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国,出了一位百年难遇的商业奇才,他就是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他是晚清唯一一位红顶商人,披荆斩棘于商场,开拓创新于商业领域,伙计出身却能够实现前无古人的跨行业经营,军火、地产、生丝、药店、典当、贩运粮食……,在这些生意中,处处可以领略到他的商业智慧及不拘一格的商业运作之道,大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为后人商家们展示出他独特而行之有效的商业风采。
本书将为奉上一代商业奇才操纵商道的智慧锦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跟胡雪岩学经商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商鉴之 |
出版社 | 中国三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晚清中国,出了一位百年难遇的商业奇才,他就是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他是晚清唯一一位红顶商人,披荆斩棘于商场,开拓创新于商业领域,伙计出身却能够实现前无古人的跨行业经营,军火、地产、生丝、药店、典当、贩运粮食……,在这些生意中,处处可以领略到他的商业智慧及不拘一格的商业运作之道,大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为后人商家们展示出他独特而行之有效的商业风采。 本书将为奉上一代商业奇才操纵商道的智慧锦囊! 内容推荐 胡雪岩是一个商业奇才,他的成就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商业领域,因此研究胡雪岩。不光在商业领域.他为人处事的各个层面都值得借鉴、值得学习。 经营靠山,有靠山才胄皂赚大钱,善借者赢,会借者达,以信为本,经商别玩花花肠子,和气生财,拆台吵架做不成生意,客人是容己,拉人是帮己,仗义坦荡,经商要赚明白钱,以情感打动人,用利益激励人。 目录 第一篇:经营靠山,有靠山才能赚大钱 1.慷慨解囊,敢于“烧冷灶” 2.用心结交权贵,放长线钓大鱼 3.解决靠山的心病,为自己修桥铺路 4.商场多交友,免得乱拆台 5.结江湖朋友,以义字当先 6.交人交心,获取真心 7.割爱成全人,经营新靠山 8.好处不能占绝,利益人人有份 9.生意场上要有礼尚往来 第二篇:善借者赢,会借者达 1.借钱做生意,生意要做活 2.相互帮衬,花花轿儿人抬人 3.说一句算一句生意才能长久 4.借江湖势力,做商场生意 5.与洋人做生意,发展洋务贸易. 6.要学会让别人帮你赚钱 7.洋务通商,另辟蹊径 第三篇:以信为本,经商别玩花花肠子 1.信誉是经商的头等大事 2.说话是银,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3.言行一致,做生意以不欺待人 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5.十年兑诺,言出如山 6.砥身之道,以诚感人 7.交友之道,示之以诚 8.无论顺逆,笃诚守信 9.投资时要有胆量 第四篇:和气生财,拆台吵架做不成生意 1.人我双赢,经商不能斗气 2.背信弃义,必然要栽大跟头 3.荣毁共担,说一不二 4.无中生有,釜底抽薪 5.和气才能互惠互利 6.不要把你的对手逼上绝路 7.联合同行,才有大生意 8.思路灵活,左右逢源 第五篇:容人是容己,拉人是帮己 1.过怨两忘,不能总揪住别人的辫子不放 2.宽容有度,让人心服口服 3.取舍有度,有所为有所不为 4.生意场上,掌握亲疏之间的分寸 5.人才难得,高薪录用 6.允许别人犯错误,充分给人锻炼的机会 7.别人有难处伸一把手 8.洞察先机,把自己的生意看得更透 第六篇:仗义坦荡,经商要赚明白钱 1.宁可亏银子,也要赚感情 2.好事做到底,帮人帮个完美 3.输得起才是真英雄 4.做人本色,始终如一 5.困难面前“义”打头 6.侠义商人美名扬 第七篇:以情感打动人,用利益激励人 1.“人情债”胜过“金钱债” 2.尽可能的笼络各种人才为已所用 3.替人分忧,人为我用 4.客观待人,杜绝唯利之徒 5.帮人帮个完美,成全别人是在成全自己 6.以情动人,收服真心 7.欠什么不欠人情账 8.重人情,不能在生意上留漏洞 第八篇:扬名造场,做足面子文章 1.竖起牌子,撑起场面 2.丢什么也不丢面子 3.沉得住气,宠辱不惊 4.重信守义,拢人有方 5.