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新加坡华人社会与民间信仰
第一节 新加坡的早期华人移民
第二节 帮权社会与帮权庙宇
第三节 社会阶层与民间信仰
第四节 国家意识的转变与庙宇
第五节 新加坡宗教政策与庙宇发展
第六节 新加坡华人民间信仰的特征与趋势
第三章 城隍信仰中的阴阳与佛道属性
第一节 城隍缘起:“水庸”非“城隍”
第二节 城隍职能的发展:从保佑城池到燮理阴阳
第三节 城隍信仰的制度化过程
第四节 城隍信仰与佛道二教的关系
第四章 佛道之间:新加坡城隍信仰与城隍庙发展模式
第一节 新加坡城隍神在庙宇中的奉祀格局
第二节 由僧到俗:都城隍庙(含东岳庙)
第三节 佛道并峙:双林城隍庙
第四节 由俗人道:韭菜芭城隍庙和杨桃园城隍庙
第五节 佛教化与道教化——民间庙宇向制度型宗教转型
第五章 阴阳之间:城隍庙与仪式
第一节 庙宇与仪式之一:佛教化城隍庙——调和阴间秩序
第二节 庙宇与仪式之二:道教化城隍庙——求取阳间现世利益
第三节 与城隍有关的其他信仰形态:阴司殿与大、二爷伯
第四节 新加坡城隍信仰与幽明观念
第六章 信仰网络与宗教权威的建立:道教化城隍庙典型个案研究
第一节 跨国性的城隍信仰网络:从新加坡到安溪
第二节 宗教权威的建立:从城隍庙到道教总会
第三节 社会功能的扩展:慈善与商业
第四节 从宗教权威到制度型道教的建立
第七章 结论与思考:新加坡民间信仰的“理性化进程”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