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战,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由国民党主导的四次大战之一。
1930年,中国国民党内北伐后失势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汪精卫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亲国民党军人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发起夺权挑战蒋介石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称之为中原大战。本书以小说的形式介绍了中原大战的始末。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原大战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秉荣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原大战,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由国民党主导的四次大战之一。 1930年,中国国民党内北伐后失势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汪精卫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亲国民党军人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发起夺权挑战蒋介石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称之为中原大战。本书以小说的形式介绍了中原大战的始末。 内容推荐 1930年1月,阎锡山看到蒋介石剪除异己,料想自身难免,于是举起反蒋旗帜。一时间,改组派、西山会议派等反蒋派系的首领汪精卫、陈公博、邹鲁等,云集平津,拥阎反蒋。阎又进一步联合冯玉祥和李宗仁,收集各地杂牌军,发出反蒋通电,拥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4月,蒋、冯、阎等各方调集兵力100万余,在东起山东、西至襄樊、南迄长沙的绵延数千里的战线上展开太战。8月,反蒋各派在北平(今北京)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会议,9月成立国民政府,阎氏任主席,与蒋氏的南京政府分庭抗礼。同月,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兵入关勤王。中原大战以蒋氏的胜利而告终。此大战双方死伤30多万人。历时七个月,席卷中原大地,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战争痛苦。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蒋介石春风得意 第二章 四谋士献计“消藩” 第三章 编遣会议 第四章 蒋桂重开战 第五章 蒋、冯、阎明争暗斗 第六章 奉安大典 第七章 黄绍竑邀友至南安 第八章 阎伯川阴算冯焕章 第九章 国民党改组派 第十章 唐生智、石友三反蒋 第十一章 中原大战(一) 第十二章 中原大战(二) 第十三章 中原大战(三) 第十四章 蒋胡斗法 第十五章 蛰居者东山再起 第十六章 蒋陈携手 第十七章 石奉之战 第十八章 “九一八”事变 试读章节 国民革命军占领了天津、北京之后,蒋介石一联,天下将唾手可得,便又动了心计。这天,他把方本仁、杨永泰、吴礼卿、蒋百里四人找来。这四人皆为北洋军阀时的政客,时为蒋氏身边谋士。蒋介石很是尊敬地对四人说道:“各位先生,如今中华大地,除东北尚未易帜外,余皆为我国民政府所辖,中正想听听各位先生定国安邦之大计。” 方、杨、吴、蒋四人闻蒋之语,都眉飞色舞。方本仁第一个开口道:“从国民政府成立,迄今仅3年余,在3年之短时期内,竟能取此巨大胜利,蒋公之伟绩丰功,将名垂青史!” 蒋介石摆手道:“此功不可记于中正一人之名下,唯我党同志精诚合作,全国人民之努力,才取得今天之成绩。” 方本仁道:“总司令功高盖世,世人皆知,然综观天下,群雄争长,恐总司令一时难以伏之。为此,总司令当用先总理之威,压天下群雄。总司令为先总理之学生,先总理生前对之亦倍加爱护,今先总理灵柩停在北京香山碧云寺。总司令何不至香山祭灵,以祭灵而达到压群雄之目的。” 蒋介石听了,不住点头。这时,政学系的杨永泰道:“唐开元盛世,人民安居乐业,到了玄宗时,出了‘安史之乱’,皆出于‘藩镇割据’。顺宗时,王叔文、柳宗元向皇帝献策,要其‘削藩’,顺宗也看到了这点,然已削不动了。最后,唐亡于藩镇割据。如今虽天下将定,然各派势力,特别是军事势力,仍各霸一方,大的势力,山西有阎伯川、河南有冯焕章、武汉有李德邻,还有蜀地的刘氏叔侄、广东的李任潮,若东北易帜,又有张汉卿。