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全微营销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刘萍//张瑞元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全微营销是利用各个工具平台(例如微信)打造一个虚拟的经济圈,在这个完全真实的平台上进行营销。在这个平台上,所有的人都是被关注的,都在用真实的形态进行营销。也就是说,只有个体本身足够真实,才能在全微营销的时代立足。

刘萍、张瑞元著的《全微营销》通过深入剖析移动互联时代的特征,揭示出社交大背景下的新营销思路,并详细介绍了微博、微信、二维码等营销方法,挖掘出社交中潜在的巨大市场与商机,从而为企业与创业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淘金”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内容推荐

全微营销又该如何做?我们又如何涉足各个微渠道?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又如何进行微营销?相信这是很多营销者都关心的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才有了刘萍、张瑞元著的《全微营销》一书的面世。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包含了微信营销、微博营销、微电影营销、APP创建、二维码营销等多个微营销领域,能够为读者朋友提供最新、最具代表性的微营销案例分析,最全、最具深度的微营销理论,以及最实用、最有效的全微营销技巧,力求通过丰富实用的理论,以及简单易懂的实战技巧来帮助读者学习全微营销的理念,掌握全微营销的方法,最终通过全微营销来拓宽自己的营销渠道,赢得潜在客户,获得营销的成功!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全“微”时代,无“微”不至

第一章 移动互联网大潮来袭

1.1 人与人联通的移动互联网

1.2 APP,微时代的代言人

1.3 移动互联思维—用户至上

第二章 无“微”不至,营销全微时代的来临

2.1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

2.2 粉丝经济,粉丝与营销者的双重身份

2.3 去中心不是没有中心

2.4 微平台优势整合,营销需要全微

2.5 发现“低头族”的碎片化的财富帝国

第三章 全微营销,打出精彩营销组合拳

3.1 打通线上线下的全方位营销

3.2 PC端与手机端孰胜孰败

3.3 微营销,就得集团军作战

3.4 全微营销,线上线下的营销盛宴

3.5 七大模式,打出精彩营销组合拳

第四章 工具营销“微”力无穷

4.1 工具到底有什么重要作用

4.2 移动网络时代的全微工具

4.3 全微营销—让企业摆脱第三方限制

第五章 内容为王,粉丝与转发量的恩怨情仇

5.1 感性时代,内容为王—文字、图片、声音的全微盛宴

5.2 如何玩转微博和微信内容营销

5.3 拒绝硬广,逃离强推

5.4 全微营销的基础就是引发客户兴趣

第六章 就是要在广告里插播我的视频

6.1 让不知道桔子酒店的人知道,让知道的人自豪

6.2 疯狂烤场—微视频中的商机

6.3 微视频:3~5分钟内的“短、快、精”效应

6.4 微电影营销因何为王

6.5 土豆优酷,微电影的突飞猛进

第七章 微博:大众狂欢的营销平台

7.1 敢晒敢秀,微时代症候群

7.2 微博“大V”的微生活

7.3 微博与阿里巴巴的联姻

7.4 “马文事件”中的微博狂欢:微博不死

第二篇 全微营销之工具营销

第八章 微信:移动互联网的契机

8.1 微信,6亿用户的选择

8.2 微信中隐藏的虚拟社会关系网

8.3 微信账号六大功能的商业价值

8.4 企业微信公众账号的七大商业模式

8.5 牵引式营销:个人账号促进公众账号

8.6 暗埋式营销:朋友圈里的分享链接

8.7 问答式营销:微信自动回复功能

8.8 兴趣式营销:微信中的抽奖活动与优惠券

8.9 结果导向营销:在营销开始之前,告诉用户结果

第九章 微信接口与第三方平台

9.1 微信的起点,申请认证微信公众账号

9.2 因地制宜:订阅号还是服务号?

9.3 微信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应用

9.4 微信九大接口开放带来的机遇

9.5 打造第三方微信营销平台—微舍

9.6 五大问答—马化腾谈微信

第十章 APP之上的权威营销金字塔

10.1 万物皆可

10.2 自主的企业活动、互动、销售平台—企业

10.3 收拢所有接口—开发属于自己的企业

10.4 做好APP检测,打造完美

第三篇 物我相忘—全微营销的未来

第十一章 一码营销,未来世界的入口

11.1 扫一扫,我的世界让你知道

11.2 扫码支付,二维码“收银机”

11.3 智能二维码,营销其实可以很个性

11.4 二维码营销,未来的营销趋势

附录

网络营销工具攻略

APP开发流程及解决方案

二维码分类与识读设备及应用

后记 微营销 领未来

试读章节

第二章 无“微”不至,营销全微时代的来临

2.1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

自媒体,又被称为公民媒体,在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中,该机构对自媒体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简而言之,就是只要是公民用于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实的传播载体,最典型的如微博、QQ空间、微信、天涯、豆瓣等网络社交平台。都属于自媒体的范畴。

在社会信息传播速度飞速发展的当下,“媒体”早已不再是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传媒机构的特有名词了——虽然它们依旧是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流,但是其信息更新的频率以及对突发事件的报道速度,在面对微博、微信等社会化渠道时,明显有些落后。而随着信息泛滥的碎片化时代的到来,“自媒体”的重要性以及被关注度已经逐渐凸显了出来。

