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宣传部编写的《读有所得(13)》旨在传递“三新”——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弘扬“三典”——传统经典、现代经典、国外经典,采撷世界先进文化之菁华,集聚国内外人文专家之智慧,是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读本,是促进全民阅读的有效平台,是建设“书香湖南”的有力推手。有“读”有“得”,“读”“得”并举,宗旨明确,特色鲜明。希望借助这个读本,引导社会文明风气,积蓄大众精神食粮,使读书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和追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有所得(13)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朱建纲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湖南省委宣传部编写的《读有所得(13)》旨在传递“三新”——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弘扬“三典”——传统经典、现代经典、国外经典,采撷世界先进文化之菁华,集聚国内外人文专家之智慧,是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读本,是促进全民阅读的有效平台,是建设“书香湖南”的有力推手。有“读”有“得”,“读”“得”并举,宗旨明确,特色鲜明。希望借助这个读本,引导社会文明风气,积蓄大众精神食粮,使读书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和追求。 内容推荐 光阴荏苒,文明递嬗。过去的一年,湖南省委宣传部编写的《读有所得(13)》与读者携手,在经典的传播与再创造过程中,一起寻找思想流传群落,一起发现价值认同链条,同时一起分享推动时代进步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根据读者、书店以及自身可持续创新发展的要求,刚满一岁的《读有所得(13)》将自2012年第一期(即13期)起,在内容与形式上作必要的改进。我们深知读者一直在呵护、鼓励和鞭策着《读有所得》,我们同时也期待新的改进能让读者理解和满意。 目录 总序/周强 本期关注 家天下与天下家(鲍尔吉·原野) 视点 看见四季的表情(于丹) 揣着春节上路(张世普) 古典 大乐(吕不韦)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大“乐”生于公“道”(刘敏) 滑稽列传(司马迁)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不做精神的“侏儒”(王昊) 多得一点:幽默的艺术 冬草赋(萧子晖)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与世无争的背后(马东瑶) 记雪月之观(沈周)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花甲老人,心静似水(陈正宏) 多读一点:沈周的平和心 美文推荐 除夜(来鹄) 清平乐(李煜) 今文 童年的遭遇(彭德怀)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生命痛感的意义(叶诚生) 多读一点:与人民共度时艰 心气薄弱之中国人(傅斯年)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傲慢与偏见之中国人(张光芒) 忆江南——《水乡吟》后记(夏衍)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从《水乡吟》看社会主义(刘旭) 多读一点:作家和战士——吴祖光忆夏衍 “除夕”(冰心)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时间是一种体验(欧阳文风) 美文推荐 又是一年春草绿(梁遇春) 译苑 说春(塞缪尔·约翰逊)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春心应共花争发(戴从容) 蜉蝣一人生的一种象征(本杰明·富兰克林) 干秋评说 今人一得:倾听内心的呼唤(牟利锋) 多读一点:富兰克林的道德理想 贝多芬和我——《第九交响乐》序(罗曼·罗兰)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音乐的宗教(李国华) 多读一点:英雄的贝多芬(丰子恺) 柔弱的人(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千秋评说 今人一得:让沉默者发声(曾艳兵) 美文推荐 当你老了(威廉·巴特勒·叶芝) 人物 书法以外的颜真卿 华盛顿功成身退 书香 《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 《东坡志林》 《寂静的春天》 艺术欣赏 《远古的足音》 试读章节 家天下与天下家 鲍尔吉·原野 “家天下”在过去是一个不好听的词,抨击皇帝和一切独裁者。说他们把天下当成了自己的家,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家长抄起擀面杖说揍谁就揍谁。 这个词还有另外一解——人生由家而天下。家排在天下的前面,是始发站。 谁都承认家对人生和社会的正面作用。所谓人生责任首先是建设家庭,使之温饱,包含乐趣,而后活下去。 所以,你爱你家,是建设社会的起点,或者叫原点。即便用一些被称为“奉献”的形式进入社会,比如当兵或当警察,社会也没亏待你,以货币和实物方式让你和你的家获得回报。 这是说,在以谋生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中,家从来没有被轮空,它是一个蓄水的水缸,一家一个,只是缸里的水多少不同而已。 那些号称不要家、不顾家、弃家如敝履的人是令人困惑的。他的家难道如此糟糕吗?如果不是博取政治利益,人在特殊时刻(而不是时时刻刻)为了公众利益暂时搁置家庭利益,不得已,壮士断臂,此举被视为高尚。 