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是我们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就如阴影总是尾随着阳光一样。本书是关于生命、病患、医者的纪实散文集。作者以女医生的独特视角和情怀,不仅真实地记录了身患绝症的患者令人感叹和感动的经历以及医生职业中的酸甜苦辣,并且展示出有关了解生命、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大主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谛听生命(绝症病房医生体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薛梅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疾病是我们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就如阴影总是尾随着阳光一样。本书是关于生命、病患、医者的纪实散文集。作者以女医生的独特视角和情怀,不仅真实地记录了身患绝症的患者令人感叹和感动的经历以及医生职业中的酸甜苦辣,并且展示出有关了解生命、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大主题。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生命、病患、医者的纪实散文集。作者以女医生的独特视角和情怀,不仅真实地记录了身患绝症的患者令人感叹和感动的经历以及医生职业中的酸甜苦辣,并且超越了纪实本身,以治疗者、关怀者、思考者的角色,面对生死,用文学化的唯美语言娓娓道来,在精神、医德、情感的体验、思辩和拷问中,透射出人道主义的光彩,展示出有关了解生命、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大主题。 目录 自序 生命的疗救与体验 第一辑 那些飘逝的生命 轻轻地,握住你的手 一段病程记录 我目睹过一个坚强的生命 午夜送行 在尽头,但愿那里没有黑暗 淋巴瘤女作家 寄往天国的怀念 医生最大的无奈
第二辑 游走在生死边缘 一见难忘的女病人 一场幻觉 与疼痛有关的夜晚 看一个老人走过死亡的边缘 襟怀坦荡 明天,你的生活还疵有活力 病房里的精神病患者 与乳癌患者对话 雨夜里的一幕
第三辑 向死而生 穿越死亡的牵手 法官的过去史 屁颠儿的小胖 最是那一低头的伤痛 淋巴瘤患者大话死生之道 一纸感谢信 勇士归来 一场别致的相聚 小云 我带瘤,我快乐 濑死体验,他说看到了美丽的景致 逗留在兰的“小屋” 一位病痛中的智者
第四辑 医者独语 新年第一天 医学生涯是这样开始的 一段另类腰穿记录 令我出冷汗的半小时 12分钟,我穿越移植病房四重门 医生洋子 关于放弃生命的对话 周三下午的繁忙景象 我在手术室的一场体验 外科医生的的手 医生值班最不愿做的一件事 夜班,有时是这样的 那顿工作晚餐 暗夜下的倾听 我的一天 昨夜无眠
第五辑 守望生命的人们 窗台上的杜鹃花 男陪护 红衣母亲的心愿 给圆圆的捐款 走在寻求捐助的路上 怀抱中的造血种子 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电梯里,携标本的女孩子 灵魂守护者
第六辑 生活不在别处 走进烟雨中 看病,和看病人 那些一尘不染的梦幻 疼痛,夜一样真实和黑暗 为明友做一盘品尝幸福的“菜” 下夜班的心情 忙里偷闲 请你看流云 Goodbye,武汉! 短信 秋·银杏 梦中一个场景 人在旅途
第七辑 医苑行吟 告诉你白血病的始末 关丁淋巴瘤,你了解吗? 美丽而又毒力勃发的药水 显微镜下的风景 隔专业如隔山 在淋巴瘤专题会议上的几许感慨 疼痛:谁想得到的礼物 安乐死,你赞同吗? 相约星期二 医学、艺术与精神疾病 生命的脸,死亡的脸 总是,去安慰 现代医学;瑰丽与一抹阴影 一个外国人笔下的医患关系 医学的境界