有人曾将自媒体比作“u盘式生存”。其特点是自带信息、无须系统、随时存取、自由协作,不归属于任何组织,也没有任何标签,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立与自主。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位平民都已经完成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网络杂志、网络报纸、网络电视,而且毫无门槛,简单方便。不仅方便了自己,还赚得了好友的关注互动,从而形成了粉丝圈子。

对于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而言,媒体的运作无疑是一件很复杂的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去维系。与此同时,想要成立一个媒体平台,首先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核与检验,其门槛之高,让人望而生畏,而且这些媒体想要发声,总是要经过这样那样的限制和顾虑,这一点在自媒体平台中,就完全不会出现。

如果说,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是以点对面,传播面积大但是却属于主导性质的信息传播的话,那么自媒体的特点就是以点对点,属于一种平等传播的概念。

此外,自媒体的内容构成也与众不同。它没有既定的核心内容,自媒体平台上的用户想到什么就会写什么,只要是他们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就会主动地分享出来,有时还会加上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无须顾虑太多读者的感受。因此,我们在阅读自媒体的内容以及传统媒体的内容时,会发现两者的区别,就像看野史与正史,正史严谨,但是野史更有趣,观点也更独特。一般来说,自媒体的字数在一千字左右,能够让读者在三五分钟内阅读完毕,更符合如今人们碎片化阅读的习惯,迎合了快生活的节拍,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原来,自媒体只是年轻人的阵地,现在,很多的50后、60后都参与进来,更多的商家也参与其中。

其实,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我们广大营销者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自媒体的载体是什么?微信、微博、论坛、BBS,而这些,恰好也是我们进行微营销的主流载体,因此,自媒体可以说同样是我们进行微营销的一部分。

但是,我们也会有疑惑:虽说人人都是自媒体,但是,真正获得关注的自媒体又是哪些人创办的呢?换句话说,我们如果想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微营销,又该寻找哪些自媒体渠道呢?当然,找到人流聚集的地方,就找到了方向。

我们以微博举例,目前为止,微博平台上较为知名的那些自媒体账号,主要由明星、行业领袖、公共知识分子、传媒人士等精英人士的账号作为主要信息传播渠道,而他们各自的粉丝就是这些自媒体的读者。在各种各样的重大政治、社会、民生事件中,这些自媒体账号往往能够迅速统一战线,一同承担“公知”的角色,有效地推动了信息的传播与社会的进步。而在日常的营销活动中,这些自媒体账号也都发挥了形形色色的作用。现在,我们举一个最直接的例子。

潘石屹作为微博红人,坐拥一千六百余万名粉丝,他曾因连续公布北京和上海的PM2.5指数引起了人们对雾霾的广泛关注。而在他的微博中。几乎每五条微博就会提及他的公司——“sOHO中国”,其中或是转发SOHO中国旗下的微博账号的信息,或是直接提及sOHo中国的一些设计理念,非常直接地为SoHO中国做了广告。

……

P21-23

序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微”时代。

曾经,人们喜欢写博客,但是如今,动辄数百上千字的写作,使很多人都丧失了写博客的欲望,于是,就有了“微博”。人们热衷于把生活中的大小事情编辑成一条条一百四十字的信息,分享给好友,填补自己的碎片时间。

曾经,人们喜欢看电影,但是如今,时长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让很多人望而兴叹,于是,就有了“微电影”。人们能够在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内获得观影的乐趣,体验看电影的快感。

曾经,人们喜欢发短信,但是如今,打字似乎也成了一件麻烦事,于是,就有了“微信”,人们通过语音对话,方便轻松地完成沟通。

曾经,人们购票需要去火车站、机场,入住酒店需要电话预订,去餐馆聚餐需要提前预约,去医院看病需要排队挂号,如今,这一切都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手机APP中轻松完成,而这,就是微时代的魅力与便利。

曾经……

其实,无论是微博、微信、微电影,还是各种各样的APP,其本质都是解决用户需求的一种渠道与平台。这些微渠道相较于传统渠道来说,具备碎片化、短小化、迅速化等特点,而凭借这些特点,微渠道不仅方便了广大智能终端的用户,更形成了一片巨大的营销市场。

纵观当今营销界,微信营销、微博营销、微电影营销、APP营销等各种微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人们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微营销渠道,也通过这些渠道得到了不菲的收获。与此同时,通过对微渠道的营销分析,人们发现,每种微平台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长处。

以微博举例,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广度”,我们可以把微博当作一个自媒体平台,因为微博的广度是利用其进行营销的最大优势。而且。微博的天然特性更适合品牌传播,它的传播广度和速度十分惊人。微博就像是一家企业站在演讲台上,而台下是数以万计的观众,这个演讲台在最大范围内,以最快的速度,将一条条企业信息扩散到网络的各个角落。

