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过去的道路没有走通,决不是说这些历史事件没有任何积极作用,没有作出自己的历史贡献,或者说没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事实上,没有戊戌维新的政治改革和思想解放,也就不可能有辛亥革命。没有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走向了共和,打通了历史进步的闸门,也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党所领导的革命,当然新中国的建立也就无从谈起。
各个推动了社会前进的历史事件,就像一根链条的一个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了其中的一环,整个链条就散了。前面的斗争又像是一块块奠基石,没有这些奠基石,胜利的大厦也盖不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历史主义的态度。
本书对戊戌变法与清后期中国思想史进行了简要研究,适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学习参考。
“戊戌维新与晚清社会变革——纪念戊戌变法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戊戌110周年祭
日中结盟活动与戊戌政变
戊戌政变与日本——研讨梁启超亡命日本的几件上书
戊戌变法的几点再认识
戊戌思潮:中国三大现代性思潮的共同源头
戊戌时期的西学输入及其转向
论维新派的民权观念及其理论依托
再论湖南戊戌变法——湖南巡抚陈宝箴与时务学堂、南学会
陈、黄交谊与湖南变法——戊戌变法史的新研究
戊戌地方制度改革与维新派的地方政治思想
关于康有为和戊戌变法维新的指导思想问题
康有为戊戌时期使用和传播日本新名词之研究——兼述其20世纪初对日本新名词“滥用”的批评
一个日本书记官记述的康有为与戊戌维新——读中岛雄《随使述作存稿》与《往复文信目录》
“进化”与加藤弘之、严复、梁启超——近代日中之间关于“进化”的“概念”关联
从严复到梁启超:近代中国自由民族主义的思想源头
恽毓鼎与梁启超关系述论
严复“三民”思想的现代意义
黄遵宪的维新思想与晚清社会变革
李端菜与晚清教育改革
晚清理学、梁济与戊戌变法——也谈司员士民上书
京师大学堂“商科”的建立及其演变
南北媒介网络与清末政治舆论的动员
清末民初知识界关于“文明”的认知与思辨
从订孔到排孔:清季“无圣排孔”思潮的兴起
戊戌维新与晚清社会变革——纪念戊戌变法11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