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良本名伯良,湖南湘乡人,男,汉族,1925年2月生,中共党员。清华大学肄业,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国际中国哲学会会员,国学家。世界汉诗协会会员,国际二级诗人。中华民族电视台、中国党建网授予“共和国英模”荣誉称号,并赠“民族脊梁,时代先锋,祖国骄傲,扎根基层,奉献社会,堪称楷模”的锦旗。张吉良编著的《老子的教诲》阐述了思想的基本概括,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通,当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无比正确的,必须努力奋斗使之实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老子的教诲》作者张吉良以王弼《道德经》通行本为底本,校之他本,融导论、校注、译文于一体,《老子的教诲》对老子的“道”进行了详细地阐释。
夜读
张吉良事迹介绍
序
从老聃《老子》到环渊《上下篇》
缘起
绪论
上篇
一章 本体论和生成论,认识在于科学抽象
二章 万物都包含着阴阳的矛盾
三章 不赞成《尚贤》,提出务实的关注民生的政治思想
四章 “道”的品格和风貌
五章 承认变化,承认事物从一种质态向着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六章 保持虚怀若谷的精神
七章 宇宙论,认识论和人生论
八章 认识论和条件论
九章 反对盈满,锋芒毕露
十章 使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
十一章 “无”之为用大矣哉
十二章 反对纵欲腐朽的生活
十三章 “贵”、“爱”“为天下”献身
十四章 “道”的抽象性
十五章 古思想家的风貌
十六章 运动的两种状态,静态和动态
十七章 四种统治人物
十八章 道、儒殊途同归
十九章 返朴还真,保持淳朴
二十章 道家的反思
二十一章 “道”的物实性,认识在于科学抽象
二十二章 穷局部则知全体
二十三章 说话要恰如其分
二十四章 有“道”者所不取
二十五章 “道”、天、地、人相生相法
二十六章 慎重冷静的重要性
二十七章 顺应常道
二十八章 认识论三要点,“守雌”、“守黑”、“守辱”
二十九章 军事思想
三十章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三十一章 对战争持极端慎重的态度
三十二章 天下万物源出于“道”,统一于“道”
三十三章 看问题忌带片面性
三十四章 “道”的普遍客观性,由此导出人生论
三十五章 以“大道”执政,天下人民都归服
三十六章 军事策略原则
三十七章 守“道”原则和克服私欲的重要性
下篇
三十八章 尊重理论,反对唯理论;贵重经验,反对
经验论
三十九章 “一”的万能和“得一”的重要性
四十章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宇宙生成论
四十一章 集格言启示“反”的义蕴
四十二章 宇宙生成的内容和这个内容自己所具有
的辩证法
四十三章 从矛盾的特殊性论证“无为”原理
四十四章 名节与操守是第一位的
四十五章 “大成”“反”以律己
四十六章 揭露战争,歌颂和平生活
四十七章 韩非以前人伪作的羼人
四十八章 客观事实分析的重要性
四十九章 无主观成见,听取百姓意见
五十章 战略防御
五十一章 遵循“道”,贵重积累经验的重要性
五十二章 两个认识过程的互相联结——由特殊到
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
五十三章 批判锋芒指向奴隶主贵族
五十四章 保持思想与“道”不相脱离
五十五章 事物壮大到极点就走向衰老,叫做失去
现实性,失去现实性就走向死亡
五十六章 怎样“知和”、“知常”
五十七章 “无为”原理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应用
五十八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五十九章 遇事取分析(啬)态度的重要性
六十章 治大国,其间有个规律
六十一章 属意于新兴大国统一天下
六十二章 “道”对于“天子”的重要性
