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欧洲等的经济会进一步下滑吗?贸易保护主义会沉渣泛起吗?中国经济会率先回暖并带动全球经济回暖吗?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想知道却无法得到确切答案的问题。对此,和讯网评论频道启动了中国经济与民生大型系列访谈节目,邀请周瑞金、陈志武、迟福林、党国英、陈东升、华生、曹凤岐、刘纪鹏、袁钢明、焦瑾璞、王连洲、汤敏、梁小民、李昌平、吴晓波等众多名家对这些热点话题做最深入的探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名家谈金融风暴后的中国经济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和讯网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美国、欧洲等的经济会进一步下滑吗?贸易保护主义会沉渣泛起吗?中国经济会率先回暖并带动全球经济回暖吗?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想知道却无法得到确切答案的问题。对此,和讯网评论频道启动了中国经济与民生大型系列访谈节目,邀请周瑞金、陈志武、迟福林、党国英、陈东升、华生、曹凤岐、刘纪鹏、袁钢明、焦瑾璞、王连洲、汤敏、梁小民、李昌平、吴晓波等众多名家对这些热点话题做最深入的探讨。 内容推荐 当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将向何处去?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大危机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就此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那这一次又将会怎样呢?这可能是无数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关心的问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2009年全国两会结束,和讯网相继约请了各相关领域的诸多一流学者专家,就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众多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系列地进行了近百场访谈。 各位读者手中的这本访谈集,正是此次系列访谈及高校论坛最精彩的内容。几十位顶尖学者从各个层面深入剖析了中国改革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各种困难及其成因,并明确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这些顶尖学者的智慧能给我们以启迪,并能给相关决策者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录 经济篇 陈志武 改革其实是很简单的事 周瑞金 改革的“方向之争”是进行利益格局调整 党国英 世界历史背景下的中国改革 刘纪鹏 中国三十年改革成功的钥匙 陈东升 改革开放唤醒“中国梦” 华生 中国又面临重大道路选择 李向阳 全球实体经济的冬天刚刚开始 曹凤岐 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全世界承担后果 迟福林 金融危机暴露中国增长方式缺陷 焦瑾璞 政府在市场失灵时不能放任不顾 宁向东 警惕全球危机对中国企业的第三轮洗牌 谭雅玲 人民币单边升值对中国经济全球化弊大于利 黄卫平 我国贸易摩擦本质是市场无序 郑超愚 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仍有高速增长潜力 高辉清 中国经济可以走出相对独立的行情 贺力平 中国金融机构没有抄底华尔街的能力 陈克新 抄底华尔街不如抄底资源实业 郭田勇 思辨中国金融改革的“得”与“失” 杜晓山 农村金融机构缺乏服务意愿 徐璋勇 “大小非”是A股头上的一把利剑 刘煜辉 流动性充分导致股市大涨 郝演苏 中国保险投资渠道不能完全开放 王连洲 刘煜辉基金公司存在垄断暴利 吴汉洪 《反垄断法》不能完全根除行政性垄断 梁小民 国资流失的深层问题 张文魁 产权民间化、治理商业化是国企改革的唯一道路 吴晓波 不解决好民企问题,改革不算成功 李义平 从紧货币政策使民营企业融资难 张德勇 秋风2000亿地方债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一次试水 民生篇 袁钢明 到让大多数人“后富”的时候了 张燕生 张明 应坚定不移地转向内需立国的发展战略 孔祥智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 李昌平 农村问题的关键在于还权于农民 钱克明 徐小青 粮价涨跌中国农民都没赚到钱 张琦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朝城乡“公平化”方向发展 顾云昌 平抑房价必须从供求两个方面进行调整 唐钧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是导致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 米红 我国失业金和再就业基金还未发挥应有功效 汤敏 建立服务业社会保障可缓就业之急 李迎生 推行全覆盖难在农民对社保制度缺乏信心 程方平 大学生就业难题,高校无法独力解决 试读章节 陈志武 改革其实是很简单的事 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访问教授。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的排名是第202位。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宏观经济以及金融发展史。 访谈背景 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也出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问题。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评价这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到底得益于什么?该如何解决当前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的改革到底应该向何处去?这些都是我们当前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改革其实就是把对人们的各种束缚解开 和讯网:改革开放进行到今天,可以说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人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分歧,从整体上你怎么评价我们这30年的改革开放? 陈志武: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对于我们这些20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人来说,从头到尾都经历过、看到了,对改革开放之前的情况也大概有所了解。