“知人论世”
12.形式派的“陌生化”与《文心雕龙》中的“隐”和“奇”
13.刘勰的“味”说与现代解释学观念
14.海德格尔与庄子艺术论之比较
15.谈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与庄学的兼通性
16.Words and Expressions: A Phenomenological Discussion of Liu Xies Theory of Imagination and Language
17.从比较文化角度看汉民族史诗、戏剧较晚发达的原因
18.Euphuism与骈体文——关于对偶、排比、声韵、节奏的研究
19.“同志”,艺术,政治——布克奖获奖作品《美的线条》读后
20.在模糊中探索人性——阿兰·德波顿和他的《亲吻与诉说》
21.小说中的哲学——安德烈·布林克的小说创作与批评
22.文学的政治和道德——库切《异乡人的国度:文学评论集》译后记
23.文学史与经典的形成
24.警惕理论的异化——兼谈外语院系文学教学中的相关问题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