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方文化史(从阿波罗到阿波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刘文荣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神话时代到科学时代

从希腊半岛到美洲大陆

从耶稣基督到马丁·路德

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

从荷马史诗到意识流小说

从罗马建筑到现代派艺术

从宫廷芭蕾到好莱坞电影

……

刘文荣所著《西方文化史(从阿波罗到阿波罗)》以快捷而生动的方式,带领你巡游西方文化时空

内容推荐

西方文化经历了五个时代,即:远古的直觉时代、中世纪的信仰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求知时代、17至19世纪的创造时代和20世纪的反省时代,刘文荣所著《西方文化史(从阿波罗到阿波罗)》以此为经线,以宗教、哲学、艺术和科学四大文化领域为纬线,以最简洁的方式概述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

目录

前言

Ⅰ古代文化

 第一章 古代宗教文化

第一节 古希腊宗教

第二节 古罗马宗教

 第二章 古代思想文化

第一节 古希腊哲学与“三圣”

第二节 古希腊史学三大家

第三节 罗马法及其思想

第四节 古罗马人的性格与古罗马教育

第五节 古罗马史学三大家

 第三章 古代艺术文化

第一节 古希腊建筑与雕刻

第二节 古希腊史诗与悲剧

第三节 古罗马建筑与雕刻

第四节 古罗马诗歌与散文

 第四章 古代科技文化

第一节 早期自然哲学一

第二节 希腊化时期的科技

Ⅱ中世纪文化

 第一章 中世纪宗教文化

第一节 基督教概说

第二节 基督教第一次分裂

第三节 十字军东征”

第四节 罗马教廷的兴盛

 第二章 中世纪思想文化

第一节  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

第二节 阿奎那与经院哲学

第三节 修道院与中世纪教育

 第三章 中世纪艺术文化

第一节 中世纪教堂建筑

第二节 中世纪雕刻艺术

第三节 宗教文学与世俗文学

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第一章 思想文化的复兴

第一节 世俗人文主义

第二节 基督教人文主义

 第二章 艺术文化的复兴

第一节 文学的复兴

第二节 美术的复兴

第三节 建筑艺术的复兴

 第三章 科技文化的复兴

第一节 哥白尼与天文学革命

第二节 技术发明与技术进步

 第四章 宗教文化的变迁

第一节 宗教改革

第二节 新教的特点及其影响

Ⅳ近代文化

 第一章 近代思想文化

第一节 唯理论哲学

第二节 经验论哲学

第三节 法国启蒙思想

第四节 德国古典哲学

第五节 浪漫主义思潮

第六节 社会主义思潮

第七节 实证主义哲学

 第二章 近代科技文化

第一节 近代五大科学革命

第二节 近代六大技术发明

第三节 近代科学的制度化

 第三章 近代宗教文化

第一节 理性时代的基督教

第二节 新教福音觉醒运动

第三节 天主教“越山主义”

 第四章 近代艺术文化

第一节 巴罗克艺术

第二节 洛可可艺术

第三节 古典主义艺术

第四节 浪漫主义艺术

第五节 英国古典派与“拉斐尔前派”

第六节 古典音乐的兴起

第七节 芭蕾艺术的盛衰

第八节 戏剧、诗歌与小说

Ⅴ现代文化

 第一章 现代思想文化

第一节 非理性主义思潮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

第三节 存在主义与科学主义

 第二章 现代宗教文化

第一节 现代基督教新教

第二节 现代天主教

 第三章 现代艺术文化

第一节 现代绘画

第二节 现代音乐

第三节 现代舞蹈

第四节 现代电影

第五节 现代文学

 第四章 现代科技文化

第一节 现代科学新发现

第二节 现代科学新理论

第三节 现代技术革命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维吉尔是屋大维的崇拜者,为了颂扬屋大维,他在此后的10年间呕心沥血,创作史诗《埃涅阿斯纪》,后来又反复修改,直到他病重垂危之际,仍不满意,嘱家人焚毁手稿。幸好屋大维出面干涉,诗稿才得以保存下来。