后记 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文字 试读章节 我目睹过一个非常坚强的生命,不在战场,在病房。 他是刚刚步入中年的男人。据说,患病前他是当地一位非常有前途的中层领导,可偏偏在那个时候健康状况出现问题,而且是很不容易修理的问题,他不得不放弃仕途,先后转辗于各大医院寻求最好的治疗。 他的病情好好坏坏、反反复复,已经接受过大大小小许多次化疗了,当入住我们医院的时候,他的病程已经有3年多,疾病到了晚期,双腿无法灵活运动。 如果没有这场疾病的光临,也许命运将会带给他另一番令人羡慕的情景。然而,命运这个东西真的让人始料不及。 在病房的几个月里,我天天目睹他与疾病抗争的每一个细节和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精力一点点消耗、活力被一丝丝吞噬,男人所特有的英气也一天一天颓败下去。 最终,他无法抵挡病痛压倒一切的强势,静静地走了。 记得那是一个初冬的上午,金灿灿的阳光依然随意地洒在他白色的病床上,洒在他惨白的脸上,他静静地走了,我相信他是带着温热的阳光走的。 做血液内科医生多年的我,目睹他历尽磨难、在平静坦然中接受生命遭遇的每一次致死性打击却依然意志坚强,我为他的刚毅所感染,至今没有忘记。 多年后的今天,每当我们科里几个医生说起这位病人在生命最后一个星期的情况,心底仍会涌动起一阵阵感动,对逝去的生命充满敬意。 此刻,我用文字记录下记忆中这个病人在生命最后日子里的点点滴滴。 起先,他是后腰部疼痛,不能久坐,排尿有些费力,核磁检查发现他的脊柱旁有一个团块影。对这一发现,我们医生们都感到非常棘手,因为外科医生会诊的结果是——那个团块很难手术解决。 也许,最后的日子就要来了。这种念头不仅在我们医生的脑子里出现,同样在患者和他家属的脑子里出现。 “大不了与肿瘤同归于尽。”这是他常对我们说的一句玩笑话。 后来,他的双下肢不能动弹了,他成了双下肢截瘫的人。每天治疗结束,他安静地坐在轮椅上,紧靠着窗边,窗外透过来的温暖阳光洒在他的脸上、身上,他时常捧一份报纸或杂志,默默地读着,有时也想象外面的精彩世界,有时闭上双眼享受一生中为数不多的阳光沐浴。 后来,他的每一个器官都不太对劲儿了,肝脏功能减退,心脏功能不全,肺里总是不断生出各种各样的细菌、霉菌,随痰液大口大口吐出,他的精力不足以支撑他长久坐轮椅,大多数时候他只能躺在床上。 最后,他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他能体会到那些病症匍伏在体内,毫无阻挡地继续向上缓缓蔓延,蔓延到他的后背、前胸,蔓延到他的双侧上肢,这些部位的肌肉像中了邪似的瘫软,无法用力,他成了地地道道的高位截瘫病人。 我们检查他上肢的肌力,将他的上肢举起来,然后松手,他的肢体便软软地、沉沉地坠下,重重地落在床上。我们检查他的感觉,用稍尖锐的针头轻轻刺他的皮肤,他竟然一点痛觉也没有,他的躯干和四肢完全失去运动和感知能力。他说,若他的肢体有疼痛的感觉该多好,疼痛,对他来说变成了奢侈的事。 他在床上躺着,一点儿也不能动弹,像一位被捆绑者毫无自主活动的余地。他无法翻身,无法坐立,无法握住任何一件哪怕轻得像纸一样的物品:他无法感觉,没有触觉、痛觉、温度觉;当然他也不再有便意,无法自行排尿和排便,以致我们不得不给他插根尿管定期排放尿液。他全身唯一可以活动的部位就是头部,他本可以说话的,但因为咳痰不畅、呼吸肌无力,不得不在喉部切一个小口,经气管切开插一根直径2公分左右的特殊管子与呼吸机连接,目的是机械通气辅助他的呼吸。这样,他的头部就不能随意摇晃,嘴也无法说话、不能吃饭了,我们又只好从他的鼻腔插一根橡皮管直抵他的胃里给予鼻饲,用注射器将流质或极稀的糊状食物通过这条橡皮管送到他的胃中,以解决他的一日三餐问题。他的身上还有一根细细的管子插在静脉里,主要解决静脉输液用药问题。数数他身上,粗粗细细已经有了4根不同功用的管子。 逐渐地,他的自主活动区域又缩小了许多,只剩下面部一些肌肉和一双能随意运动的眼球。他同我们交流,是通过这一点点所能控制的肌肉活动来实现的。 每一个问题的对话常常要花费大家几个回合的沟通,如果他有不适或其他要求,比如他想动一动身体、抬高一点枕头、有口渴或饥饿感以及其他身体不适等,我们或他的家人便要猜测,然后问他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对了,他就向我们眨一眨眼,大家便付诸行动,若不对,他就用一双眼睛盯着我们或稍微晃动一下脑袋,示意我们没有说对,于是我们又重新开始“对话”。 他以那样的姿势、状态一直坚持着、努力着。也许,还有回忆和思考。 我们真心希望他舒服点。 他的生命比我们料想的更长,他的坚持和顽强令所有的人震撼。 