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2如何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分类
作者 吕云龙//符文辉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孩子的心理医生:用阳光话语驱走孩子心底的阴影

一天,从学校回来的小星闷闷不乐的,连他爱看的《铠甲勇士》都不看了。妈妈问他出了什么事,小星说:“今天中午吃饭时,明明不是我把垃圾箱弄撒了,可是老师硬说是我弄的,真气人!”看着小星气鼓鼓的样子,妈妈没有追问细节,只是简单重复着孩子的话:“哦,是被老师气到了,明明不是你弄的,却被老师批评了。”

妈妈用孩子的原话,把孩子被冤枉的情感反射出来,使孩子抑郁的情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宣泄,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了。然而,大多数妈妈看到孩子委屈的样子,就会一个劲儿地追问:“老师对你说了什么?”“你到底干了什么?”“既然不是自己弄的,你为什么不对老师说清楚?你怎么这么蠢!”这样子的追问和责备,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糟糕,使孩子越加感到不满和委屈,负面情绪的能量成倍地增长,这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

孩子告诉妈妈:“今天上课时我一直举手,可是老师就是不叫我回答问题。”这时,大多数妈妈都会这样回答孩子:“班里那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全照顾过来,下次把手举高点。”若换成一位懂孩子心理的妈妈则会这样说:“是啊,一直举手都没能回答问题,心里一定不好受!”妈妈把孩子的情感表达出来,并将孩子潜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这样的话能够使孩子抑郁的情感得到宣泄,孩子的情绪很快会趋向平静。

绝大多数妈妈不是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必要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在孩子遇到解不开的心结时,引导孩子走出心理泥潭。妈妈的爱是孩子安全感的源头,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失了妈妈的爱,就像是小树掐断了营养供给的源头,小树很难健康成长。妈妈要学会向孩子表达爱,用话语给他们提供情感上的安全感。

心理咨询师和妈妈是两个概念不同的角色,心理医生和求助者刚接触的时候也是用爱心去扣击求助者封闭的心灵。其实最了解孩子的莫过于妈妈,与其让咨询师一步步慢慢地熟悉我们的孩子,不如妈妈亲自开启孩子心灵的门户。

首先,妈妈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特别是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的行为和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的科学。这些知识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了人的情绪、记忆、认知、人际交往以及各年龄段人的性格特点,等等。拥有了这些知识,可以让父母更了解我们的孩子,至少能够让父母知道孩子的成长是怎么一回事。比如当送孩子去幼儿园,面临分离焦虑时,妈妈就要会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好;孩子是有反抗期的,反抗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有了这样的认识,妈妈就不会再和孩子的叛逆较劲了。

心理学对一些人们不能够正确解释的情感做出了科学的解释。看看你身边的人,他们比较容易焦躁,排除遗传和身体病因,他们这种焦躁情绪可能是从小缺乏父母的爱造成的。那些动不动就毛躁的、爱发火的人,是小时候父母不当的教养的结果。有了这样的心理知识做预防,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之后变成这样,我们会更加爱我们的孩子。另外,在遇到他人莫名指责你、冲你发火时,你不会因为受到攻击而感到那么难受了。

其次,作为妈妈要关注孩子焦虑的情绪,知晓压力产生的源头。孩子的压力源其实是源自父母的期望,父母最关注的是孩子的未来,用父母现有的经验系统来看,普遍认为孩子只有现在好好学习,以后才会有幸福的生活。生活质量落实在了学习成绩上,于是原本快乐的学习变成了重负。然而,我们期望孩子成绩好,永远名列前茅,孩子就会想办法保持第一,压力因此而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高,孩子的压力越大。做孩子心理医生的最、重要一件事是消灭压力源。

做心理医生第三件重要的事情是要学会疏导孩子的情绪。孩子对喜怒哀乐的情绪是毫无掩饰的,笑笑哭哭闹闹的,发脾气、反抗行为、大声喊叫等等,这些是孩子们最可爱的地方。有的年轻妈妈或者不了解情绪自然流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意义,或者缺乏相应的耐心,往往不允许孩子公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当孩子出现了不良的情绪时,她们强行让孩子自我压抑,甚至有的妈妈还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压抑孩子的情绪自然流露。比如有的男孩心里难过时大哭不已,往往会遭到妈妈的讥笑或者斥责:“男子汉也哭,丢死人了。”“女孩娇气才会哭,男子汉要坚强,不许哭!”如果长期这样压抑自己或者受到压抑,最终将会使孩子不堪重负,从而导致心理失衡,造成人格方面的病态发展。孩子的残忍行为、强迫行为、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等,很多时候就是其内心的紧张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或者正当的宣泄而造成的。

妈妈们要学会用话语舒展开孩子们皱上的眉头。平时妈妈关心的只是孩子学习、生活上的事,心理上、思想上交流少,时间久了,吃、穿的事,孩子会告诉妈妈,精神交流就淡化了。努力用心去做,走到孩子的心里,和孩子交朋友,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应该不算是一件难事。不要试图把家庭问题全甩给心理医生解决,防微杜渐也是妈妈的责任。

