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心灵现场为新中国人招魂——发掘“批评/诠释”的史学功能
时代影象
1.活着:新中国人精神品质素描——读余华的《活着》(1994)
2.斑鸠声声:新中国人精神生存报告——对话宋钧及其《斑鸠》(2009)
3.刁北年表:新中国人思想档案——读刁斗的《我哥刁北年表》(2008)
4.生死疲劳:“新/旧”人间镜像返照——读莫言的《生死疲劳》(2004)
5.让子弹飞:“革命中国”的后革命寓言——看姜文的影片《让子弹飞》(2010)
6.天高地远:“新一新中国”精神走向——对话“惠芬世界”及其《天高地远》(1991)
精神守望
7.宁作我:“种”与“族”的寻踪笔记——对话唐翼明及其《时代与命运》(2013)
8.灵山:寻向“河那边”的孤影游魂——读高行健的《灵山》(1989)及其他
9.落日:徜徉在“广阔天地”的青春挽歌——对话孙立及其《远方的落日》(2012)
10.狼图腾:“永不屈服”的民族复兴梦——对话姜戎及其《狼图腾》(2004)
11.审美幻象:寻找乌托邦之“诗意的境界”——对话王杰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12.招魂:吟唱在“现代之后”的庙堂歌谣——对话鲁枢元及其《陶渊明的幽灵》(2012)
13.文学回忆录:超越“乡愁”的精神高地——读木心《文学回忆录》(1989—1994)及其散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