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华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
分类
作者 安忆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清华作为我国的名校,对青少年尤其是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中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教育首先是做人,其次才是学习。清华曾经输送出很多知名人物和成功人士,它的独特气质吸引了很多人的注目,它培养出的学生的品质和智慧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清华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从不同的视角,以清华的精神、品格为依托,试图解读清华带给人们的诸多感动和启迪,同时探究清华培养人才,造就大师的方法和思考,揭开清华学子的成功之路,为广大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素材和启发,希望您在领略清华风采的同时能够找到适合学习的思路和感悟。本书由安忆编著。

内容推荐

《清华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从清华大学所具备的精神和气质出发,从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十二个品质切入,分别阐述这些品质对青少年的影响、作用和帮助,以及如何认识、理解、获取、培养这些优秀的晶质。在正文的论述方面,既有提纲挈领的理论阐述,也有生动、鲜活、贴切的清华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还结合当前社会的种种现象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希望《清华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能够让青少年从中得到启迪,对自己和社会有一个全面、理性的认识,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本书由安忆编著。

目录

礼物一:志向,大丈夫当雄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竭尽所能,报效祖国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把志向当成一种信仰

 做自己的人生舵手

礼物二:自强,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清华的基因之一

 清华之最,最在自强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想法决定活法

 天天都要争上游

 吃苦就是吃补,挫折让生命更精彩

礼物三:厚德,君子以厚德载物

 我爱我的祖国

 作为一个清华人,德才兼备是我们的目标

 豁达,放大生命的尺度

 谦逊是美德的色彩

 要正人先正己

 质朴不等于平庸

礼物四:真理,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

 清华的精神内核——实干

 学以致用才能发挥知识的力量

 做一个离真理最近的人

 真理之道,在于求实

 将目标锁定为科学真理

 科学来不得半点儿虚假

礼物五:责任,承担多大的责任就有多大的成功

 责任,清华精神的灵魂

 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

 做好该做的事,才有资格做想做的事

 做好自己,想着别人

 思维习惯决定行为习惯

礼物六:谦虚,行胜于言

 做人要低调,但不低微

 得意千万别忘形

 事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骄傲会使人落后

 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礼物七: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

 君子之交淡如水

 不重名利更得利

 不被欲望裹挟

 攀比是烦恼的根源

 淡泊可以明志

 平淡才是生活的本真

礼物八:俭朴,不仅是一种品德

 俭可以养德

 俭不是节省,而是不浪费

 节省不是抠门,该花的一分也不能省

 一箪食一瓢饮,快乐是心灵

礼物九:专注,要做就一定要做好

 瞅准自己的池塘,一步步靠近

 “盯着别家的菜园子就会荒了自家的菜地”

 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保持专注是一种能力

 多才多艺,还是“独门暗器”

 学会拒绝,让自己更专心

礼物十:积累,读书万卷也行路万里

 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每天多做5分钟阅读

 勤奋的汗水能折射灿烂的人生

 处处留心皆学问

礼物十一:效率,有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学习不是苦差事

 学习一定有方法

 有效阅读才能有效积累

 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礼物十二:健康,需要全力保住的“1”

 身体是人生的本钱

 体育是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有效的运动才有益健康

 体育道德是品德的展现

试读章节

对每一个清华人来说,自强既是他们的做人原则,也是他们奋斗的方向。因为,自强是清华人的基因之一。

清华学子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这责任还是梁启超早年间的演讲说得尤为清楚:“纵观四万万同胞,得安居乐业,教养其子弟者几何人?读书子弟能得良师益友之熏陶者几何人?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虽然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则民国幸甚矣。”