《埃涅阿斯纪》是维吉尔的传世之作。全诗共12卷,约1万余行,是摹仿荷马史诗写成的。前6卷摹仿《奥德修纪》,后6卷摹仿《伊利昂纪》。在诗中,维吉尔的意图是要通过对罗马始祖埃涅阿斯的歌颂,显示帝国的神圣历史,以此表明屋大维及其氏族的“正统性”。为此他把罗马的历史远溯到古希腊特洛亚战争时代,把自己的诗作和荷马史诗联系起来。根据维吉尔的叙述,罗马的始祖埃涅阿斯是特洛亚城的英雄之一,特洛亚城被希腊联军攻破之后,他带领一批人渡海来到意大利半岛建立国家。史诗一开卷就写埃涅阿斯的船队在海上漂泊7年。到了西西里岛,正拟驶往意大利,却被飓风所袭击。这暴风雨是天后命令风神所为,但被海神止息。由于天神指使,埃涅阿斯一行只得先到北非迦太基登陆。他靠母亲维纳斯(即希腊神话中的阿芙罗狄蒂)的帮助,拜见女王狄多。狄多爱上了埃涅阿斯,两人结为夫妇。埃涅阿斯向女王叙述特洛亚城陷落经过,自己如何出逃,如何到达这里,等等。关于特洛亚城的陷落和英雄的出奔,是史诗最精彩的部分,流传千载的木马计也是在这儿第一次被记载下来的。埃涅阿斯和狄多的结合没能维持多久,因为天神派遣使者来通知埃涅阿斯立刻到意大利去建立新城邦。埃涅阿斯服从了,而狄多则在绝望之中自杀了。到了意大利,埃涅阿斯由一个女巫陪着到地下王国去见他的父亲。他父亲把罗马未来的命运告诉了他,并指示给他看将来的子孙,从罗马城的创建者罗慕洛斯,到凯撒,到屋大维。借埃涅阿斯父亲之口,维吉尔以极其美妙的诗句颂扬了罗马的先祖,同时也颂扬了作为这些先祖的正统继承人的凯撒和当今皇上屋大维。这是史诗前六卷的内容。史诗的后六卷叙述埃涅阿斯在意大利建立罗马城邦的经过,最后以埃涅阿斯战胜土著领袖、罗马城邦正式建立而结束全诗。

维吉尔在西方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认为是荷马之后最杰出的诗人,古罗马的“诗圣”,他的《埃涅阿斯纪》被当作西方文人史诗的首作和典范。所谓“文人史诗”,就是指由某一诗人独立创作的史诗,有别于像荷马史诗和稍后欧洲各国民族史诗那样由民间传说逐渐固定下来的作品。

《埃涅阿斯纪》对后世西方诗人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荷马史诗。理由就在于它是用拉丁文写成的,因为拉丁文在后来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中可说是欧洲各国的“普通话”。即便到了中世纪后期,各国诗人已逐渐采用本国语言写作,但在诗歌形式等方面仍深受维吉尔的影响。譬如,中世纪最伟大的诗人、意大利的但丁,他的名作《神曲》虽用当时的方言意大利语写成,但其中最重要的《地狱篇》在结构形式上却明显地是以《埃涅阿斯纪》第六卷作为蓝本的。

古罗马三大诗人中的第二位贺拉斯出身于平民家庭,他青年时代是共和制的拥护者,后在一次战争中因拒绝上阵而被关押,直到屋大维登基后施行大赦,他才获释回到罗马。在维吉尔介绍下,他又认识了密西纳斯,成为诗人圈中的一员。

