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启蒙读本》丛书以中国哲学史上八个重大哲学命题为内容,从少年儿童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做进一步引申,阐述关于自我,幸福,仁爱,美丑,真理和谬误,生和死,阴和阳,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等重大哲学理念,展现中国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对少年儿童进行哲学启蒙,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人在天地间》(作者丁大同、丁叔达)是其中一册,突出天人相和谐的思想,倡导尊重自然法则,爱护自然界的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具有时代进步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在天地间/中国哲学启蒙读本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丁大同//丁叔达 |
出版社 | 新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启蒙读本》丛书以中国哲学史上八个重大哲学命题为内容,从少年儿童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做进一步引申,阐述关于自我,幸福,仁爱,美丑,真理和谬误,生和死,阴和阳,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等重大哲学理念,展现中国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对少年儿童进行哲学启蒙,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人在天地间》(作者丁大同、丁叔达)是其中一册,突出天人相和谐的思想,倡导尊重自然法则,爱护自然界的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具有时代进步意义。 内容推荐 《人在天地间》(作者丁大同、丁叔达)从小读者的认知角度入手,分层次讲述了:天是人和万物的本源,天是客观之天,自然之天,天没有意志,天不能决定人的命运。人有能动性,能认识自然之天、客观之天,处理好物我关系。在天人关系中,人应顺应客观规律、自然规律,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在天地间》突出天人相和谐的思想,倡导尊重自然法则,爱护自然界的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具有时代进步意义。 目录 探寻天的奥秘/1 大学问、大智慧/2 天就是天空吗/7 天上有神吗/11 天是万物之源/16 心中的天/21 屈原问天/25 人是万物之灵/31 天大地大,人也大/32 荀子的高论/35 物重还是人重/38 渔夫和樵夫的对话/41 法天不息/45 天与人的关系/51 天性与人为/52 行善还是作恶/56 走出“一井之天”/61 驼背人种树/65 神乎其技/69 人会受天的惩罚吗/73 都是相信天人感应惹的祸/77 对天应有敬畏心/81 天地间,人该如何生活/85 民众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 我的朋友/86 小皇帝折柳/90 里革撕网/94 华封三祝/99 孔颜之乐/102 曾点之志/105 找回失落的赤子之心/108 试读章节 在古代,科学还没发展起来,人们对自身、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非常低下。对昼夜更替、四时轮换、寒暑变化的自然规律感到非常神秘,对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自然现象非常畏惧,觉得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在左右着这一切,于是就有了鬼神、天帝的观念,是鬼神、天帝在支配着一切。天帝不发脾气,天空就晴朗,大地就不起风暴;天帝一发脾气,天地间就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为了讨得天帝的欢喜,人们要杀牛宰羊,向天上的神献祭。遇到大旱,也要向上天祈雨。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朝代是三千年前的商代,翻开商代留下的文字记载,你会感到鬼神的气息扑面而来。不仅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都由天帝安排,就连人生病也都是天降给人的灾难。那时候,人们种田、打仗、远行、筑城、治病等一切社会活动,都要向鬼神、天帝祈祷,人成了匍匐在大自然面前的奴隶。于是,商代社会上出现了沟通天和人的大大小小的巫。这些掌管神职的巫势力很大,甚至能够钳制商王,影响国家政令的施行。 有个叫武乙的商王,对大大小小的巫非常反感,觉得天没什么了不起,就决定和天比试比试。武乙让工匠按想象中的天神做了一个木偶。这个木偶还真像天神,衣冠整齐,相貌威严。武乙和木偶约定赌博。可木偶没有知觉,不会赌博,武乙就让一个大臣代替木偶。这个大臣害怕武乙,步步退让,最终武乙胜了。“你没什么了不起吧!你没什么了不起吧!”武乙尽情地数落木偶,还让人剥去木偶的衣服,用鞭子抽打,加以侮辱。 武乙胜了“天神”,还觉得不尽兴,又让人做了一个大皮囊,里面装满兽血,高高地挂在树上。他朝天弯弓射箭,叫作射天。结果一箭射中了大皮囊,大皮囊里的血哗的一声从空中流了下来。武乙高兴地说:“天被我射中了!鲜血直流。”大臣们都面面相觑,非常害怕。 有一次,武乙带领手下到黄河、渭河之间的地域打猎,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一声炸雷把敢于挑战天的武乙震死了。 后来一些有迷信思想的人都说,武乙因为轻慢天神,遭到天谴,被雷震死。就连正直的大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也留下了武乙帝被雷震死遭受天谴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远古的人们对于天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疑问。 有形的天,也就是日月星辰、宇宙万物是怎么产生的呢?它们是偶然出现的,还是有什么神秘的力量主导才产生了这一切呢? 大自然的一切,有什么秘密法则吗?要说没法则,可为什么一年四季交替循环,就像有谁安排好了一样;要说有法则,可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制定了大自然的一切,宇宙如此神奇,人的力量似乎根本把握不住。