1978年的时候我正好是高中毕业,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我觉得改革前后最大的基本差别是,还回给个人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多。就像中国政法大学一位教授所说,30年的改革开放就是把每个人想要做什么的手脚放开,给每个人更大的工作自由,可以做学者、工程师、官员,要创业也可以。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农村,农民生产什么,受到严格的控制和管制。但是从1978年、1979年开始,农民通过包产到户,生产什么可以自己选定。生产好了,到哪里去卖?最开始的时候粮食要送到国家粮站,肉猪必须卖给当地的政府肉站,都由国家按照计划价格统一买过去。但是后来,你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拿到哪里去卖、按照什么价格去卖,等等,这些都放开了。 改革其实是很简单的事,就是把以前方方面面规定人们不能做事的束缚解开,让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按照更自然的方式实现,回归到本来应该有的状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应该享有一些最基本的权利、最基本的自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很多自由都被拿掉了,不仅没有找工作的自由,在社会生活方面也没有自由,比如说结婚、住房等等。现在关于房地产的争论很多,大家都说房价太高买不起。在我看来跟1978年、1979年甚至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相比这还是好的,可以说这是个“富贵病”,大家都希望得到更好的房子,改善居住条件。原来大家对此是不敢想像的,那个时候要得到自己的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只有一条路,就是结婚。 所以,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甚至90年代有很多为了分一套房子而勉勉强强结婚的人,现在想一下,住房市场自由化以后,用不着为分房子而随便跟一个人结婚。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大学刚刚毕业、研究生刚刚毕业就买了自己的房子,有了房子以后再去找女朋友或者是男朋友。这跟原来为了一间小小的房子(没有自己的厨房,没有自己的卫生间)而随便跟一个人结婚简直有了天壤之别,这对个人的生活来说是有了根本的变化。市场化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这么具体! 这就是为什么,如果20世纪70年代起给街上过往的人随机拍一些照片,看他的面部表情是什么样的,每个月都拍几张这样的照片,按一个时间序列一直拍到今年。如果真有这样的照片,大家会看到,这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不只是房子多了,汽车多了,收入水平增长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好多了。 “中国奇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科技进步及国际贸易新秩序 和讯网:这几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就如你刚才所描述的一样,让整个社会包括每一个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很多人都说是一个奇迹。但是也有人通过横向对比后认为,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并没有多么了不起,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志武:我们搞经济研究的人总喜欢用一些数据,我知道现在国内很多的学者,青年或老年的学者、业余爱好者等等,说中自是为了GDP而GDP,这本身不好,我也赞成这种观点:我也认识到,为了更精确地判断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我们需要更多的指标,GDP只是其中的一个指标,但这个指标跟其他我们更关心的一些指标的关系还是很大的。 所以,我要强调一下,不应为了GDP而GDP,但是从GDP本身来看的话,根据实际购买力算,1980年中国人均GDP相当于450美元左右,到了现在大概是8000多美元。这个不是按照官方的汇率计算的,但的确是翻了很多倍。 从纵向来看确实是一种奇迹,30年的时间人均GDP翻了这么多倍。客观地讲,中围经济成就至少包括两个主因:已成熟的工业技术和有利于自由贸易的世界秩序。“改革开放”的贡献在于让中国加入了世界潮流,让中国搭上了全球化的便车。后发之所以有“优势”也在于这种“便车”已经存在。 根据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德森·麦迪逊的估算,从公元元年到1880年左右,世界人均GDP花了1880年时间才增加了一倍。然而,从1880年到2000年,这短短120年里,全球人均GDP就增加了近5倍。也就是说,过去120年所完成的入均收入的增幅,是1880年之前近2000年人类所完成的增幅的5倍。这种发展发生在中国之外,在中国积极加入全球化之前,世界潮流也想把中国卷入,但中国要么拒绝、要么不情愿地介入。 从19世纪到20世纪,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发展?到1880年,工业革命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全面进入新的高潮,特别是从那以后,电气技术、汽车技术、飞机技术、电话技术相继出现,20世纪40年代后又出现电脑,生产技术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根本性突破。工业制造技术越来越成熟,使其跨国界移植不成问题,而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这种跨国移植又变得可行。这些发展从根本上使世界人均GDP自1880年后发生飞速增长。这是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马上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这种工业革命背景就不会有中国的成就。 和讯网:有数据说当时中国的GDP占全球的30%左右。 陈志武:中国当时应该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是,由于当时中国人口已经是3亿多,按照人均GDP来算的话,从公元元年到清朝结束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从1880年到1978年,世界人均GDP翻了3倍多,而在此期间中国的人均GDP只翻了1倍,等于是中国把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会留给了1978年以后。实际上,从1950年到现在,全球人均GDP翻了两倍,而中国从1978年到现在就翻了两倍多。也就是说,全世界人均GDP花了50年才完成的增长,中国只花了30年,中国的速度不是更快吗?