P7-9 序言 疾病是我们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就如阴影总是尾随着阳光一样。只是对于一般健康人而言,生命的形态仅仅是浮光映射下的欢乐和喧嚣,人们总是在有意或无意地回避着有关疾病和死亡的话题。 我们是否作好足够的精神准备,来承受生命最终归宿的结局?当病麾甚至死神来临,突如其来的打击,天塌地陷的灾难,会使我们对阴影笼罩下的生命充满了疑惑、畏惧和哀怨,以往的一切快乐和自信,就此烟消云散。 …… 正是在这种所谓的“破坏和紊乱”中,我们或深或浅地看到了生命的另一面、知道了那些原本被我们抓住不肯放手、背着抱着无法放下的东西,竟会因病惠而变得无足轻重,人生回归到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活下去。这是人生的底线,在如此的状况下,人才会真正地理解生命的脆弱和可贵,也由此得到生命境界的提升。 我是一名血液科病房普通的医生,利用医学科学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是这一职业的最高追求和目标。 淋巴瘤、白血病,这是我每天要对付的病症,这些病症深深地隐藏在患者的淋巴结里、骨髓里和血液里,我天天记录着患者生命中病情好转或是恶化的过程,记录医者为他们医治的每一个情节,同时也将一名医学工作者的个人生活体验置于患者生存的境遇中。体验这样的处境,使我对于自己的职业以及怎样理解患者的心态和诉求,有了新的认识,看病,也在看病人,并且在看病态的人生,所有这一切,组成了医疗技术和医者情怀的基点。通过了解患者的生活和医疗的实践,感受到了生活在疾病中的人,他们所处的真正困境是面临新的和失去规则的生存状态,他们必须一次次地面对维持生命完整性的挑战。而他们对于医者的崇敬、依赖或是失望,也许是对自身生命一种不确定性的深深恐慌。对于医生而言,成功地疗救和无奈地放弃,也同样会使我们在职业的崇高性、危险性并存的矛盾境遇中,体会到更多的责任和挑战。医学实践与病患体验的双重经历,使我得到了超越职业本身的有关大生命的道德、伦理、人文关怀的感悟。 我以一支拙笔,记录下一名医生在绝症病房的生命体验,将个人经历的故事和感受,拼接成一个个有关生命意义的碎片。这里,并没有对绝症的恐惧,只有与我们时时呼吸着的空气一样自然的生命思考和对生命的关怀,以及生命所创造的奇迹。 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成为—名医生,因为这一职业的缘故,我可以谛听到生命深处的律动,由此得到生理的、心理的和精神的生命赋予的启示,并全身心地投入到疗救生命的崇高事业中去。 中国有古训“医乃仁术”,希波克拉底有格言“医学是艺术”,E.L.Trudeau医师则说: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从中我们认识到,医学与人的生命结缘,注定了要使医学的科学精神与医学的人文精神完满地结合,注定了医学与人共同走向人性化的最高境界。 现在,我将这些话献给我的读者,献给我的同行,也献给我自己。 后记 …… 我将所写的散文和随笔中的一部分结集,现在,这本关于病患、医者、生命与死亡的小册子就要出版了,当我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夜色正在弥漫。再一次走到客厅窗前,看灯火阑珊的城市,川流不息的街道,还有稀疏星光的夜空,空气中仿佛飘来了花香。这寂静而美好的夜,带给我别样的心境,在无声无息的静默中,我的心如释重负。其实,写它们什么也不为,只为内心深处的悸动和纪念,纪念那些远去的美丽生命,纪念医生护士为挽救生命付出的不懈努力,纪念在血液科病房工作的日日夜夜,同时,也满怀希望迎接美好明天的来临。现在,我为这些丈字作个界定: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文字。 最后,感谢空军总医院血液科这个平台,12年来让我见证了形形色色的病例和形形色色的人生;感谢血液科王恒湘主任在我书写过程中给予的极大的鼓励;感谢同事们多年来的支持与帮助;也感谢责任编辑朱思明为本书出版所做的大量工作。还要感谢我的患者,他们使我懂得了生命的珍贵、健康才是最大幸福的道理。为了对他们表示尊重和敬意,我在书中对他们的部分信息作了适当的处理。谢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