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外国金美文
分类
作者 石耿立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散文文体的建立,我们是通过日本,借鉴英法等国的良规,发展了我们自己的散文文体。在文学观念上,我们受俄罗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影响较大。基于这方面的原因,我们编选了这本《外国金美文》是一本散文集,主要关注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这四国的散文。

内容推荐

中国现代散文受俄罗斯、英、法和日本散文影响比较大,在文学观念上,俄罗斯的为人生的文学观念和高尔基“文学是人学”的主张受到中国不同时期作家的推崇和重视,几代人的俄苏文学情结还在我们的阅读和写作中发挥作用,而现代散文的概念和内涵是鲁迅和很多的作家借助日本和英法等国的随笔体、絮语体、谈话体散文建立的。鲁迅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Essay),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可以说,散文文体的建立,我们是通过日本,借鉴英法等国的良规,发展了我们自己的散文文体。在文学观念上,我们受俄罗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影响较大。基于这方面的原因,我们编选了这本《外国金美文》,主要关注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这四国的散文。

目录

《枕草子》(四则)

《徒然草》(节选)

《奥州小道》(节选)

《怨歌》

《谈美》

《论革新》

《论出版自由》(三则)

《一个小小的建议》

《自画像》

《箴言录》(节选)

《帕斯卡尔思想随笔》(两则)

《尼克和麻雀山》

《子规的画》

《面对自然的五分钟》(节选)

《伦敦的叫卖声》

《地狱箴言》

《梦中的孩子》

《我的水手舅舅》

《动物素描·马》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袖珍神学》

《圣彼埃尔岛》

《树林和草原》(节选)

《农夫玛列伊》

《我不能沉默》

《侏儒的话》(节选)

《虫声》

《英雄崇拜》

《勇气来源于“不合时宜”的偏执》

《蚂蚁的内战》

《西班牙来信:隆蒂诺的故事》

《陌生人》

《火光》

《落叶》(节选)

《草原》(节选)

《不合时宜的思想》(二则)

《缺陷之美》

《山鸽》

《阴翳礼赞》

《我在美丽的日本》

《关于爱情的沉思》

《我控诉》

《艺术遗嘱》

《重病的俄罗斯》

《安东诺夫卡苹果》

《毒蛇的自白》

《大自然的日历》(节选)

《报春花》

《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节选)

《哲学家》

《秋》

《帕斯捷尔纳克致里尔克》(一封作为趿的信)

《夜行的驿车》

《吉·德·莫泊桑》

《听泉》

《死》

《桑孩儿》

《无知的乐趣》

《一间自己的屋子》

《为薇依<扎根>的序》

《冷冰冰的微笑》(节选)

《认识东方》(四则)

《最后的炉火》

《白天的星星》(节选)

《为人类的艺术》

《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演讲)

《与音乐做爱》

《舒适》(节选)

《敬畏生命》

《植树的人》

《物象录》

《谁知道兽的灵魂是下入地呢?》

《星星和小云杉》

《一碗阳春面》

《萤火虫》

《永远站在鸡蛋一边》

《射象》

《钟表的神秘心脏》

《贝·加缪悼词》

《蒂巴萨的婚礼》

《酗酒》

《山,注视》

试读章节

我是世上最可怜的人,对自己的惨景已束手无策,此刻我开始向她作最后呼吁,唯有她控制着我的生命,可是她对一个真心人竞毫无怜悯之心,我虽忠诚相待,她依然要置我于死地。

难道我一切的言行就没有一点能博得你的欢心吗?啊,完了!我的苦命啊!见我悲叹,你反欢笑,你把我的幸福剥夺殆尽。我好比被抛在一座无情的海岛上,再也无法逃生。甜心呀,我爱你是最真切的,可是我竟受到了这样的待遇!