和维吉尔不同,贺拉斯写的是典型的文人诗。他以轻妙的笔触描写罗马中上层社会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被认为是罗马公民的导师。他的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类:讽喻诗、抒情诗和书信。在他的诗歌中,爱情、友谊和艺术是他恒常的吟咏对象;至于他的书信,后人把它们编成集子,题名为《诗艺》。在《诗艺》中,贺拉斯概括了古希腊的美学理论,同时也提出了他自己以苦吟为主的诗论主张。一般说来,贺拉斯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但更强调诗的教育作用,明确提出“寓教于乐”的原则。对于自己的理论主张,贺拉斯非常自信,他曾在一首题名为《纪念碑》的抒情诗里这样写道……

P60-P61

序言

本书旨在于简明扼要地叙述西方文化的整个演变过程——从远古的神话时代,到现在的科学时代;从古希腊人对太阳神阿波罗的崇拜,到20世纪美国人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先对“西方”和“文化”这两个概念稍作界定,因为前者往往有点含混,后者则往往过于宽泛。

“西方”一词,在中国古代指中原以西的所有地域,即所谓“西域”。但由于当时对世界的认识有限,“西方”实际上仅指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新疆一带。在古代欧洲,“西方”一词则是指英、法及其周边地区。意大利和西班牙被称为“南方”,德国被称为“北方”,奥地利以东地区被称为“东方”。这些都是纯粹的地理概念。“西方”一词的另一种涵义来自中世纪初期,由于罗马帝国后期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两个帝国内的基督教会也分裂为罗马天主教会和希腊正教会(即东正教会),所以“西方”一词常被用来指罗马教廷所辖的教区,大体上就是多瑙河以西地区。后来的“西欧”和“东欧”两个概念就由此沿袭而来。20世纪“冷战”时期,东、西方作为政治概念,前者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后者则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集团”,所以“西方”一词往往就是“资本主义”的代名词,被用来总称美国、加拿大、西欧诸国和澳大利亚等资本主义大国(由于日本在战后也成了资本主义大国,因此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被视为“西方”的一员)。

然而,以上关于“西方”一词的各种涵义,统统都不是文化上的定义。由于文化是通过传播才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因此往往形成系统。现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文化系统,一是西方文化系统,二是东方文化系统。西方文化系统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简称“希罗文化”)和古希伯莱(和“希罗文化”一起简称为“两希文化”);东方文化系统则起源于古代中国和印度(简称“中印文化”)。所以,“西方”一词在文化上的定义应该是指以“两希文化”为其文化渊源的区域,大体包括现在的欧洲、美洲和澳洲,以及西亚和北非的部分地区(由于殖民的原因,南非也应视为它的边缘地区)。不过,尽管西方文化涵盖了那么广宽的区域,重要的却是它的中心区域。所谓“中心区域”,在古代是指希腊和罗马,在中世纪是指西欧,在近现代则是指欧美。

“文化”一词,无论中外都没有确定的涵义。在最广义上,它被用来指称人的一切行为,与“自然”一词相对;也就是说,除了像消化和排泄等自然现象,发生在人身上的所有活动都是文化活动。而从狭义上说,“文化”一词则常常只用来指称个人的道德和知识修养,在汉语里甚至更为狭义地仅用来指个人的启蒙教育,如人们常说的“学文化”。像这样广义和狭义的“文化”,当然是无“史”可言的。那么,我们指的文化是什么呢?那就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的高级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实际上也就是指我们在正式场合所使用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中的“文化”。这样的文化又指什么呢?概括地说,就是指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等领域。反过来说,这些领域的总称,就是人们在正式场合所指的“文化”。实际上,人们在平时大多数情况下所说的“文化”,也就是这个意思。

对“西方”和“文化”这两个概念作了界定之后,还需要对西方文化的演变过程作一鸟瞰式的理解。

西方文化的演变大体可分五个阶段,即: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近代和现代。从总体上说,古代可称为西方文化的“直觉时代”,中世纪可称为“信仰时代”,文艺复兴可称为“求知时代”,近代可称为“创造时代”,而现代则可称为“反省时代”。