然而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获得这种高尚,更多的责任在于爱自己的家。家是走向社会的始发站,家是学校,在这里学到人性的大部分内容;家是儿童的抚育所与老人的赡养院;家是可以拒绝社会的避难场;家是允许暴露真面目的剧场后台;家告诉人,天地人间的基本准则。 离家而后快乐,毁家而感欣慰,是乱世之人所为。乱世的人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家,精神物质均如此。他们投靠绿林的目的是劫掠其他富有与健康的家。抛弃穷家,劫掠富家,重组新家是造反者的三部曲,仍然离不开家。 太平盛世,建设家庭的困难不在增加财富总量,而在反分裂,促统一。所谓分裂是婚姻法所说的离婚,牵涉到所有制。分裂的结局是产权重组,附带的结果是员工特别是儿童身心受到伤害。中国不知道有多少富人之妻把“不离婚”变成了人生成功的标志,因为一些男人时时刻刻在“想离婚”。赵本山对爱徒蹿红的告诫也包括“别离婚”,如同全国妇联的代言人。这句话比“别乱走穴、别赌博、别嗑药”都有现实意义。 由家看人,一看此人出身,二看对家人态度。这两点都可以准确地,像镜子一样照出一个人的真面目。 “天下家”是讲政府的施政目标不在对下级政府的管理,而是天下每一个家庭。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政府并不管理,由法律管理,它关心千千万万的家庭。关心家庭意味着就业、消费、税收、教育、治安以及特别重要的一项权力:选票与民意。后者永远不掌握在政府手里,只能也只应该在民间,特别是家庭当中。家——天下——家,是良性循环,背离此道即不人道,对人和政府均如此。 (选自《廉政嘹望》2010年第1期) 视点 看见四季的表情 于丹 什么是中国人所推崇的意境呢?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认为,“意境是造化与心源的合一”,“是客观的自然景象和主观的生命情调的交融渗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在有造化,内心有源头,只有主客观交融在一起,才能称为意境。 国学大家王国维认为,意境可以以我观物,处处皆著我之色彩;也可以以物观我,让自己融入自然。这种意趣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如果不是自己的切身感受,我们又如何能够懂得呢? 在山水美学上,讲究三个必备条件,即所至、所赏、所感。第一步是自己必须身处山水之中;第二步是用你的眼睛和心灵去观赏;第三步是调动全部的生命去感受。 生活需要一点悠闲的情趣来调节紧张的律动,但情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生命中涵养而出;情趣也不是在斗室里酝酿出来的,而是在天地问自然滋养而成。情趣的养成,是对生命的唤醒,继而提升个人与宇宙间的通灵与感悟。 什么是山水?苏东坡说得好,山水“虽无常形而有常理”。不同地方,山水亦不相同,而且永远在变,就是所谓“无常形”。但是,它有常理,只要你愿意看,一定能够看出它蕴涵大道。 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个人和一座山峦,可以一直对坐对视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人与山川之间,那份凝视永远不会有厌倦。所以,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何等的浪漫温柔!P1-5 序言 在人类文明的圣殿面前,只有找到钥匙,才能打开门窗,翩然而入;只有找准平台,才能踏步前行,拾级而上。而读书,就是开启文明之门的钥匙,迈上文明之巅的基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论是宇宙生命发展史,还是世界文明进步史,没有不经过积淀而能演变进化的;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政党,没有不经过学习而能成熟进步的;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没有不经过创新而能日益强盛的。国家要兴旺,民族要进步,社会要发展,个人要成长,书的作用不可限量。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周期越来越短,是一个需要用光速来描绘和跟踪其速度的时代。要跟上和赶超这样的时代,对人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身处当今时代,面对浩瀚书海,我们常常感到时间阙如、路径难觅,因而需要更好地甄别信息、遴选知识,优中选优、精益求精,多学经典、多读精品,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读有所得》将以创新的理念和追求,进行这方面的耕耘,满足这方面的期待。 读有所“得”,是读书追求的境界。或陶冶情操,或增益才智,或增添雅趣,神交古人而心通圣哲,其乐趣不知凡几。南宋著名文学家尤袤曾形象地比喻读书之境界,“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之所“得”,体悟于心灵,修化于品性,践行于世事,服务于社会,正所谓读以修身养性,学以经世致用。 《读有所得》旨在传递“三新”——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弘扬“三典”——传统经典、现代经典、国外经典,采撷世界先进文化之菁华,集聚国内外人文专家之智慧,是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读本,是促进全民阅读的有效平台,是建设“书香湖南”的有力推手。有“读”有“得”,“读”“得”并举,宗旨明确,特色鲜明。希望借助这个读本,引导社会文明风气,积蓄大众精神食粮,使读书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和追求。 愿阅读之树常青!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