的确,我推断出一条真理:如果你的美色与仁德是可以估价的话,你叫我如何愁苦,我也甘心情愿;原来我是世途上最渺小的一个行客,竟然妄自尊大,敢攀绝顶,难怪要遭遇你冷眼相加。

啊,我的生命已到达了尽头!我知道死亡就是我的终结,我唯有悲唱一支令人生厌的歌曲:

在苦难中我度过这一生。

我虽然苦恼已极,但你当初的恩遇和我的深情使我不顾一切,爱你如命。

如果是那样,绝望伴随着我,我在爱中求生——岂能求生,我在绝望中只有死亡!你叫我无辜受难,以至于死,难道我就此放过不问?是呀,诚然如此!我虽因她而不免一死,但我为她颠倒,却是自作自受;是我自愿听她的使唤,岂能归罪于她。

那么,我的烦恼既由自己造成,且自己又甘心承受,她并未加以评论,我可以一言道破:即使我不幸而死,却无损于她的德行,我是一只可怜虫,一怨她天生丽质,二怨我看中了她。

如此看来,我苦恼而死,还是起因于她;此刻只要她愿意讲出一句好话,我便得救。难道她竞眼见我愁痛而自鸣得意吗?啊,人们被她使唤乃至丧命,想必她已司空见惯,并且引以为乐了!

可是有一点很难理解:她既是我心目中的绝代佳人,是自然界所塑造的空前绝后的完善作品,却为何她竟然把慈悲看做粪土呢?这显然是自然界中的莫大缺陷。

然而,天啊,这一切又不是我意中人的差错,我只有痛责造物主与自然之神。她虽对我缺乏怜悯,我依旧不应藐视她在我心中的形象,因为她对人人都是一样,见人们嗟叹,她便微笑,这是她的一时高兴;而对她的一切好恶,我只有惟命是从,毫无异议。

虽则如此,我将鼓起勇气,埋下一颗愁苦的心,向你恳求,望你大施恩德,倾听我冒昧呈辞,表达我的沉痛,至少求你一读我这首诉歌。我一面胆战心惊,唯恐不知不觉中出言不慎,反而使你心生厌恶。

原上帝救我的灵魂!天下恨事莫过于我言语不慎而惹动你的怒火;其实,直等我身死埋进黄土,你也难遇见一个更为真情的侍者。我只顾向你诉怨,还望你宽恕我,啊,我心头的爱人儿。

不论我前途是生是死,我从来就是,永远也是,你的躬顺真实的侍者;你是我的生命之源,也是我生命的终局,是光辉的维纳斯的太阳;自从上帝和我的真心为证,我唯一的意愿是永远爱你如初恋时一般,是生足死我将永无怨言。

这首诉歌,这首伤心曲,作于百鸟择配的圣发楞泰因的节日。现在我献给她,我的一切已归她所有,永远由她支配;虽然她未垂悯于我,我依旧将为她效劳到底,我最爱她一人,即使她置我于死地……

赏析

爱是最没道理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爱能死生肉骨,爱来日寸,一个人可以低到尘埃里。乔叟在《怨歌》里说:“我是世上最可怜的人,对自己的惨景已束手无策,此刻我开始向她作最后呼吁,唯有她控制着我的生命,可是她对一个真心人竟毫无怜悯之心,我虽忠诚相待,她依然要置我于死地。”在这里,一个炽热喜爱对方,有着癫狂付出的人却得不到回报——不仅仅是相应的回报,即使是微小的爱或者基于感激感动的馈赠也没有。于是,忧虑、羞愧、悔恨、恐惧、失望和怨怼等因爱产生的情感和情绪比爱本身更加狂热,爱得越难我们越是渴望爱能永恒。于是,电影《惊情四百年》中的吸血鬼成了最痴狂的恋人。当所爱是你,爱在致命的激情,永恒的欲望,征服与被征服,施虐和受虐,痛贯心膂和执迷不悟中获得了永生……连马克思也说:“你的爱情使我变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同时也是最痛苫的人。”爱这种人人都有的天赋,不需要经历,我们便能憧憬;不需要身在其中,我们就能在诗词中体验情人们那近乎不可理喻的痴狂。生命,原本需要用情采燃烧。唯化作爱的灰烬,唯有把爱烙在我们那几乎不存在的生命,生命才存在过。有这样一句话评价《怨歌》:等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想了一辈子,但是仍然感谢上苍给了我一个可等、可怨、可恨、可想的人。当所爱是你,爱即永恒!P13-14