六十三章 如何做事
六十四章 做事要有预见、预谋和准备
六十五章 以“愚”“治国”
六十六章 谦虚的重要性
六十七章 认识论三个要点的进一步阐述
六十八章 军事唯物论思想
六十九章 继续阐述军事唯物论思想
七十章 老子的书怀感慨之言
七十一章 对知识的正确态度
七十二章 奴隶制的危机达到顶点
七十三章 唯物论的勇敢论和认识自然规律的极端
重要性
七十四章 对奴隶主贵族镇压人民的控诉和警告
七十五章 反对过分的压迫和剥削
七十六章 对“物壮则老”、“柔弱胜强”的具体阐释
七十七章 揭露奴隶制“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新的
政治纲领“损有余而补不足”
七十八章 “弱者,道之用”的继续阐述
七十九章 社会理想的进一步具体化
八十章 对古代公社的眷恋,“小国寡民”
八十一章 关于听言的最后阐述
附录
《老子》译释比较一例
援用西方文化的先进思想解读中国古经的疑难
——先秦学术研究回顾
关于征集评选“世界重大学术创新成果”暨编辑出版《世
界重大学术创新成果获奖经典》(中文版Ⅲ)的通知节
录及回复
《哲学研究》编辑部致作者的信
江铃
——扶持他走上学术道路的圣地
后记
把郭店简本《老子》同帛书本《德经》、《道经》,王弼本、河上公本、傅奕本《道德经》对照,简本分为甲、乙、丙三篇,帛书本和通行本分为上、下两篇。帛书本和通行本收录融合了简本全文,章次作了调整,文字略有改动。简本文字只相当于帛书本或通行本的五分之二,增益章段文字概括阐释颇精。可见简本是《老子》的一种原始传本,帛书本、通行本是在简本.的基础上融合全部简本的不同增订传本。
《老子》原始传本为老聃书,那是就其内容把它专属于老聃。从出土的其他部分来看,“墓主是‘东宫之师’,并可能是顷襄王的老师,随葬竹书可能是他教太子即后来的顷襄王的教学用书”(李全华《老子哲学考察》)。“郭店1号墓中出土大量竹简均为先秦典籍,反映了此墓的主人博通道术,是一个学者。同时出土漆耳杯一件,器底刻有‘东宫之币(师)’四字,表明墓主所用之器来自于东宫。东宫是太子所居之地。因此有人推测1号楚墓的主人乃是‘东宫之师’,即楚太子师。东宫之师,即太子傅。考《战国策·楚策》记:楚顷襄王为太子时,质于齐(前297年)。太子日:‘臣有保傅。’当时为楚襄王作太子之傅者,乃慎子,即著名道家学者慎到。”(何新《古本老子(道德经)新解》)慎到“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著十二论”,与稷下学者环渊、田骈、接子齐名。后仕于楚,为顷襄王为太子时之“傅”,称“傅慎子”,已是道学在齐盛行之后。由于用于教太子的书讲的是老聃思想,所以称为老聃书。
司马迁有失考察,用传闻作了老子本传,但仍记录了老子的相关材料。
《老子》不同增订传本,帛书本《德经》、《道经》,通行本《道德经》,亦统以《老子》传称,增订传本亦托老子以为名也。《老子》原始传本失传,后人乃误增订传本为老聃书矣。《老子》增订传本出于作者离周出关之时,故有“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史记·老子列传》)。
《老子》增订传本出于何人?也可从作者“离周出关”这一基本线索得到考证。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日:‘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记·老子列传》)
司马迁这个记载,可析为如下几点:
(1)老子是一个学者,其学说的主旨在于“修道德”,“自隐无名”。查简本《老子》,言“道”20处,言“德”1l处,言“道常无名”、“道隐无名”各一处,可谓完全吻合。至于《老子》增订本,那是司马迁据以为说的。
(2)周衰久矣,老聃之时,“景王爱子朝,欲立之,会崩,子丐之党与争立,国人立长子猛为王,子朝攻杀猛。猛为悼王。晋人攻子朝而立丐,是为敬王”(《史记·周本纪》)。“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老聃为周“征藏史”,他所管典籍也会被王子朝带走,因此他可能于此时“免而归居”(《庄子·天道》)。故后人“莫知其所终”。司马迁判断,“老子,隐君子也”。
太史儋之时,“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横短长之说起。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史记·六国年表》)。周王朝较之老聃时期,就更衰微了,故太史儋离周去秦。
