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邓小平的领导艺术
分类
作者 袁南生//伍国用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邓小平作为成功的领导者,已得到国内外的公认。毛泽东曾赞扬他“人才难得”,“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邓小平的领导艺术》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邓小平在几十年来的领袖生涯中,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怎样举重若轻,怎样绵里藏针,怎样善抓机遇,怎样注重实效,怎样统筹兼顾,怎样淋漓尽致地发挥高超的领导艺术,怎样充分地展示他令人倾倒的领导魅力的。本书由袁南生、伍国用著。

内容推荐

袁南生、伍国用撰写的《邓小平的领导艺术》从领导科学的角度,着重介绍和研究邓小平的领导艺术,希望通过这种介绍和研究,使我们大家更清楚地看到这位历史伟人的政治智慧,更深刻地了解这位治国大师的治国技巧,更全面地感受这位忠厚长者的人格力量,更清晰地把握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从而更有利于我们高举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更有利于加强我们自身的修养,提高我们自身的领导水平。

《邓小平的领导艺术》一书,无意于囊括邓小平领导理论与实践的全部,也没有拘于领导科学一般教科书的框架体系,而是着眼于、着力于邓小平新时期领导理论与实践,邓小平领导艺术中最基本的东西、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和掌握的东西。显然,这一着眼点、着力点的确定,对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邓小平的领导艺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提高我们驾驭全局的能力,将有很大的帮助。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邓小平领导艺术形成的基础

 一、邓小平领导艺术形成的实践基础

 二、邓小平领导艺术形成的知识基础

 三、邓小平领导艺术形成的哲学基础

 四、邓小平领导艺术形成的个性基础

第二章 邓小平的领导观

 一、邓小平的领导实质观

 二、邓小平的领导基础观

 三、邓小平的领导思维观

 四、邓小平的领导方法观

 五、邓小平的领导人才观

 六、邓小平的领导品德观

 七、邓小平的领导评价观

 八、邓小平的领导体制观

第三章 邓小平领导艺术之一:善于决策

 一、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二、抓住中心,把握本质

 三、突破陈规,敢于创新

 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第四章 邓小平领导艺术之二:善于用人

 一、按“四化”标准选贤任能

 二、必要的台阶加轻便的梯子,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三、重用知识分子,推动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四、选拔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推动改革开放事业

 五、精心选拔接班人,顺利实行新老交接

第五章 邓小平领导艺术之三:善于协调

 一、专抓大事,不管小事

 二、顾全大局,勇于牺牲

 三、团结协作,相互支持

 四、严格要求,真诚爱护

 五、敬老尊贤,不耻下问

 六、严于自责,宽以待人

第六章 邓小平领导艺术之四:善于表达

 一、简明扼要,准确精练

 二、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三、朴实无华,内涵千钧

 四、形象生动,风趣幽默

 五、机智灵活,雄辩滔滔

第七章 邓小平与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领导特点的比较

 一、邓小平与孙中山领导特点的比较

 二、邓小平与毛泽东领导特点的比较

 三、邓小平与周恩来领导特点的比较

第八章 邓小平与斯大林、赫鲁晓夫领导特点的比较

 一、邓小平与斯大林领导特点的比较

 二、邓小平与赫鲁晓夫领导特点的比较

第九章 邓小平领导艺术的特点

 一、举重若轻

 二、绵里藏针

 三、善抓机遇

 四、注重实效

 五、统筹兼顾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邓小平领导艺术的形成,离不开他几十年领导工作的实践。从邓小平24岁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开始,他担任高级领导职务几近70年。在高级领导岗位上工作如此之久,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恐怕是唯一的。

没有领导实践,就不会有领导工作的感性知识,也就谈不上领导艺术。邓小平近70年的领导工作生涯,为他形成高超的领导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邓小平既有长期、多次担任中央领导的经历,还有长期、多次担任地方领导的经历。

新中国成立前,邓小平曾两次在党中央担任领导工作,一次是1927年底到1929年夏,邓小平为中共中央秘书长。这一期间,中国共产党刚刚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党中央机关由武汉迁往上海,全国处在蒋介石血腥镇压的白色恐怖当中。邓小平作为中央秘书长,协助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处理日常工作,除了列席和参加中央各种会议外,还负责文件、电报、交通、中央经费、各种会议安排等项工作。这段时间,邓小平一直在中央机关工作,作为掩护,他当过杂货店和古董店的老板。一年半的中共中央秘书长的经历,使邓小平养成了处变不惊、从容镇定的习惯,增强了他的判断、协调能力,特别是果断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前,邓小平第二次在党中央担任领导工作是在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前,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中共中央任命邓小平为中央秘书长,这是他第二次担任这个重要的领导职务。当时,中国革命已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外有蒋介石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内有“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邓小平在如此严重的历史关头,担任中央秘书长,进一步磨炼了他坚定的领导意志,锻炼了他出色的领导才干,提高了他的领导艺术,为他日后担负更重要的领导责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前,邓小平大部分时间不在党中央担任领导工作,他曾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中共会昌县委书记,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共江西地方组织的领导工作的这段经历,使邓小平获得了迅速处理大量具体问题的经验,有助于他养成精明练达、刚毅果断的领导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的邓小平,大部分时间担任党和国家的最高级领导职务。他长期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周恩来总理患重病期间,他主持党和政府的日常工作。这一切,进一步养成了邓小平善于统揽全局、从长计议、高屋建瓴的领导风格。