序言

中国现代散文受俄罗斯、英、法和日本散文影响比较大,在文学观念上,俄罗斯的为人生的文学观念和高尔基“文学是人学”的主张受到中国不同时期作家的推崇和重视,几代人的俄苏文学情结还在我们的阅读和写作中发挥作用,而现代散文的概念和内涵是鲁迅和很多的作家借助日本和英法等国的随笔体、絮语体、谈话体散文建立的。鲁迅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Essay),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可以说,散文文体的建立,我们是通过日本,借鉴英法等国的良规,发展了我们自己的散文文体。在文学观念上,我们受俄罗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影响较大。基于这方面的原因,我们编选了这本《外国金美文》,主要关注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这四国的散文,容我分述之。

(一)

俄罗斯的艺术是丰沛的,无论绘画、音乐、舞蹈,无论诗歌、小说,而散文在俄罗斯更是多采。但在俄罗斯,从来没有把散文作为单独的文体存在,俄国的散文原是一个与作为韵文的诗歌相对应的比较宽泛的概念。俄罗斯散文的一些基本特征及其所一贯追求的是热烈、真挚的思想探索和道德情感的纯洁,力求把生活的真实描写,内心真情的抒发、剖析和简练、纯朴、诗化的语言风格融为一体。

作为散文文体,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全书卷帙浩繁,囊括了从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至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前夕数十年间俄国和西欧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囊括日记、书信、随笔、政论、杂感等多种文体,而且全书贯穿着作者对于所经历往事的随想、沉思和总结,处处流露出爱憎分明的真挚情感。

屠格涅夫更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散文家兼诗人、哲学家。他的《猎人笔记》中一些富于抒情诗意的随笔、特写使他声名鹊起。居格涅夫晚年久居西欧,他把自己对于故人往事的怀念和追忆,用凝练、纯朴而又富于音乐节奏感的语言风格,熔铸成一篇篇精致隽永的富含诗意的散文,不仅为19世纪俄罗斯散文文体增添了一个新品种,更是影响了中国的散文创作。而契诃夫的散点透视的游记般的《草原》也是对中国文学影响甚巨的作品。

虽然俄罗斯没有独立的散文概念,但并不妨碍其有好的散文和经典的篇章,像我们熟知的普里什文的《大地的眼睛》就属于系列的短小随笔、札记和小品一类。普里什文是散文大家,他能写很好的小说,但提起他,首先让人想到的还是那些散淡的、智慧的、散发着大自然气息的散文,并且他的多篇散文被选人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

俄罗斯不缺乏真挚的爱情主角,如从安娜到《日瓦格医生》里的拉拉。在俄罗斯大地上,爱就是一种本能,倾诉真情的书信往往就是最感人的散文。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俄罗斯诗人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和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三人之间有过一段微妙的书信往来。当时,他们一个在俄罗斯,一个在法国,一个在瑞士,可谓天各一方。但某种机缘却使他们在精神上会聚一起,构筑了一个只属于三人的精神国度。他们畅谈诗艺,倾诉心曲,表白爱意。如今,这些坦诚的私人信件已被我们当作“作品”来读。读过之后,你便会被流溢于字里行间的那份真诚深深打动。这真诚是高贵的,同时又是朴实的。我们难免为这段书信史悲剧性地猝然中断而遗憾,然而精神的会聚并没有因此结束,请听茨维塔耶娃在悼亡信中呼唤:“莱纳,给我写信!(一个多么愚蠢的请求?)”而《夜行的驿车》中一辆独行的驿车,两个邂逅的人儿,一个夜晚铸就的刻骨铭心,多少载的欲爱不能。  在散文界,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在中国有着广泛的读者,刘小枫先生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后期重读《金蔷薇》后写下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这篇广为传诵的经典。他说:“如把这部书当作创作谈来看待,那就等于抹去整部书跪下来亲吻踉跄足迹,忽视了其中饱含着的隐秘泪水”;“要读懂这部书,并不比读懂那些高深莫测的人生哲学的玄论容易。只有品尝过怕和爱的生活的灵魂,才会懂得由怕和爱的生活本身用双手捧出的这颗灵魂。”