表面上,确实是这样。可是,50年前国际秩序和工业技术的发达程度,跟30年以前中国要“改革开放”时的情况,是没办法比的。 比如,个人电脑和微软这类软件企业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出现,互联网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这些新技术使生产能力、生产效率提高很多,只要后发国家愿意模仿,越是后加入发展的国家,其追赶的速度可以越快。此外,在过去30年,不仅通信技术和运输技术使各国的市场范围在全球扩张,而且从美国的里根、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到苏联的戈尔巴乔夫,到中国的邓小平,那么多国家都同时进行自由贸易改革,使市场的全球化发生突破性变化,这些当然加快了中国的追赶速度,肯定比50年前选择发展的日本等亚洲国家能更快赶上。 今天中国的GDP中大概有超过85%是来源于鸦片战争后进人中国的方方面面的新技术,不管是现在用的电脑,还是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电力。我们都说国家电力公司、华能、中移动、中石油、中石化等等,其中中石油去年一年的收入是8000多亿元人民币。所有这些大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不管是百度、无锡尚德,还是其他我们熟悉的民营公司,都是围绕着从西方引进的新产业。这些GDP内容都受益于工业革命带来的“便车”。 P3-6 序言 当金融风暴肆虐全球,中国向何处去? 2008年,无论对中国还是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三十年前,中国开启了一场名为“改革开放”的历史航程。在解开了束缚其身上层层枷锁之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所蕴藏的巨大能量被完全释放了出来,中国由此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国度一跃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强国。中国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中国融入世界是如此之快,以至于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触动世界各国的神经。 然而,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发现改革已经越来越艰难:经济改革暗礁密布,政治改革尚待破题,社会改革举步维艰,国际环境更为复杂,各种各样的矛盾似乎在改革三十年之际开始集中显现出来。此时的中国,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到底该如何看待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究竟是前进中正常的障碍还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已经发生了偏差?我们是应该暂时停下脚步来好好地消化一下改革的成果还是直接将改革继续下去?下一个三十年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改革? 就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一场从大洋彼岸席卷而来的金融风暴,使得中国的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遏制经济增速快速下滑?如何推动大量处于困境中的外向型企业尽快转型?如何创造更多的新就业机会?…… 当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将向何处去?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大危机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就此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那这一次又将会怎样呢?这可能是无数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关心的问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2009年全国两会结束,和讯网相继约请了各相关领域的诸多一流学者专家,就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众多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系列地进行了近百场访谈。系列访谈推出后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百万网友积极留言和参与讨论,其中大量内容被主流传统媒体转载和引用,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热议。 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高校学生了解并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将系列访谈中的八场以论坛的形式在首都五所著名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举办,著名学者的演讲受到了高校学子的热情追捧。 策划并推出这个系列访谈及高校论坛,源于和讯网独树一帜的编辑理念。和讯网作为中国最早、用户最多的网络财经资讯提供商,不仅致力于聚焦投资领域,形而下地为用户提供迅捷和丰富的投资信息,而且也有责任利用强大的专家和机构资源,形而上地为用户提供更为宏观和权威的资讯,诸如政策解读、时事分析、背景透视等等。正是这种执著的努力,和讯网在受到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业界青睐的同时,也受到媒体界、研究机构、资本和金融市场监管层的不断关注,目前拥有相对高端的上千万独立用户,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财经网站。 各位读者手中的这本访谈集,正是此次系列访谈及高校论坛最精彩的内容。几十位顶尖学者从各个层面深入剖析了中国改革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各种困难及其成因,并明确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这些顶尖学者的智慧能给我们以启迪,并能给相关决策者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能这样,也就达到我们出版本书的目的了。 在此,我们需要特别感谢参与此次系列访谈及高校论坛的专家学者以及和讯网和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相关编辑们,正是他们的大力支持和辛苦劳动,本书才能及时出现在各位读者手中。 和讯网董事长兼CEO章知方 2009年6月15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