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作为我国的名校,对青少年尤其是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中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教育首先是做人,其次才是学习。北大曾经输送出很多知名人物和成功人士,它的独特气质吸引了很多人的注目,它培养出的学生的品质和智慧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北大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通过不同的方面,以北大人的事例为依托,旨在阐述北大能够给有志者带来怎样的启迪和教育,同时,传承北大学者造就精英的方法和哲理,探寻北大学生的成功之路,让我们将从中受到启发。希望对青少年的成长有所帮助,也希望您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有所体会和感悟!本书由安忆编著。
《北大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北大造就精英的经验和智慧,青少年必读的情商培训课!
对于广大学子来说,北京大学无疑是心中的一座圣殿,已经超越了学校的角色定义她的历史,她的精神,她的文化都已经成为一种象征,能够对青少年时刻起到磨砺和教化的作用。正是基于此,《北大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从北大所具备的精神和气质出发,从培养青少年的品质切入,以认识品质、树立品质、在品质的指导下做人做事为宗旨,阐述青少年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素养共分为优雅、自养、熬住、心态、独立、聪明、气质、宽容、智慧、梦想、感恩、爱情十二个部分。本书由安忆编著。
在时下的生活中,人们总会用品位一词来定义某个人在某一方面的辨别和鉴赏能力。比如,衣服的品位、鞋子的品位、对男人女人的品位、对时尚的品位、对生活的品位,等等。这个品位体现的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心态,或者说是一种心境。
既然是能力,就不是某种东西能够轻易取代的;既然是心态、心境,就不是某种外在的东西可以轻易装饰或者掩盖的。因此,我们知道,一个人即使穿着名贵的服装也未必是有品位的,一个人即使粗衣布衫也未必是没有品位的。
看到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很有品位的绅士去北极游玩,衣服带少了,在游玩的过程中冻得够戗。一个好心的爱斯基摩人给他拿来了一张熊皮让他保暖,他问人家:“这皮衣是谁设计的?范思哲?阿玛尼?还是Boss?”爱斯基摩人连连摆手说:“阿卡达,阿卡达。”就是“不是”的意思。绅士一听这位设计师的名字从未听说过,就气愤地说:“Boss以下的品牌我从来不穿,赶快拿走!”无奈的爱斯基摩人离开了。
绅士继续顶着寒风往前走,他感觉眉毛上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这时,一位探险家经过,好心地想送给他一件羽绒服,没想到绅士一看羽绒服的品牌,气急败坏地说:“这种不入流的衣服我怎么会穿呢?这简直是在侮辱我,赶快收起你的好心吧!”探险家觉得不可思议,看绅士那么生气,也懒得再说什么,就离开了。
被冻得浑身冰冷的绅士被一只企鹅遇到了,企鹅好心邀请他去家里烤火,绅士用僵硬的手比画着问:“你有巴洛克风格的壁炉吗?”企鹅说没有,绅士闻言昂着头说:“没品位的火炉不会让我温暖,走开走开!”企鹅红着脸走了。绅士顶着寒风继续往前走,走啊走啊,最后冻死了。
这虽然是个杜撰的笑话,却真实地反映了一部分人的品位观。他们总是试图用外在的东西来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于是名牌、奢侈品成了他们的不懈追求。但让他们痛苦和难过的是,这种追求的过程本身就代价昂贵,而且用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所谓品位,总是不如想象中的牢固,往往在关键时刻露了马脚,不但没有给自己争脸,反而出了洋相。
当一个人过于在意外在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必然忽略了对内心的修炼,而一个内心缺乏修炼的人就如同外表光鲜、内在却已经糟糠的萝卜,中看并不中吃。到头来,必然会落得两手空空的下场。
当然,不可否认,外在确实是构成品位的因素之一,比如,高大的身材、俊朗的面容、得体的衣着等,但是,这些是很容易具备的,同样也是很容易失去的。只有沉淀在内心的东西,才是集合了体验、经历、年龄、知识、情感等因素的集合体,而这其中的每一个因素都是因人而异的,都是需要时间来积淀,需要智慧来打磨的,也只有这样的沉淀和打磨才能让生命的坐标变得与众不同。
很多有幸在著名学府北大度过几年青春岁月的人,都会被北大浓重的历史气息和人文气息所感染,徜徉其中,心灵仿佛洄游在历史和现实、理想和追求之间,被感动,被洗礼。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因为北大的独特品位所在。这品位不是华丽的建筑,不是宽敞的校园,不是很大的名气,不是悠久的历史,而是所有的一切汇聚成的一种精神气质。
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有“中国政治晴雨表”之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
北大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源头之一,以及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根据地之一,北大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作为中国最具精神魅力的学府,百余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他们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赴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在北大薪火相传,构成一种恒远而不具形的存在。“科学与民主”早已成为这圣地不朽的灵魂。在北大学会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感受更多的却是北大对一个人人格的熏陶,从这里走出的代代骄子无不具备“北大”特有的精神气质。
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一个人的品位得来大致也是如此,需要从言行举止的一点一滴做起,需要注意外在的修养,更要注意内在的修炼,知道什么是合乎礼仪规范的并能够准确无误地做到,知道什么是有失体面的并能够巧妙地避免和化解。在经历岁月的打磨后,不是变得圆滑世故,而是变得豁达智慧;在经历挫折的考验后,不是变得暴躁易怒,而是变得平和从容;在经历生命的洗礼后,不是变得独断专行,而是变得开放自由……所有的一切,都能够让身心沉浸在一种美好和愉悦中,无论做什么、说什么,得到的结果都是平心静气、开心放松,这样的人总会魅力四射,让身边的人紧紧围拢过来,散发出天然的领袖气质和影响力,成为关注的焦点。