梁启超以《易经》中的两句话来定义他所说的“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后来成为清华校训。在清华大礼堂的二楼,曾经悬挂“寿与国同”的横匾,人们从清华这小小的一隅,可看见积弱的古老国家救亡图存过程中的曙光。而梁启超也清楚地论述了个人、大学教育与国家的关系——“英美教育精神,以养成国民之人格为宗旨。国家犹机器也,国民犹轮轴也。转移盘旋,端在国民,必使人人得发展其本能,人人得勉为劲德尔门,即我国所谓君子者。莽莽神州,需用君子人,于今益极,本英美教育大意而更张之。”

综观清华的历史,无不和战争密切相关。

清华学堂(清华学校)的创建源于美国退款办学,在美国通常被叫做“赔款学校”,美国退款办学,原想通过这种方式“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使类似(义和团运动)的事件难以再生。”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清华从诞生之日起,就背负着民族耻辱的印记。每一个有爱国心的清华师生,都不能不为祖国的、学校的命运而苦苦求索,他们在不断地寻找自己的精神支柱。

1914年,清华校刊上曾登载过清华同学的十“不愿”,提出:“(一)吾不愿清华学生待友不诚;(二)吾不愿清华学生对师不敬;(三)吾不愿清华学生专事外表;(四)吾不愿清华学生藐视国学:(五)吾不愿清华学生学假仁义;(六)吾不愿清华学生争名夺权;(七)吾不愿清华学生多看闲书;(八)吾不愿清华学生多说闲话:(九)吾不愿清华学生不读报纸;(十)吾不愿清华学生沿途食物。”同时还提倡十个“不可不”,其中提到“……为人之道不可不知;远大之志不可不存”。后来又有人对即将留美的学生提出:“不可染侈华……不可忘祖国……不可不勤学业……不可不慎言行。”可以看到,清华早期学子在道德精神上在不断地反复进行着自省自察。

1911年,清华学堂开始教学和考试,可是,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地纷纷响应,清华学堂原定10月16日新学期开学,因辛亥革命,外事紧急,开学仪式暂缓,大量学生开始自行离校回家。

1912年5月1日,停顿了半年的清华学堂重新开学,返校学生有300多人。此时,这所学校的英文名称已悄然变化,Tsing Hua Imperial College中的“帝国”二字不见了。

曹禺的《雷雨》是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里完成的。然而,这里并非世外桃源。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和同学们办起了《救亡日报》,而在1933年他即将毕业之时,日本军队占领了山海关、进攻热河,曹禺在古北口慰问29军将士。

1935年,因不满日军于冀东成立伪政权,由清华学生为主要领导的“一二·九”爱国运动爆发;1937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1946年,清华大学在清华园复原开学……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清华人的自强还表现在“耻不如人”上。

清华起初是用美国退还给中国的庚子赔款建立的,学校建在了被英法联军洗劫过的清华园和近春园。学生整天面对着被焚毁的断壁残垣,民族耻辱时时袭上心头。当时在学的吴宓曾有“热肠频洒伤时泪,妙手难施救国方”之叹。“五四”时北大已高举科学与民主大旗,而清华的闻一多贴出的岳飞《满江红》,主题还是雪耻。

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学生受着美式教育,而在留洋后却非常敏感于西方人对黄种人的歧视,他们远较其他大学的学生蕴积着更深重的对于民族耻辱的痛感。

改成大学后,如何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学术独立便成为清华建设的主题,而其深处的情感动因仍是雪耻。到了20世纪30年代,民族矛盾激化,梅贻琦任校长第一次讲话没讲学术自由却讲了莫忘国难。到了1935年“一二·九”运动,清华成为抗日救亡的中心堡垒。

这种为民族雪耻的激情,在新中国成立后转化为建设祖国的献身意志。“文化大革命”后,这种耻辱感重新化为办世界第一流大学的强大动力。

“明耻”是清华精神的重要表征:耻中国科技与文明不如西方发达国家;耻清华不如西方的一流大学;耻清华某些方面不如国内兄弟院校;耻本学科水准不如校内先进学科;耻个人学习或科研不如其他同班同学或教研室出国的人。