(3)“至关”,当为函谷关,人秦必经之地也。据汪中《老子考异》考证,其设置“实在献公之世矣”。老子时尚无此关。
(4)关令尹强老子著书,那是按传说言之,非史实。书则指《老子》增订传本《道德经》,而当时普遍误为老聃自著。这些文字是围绕着《老子》增订传本疑出于老聃说的,去掉老聃的不实部分,就只有太史儋和关尹(即环渊)了,太史儋思想与老子不合。然则,《老子》增订传本就应为关尹书了。
《庄子·天下》说:“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关尹、老聃相提并论,这表明关尹独得老子之真之纯,是老子的正统。“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是关尹对老子“道”一“太一”所作出的发明。“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简本《老子》没有这一章,只提出“无名”、“有……
张吉良同志是我清华的早期同学,他在技术和社会科学方面都取得比较突出的成就和贡献,为江铃人和国内技术界和国学界所熟悉和了解,我更关注他在技术方面特别在江铃的贡献。
在江铃,他解决了发动机凸轮的计算问题。682型发动机凸轮为现代最先进的高次方多项曲线,高达52次方。当时国内认为没有大型计算机是无法计算的。而图纸上一度一个数据,比较粗糙。南汽是自制专机反复刮制来满足要求的。他用小数点后八个零的数字忽略不计的趋零法解了这个方程,重新计算,补充到一度四个数据,提出新工艺,使凸轮达到设计标准。写了《682型发动机配气凸轮的理论及其加工方法》和《用手摇计算机计算高次方多项曲线》两文,发表于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1980年年会。锥孔零件加工技术是汽车柴油机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部里每年责成由取得一定成绩的厂家召开会议介绍经验并研讨根本解决方案。我厂是由机修车间高级技师王福吉同志参加。当年他带回一本由非圆齿轮制造锥形刀具加工解决这一问题的书,国内还没有哪个厂家实践过。他将这本书交给张吉良同志研读,看是否可能突破。经研究,张吉良同志提出非圆齿轮数学模型委托洪都机械厂制造了非圆齿轮,汽车锥孔零件加工技术乃得到根本解决。这个装置一直用于生产。其他较小项目,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社会科学我也饶有兴趣,有空即涉猎之,充实知识,指导观察大局,改进企业管理,以创新发展焉。张吉良同志为弘扬民族文化以正时弊,又由齐鲁书社出版《老子的教诲》和《周易实证》两书,要求写个弁言。我看了两书的目录、缘起和结论部分,盖洋洋大观焉。这是对《老子》和《周易》研究的一个根本概括和总结,从这里可了解两书的全部精蕴,发前人之未发,有独到见地,最新的学术理论观点和最先进的学术思想,如“老子……把一定的名放在另一个更广泛的名里而称道之。天下万物是有其更广泛的名所称道的物类,那就是生物、无生物,故日‘有名’、‘有’。有更广泛的名所称道的物类,生物、无生物是无更广泛的名所称道的最高物类,那就是‘物’,故日‘无名’、‘无”’(见《老子的教诲》),包括八卦六十四卦算筹二进制发明史(见《周易实证》),解决了世界性相关学术难题,填补了本学术领域的相关空白。实大有益焉。
于是又粗略地考察我的老同学进入国学领域的过程。他由江拖调入江铃时,生产还不正常,每周有两个半天的政治学习。学习杨荣国和任继愈的有关中国哲学史著作,这引起他的极大兴趣,乃进一步对照先秦原著研读而进入《老子》哲学领域。20世纪中期北大哲学系教研室根据毛主席说过“老子的东西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没有展开论证的一句话,不作分析,从“老子唯物主义核心‘道”’一百八十度转变为“老子唯心主义核心‘道”’,导致学术界和全社会一边倒。黑格尔是表述辩证法基本特征的哲学家,毛主席在提到黑格尔的书时也说是形而上学,那是撇开它的辩证法就其唯心主义体系来说的。这与对老子的便断是事同一律的。解释讲清了毛主席的便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