当把他们调至中枢为官,使他们脱离老窝,同时取消各地政治分会,强化中央集权制,这叫‘离窝毁巢’。” 蒋介石听了,抚掌笑道:“先生此‘削藩’之策,实乃治国安邦之神方妙策。” 这时,吴礼卿说道:“各方势力若欲争雄长,必得有军事实力,公当整编全国之军队,遣散各实力派赖以活动的资本,这样,国家就安定了。” 蒋百里补充道:“要把军队是党军这一口号喊响,而且喊得越响越好,你介公是党内最高领袖,军队成了党的,还不就是你的吗?” 蒋介石听了,越发喜形于色,忽然间,他把眉头一皱道:“裁军是最敏感的事,我若提出?李德邻、冯焕章、阎伯川一定反对。” 蒋百里道:“这有何难?公可请宋子文出面,他是财政部长,只言现在国家财力物力紧张,需要裁军,让他提一个请政府裁军的方案,你不就有话说了吗?” 蒋介石唔唔了两声道:“很好,很好。” 蒋百里又道:“介公若要把党权、军权全部抓到手,需要再来个通电下野。” 蒋介石听了,吓得脸上顿时变色。蒋百里见状,忙道:“这是‘以退为进’之策。”言罢,又把以退为进之策讲了一遍。蒋氏听了,转惊为喜,道:“先生之言极是,中正必按先生之言去做。” 就这样,一连十数个晚上,蒋介石都同他手下众谋士聚会,研讨怎样消灭群雄割据的策略与方法。 商量妥当,蒋氏便按照这些策略去做了。6月9日,蒋介石通电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及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电文内称:“……伏查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第一条,国民政府为图战时军令之统一,特任命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人。是作战目的完成之时,即总司令职权当然解除之日。中正本年2月复职之电,亦经剀切陈明,一俟北伐完成,即当正式辞职,以谢去年弃职引退之罪。息壤在彼,尤蒙昭鉴。为此沥陈缘由,恳予明令府准,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解除,并准辞去军事委员会主席。所有各军,悉令复员,此后军权统归钧府军事委员会办理,以一事权,而专责威。” 蒋介石这通电的背后有三个目的。一是按照国府条文的规定,他出任总司令的期限将到,若恋恋不去,有人就该说他的闲话了,不如自己主动要求下野。这样,党内外各界人士都要赞他行为高尚。二是他并不真想放权,不但不想放,还想把全国的军权都统归己有。要做到这点,就是裁军、“削藩”。他断定各实力派都不肯交出军权,便采取了蒋百里的“将欲取之必先弃之”之策。三是他想看看各方势力对己之态度,来识别真假拥己之人。 蒋介石6月9日发了辞职通电后,6月12日又宣布辞去了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的职务。蒋氏宣布辞职,又暗示他的亲信们也辞职。果然,中央党部常委丁维汾申请辞职,海军司令杨树庄提出辞职,第一军军长刘峙电请蒋准他辞职赴欧留学。一时间,南京政府军政要员们刮起了一股辞职之风。 这股风刮到了冯玉祥处。冯这时正生蒋介石的气,冯的气从何而来呢?说来也有三。一是蒋对冯处处拆台,在别人眼中,蒋、冯八拜之交,关系非同一般。其实,满不是那回事。蒋氏的军队常常依势压人。比如,冯的石友三部打败了孙传芳军向济南追击时,蒋氏的第一集团军方振武部却乘乱劫了石友三部的给养。石大怒报冯。冯为顾大局,把此事按住,又给石部拨了款才算了事。二是蒋氏不断以官禄为诱饵,挖冯的墙脚。在河北作战时,冯部所属孙良诚部归属蒋指挥。蒋氏便给孙部20万元饷,而此时冯的各部队,已数月不能发饷了。更使冯恼火的,是蒋氏对津、京地区权力的分配上。在与奉军作战时,冯部西北军一马当先,打败了奉军的主力,且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连冯在保定的父母坟墓,都被奉军刨开,暴尸原野,冯为此痛心疾首。然当冯的韩复榘兵马抵京郊时,蒋氏却下令不准韩的兵马人城。冯部一直住在大西北的地瘠民穷之处,极想占津、京两地,用这块肥肉养己,而蒋氏却要阎锡山、白崇禧占据津、京,冯岂能不恼?偏那南京政府继而又任命了阎的部将张荫梧为北平市警备司令,傅作义为天津市警备司令,阎又就任平津卫戍总司令,使平、津地区成了阎家天下。冯部虽然出了大力,到头来,却弄了个狗咬屎脬——空欢喜一场,冯如何不气?自然对蒋氏的做法耿耿于怀。正当他在气头之上时,突然见了蒋氏的辞职通电,这是冯绝没料到之事。冯不由得一惊,急忙召集左右,研究蒋氏为何这样做。正在这时,冯又接到蒋氏偕宋美龄去奉化省亲消息。时有谋士邓哲熙、曹浩森对冯道:“总指挥,恕我等直言,蒋中正此举为欲擒先纵之计。如今天下将定,蒋岂肯放权?他带头放权,是想削掉别人之权。” 冯玉祥道:“从公理上说,蒋这么做,表现出他以党为第一,大公无私,如果他别有用心,那他就是党贼!” P11-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