而微信的特点就是具有深度,微信的优势在于可以与真实好友进行深度的观点互动,并且能有效传达百分百的信息。就好比两个好友在沙发上面对面聊天,传递的信息比微博更具备可信度和影响力。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信息通过用户的朋友圈传递——在这个移动通信时代,微信更注重隐私,而朋友圈就相当于通过用户间的口碑传播——那么,你的信息获得一个用户的认可后,依靠个人信誉,会由一个好友传达给另一个好友。这样的影响力是大众媒体所不具备的。

其实,不仅仅是微博和微信,微电影、微动漫、微小说等微营销渠道都有着自己不同的优势。而我们作为营销者,想要在微时代做好微营销,就要学会综合各个微渠道的优势,并通过互补来弥补其他渠道的劣势,而这,就叫作全微营销。

全微营销不是单纯的微博营销或微信营销,也不是简单的一部微电影或者APP,更不是纯粹的一个微网站或微商城,它是将各种微平台进行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的营销机制,它将为企业带来一场神奇的“微”变革。简单地说,全微营销就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下的“微”手段有机整合营销。

全微营销的崛起是近段时间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发展趋势。不管是国外的Facebook和Twitter,还是国内的微信或微博,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微社交时代。而我们这些营销者,在微时代迅速来临之际,也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微时代对营销带来的深刻变革——我们不可能再用以往的手段去进行营销,而选择全微营销,则是一种既符合潮流又顺应趋势的选择。

全微营销是利用各个工具平台(例如微信)打造一个虚拟的经济圈,在这个完全真实的平台上进行营销。在这个平台上,所有的人都是被关注的,都在用真实的形态进行营销。也就是说,只有个体本身足够真实,才能在全微营销的时代立足。

那么,全微营销又该如何做?我们又如何涉足各个微渠道?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又如何进行微营销?相信这是很多营销者都关心的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才有了《全微营销》一书的面世。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包含了微信营销、微博营销、微电影营销、APP创建、二维码营销等多个微营销领域,能够为读者朋友提供最新、最具代表性的微营销案例分析,最全、最具深度的微营销理论,以及最实用、最有效的全微营销技巧,力求通过丰富实用的理论,以及简单易懂的实战技巧来帮助读者学习全微营销的理念,掌握全微营销的方法,最终通过全微营销来拓宽自己的营销渠道,赢得潜在客户,获得营销的成功!

后记

微营销引领未来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有人总是会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假如能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自己定然会白手起家,假如能在2000年的时候有现在的资本,就一定会果断地进入房地产市场。假如在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时,我有现在的思想和视野,一定会创办一个网络公司。

但是,假如只能是假如,其实每个年代都有机遇,每个年代也都有新兴市场,但是,人们总是在市场被开发成熟、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赚得盆满钵满之后才后知后觉,开始感叹命运不公。

在生活中,我总会见到一些企业的营销者,他们也有着类似的抱怨。

“x年前的xx营销多好做,效果多好,可惜现在没效果了。”

“这个营销平台我如果早进入,早就大获成功了。”

纵观这些喜欢抱怨的人,他们缺乏的其实不是机遇,而是远见与眼光。

的确,十年前互联网市场很火爆,现在进入为时已晚,但是,现如今移动互联网市场开始蓬勃发展,各种微渠道、微营销开始大行其道,我们为何不趁势进入呢?  

虽然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微博已死”、“微信无用”等言论,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完美无缺的,再优质的平台、渠道,也都会产生瑕疵,而这些瑕疵在被放大后,就形成了“微博已死”、“微信无用”的言论。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些瑕疵的确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营销效果,但是,这些瑕疵,完全可以通过互相结合来弥补。而这,也就是全微营销。

关于全微营销,我们在正文中已经说过了许多,在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无论在什么年代,无论是什么环境,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机遇和市场,而能否把握住机遇和进入市场,执行力是决定性因素。

无论你看过这本书后有多少收获,我都希望你能去执行,哪怕你只是对本书中的一条技巧产生了兴趣,那么OK,接下来,你需要的就是去做,去执行,而不是让时间把你的想法和兴趣磨平,到了最后,当发现别人在你当年感兴趣的领域叱咤风云时,后悔不迭,然后开始抱怨:“当年我有想法,如何如何。”

时间很快,但是又很慢。

世界很大,但是又很小。

机遇很多,但是又很少。

营销很复杂,但是又很简单。

最后,衷心希望这本书会给你带来帮助,给你的生活和事业带来一点不一样的影响,谢谢。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微信我们不做成平台化、不做大,那我们就会死掉。因为你本身是个通讯工具,你必须要大,这时候大而全就是美的,否则它是病态的。并不是一定说小就美了,大就不美了,不是这样子的。

——微信创始人 张小龙

自从“三大战役”失败后,我就养成一个习惯,谁消费我的产品,我就要把他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我就痛苦一天。

——中国营销风云人物 史玉柱

这个时代真的不需要变化吗?现在连操作系统都在变,行业远没有得到充分竞争。我相信乔布斯发明了新手机时代,但还有很多新的东西会出现。

——小米科技创始人 雷军

有海量忠诚用户基础就可以与时俱进嫁接合适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会不断变化但是用户对公司和产品的认可才是持久的,所有的商业价值都建立在你创造的用户价值之上。

——360公司董事长 周鸿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0: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