其实在《金蔷薇》里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散文最重要的两个纬度:一是担当沉思,一是对大自然的礼赞。俄罗斯的冬天漫长而寒冷,造就了它这个民族的沉思与坚韧。他们热爱着土地,我们在托尔斯泰笔下感受过他们对俄罗斯的爱:当临死的安德烈上校躺在草丛中仰望俄罗斯的天空时,他感受到的甚至不是痛苦,而是那种把身体和灵魂全部交给俄罗斯大地的冲动。在《我不能沉默》里,我们看到的托尔斯泰的形象一如他笔下的安德烈上校,正是这些形象在寒冷的冬夜里温暖着俄罗斯。俄罗斯文学是惯于探索人性之深的,不同于中国男人,俄罗斯的男儿们偏偏喜欢去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其实我们在阅读卡扎洛夫的《落叶》时会感到这样的爱和担当;在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里,我们也看到了一种人道的执著与怜悯,他们真实,坦率,摊开这本《外国金美文》,我们读出的不只是文字的震撼,还能揣摩到很多中国作家的精神源头。

(二)

英国的随笔散文透露着一种优雅的绅士风度。一般来说,我们常把培根作为英国散文随笔的鼻祖,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育过程中,特别是现代散文的肇始,其文体的源头就是来自英国的散文随笔。从鲁迅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英国随笔的盛况。那时人们如饥似渴地翻译国外的作品,采用西方的良规,改造故国的文艺是大家的共识。翻译英国的随笔可以为现代散文的写作提供资源,改造“文以载道”宗经、征圣的传统,于是一些随笔名家兰姆、赫兹利特、德·昆西和利·亨特的作品也陆续被译介过来。特别是梁遇春,他在北大英语系读书时对essay最为倾倒,他以英汉对照的方式编译了《英国小品文选》《小品文选》《小品文续编》,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反响。

人们在译介英国随笔时,首先输入的是理论。这里面影响最大的是周作人的《美文》、鲁迅翻译日本人厨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和胡梦华的《絮语散文》。鲁迅在《出了象牙之塔》中关于essay的翻译说:

如果是冬天,便坐在暖炉旁边的安乐椅子上,倘在夏天,则披浴衣,啜苦茗,随随便便,和朋友任心闲话,将这些话照样地移在纸上的东西,就是essay。兴之所至,也说些不至于头痛为度的道理罢。也有冷嘲,也有警句罢。既有humor(滑稽),也有pathos(感愤)所谈的题目,天下的大事不待言,还有市井的琐事,书籍的批评、相识者的消息,以及自己过去的追怀,想谈什么就谈什么,而托于即兴之笔,是这一类的文章。在essay,比什么都紧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将自己个人的人格的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倘没有作者个人的神情浮动着,就无聊。

这段话成了现代散文的启蒙,它直接影响了现代散文的生成。郁达夫说:“鲁迅先生所翻的厨川白村氏《出了象牙之塔》中,里面介绍英国essay的一段文章,更为弄弄文墨的人,大家所读过的妙文。”人们对essay的介绍和作品的翻译,一方面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供了选择的模范,另一方面就是对传统散文观念的冲击。

介绍essay的另一功臣是胡梦华。胡梦华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絮语散文》,后来他又和吴淑贞在1928年合作出版《表现的鉴赏》一书,把絮语散文单列一章。其实这是一篇译文,它是1916年美国出版的《英国随笔》的引言的节录,并不是胡氏所作。然而这是一篇影响深广的文章,“是个人的,一切都是从个人的主观出发”“由个人的主观散漫地,琐碎地,随便地写出来”这是絮语散文的最核心的观点。他还介绍蒙田、培根、兰姆等随笔散文作家,为人们画出了随笔的渊源和走向。