言而有信,名利双收 6.修制务精,创出金字招牌 7.不限单一行业,发展多种产业 试读章节 1.慷慨解囊,敢于“烧冷灶” 胡雪岩(公元1823~1885年),字光墉,安徽绩溪人氏。自幼家贫,为了生计,到杭州城的“信和”钱庄当学徒。 当时的钱庄也称钱铺或钱店,相当于现在的银行,钱庄是晚清时期中国金融业的主体。鸦片战争爆发以后,随着开埠通商,货币流通频繁,钱庄生意十分火暴。钱庄内分工明确,有内场、外场、信房和库房,等级森严,如果上一级有空缺,职员才能升迁。胡雪岩进钱庄学生意,是从杂役干起,像扫地、倒尿壶等。由于他聪明机敏,能说会道,很快受到东家的赏识和信任,三年满师之后,就成了这家钱庄的伙计,相当于现在的营业员。在这期间,胡雪岩经常单独负责催款收账,从未出过任何差错。由于他的优异表现,“大伙”(相当于经理)张胖子看中了他,让他负责“外场”。“外场”俗称“跑街”,主要从事联络客户、放贷款和招揽存款的业务。 在这个时候,如果胡雪岩安于现状,满足于此,或许很短时间或许几年后便会小有家产,然后娶妻生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然而,胸怀大志的胡雪岩并不安于现状,他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只是苦于出身卑贱,缺乏本钱,所以无法实现。尽管他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但内心总是闷闷不乐。 当时的胡雪岩深知,“朝里有人好做官”,顾名思义,不管是当官还是经商,要想升官发财,背后就必须要有靠山。因此,朝廷中的大臣不仅是下面做官者的靠山,也是纵横商海者的“摇钱树”。在晚清“官本位”的社会,做生意都要有自己的靠山,没有靠山是做不成大生意的。 对于胡雪岩所处时代的生意人来说,有了靠山,做买卖自然就是顺风顺水。好的靠山必须位居高官,手握重权,关键时刻能用得上。这对胡雪岩来说,似乎又太遥远。因为,当时的胡雪岩只是一个钱庄小伙计,要想与当时的官吏拉上关系是非常困难的。胡雪岩一心想自立门户,做自己的生意,但要做大生意得有大靠山,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可是,他缺少家庭背景,又没有大把的银子,怎样才能找这样的大靠山呢?胡雪岩独辟蹊径,一般人都是眼睛向上,只盯着那些红得发紫的大官,而胡雪岩则向下看。他偏找那些官位低却深具潜力“潜力股”,这样的人有前途缺的就是钱,胡雪岩就在适当的时机帮他们一把,他们自然把胡雪岩看成是知己,一辈子都记着他。有朝一日,如果这样的人仕途顺利了,胡雪岩自然也会跟着有好日子过。苍天不负有心人,一心想通过寻找靠山,把生意做大的胡雪岩,终于找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靠山——王有龄。 王有龄,福州人氏,字雪轩,出身官宦世家,其父亲为浙江候补道,终究没有谋得一个好差事,贫病交加,心情忧郁,最后客死异乡。他父亲死后,家里更是一贫如洗。 胡雪岩一生事业的发达,离不开王有龄的帮助。他有了这个官场靠山还要从他资助王有龄进京“投供”(通过捐官,获得任职资格,然后到吏部的支部报道,然后抽签决定去向)说起。“送人成仙,自己上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想要有一番作为,离不开别人的提携、支持、照顾,而且可以节省精力、财力。所以这总比自己独自努力、奋斗、吃苦好得多。我们常说出门遇贵人。王有龄大概就是胡雪岩的第一个贵人。就是有了胡雪岩的拼力相助,王有龄才有了出头之日。如果没有王有龄的支持,胡雪岩也不会成为世人瞩目的“红顶商人”。而且,胡雪岩当初帮助王有龄的时候,他们之间还是素不相识,胡雪岩也不知道王有龄日后能否发达,能不能帮助自己。当时王有龄的处境很糟糕,世人有目共睹。而胡雪岩毅然选择资助王有龄,所以才有了后来胡雪岩在生意场上的蒸蒸日上。 在杭州,王有龄整天无所事事,空有光宗耀祖的夙愿。由于心情不好,他便每天在一家名叫“梅花碑”的茶店里混日子,一壶“铁观音”泡成白开水还是不走。到了中午,买两个烧饼,凑合着茶水,就算是一顿饭了,日子过得很是凄凉。 而立之年,可他还是落魄潦倒,衣冠不整,叫人看了很不舒服。可是他还会摆架子,经常是两眼朝天,目中无人。所以更没有人愿意搭理他。但是胡雪岩例外。由于胡雪岩对麻衣相略知一二,他发现王有龄是个大富大贵之人。于是胡雪岩主动与王有龄攀谈,胡雪岩了解到王有龄的身世,虽然现在潦倒落魄,却出身官宦世家,相信此人将来一定会仕途坦荡。直觉告诉胡雪岩,此人乃自己跻身上流社会的绝好靠山。所以他以后就有意识地主动与王有龄结交。王有龄当然意识到胡雪岩的心思,可自己穷困潦倒,为了掩饰内心极度的自卑,总是回避与胡雪岩交往。