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担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此期间,几十年磨炼形成的邓小平的高超的领导艺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长期和多次在中央和地方担任领导工作的经历,是邓小平领导生涯中的一个特色。相比之下,周恩来、朱德等同志,更多的是在中央担负领导工作。

(二)邓小平既有长期统率军队的经历,也有长期领导政府工作的经历,还有长期领导党务工作的经历。

数十年担任党、政、军领导职务的邓小平磨炼出了能文能武、文韬武略的领导才干。邓小平一生与人民军队结下了不解之缘。25岁时,年轻的邓小平就以非凡的英雄气概,在中国南部的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他先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和师长刘伯承共同领导创建了晋冀豫等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改称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1947年,他同刘伯承一起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开始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进攻。在对解放战争具有重大意义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任总前委书记。随后,他和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南京和华东各省。接着,他和刘伯承领导的军队协同第四野战军解放中南地区,再向西南进军,解放了西南各省。邓小平长期在第一线具体指挥军队作战,军事家的生涯极大地丰富了他的领导经验,养成了拿得起、放得下,敢于冒险、敢于决战等性格特点。相比之下,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同志,更多地是在最高统帅部和毛泽东一起,进行军事上的宏观策划指导。邓小平虽然没有被授予元帅军衔,但叶剑英元帅说得好,邓小平实际上是老帅中领班的。新中国成立以后,邓小平先后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主席,是我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长期的戎马生涯自然使作为政治家的邓小平具有难得的统帅风度、大将风度。

邓小平长期担任政府高级领导职务,积累了丰富的行政领导工作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调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后改为国务院副总理),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30年,并兼任过财政部长。邓小平长期担任政府高级领导职务,使他对中国的国情了如指掌,这为他实施成功的领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邓小平长期从事党的领导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党务领导工作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以后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党中央书记处的工作。长期的党的领导工作的经历使他对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如何处理好党政关系、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如何加强执政党同各民主党派和一切爱国者的统一战线等问题,有了深刻的了解。

总之,在多种领导岗位担任高级领导职务的不平常的经历,形成了邓小平高超领导艺术的实践基础。P1-4

序言

袁南生、伍国用撰写的《邓小平的领导艺术》一书,和读者见面了,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对于促进我们对邓小平研究的深入,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全面学习和实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显然具有意义。

作者袁南生是我的研究生,另一名作者伍国用曾造访我在中关园的寒舍,一起讨论学术上的一些问题。两人曾合作编写过《中外名人看邓小平》,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次两人再度合作撰写的《邓小平的领导艺术》一书,我认为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从领导科学的角度,着力研究邓小平的领导思想、领导艺术、领导风格和领导特色,研究邓小平的领导思想和领导实践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选题既有学术性、理论性、教育性,也有实践性、实用性。

二是采用史论结合的办法、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办法、比较研究的办法、分析与综合统一的办法等多种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阐发邓小平的领导思想和领导实践,介绍和分析邓小平的领导艺术,揭示邓小平领导艺术形成的实践基础、知识基础、哲学基础和个性基础,将邓小平的领导风格分别与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以及斯大林等的领导风格等作了比较研究。因此,在邓小平研究的诸多著作中,这是一本在写作上有着独特风格的书。

总之,《邓小平的领导艺术》一书,观点正确,史实翔实,可读性强。它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邓小平在几十年来的领袖生涯中,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怎样举重若轻,怎样绵里藏针,怎样善抓机遇,怎样注重实效,怎样统筹兼顾,怎样淋漓尽致地发挥高超的领导艺术,怎样充分地展示他令人倾倒的领导魅力的。

邓小平作为成功的领导者,已得到国内外的公认。毛泽东赞扬他“人才难得”,“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周恩来赞扬他说“你比我强得多”,认为他“可以接替毛泽东来‘掌舵’”;叶剑英说邓小平“当全党的‘军师’和全军的统帅,是当之无愧的”;陶铸“愿拜邓小平为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赞扬邓小平作为人民领袖立下的丰功伟绩,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各国众多名流人物对邓小平成功的领导都给予高度的评价。显然,阅读《邓小平的领导艺术》一书,无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邓小平领导成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邓小平的领导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科学,领略、欣赏邓小平领导艺术的魅力。

当然,本书也还存在一些不足,这是难免的,相信读者自会作出判断。重要的是,本书对于邓小平领导思想和领导艺术的研究,毕竟起到了引玉之砖的作用。希望本书成为促进我们深入研究当代中国诸多领袖人物领导思想和领导艺术的一个触媒。

是为序。

向青

1997年12月1日于北京大学中关园

后记

《邓小平的领导艺术》一书,是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完成的。书中引用的邓小平的语录,凡没有注明出处的,都引自《邓小平文选》第1~3卷。

本书前言、第一、二、七、八、九章由袁南生撰写,第三、四、五、六章由伍国用撰写。

北京大学教授向青先生对本书的写作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特此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袁南生伍国用

1997年12月2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6: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