蒙田是近代欧洲随笔发展的奠基石,英国的随笔写作就是以蒙田的随笔译本为其滥觞的。我们知道培根的文集的名字《Essay》就是从法语essais来的,但培根发展的是随笔的另一个路子。蒙田随笔是一种写作方式灵活、笔调语气轻松的闲话杂谈的文字,突出的是个人的情调,而培根是另外一种较正规、较严肃的论文情调,他把随笔散文的个人色彩推展到社会色彩。胡梦华把培根和蒙田作比,“就形式讲,短而有序;就内容讲,质而富实,并欠个人的风趣”。但培根散文的长处“大都有一定的长短,为合时的、讽刺的、社会化的、城市化的,不像从前那样书本气”。蒙田重的是知识和情趣,培根重的是思想。现代散文作家以鲁迅、周作人为例,如果说鲁迅近嵇康,那么周作人近的是陶渊明;如果说鲁迅近的是培根,那么周作人近的是蒙田。蒙田和培根代表的是随笔散文的两面,他们不是对立的,但胡梦华对培根的定位却是他“并不能算是一个纯粹的絮语散文作家”,这和有人说鲁迅的杂感不是文学如出一辙。

随笔散文真正的繁荣是在十九世纪,作为文学形式的确立是兰姆的两集《伊利亚随笔》。兰姆的随笔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产物,在思想上摆脱理性主义的桎梏,任直感,重个性,师造化,摆脱古典主义的框框。兰姆的散文个性毕现,胡梦华说兰姆的散文能充分表现兰姆的人格,反射着他的温暖、刚毅、容忍、乐群的德性。再就是他的诙谐和幽默。幽默是什么,人们很难有一个确切的定义。鲁迅翻译的鹤见佑辅《思想·山水·人物》中说“幽默”是寂寞的内心的安全瓣,是“多泪的内心的安全瓣”。幽默是一种智慧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散文里,幽默是不知为何物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林语堂创办《论语》倡导“幽默”,这实是从essaV里借来的法器。

而我们选的英国的散文,跨越数百年。云集在这里的大多是名家名篇,题材广博,样式各异,从多层面表现了英国散文随笔的丰富和多采。有游记;有充满着雄辩智慧的随笔,如培根的《论美》;演讲有匠吉尔关于“二战”的动员,气势滔滔,不可一世;有幽默讽刺地抨击现实的斯威夫特的《一个小小的建议》;还有奥威尔的独辟蹊径;等等。

培根的议论性散文,开了英国随笔式散文的先河,在英国散文史上具有开天辟地般的贡献。其高雅雄辩的文风、机智敏捷的才思及那种格言式的警句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十八世纪初期的阿狄生,是培根之后著名的随笔作家。他曾与友人于1711年至1712年间合办一份小型刊物《旁观者》,每日一期,每期一文,共出五百多期。《旁观者》上的文章不谈政治,只从旁观者的角度谈论城乡轶闻趣事、历史掌故,作为饭后茶余的谈资。

以《格列弗游记》而闻名于世的斯威夫特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散文作家。他的《一个小小的建议》揭露英国统治者对爱尔兰人民的残酷统治以及人吃人的血淋淋现实。其对英国社会现实的批判力和震撼力十分巨大,而其幽默讽刺的笔法与《格列弗游记》一脉相承。

吴尔芙被认为是20世纪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作为“二战”时期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吴尔芙主要以小说闻名,但她也写出了现代第一流风格的好散文。她以白纸和黑墨为工具,像一只率性飞舞的蝴蝶,在笔端表达出她的强烈激情,一生捍卫着自己深厚的、内在的、持续不变的情趣,写出了文学中真正过硬而持久的东西——一批真正能把读者送上路并保持恒久兴趣的优秀作品。读着吴尔芙生动的文笔,个性的灵气渗透了她所写的每一个字眼儿,一个句子接着一个句子,“像铁匠的锤子敲击在铁砧上,发出健壮有力、韵调和谐的声音”。她成熟的鉴赏力,她幽默诙谐的谈吐,她时隐时现的思想光芒,无不昭示她在世界文坛足以垂之久远的素质。