P32-34

目录

第一章 话说不到孩子的心里去,孩子难免不听话

 妈妈不会说话,就别怪孩子不听话

 教育孩子,妈妈光有爱是不够的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是一门艺术

 父母说的话,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倾心交谈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

第二章 说话前,妈妈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爱的给予者:妈妈应该用爱的语言使孩子幸福

 规则的制定者:妈妈的话能给予孩子安全和自由

 生活的引导者:妈妈用话语鼓起孩子自信的风帆

 孩子最初的老师:谆谆善诱,提高孩子生活技能

 孩子的心理医生:用阳光话语驱走孩子心底的阴影

 不做孩子的主人: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给予孩子自主决策的权利

第三章 和孩子说话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尊重孩子的需求,哪怕这种需求在你心里很渺小

 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只要说出真实的想法,孩子就应该得到赞赏

 给予孩子信任,远胜于对孩子进行监督

 给予孩子欣赏的目光,远胜于给予孩子苛责的耳光

 给予孩子指导,远胜于给予孩子批评

 身教更胜言传,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孩子

 闻过则喜——妈妈要允许孩子指出自己的错误

第四章 说话艺术1:多说孩子爱听的话

 告诉孩子:“你是妈妈永远的骄傲”

 在众人面前夸奖孩子的优点

 在生活中夸奖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告诉孩子,有时候父母需要向他学习

 与孩子谈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

 多说能满足孩子好奇心的话

 在说话中加一点幽默的调料

 如何用最恰当的语言鼓励受到挫折的孩子

第五章 说话艺术2:多说孩子能理解的话

 用孩子的语言和他去说

 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告诉孩子

 不说教,和孩子认真地分析具体情况

 针对孩子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

 必要时,妈妈也可以对孩子大声说“不”

 多和孩子做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启发孩子

第六章 说话艺术3:说孩子能接受的话

 不同的话,要选在不同的时机和场合说

 学会换位思考,认同亲子间的感受

 多提问能启发孩子心中的智慧

 否定性的话不能说得太绝,给孩子留下回旋的空间

 用自然惩罚来代替语言暴力

 给予遭受挫折的孩子以适当的安慰

 在说话时用幻想来实现孩子的愿望

 不同的话,要选在不同的时机和场合说

 学会换位思考,认同亲子间的感受

 多提问能启发孩子心中的智慧

 否定性的话不能说得太绝,给孩子留下回旋的空间

 用自然惩罚来代替语言暴力

 给予遭受挫折的孩子以适当的安慰

 在说话时用幻想来实现孩子的愿望

第七章 说话艺术4:说让孩子产生共鸣的话

 把握合适的时机,妈妈的话可以让孩子刻骨铭心

 用崇高的理想激励孩子

 用亲密的话语来感化孩子

 用孩子最喜欢的偶像来引导孩子

 用责任感来激励孩子敢于担当

 用孩子最喜欢的方式跟他说话

 及时对孩子的努力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经常对孩子说:“妈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第八章 消除抵制情绪,促使孩子合作的技巧

 用倾听帮助孩子理清内心的感受

 妈妈可以使用鼓励孩子合作的技巧

 学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让日常家务也充满乐趣

 促使孩子产生合作意愿的魔力词语

 用暂停来使孩子感受到合作的需要

 别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

 不能要求孩子绝对服从

第九章 妈妈怎么说,孩子才会爱上学习

 告诉成绩不佳的孩子:“成长比分数重要”

 不管孩子行为如何失当,妈妈也要用语言接纳他的情绪

 在指出孩子的问题时,妈妈别犯最容易犯的错误

 不要用评价式表扬,而要用描述式表扬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而应给予孩子自我发现的机会

 和孩子们共同讨论问题、一起制定解决方案

 妈妈和孩子的老师说话时应掌握的技巧

 在家长会上,妈妈应该掌握的说话技巧

第十章 妈妈不该说的一句话

 你为什么总是给我惹麻烦?

 我说不行就不行!

 你和人家比

 要不是我养着你

 有本事你走啊!

 你敢这样做试试!

 你怎么就那么笨呢!

 除了学习,你什么事都不用管!

 千万别给我丢脸!

 我看你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包括:话说不到孩子的心里去,孩子难免不听话;说话前,妈妈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和孩子说话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说话艺术1:多说孩子爱听的话;说话艺术2:多说孩子能理解的话;说话艺术3:说孩子能接受的话;说话艺术4:说让孩子产生共鸣的话;消除抵制情绪,促使孩子合作的技巧;妈妈怎么说,孩子才会爱上学习;妈妈不该说的一句话,教你如何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窝里。

编辑推荐

妈妈的话,是植入孩子心中的一粒种子。妈妈如果从正面、积极、健康的角度去审视孩子、肯定孩子、激励孩子,就能让孩子强烈地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和尊重,就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自强。“怎么说”往往比“说什么”更重要。

本书教你如何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窝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19: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