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宝钢文化经典故事(第2卷1986-1998)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中共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共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编著的《宝钢文化经典故事(第2卷1986-1998)》用讲故事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企业文化,是宝钢的传统。本书讲述的是从宝钢建成投产到三钢联合前的26个故事,涉及观念转变、管理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员工风采和社会责任六大方面。从26个故事,由小见大、由点及面,告诉了读者:宝钢是怎么发展壮大的。

内容推荐

宝钢建成投产后,以“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水平”为目标研发生产了一大批国家急需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精品,同时也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探索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宝钢文化是宝钢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产物。

中共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编著的《宝钢文化经典故事(第2卷1986-1998)》为《宝钢文化经典故事》系列丛书的第二卷。时间跨度从1986年宝钢建成投产到1998年,这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也是宝钢形成独特企业文化、奠定各项管理和事业发展根基的重要时期。《宝钢文化经典故事(第2卷1986-1998)》从“敢为天下先”、“春江水暖鸭先知”、“会当凌绝顶”、“相期春同荣”、“上下同欲者胜”、“寸草报春晖”六个板块,讲述了观念转变、管理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员工风采、社会责任六个方面共26个经典故事。

目录

序一/1

序二/1

序三/1

敢为天下先

效率与活力/3

宝钢“小厂长” /15

钢城文明三部曲/25

化虚为实的“狠招” /35

卸掉“枷锁” /45

三期工程决策背后的故事/55

9672,宝钢信息化从这里起步/63

三声铃响,必有应答/73

春江水暖鸭先知

寻找最苛刻的用户/81

2.7亿元买信誉/91

一起质量异议唤醒了宝钢/99

把仓库建到用户“家”里/107

会当凌绝顶

国产汽车着“中装” /115

“焊神”曾乐/127

“中国管线钢之父”陈钰珊/135

让宝钢高炉与世界高端对接/145

相期春同荣

“大房小车”,梦想成真/155

用工人名字命名的操作法/165

让每一枚党徽熠熠生辉/175

我们也能自主管理/187

上下同欲者胜

“86·1”寒流来袭/199

“8·13”断桥——突如其来的考验/209

与“甲肝”奋战的日日夜夜/219

寸草报春晖

捐资助学点燃“希望” /229

一腔报国深情公益支教为证/239

高雅艺术遇知音/249

后记/257

试读章节

化虚为实的“狠招”

人的现代化首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观念的现代化。因此,这注定是一次艰难的自我蜕变!

口号喊不出世界一流

过了国庆,秋风就有些凉了。

黎明披上外套,跟秘书说,“走,去运输部!”车在运输部门口停下,黎明却并未挪步,“去叫这里的部长和书记过来。”

一听说黎明来了,大伙儿不免有点紧张,因为他的“突然袭击”,在宝钢是出了名的,今天这“葫芦”里卖的又是什么“药”呢?

“今天是几号啊?”迎上前去的运输部领导,被黎明问了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十月……十号吧……”

“你们俩是共产党员吗?”

“是……”

“既然你们都是共产党员,那这是庆祝的哪个国庆啊?”顺着黎明手指的方向,只见大门口悬挂着的大红灯笼和“庆祝国庆”的大幅标语,正不合时宜地释放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大家的脸刷地红了。可不,国庆节早过了啊!

原来,黎明是有备而来的。一周前,他在现场检查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条横幅。在黎明看来,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到处充斥着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非但破坏了环境的和谐美,日子久了,纸破字缺或时过境迁就更狼狈了。

“标语、口号,勤快人不用看,懒惰的人看了也没用!”为了刹住这股风气,黎明大会小会讲,时时处处抓。一次,他发现厂里一个电气柜上贴着“只生一个好”的标语,立即要求撤下来。有人解释说,这是宣传计划生育国策……“这里是生孩子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贴到你家的大立柜上去,那样不是可以更好地学习吗?”黎明不留情面地予以批评:“口号挂多了只能说明做不到,宝钢要实现世界一流,光喊几句口号表几个决心是不行的,要实实在在干出来!”

话虽这么说,要改变多年积习可没那么容易。宝钢“厂区不贴标语、不挂横幅、不出黑板报”的要求一传达,宣传干部就先炸开了锅。

“全国都这样,为什么宝钢不行?”  “不贴标语,我们怎么做宣传工作?”

“我看哪,肯定坚持不了几天!”

部队复员的高宏观就是“反对派”的代表。在部队担任文化科科长期间,吹拉弹唱、打球照相、写字画画,高宏观样样在行。到了宝钢总厂钢管厂宣传科科长的岗位,高宏观自感如鱼得水。“我会写一手漂亮的宋体字,都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练出来的,尤其是1米2的方块字,全宝钢没几个能写好的!”高宏观得意地说,“那时候,我们钢管厂不但出标语的速度是最快的,还是黑板报的得奖大户!”