英国的散文随笔对中国现代散文创作有血脉的影响,除了走出“载道”“征圣”“宗经”的传统,自由地抒发自己本真的个性外,就是那种娓娓的谈话风,采用家常的絮语式的笔调,轻松、亲切,这种雍容的态度、闲适的趣味的笔调多来自英国的随笔,今天我们编辑的这个集子,是对英国散文的致敬。

(三)

法国的散文,有着独特的现象,那些大家,不像中国传统的散文大家,如柳宗元、苏轼等,多以单篇散文取胜。法国的散文家,多数都有一两部扛鼎的散文集。人们说法国散文的黎明升起在十六世纪。而最有代表意义和开创意义的是蒙田的《尝试集》。

蒙田开创了随笔新样式。他在归隐家园的闲暇时间里让自己的文字也师法自然,像田园中的溪流那样信笔所至。essais一词,在蒙田时代只是试试看、尝试的意思,这是蒙田的自谦。自蒙田以后,essais才成为随笔文体的样式。

提到法国散文,我们不能不说到帕斯卡尔,他是十七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哲学家、散文大师。他利用科研和读书的空闲时间,把自己思想灵感的火花随时写在纸片上,终于有一天,按照内容归纳分类编排成书,这就成了帕斯卡尔著名的《思想录》。几个世纪以来《思想录》畅销全世界,被翻译成几乎所有外国文字,并与《蒙田随笔集》《培根论人生》一起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部经典之作。

我们最熟悉的一句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的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而我们在散文集里选了拉罗什福科的《箴言录》,这是一条条精辟隽永的格言式文字的大集锦,条目多达五百有余,机智犀利、出色独到的思想俯首即拾。

如果谈散文巨著的话,卢梭的自传《忏悔录》与《漫步退想录》则无可争辩地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杰出、影响最大的散文经典名著。它以清新而富有感情色彩的文笔所表达出来的个性解放的精神、自我袒露的勇气、返璞归真的向往与愤世嫉俗的力量,对后世的文学有巨大的影响。

我们熟悉的法国散文大家布丰则以其卷帙浩繁的《自然史》而闻名,这部作品以生动的文笔,对整个自然界从天文气象、地质地理到树木花草、飞禽走兽作了说明与描绘,既是一部唯物主义的科学巨著,又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散文。他的文章极具清新和谐的古典风格。在他的笔下,马是“世上最美丽的一种动物……虽为人坐骑,却不失俊雅高贵的品格”;狼是“一个地道可憎的野兽,它的一切都是讨人嫌的”;天鹅雍容自在的水上行动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而漂亮的松鼠们则“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布丰并不只是客观描述这些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和特征,而是带着亲切的感情,饶有兴趣地为它们画像,读来趣味盎然。

法国的散文体式多样,种类有书简、箴言录、杂感、随笔、回忆录、演讲词、对话录等等,我们的选本里也注意到这些文体。

在散文写作上,儒勒·列那尔要求十分严格,他在1902年6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作家要创造出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去使用其邻人的语言。应当像亲目所睹一样看到这种语言的形式。”列那尔的《博物志》是一本乡村动物史,在法国是家喻户晓的书籍,无论动物植物的种类、写法都体现了即物、广博、志书的特点。正如列那尔之所言:“工作的报酬是向自然观察,懒人的眼看不到任何东西。”  而我们在选文中选了蓬热的精短散文,有人说:没有列那尔就没有蓬热。表面上列那尔的《蜗牛》和蓬热的《蜗牛》不太像。列那尔说蜗牛“伤风的季节怕出门,”“天气一好,他便满处溜达,可是只晓得用舌头走。”蓬热没有利用巧妙的视角,他直接处理素材,却力透纸背地指出:“泥土穿过它们的身体,它们穿过泥土,这是情趣奥妙的相互渗透。”他戏仿哲学家的口吻:“关于蜗牛,还有许多别的话要说。首先,它自身的湿润,它的冷血,它的延伸性。”然而,在这篇蜗牛伪论文的结尾,蓬热写道:“请不要说蜗牛在这方面和猪相似。不,它没有那种平庸的小脚,那种惴惴不安的碎步小跑。”这是让人想忘也忘不掉的列那尔的质朴方式。尽管蓬热曾宣称“……每一位‘名副其实’的作家的写作都必须反对在他之前的所有写作。”正如德里达所说的,蓬热的写作在“重新发明”。但我们看到了从布丰开创的那种对自然的钟情在现代的延续。