“知耻而后勇。”清华人的耻辱感是民族耻辱感与个人耻辱感的综合,不同于西方基督教的纯个人罪感。它显得更加博大,也更加充实。P21-23

序言

人们喜欢把“生活”比作“学校”,因为生活能教给人们明辨真善美、假恶丑,也能让人们找到人生的真谛、事业的支点、情感的依托。那好的学校应该比作什么呢?好的学校就是一种生活。

因为,最隽永的真理总藏在生活的细微处,最有生命力的科学总在生活里绽放光华。在一所好的学校里,学习和成长,就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润物无声,源远流长。

很多清华人感受最深的,不是清华的大、清华的美,也不是清华的综合性,而是清华的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其说这是一种精神,毋宁说这是一种品格,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上升为一种国家的品格。这样的赞誉,清华当之无愧。

清华之魂在于“清”和“华”。

水木清华之美。水木清华形容园林里池水花木清幽美丽。水木清华是清华园中最著名的景点,位于清华大学工字厅的北侧。清华园的名字即来源于此,被称作清华园“园中之园”。水木清华的主体景观是工字厅后面的一个荷塘,荷塘之畔垂杨山水之中掩映着一幢秀雅的古建筑,常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比。“水木清华”据历史记载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笔。而清华人更是清华园中最美的一道风景。

自强清华之壮。在积贫积弱的年代,中国不是富强的象征,而是被肆意割占的代名词。这个用耻辱条约赔偿款的退款设立的学校,一开始就承受着耻辱和自强的暗流涌动。因为清华人不想在自己的国土上传播别人的文化和思想,他们要创办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学堂。于是,在每一次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都有清华人冲锋在前;在每一次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候,都不乏清华人的背影和胸膛,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渴望能够让自己的国家富强。

厚德清华之善。勿忘国耻这是清华人的自我要求,也是清华品德的体现。创建于国难之中的清华学堂曾被称作“国耻学校”,一代代清华学子感同身受,牢记国耻,并以“救国兴邦”为己任,将个人的追求融人民族振兴的大业之中,形成了清华光荣的爱国传统。清华自建校以来,一直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自强不息,要求清华人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厚德载物,要求清华人具有团结协作、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胸怀。

真理清华之真。曾在清华工作多年的钱伟长说:“我们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我希望加两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是什么,是老百姓;忧的是什么,是火箭升不了空,是假冒伪劣产品那么多。”这就是清华人的真,他们坚毅地追求真理,在学术上站到了世界的前列;他们执著地追求真理,在良心上坚定地站到了老百姓一边。他们用学术上的成功努力塑造着人性的成功,他们用人性的成功努力造福着越来越多的人。

求实清华之实。“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是清华的学风,她要求清华学生摒弃浮躁、懒惰、粗枝大叶、墨守成规等陋习,辩证地塑造了清华学生的行动与思辨、学习与创造、务实与求新相结合的作风,成为清华毕业生在各个工作中取得良好声誉的坚实基础。清华人以时代的责任为使命,听从祖国的召唤,不务虚名、不贪利禄、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正是在这样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熏陶下,清华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治学、兴业和治国之才。

清华的第一个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成为清华永久的精神力量、博大的道德力量、强烈的感召力量;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已成为清华永久的行动指针、伟大的方向指引、强大的目标召唤。它们历久弥新,启迪陶冶了一代代清华人,鼓舞着他们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贡献力量。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某种程度上,梅贻琦校长的这句话造就了清华,造就了清华的诸多大师,也造就了清华的方向和方针。百年来,清华成就着学术的殿堂,造就着国家的栋梁,培养着合格的人才,孕育着明天的曙光。

本书从不同的视角,以清华的精神、品格为依托,试图解读清华带给人们的诸多感动和启迪,同时探究清华培养人才,造就大师的方法和思考,揭开清华学子的成功之路,为广大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素材和启发,希望您在领略清华风采的同时能够找到适合学习的思路和感悟。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5: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