标语、板报,在当时是最常用也似乎是最有力的宣传工具,“不让搞了,那思想政治工作还搞啥?”高宏观一肚子的不乐意,却也奈何不了,只得把小黑板偷偷藏到柜子顶上,琢磨着往后的工作该怎么开展。

静下来,细想想,高宏观渐渐开窍了。过去,时间都花在了写标语、画板报上,现场_的油污没人清,墙角的垃圾没人扫。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谁标语贴得越快,似乎谁的行动就越快,谁的板报越漂亮,似乎谁的工作就越有起色。其实,这都是在形式上找抓手,没有抓到点子、抓到根本。开了窍的高宏观当上了钢管厂精整分厂党支部书记,他的精力已经从标语、板报转到了抓队伍、抓作风、抓环境上,成了反对形式主义的坚决拥护者,现场作业环境和员工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不久,《解放日报》、《工人日报》等媒体陆续刊载了“宝钢成为中国第一家厂区没有标语口号的国有大型企业”的报道,宝钢少说多干、反对空谈浮夸的作风一时间被传为美谈。

P35-37

序言

用讲故事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企业文化,是宝钢的传统。《宝钢文化经典故事》讲述的是宝钢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故事,有的虽然已经过去了二三十年,但读来依然那么鲜活,让人热血澎湃。这是宝钢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是前辈对后人的慷慨赐予,它带给我们前行中的激励是永恒的。

什么是文化?有人说它是一种态度,有人说它是一种行动,也有人说它是一种力量。不管是什么,文化的传播都要根植基层,要有血有肉,不能大而空,不能走形式、玩概念。我很高兴也很感动,这些故事能够以人物为核心,主人公不仅有领导,更有普通员工;不仅有第一代宝钢人,还有宝钢工程的建设者。他们都无愧于“宝钢人”这个称号,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代代相传。也许,故事中所讲述的“舍小家顾大家”、“过家门而不入”、“不分昼夜连续奋战”等片段,在今天的宝钢青年看来,有些难以理解甚至认为不够人性化,但在宝钢创业初期,这不仅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每天都在上演。这是宝钢人的一种朴素的情怀,这就是宝钢文化的源头。

对一个企业来说,战略会调整优化,产品会升级换代,技术会创新发展,而文化则是精神追求的积淀,是永恒的存在。它是出发点,也是企业的最终指向。经济全球化浪潮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纷杂,我们在二次创业的进程中,需要有一种力量来连接过去、直面当下、挑战未来。用故事的形式传承文化,就是对文化的一种自觉坚守。宝钢建设发展30多年来,典型人物和经典故事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已经渗透到了宝钢人的日常习惯和行为规范中。我相信,这种力量也一定会激励我们用更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去追求心中的梦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理解的文化自觉,是有意识地去倡导、建设、营造一种文化,在践行中回望我们的历史,反思我们的得失。编撰《宝钢文化经典故事》系列丛书,可以帮助我们照亮通向未来的路,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放宽胸襟,开阔视野,自信前行,百折不回。

后记

2013年的夏天,高温绵延,“烤验”着《宝钢文化经典故事》(第二卷)编纂团队的每一位成员。终于,厚厚一沓书稿,带着大家的“热度”,编竣付梓。

宝钢这个钢铁巨子从“85·9”点火投产那一刻开始,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考验:全套引进一流装备技术、管理软件的宝钢,能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宝钢人能不能管理好这个现代化的钢铁航母?全体宝钢人以高度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水平”为目标,闯出了一条在高起点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不仅研发生产出一大批国家急需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钢铁精品,也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探索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宝钢文化是伴随着宝钢的建设、改革、发展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二卷时间跨度从1986年到1998年,这十多年也是宝钢文化形成、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阶段,沉淀下了大量文化故事。本书从中遴选了26个故事,内容涵盖观念转变、管理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员工风采、社会责任六个方面。

这一历史阶段时代特征鲜明,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也是宝钢奠定各项管理和事业发展根基的关键阶段。新旧观念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管理模式的碰撞,始终贯穿在这些故事中。编纂团队的成员被故事精彩的情节、丰富的内涵深深吸引,将对老一辈宝钢人的景仰之情化为编好故事的强大动力,大家分头搜集线索、消化素材、寻访当事人,不仅按期完成了故事的创作,还根据各自的创作意图、采访体会和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分别撰写了一段编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入编纂团队的青年骨干们,分外珍惜此次创作机会,为了还原历史多方走访,甚至不惜数易文稿,直到满意为止。

第二卷从3月初启动,党委书记办公会专门听取了编纂情况的汇报,宝钢集团副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国胜先后多次参与框架结构的讨论、指导故事的编写;党委副书记伏中哲逐篇审阅,提出了多处修改意见。在编辑整理过程中,党委宣传部的王丹云、许健同志付出了辛勤劳动,所有故事都经过了3—4轮修改,对事实存疑、表述欠妥之处要求补充采访、反复斟酌。曾长期从事史志工作的徐宪民同志不仅为故事的修改付出了大量心血,还为部分作者提供了相关史料。

当前,我们正处于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转折期,也是推进企业二次创业的历史关键期,牢记宝钢历史、坚持和弘扬宝钢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要感谢那些记录历史的人们。除了参与《宝钢文化经典故事》系列丛书编撰工作的成员,还有曾经为这些故事留下重要史料和相关记载的人们。在过去几十年中,第二卷中的不少故事曾多次被创作过,也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按姓氏笔画排序):门春悦、王水、陈志宇、李厚玉、张跃进、张树庭、陈雅妮、严家森、杨承厚、项小米、钟群、段启淮、秦文明、莫臻、郭启祥、倪家荣、黄强、蒋瑞松……由于资料来源广泛,且时间仓促,部分资料未及联系相关人士。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与感谢。

此外,在故事创作过程中,宝钢老干部处为故事当事人、亲历者的寻找和联系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要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对《宝钢文化经典故事》系列丛书出版的高度重视,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齐书深以及编辑楼岚岚的辛勤付出,在有限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了编辑出版工作。

编者

2013年9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3: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