加缪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他的散文让我们感受到爱与激情。正如他在散文《反与正》的序言中写到的:“对我来说,贫困从来不是一种不幸:光明在那里散播着瑰宝。连我的反叛也被照耀得光辉灿烂。我想我可以理直气壮地指出,这反叛几乎始终是为了大家而进行的,是为了使大家的生活能够升向光明。不能断言,我的心灵生来就适于产生这样一类的爱。不过环境帮助了我。为了纠正天生的无动于衷,我置身于贫困与阳光之间。……或许我正是这样走进了如今的事业,天真无邪地踩上一条钢丝,在上面举步维艰地行进。”

加缪说过:“文学不能使我们活得更好,但文学使我们活得更多。”人们说加缪的文风与他照片上展现的气度并无二致,那是一张“理想的脸”:随和、冷静、深邃,却“显出一种随意的美”,还带着一丝理想主义者必有的孩子气。他将反抗者的精神境界与人格力量、行动者的价值取向和人道关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奠定了真正意义上荒诞文学的坐标。它的横轴是自由,纵轴是爱。是的,我们在加缪的散文里能渎到法兰西的激情和浪漫。

法国散文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瑰宝,法兰西的散文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审美,我们的散文选本尽管是挂一漏万,但管中窥豹也能领略法兰西的散文魅力。

(四)

日本是散文随笔的大国,川端康成曾说:日本未必是小说大国,但却是散文大国。这种说法是立得住的,如果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再现,诗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写照,那么,散文就是一个民族的情感结晶。大和民族是一个在文学上讲究物哀之美的民族,这在日本的散文随笔里深入了骨髓,什么是“物哀”?“物”指自然万物,“哀”即悲哀,睹物伤情、物我同悲是物哀的最直观的理解。中国古诗词中有一些诗句,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无边落木萧萧下”……都表达了因自然景物而诱发的一种哀伤情绪,与日本的“物哀”十分类似。

“物哀”的含义比悲哀广。叶渭渠指出:“‘物哀’除了作为悲哀、悲伤、悲惨的解释外,还包括哀怜、同情、感动、壮美的意思。”“在美的形态上‘哀’已经不是悲哀的同义语,因而本居宣长将这种‘哀’的感动称作‘物哀’。…‘对日本文艺中的‘物哀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悲哀美’。悲哀只是‘物哀’中的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所包含的同情,意味着对他人悲哀的共鸣,乃至对世相悲哀的共鸣。”

物哀是一种审美意识,也是一种生死的考量,物哀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日本人情感表达的方式,这在东山魁夷的散文和川端康成的散文里十分明显,他们写樱花的开谢,追求瞬间美,追求自杀美。

日本的散文随笔包括纪行和日记式的文章,也包括对自然、人生、社会各方面的观察、记录与评论以及记载考证、研究的成果。随笔文学是日本文学中与诗歌、说话、戏剧等相匹敌的一种形式。