P12-16 序言 现代人有“两拼”:少数有钱有势的“拼爹”,其余的大部分人都在拼孩子,美其名曰:“不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有带着孩子到处花高价补习的“分数爹妈”,有奉行“棍棒政策、军事化管理”的“中国狼爸”,有督促孩子学习力不从心、无奈之下报警求助公安局的“窝囊爹娘”等等费尽心机、无奇不有的“父母”。 结果又如何呢?孩子的理想本来是多种多样的,可前几年教育部门公布的调查结果,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小学生声称长大后要做比尔·盖茨。大可不必反对孩子们想当富翁,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人不会重样,所有人怎么可能都成为一个人或一种人?这是反常识、反自然的。抱有这样的人生理想,从一“起跑”就注定要失败,甚或有人因理想破灭,终生都活在“郁郁不得志”的阴影里。 2012年春天,上海复旦、交通两所大学公开了他们的一项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想当外资企业的白领”。能进入这样的重点大学,显然都是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但他们已经不敢再想当比尔·盖茨了,退而求其次能给比尔·盖茨打工也不错。难道现代年轻人受完系统教育之后,就是“坐着钱边摸钱眼儿”吗?虽然这也无可厚非。 孩子的现状,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一个通病,缺少“大思想”。思想贫弱,精神就变小了,致使孩子和成年人缺失一种共同的东西——创造力。有点儿聪明都急于转化成赚钱的“点子”,不能换取利益的思想便无足轻重。人本来是“精神的器官”,却被极度膨胀的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异化成“物质人”:人脑被电脑取代、手机变成人体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信息迷、购物狂、经济人……人不再是完整的。 如何能找到“精神之眼”,破解现代人理智上太多的困惑?目前唯一的途径是回归经典,找回人类曾经拥有过的具有永恒的性质与魅力的最高智慧——哲学。哲学光照一切意识和行动,在价值观混乱的消费社会,愈加印证了尼采的自信:“哲学确立价值的档次。” 而未来属于孩子,他们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希望和抱负。文化发达的国家早就意识到,在孩子人生的“起跑线上”,最应该让他们阅读的就是哲学书籍。如美国有《杰出青少年的14堂哲学课》、《写给孩子们的哲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的40个哲理问题》等,他们最信奉自己的经典诗人惠特曼的名句:“最初读到什么东西,最初看到什么东西,这些就会成为孩子未来生活的一部分。” 法国有《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等。在欧洲让孩子学哲学是有历史传统的,早在古罗马时代,达官贵人们在临终前,都要把孩子和财产托付给堪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齐名的哲学家普拉提诺,而不是家人或亲戚。这位哲学家也从未辜负过这样的嘱托,他的原则是:“只要他们没有对哲学产生兴趣,他们的财产和收入就必须安全保管。” 亚洲的韩国有《哲学家讲的故事》、《哲学家开的店——哲学原来可以这样学》等。 如今,我们终于等到中国也有了这样的青少年哲学读本,即新蕾出版社的“中国哲学启蒙读本”,一共八本:《我是谁》、《幸福是不是猫吃鱼》、《偏见会不会让我变成怪孩子》、《美与丑的秘密》、《爱是心灵的种子》、《阴和阳》、《生和死》、《人在天地间》。图文搭配,机妙天成,意趣盎然,我几乎是一口气就读完了第一本的书稿。开卷就能激起读哲学的兴味,先要会设问,这正是此书的妙趣之一。 诸如:你听到过花开的声音吗?怎样倾听自己的生命之花开放?开篇的一问便是:“我是谁?”一个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最陌生的可能还是自己。古人说:“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这是告诉我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先要认识自己。那么“我”是谁呢?如果“我”就是由姓名、外貌特征、出生日期构成的,那又怎样区分同名同姓、相貌几乎一模一样的人呢?还有,“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幼儿长成一个活泼少年,将来还要长大成人,“我”还是“我”吗? 就这样由一步步的推问,变成一层层的深入,说清“我”是由“内涵”和“外延”两部分构成。“内涵”是一个人内在的品格气质,是区别我、你、他的重要特征。而“外延”,则是每个人都要在天地间扮演的角色,也就是在社会上尽自己的义务和职责。社会越发展,每个人的角色也就越复杂,扮演的这些角色便构成“我”的重要内容。“我”正是在与他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关系中,不断被塑造,同时又影响环境。因此,“我”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很复杂,正如佛陀所言,明白了“我”是谁,就明白了世间最深奥的智慧。 孩子是为了善、为了完美,才到这个世间来的。他们眼中的世界很丰富,他们的思想也立体多彩,阅读哲学启蒙书可丰富他们的心灵,抵御世俗的消极的东西对他们的精神和想象力的侵害。学会思考自己的存在、回答生活中令人畏缩的重大问题,从而建立起真正的理想,为以后的人生提供养料和能量。 中国有辉煌浩大的哲学经典,极其丰富,无所不包,既有精深渊博的智慧,又有轻松幽默的机敏,可提供一种恒久的思想之光。商品经济时代,孩子格外需要这种哲学滋养,以开掘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培育理智的诚实,做一个“完整的人”、“思考着的人”,自奉自助,自尊自信,学会辨别并留住大脑内在的闪光。那他们就不会没有自己的“大思想”,也不会缺乏“创造力”,可以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在“起跑线上”不仅能迈出正确有力的步子,还能强健自己的身心。 读罢书稿,实为欣幸,遂成文以贺。感谢哲学,祝福孩子!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 书评(媒体评论) 孩子是为了善、为了完美,才到这个世间来的。阅读哲学启蒙书可丰富他们的心灵,抵御世俗的消极的东西对他们的精神和想象力的侵害,学会思考自己的存在,回答生活中令人畏缩的重大问题,从而建立起真正的理想,为以后的人生提供养料和能量。 ——蒋子龙(天津作家协会主席) 这套丛书从少年儿童层面,遵循少年儿童的阅读规律,采用文图结合的形式,讲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看世界、看人生的独特视角,对少年儿童进行哲学启蒙,表现作者的学术创见,启智于今人,造福于后人,功在千秋。 ——杨庆中(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