胡雪岩没有轻易放弃眼前这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一天下午,正赶上杭州城的庙会,原本生意冷淡的茶楼挤满了人,胡雪岩去的时候,茶客满座,店小二只好将他和王有龄“拼桌”。两人直喝到太阳西下,肚内早就饿得咕咕儿直叫。于是胡雪岩对王有龄说:“走,我请你去喝两杯。” 王有龄虽再三推辞,但招架不住胡雪岩的频频相邀,加上饥肠辘辘,很长时间没见着荤腥儿了,也就答应了。 二人来到一家酒楼,点了几个小菜,要了一壶酒。推杯换盏,二人喝得很开心。胡雪岩看到时机成熟,忽然提高声音直截了当地说: “王兄,我有句话早想问你。我看你是有本事之人,而且我也略懂点麻衣相术之法,看你颇具富贵之气,为何却自甘潦倒?”王有龄听罢,嘴里慢慢嚼着油饼,两眼望着远处,脸上流露出一种说不出来的茫然。 “哎,一言难尽!”王有龄看着胡雪岩,缓声道:“胡兄,你不是不知道,现在干什么都需要本钱,就连做官也需要本钱啊。我乃一贫贱落魄之人,生存都困难,还能谈什么抱负?”言语间甚是凄凉。 “做官?王兄哪里有官可做?” 二人又喝了几杯,王有龄叹息道:“不瞒你说,先父在世之日,曾替我捐过一个‘盐大使’之职。” 胡雪岩最是机敏,还没等王有龄往下说,赶紧笑道:“哎哟,原来是王老爷,失敬,失敬。” “不要取笑我了,胡兄,”王有龄苦笑道,“说句实话,除非是你,别人面前我是不会说的,说了反惹人耻笑。” “我哪敢笑您啊,只是有一点不明白,既然你是盐大使,我们浙江沿海有好几十个盐场,为什么不给你补缺?”胡雪岩很疑惑。 “捐官只是捐了一个虚衔,凭一张吏部所发的‘执照’,取得某一类官员的资格。如果想要补缺,必须到支部报到,称为‘投供’,然后抽签分发到某一省候补。”王有龄解释说。 此时的王有龄只是有了“盐大使”的资格,尚未“投供”,哪里谈得上补缺呢? “那你说的本钱有指的是什么呢?”胡雪岩又问。 “本钱,说白了就是投供的盘缠。当然,如果本钱多,我还想‘改捐’一个知县。虽然改捐花不了多少钱,那出路可就大不一样了。” “为什么呢?”胡雪岩不解地问道。 “盐大使听起来不错,不过管辖范围太小。知县终归是一县的父母官,能杀人也能活人,可以好好做一番事业。” “对,对!”胡雪岩点头称是,“那么,这样一来,需要多少‘本钱’才够呢?” “总得五百两银子吧。” “噢!是这样啊!” 胡雪岩没有再接话,毕竟对于他来说,五百两银子不是个小数,当时胡雪岩一年的工钱才不过二十两银子。 P3-6 序言 好一座空荡荡的大禅院。 历经几世几劫,走马灯似的,轮回了多少主持,更换了多少方丈,谁也说不清。“面壁十年图破壁”,褪了一层又一层的斑驳颓墙上,依稀印有高僧达摩的影痕。他云游何方宝刹布道播法去了? 禅院虽大,却不可饲六畜。 害得鲁智深涉远百里市肆沽烧酒买狗肉,醉打山门。如准许养狗,养肥了或勒或宰,无论晴天阴天,无论煮熟煮生,把来吃酒,击节而唱,岂非大境界? 禅院虽大,却不可养五谷。 一代又一代的大大小小的和尚们,俩俩惶惶。只要有手,都捧了钵;只要有脚,都迈出方丈;只要有嘴,都去乞施主:给一口吃的。 胡雪岩参禅来了,才进院门便眼前一亮:“良田哪!” 小和尚说“种草”,秋风吹、飞鸟啄、雨水冲,无功而返,何况其他?种不下希望。 任禅院空空荡荡,年复一年。 胡雪岩未去大雄宝殿拜佛,思忖片刻,招呼小和尚过来,附耳面授机宜十字,曰: “即时、随遇、随缘、收性、用诚。” 小和尚茫然不解。 胡雪岩手指蘸唾沫,又在小和尚手心写下一个“度”字。 小和尚仍不解,胡雪岩大笑而去,身后扔下两字:“想吧!” 小和尚想啊想,想到了香客。 从此,大禅院香火不绝,绵亘数世。 数年后,胡雪岩又来,已经摘去红顶,脱了马褂,不再在紫禁城骑马了。小和尚早已沧桑几度、春秋上脸,成了老和尚,一揖碰地曰:“老施主,老衲想出来了,高僧面壁不可欺、瞒、骗,破壁乃心悟,全在一个‘度’,度己度人、度人度己,仁义待人,以人为本,自然香火旺盛。” 胡雪岩抚掌大笑曰:“我不如你,一无所有、尽为我有,有又无有。终未参破禅中之‘禅’呀!好一座空空荡荡的大禅院。” 编者大话:胡公一生戒欺戒骗戒谎,今人奉之为“仁义商神”。胡公一生精明过人、精力过人,前半夜想自己,后半夜想别人。深信“做生意就是赌心思,赌心思即劳心,劳心者制人”。两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如是说,到头来又该如何?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到底没斗过李鸿章。人生的最后一步跌进陷阱,悲耶喜耶?空手来、空手去,赤条条无牵挂。读者诸公,但愿你在生意场上一路绿灯、一生顺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