我们可以从日本的随笔双璧《枕草子》《徒然草》开始考察。

《枕草子》是日本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是作者在皇宫中担任官职时写成的许多片段、见闻、感想,共三百篇。其内容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一是用当时流行的“物尽”(一种用列举的方式描写事物的古旧文体)写成的类纂性文字(如“山”“树木的花”“可爱的东西”“可憎的事”);二是“女人独居的地方”之类随笔;三是“初晋宫时”之类回忆录。正如她在书中最后一段所说:“这本随笔本来只是在家闲居无聊的时候,把自己眼里看到、心里想到的事情记录下来的,并没有打算给什么人去看……”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真实性、随意性以及片段性的特点。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部有名的随笔集《徒然草》。《徒然草》的书名,按日语的字义讲,是“无聊赖”的意思,可译为《排忧遣闷录》。这部随笔集也是由互不连属的、长短不等的散文组成。全书共分243段,有杂感,有评论,有小故事,也有一些属于记录或考证性质的作品,涉及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以及公卿贵族、武士、僧侣、樵夫、赌徒等人物,说明作者的社会视野比较广阔。作者对当时日趋灭亡的贵族命运投以批判的目光,认为这是顺乎“变化之理”。作者还写了许多带有寓意性质的小故事。由于这部作品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刚劲,描写生动精确,因而长期被认为是日本随笔文学中的佳作。

日本散文随笔文学的诞生,是受中国六朝志怪小说和隋唐传奇小说《搜神记》《游仙窟》等以及佛教典籍的神怪故事的影响,这对于日本古代散文随笔在题材的选择、故事的构思、情节的组合、表现的方法和文本的确立等方面,都起到浸润的作用。换句话说,中国文学“神异”的构思,寓言和志怪传奇的表现手法,乃至“升天”这样的中国古代传统民间故事,以及长期以来在日本广为流传的汉籍、汉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从“汉风化”到“和风化”的演进过程中,都成为催生日本古代散文随笔文学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

但是,当时这类文学体裁并没有被冠以“随笔”之称。至近古中期,即十五世纪中叶,一条兼良根据中国宋朝洪迈著《容斋随笔》的序文所记“予老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随,即记录。因其后先,无复诠次,故目之日随笔”,从而将自己的集子名日《东斋随笔》。从此日本文学史才将此类文学体裁以汉字“随笔”二字相称。

日本古代随笔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由于它是作者无伪无饰、喃喃自语般的独白,而又具备不同于日记的丰富的文学性和自由广阔的时空、结构,因此它在内容上启迪了日本文学的私人性,在形式上,造就了日本文学中常见的,两边通往无限时空、没有严格的首尾结构的写作方式。

日本的散文随笔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和大家,比如德富芦花、川端康成、东山魁夷等,这些散文家在文字中有一种无常观与瞬间的变化,存在着一种凋灭、残破的美学。一般西方人和中国人描写凋灭与残破时往往流露出悲哀的情绪,然而日本人往往以欣赏的眼光去寻找一种凋灭与残破的美。

日本的散文随笔还体现了对季节美的高度敏感,这也是日本美学的特色。季节美学在其他的艺术中也有所体现,如俳句中的季语,这种敏感度极高的美学,是日本人将崇尚变化的文化性格辗转于风花雪月而呈现出的色彩斑斓的美学升华。

川端康成是小说散文的大师,他十分推崇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散文,曾为东山的散文集《和风景的对话》作序。他们俩的散文颇为相似。川端笔下的文字多关注季节,那些物候自然,风花雪月,被他诉诸视、听、嗅、味、触五官,就像是画家为季节存照。川端用语言来作画,类似写实的前期印象派的点彩法,不同于东山魁夷的日本画。东山的散文我们不妨看做是东山的画的注脚。而他的那些静美的画,每一幅都有文学的意境美,和散文作品相映成趣。

日本的散文好住在自然里,日本人就是这样,游心于季节的流变,徘徊于万物,表现了独特的文化性格。这种文化性格表现在日本文化的各种形态中,这在我们选的散文《武藏野》《阴翳礼赞》里能感受到。并且日本是一个接受外国文化、吸收外国文化比较快的民族,到了近代,日本的散文随笔受英国的影响颇深,写作起来更加的随意,且加入了思辨的东西。

日本的现代散文随笔有着东方的美,也有着西方的精神,这是阅读日本散文的时候令我们启迪和思索的地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