古代和中世纪是西方文化的发源期:古代希罗文化以世俗精神为其特征,而中世纪希伯莱文化则以宗教理想为其核心,两者先后构成了文化史上的两个阶段。但是,世俗精神和宗教理想是有矛盾的。于是,两者的冲突和融合便构成西方文化史上的第三个阶段,即文艺复兴时期。经过大约两百年的演变,文化中的两种相互矛盾的倾向逐渐结合在一起,形成第四个阶段即近代文化。近代文化是西方真正的、成熟的文化,或者说是西方的主流文化,其文化精神可称之为“世俗理想主义”,是古代世俗精神和中世纪宗教理想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产物。因为古代希罗文化的世俗精神将人类的历史看作是无限循环的,也就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着,事物周而复始,没有终结;而中世纪希伯莱文化的宗教理想则将人类历史理解为一种有始有终的直线式过程,即人类由上帝创造又被上帝逐出“乐园”,于是人类便在这个世界上创造其历史,而历史的意义就在于人类终将重返上帝的“乐园”。换言之,重返“乐园”是生活的终极理想,也是人类历史的终结。

古代西方文化的现实精神使其从本质上说成为一种“享乐文化”,因而辉煌的古代艺术便是其必然的产物,而中世纪文化的理想倾向则使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受难文化”,因而深刻的反省和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必然与之伴随。前者重视生活本身而无生活的动力,后者提供了生活的动力却又否定了生活本身。作为两者之融合,西方近代文化主流即“世俗理想主义”,则以创造“人间乐园”作为历史的终结,或者说,作为“历史进步”观念的理想目标。尽管近代文化支流繁多,人们的思想观点甚至相互冲突,但把生活和历史理解为一种创造过程却是其主流,只是在如何创造“人间乐园”以及应该创造怎样的“人间乐园”方面,才有矛盾和冲突。

然而,近代“世俗理想主义”到了19世纪末便陷入了危机。危机不是出于理想破灭,而是出于理想太多,各种各样关于创造“新世界”的思想理论层出不穷,而且相互冲突。这就在欧洲形成多种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的冲突最终导致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最残酷的战争,即两次世界大战。

战后,即所谓“冷战”时期,伴随着东西方意识形态矛盾的是西方的文化反省。一方面,科技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理想却日渐淡化。不少文化史家甚至认为,西方文化已经衰落了。但也有人认为,20世纪后半叶是西方文化的新起点。譬如,美国著名文化史家雅克·巴尔赞(JacquesBarzun)在其2000年出版的“FromDawntoDecadence:500Year’s0fWesternCulturalLife”(《从黎明到黄昏:西方文化生活500年》)一书里就认为,西方传统文化的衰落很可能会成为西方复兴的源泉。巴尔赞的这本书虽被誉为“20世纪的圣经”,但西方文化是否真的会在21世纪里复兴?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以上便是西方文化演变的基本框架。在每一个文化时期,总存在着某种文化精神。我们只有把握这种文化精神,才能理解其文化实质。那么,最能体现文化精神的媒介又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在定义“文化”一词时说到的四个方面,即: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所以,本书的结构就是分五个部分从四个方面巡视西方文化的演变过程。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四个方面并不是在每一个时期都是一样重要的。有时,我们还必须旁涉其他领域才能了解某一时期的文化精神,譬如在古罗马时期,宗教、哲学、科学和艺术都不是重点,因为这一时期的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法律方面,所以我们必须旁涉到法律,即著名的“罗马法”;又如中世纪,宗教是当然的文化重心,科学相对来说就不重要了,而与宗教相关,西方的教育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直接起源于中世纪修道院的,因此在这一时期必须旁涉到教育;再如近现代,宗教逐渐式微,先后作为文化精神体现的是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尤其是科学,它从中世纪的“灰姑娘”已逐渐成为现代西方文化中的“皇后”,这也就是人们说今天是“科学时代”的原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6: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