这样的品位是内在的一种宁静、一种淡泊、一种心境,一个人有没有品位完全是个人心灵的一种流露。品位不是虚无缥缈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它是由表及里的综合表现,它是由内而外产生的一种韵味,它像清风拂动,像月光挥洒,最美好的感觉就是惬意。
北大用她的品位彰显了自己的地位,一个人也需要用自己的品位来彰显自己的人生态度,而这种态度最终会定位一个人的社会地位。P2-5
对于广大学子来说,北京大学无疑是心中的一座圣殿,已经超越了学校的角色定义。她的历史、她的精神、她的文化都已经成为一种象征,能够对青少年时刻起到磨砺和教化的作用。
很多正在就读北大,或者曾经就读北大的学子们对母校的评价都涉及了一点——博大,因为在北大,你可以放眼世界,胸怀天下。因此,北大的精神着重体现在“大”字上。
北大的历史悠久。北大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北大是中国近代最早以“大学”身份和名称建立的机构,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北大传承着中国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国子学、国子监)的学统,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北大,依然是全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并朝着世界一流大学前进。
北大的校园广大。北大主校园占地面积3.39平方千米。北大图书馆为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现藏书1046万册,电子图书及期刊逾7亿册。北大有国家重点学科81个、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20个、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1个(排名全国第一),19个附属和教学医院。
北大的大师众多。北京大学有诺贝尔奖得主名誉教授1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2位、院士82名(中科院58名,中工院8名,第三世界科学院16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1名、干人计划学者2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4位、长江学者148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8人……
北大的功绩之大。百余年来,北大校园中人文渊薮,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据统计,截至2008年,北大校友中已有8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共14人),12人成为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近1000人当选院士,北大的毕业生和教师为中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及国防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
北大的精神之大。如果说,北大其他方面的“大”都是具体的所在,那么,北大的精神之大则是一种传承和文化,根植于北大的百年历史之中,成果于北大的优秀文化之上,激荡于北大的自由学术之间,引领于北大的前沿思想之列。北大倡导的精神是“自由独立、兼容并包”,因此,各种学术流派、各种流派的观点与学说源源不断地涌进了这所百年校园,在其中争鸣交锋、共生共存、相得益彰。这种精神以“科学与民主”为灵魂,并恒远传播。走进这所百年学府,不仅能学到知识,也能完成对人格的塑造,从这里走出的代代骄子无不具备“北大”特有的精神气质。
北大的文化之大。北大的文化是和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诞生之初,似乎就作为引领者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她的成立是光绪帝力图革新的《明定国是诏》的产物;她是全国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管理机构,也是中央政府正式承认的第一所大学,是早期学制规定的全国唯一的大学堂;1904年就开始选派首批47名学生出国留学;她是中国自汉代太学以来国家最高学府的唯一正统继承者;她是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她是中国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她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参与者;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每一步几乎都有她的身影;她拥有最综合性的学科和最前沿的学科;她拥有近300家学生社团……
一位教授在评论北大时说:“北大总是与一种激情和德行联系在一起,它虽不是世界一流大学,但是它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联系使它成为一所伟大的学校。”
北大是智慧的殿堂、文化的圣地。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百余年来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独立的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想、刚正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
王蒙曾发出宣言:“谁的青春都不是吃素的!”陈平原教授则说:“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上下求索的时代,很难说谁是主流,谁是支流,谁是逆流。”让青春焕发耀眼的光彩是开启人生之门的金钥匙,北大为每一个有志者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只要身在北大,你就会被熏陶、被感染,你就拥有了成熟的人格和魅力的精神。
本书通过不同的方面,以北大人的事例为依托,旨在阐述北大能够给有志者带来怎样的启迪和教育,同时,传承北大学者造就精英的方法和哲理,探寻北大学生的成功之路,让我们将从中受到启发。希望对青少年的成长有所帮助,也希望您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有所体会和感悟!
编者
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