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伊斯坦布尔是一个童话(上下)/土耳其当代文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土)马里奥·莱维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马里奥·莱维土耳其当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代表作《伊斯坦布尔是一个童话(上下)》以史诗般的磅礴大气,细腻动人的情感流露和信手拈来的丰富写作技巧,一举成为长篇小说领域内的经典之作。

本书描绘了—个犹太家族三代人的生活图景,伊斯坦布尔的大街小巷和街坊邻里,犹太移居族群丰富而动人的故事跃然纸上。

内容推荐

与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不同,《伊斯坦布尔是一个童话(上下)》描绘了—个犹太家族三代人的生活图景。如同搜集线索的侦探,莱维走遍了伊斯坦布尔的大街小巷和街坊邻里,犹太移居族群丰富而动人的故事跃然纸上。这些故事,同时也是伊斯坦布尔从当时的奥斯曼帝国首都,直至如今成为连接亚欧的商业中抠的变迁史。

作为一名聆听者、观察者、经历者和叙述者,马里奥·莱维巧妙地让自己穿梭在故事内外,将不同的场景和回忆,绘制成一幅瑰丽的拼贴画。

阅读本书,既可以从第一页一直看到最后一页,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之间跳跃着阅读,或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随意更改阅读书页的顺序。或许,这种随性的阅读才是接触莱维的文字中所蕴含的多重人生的最好方法。

目录

写在前面的

正文

试读章节

有些词语,随着时间流逝,对于我们来讲会附带不一样的意义;这我们都知道。我不知道或者我无法确定的是,当这些词语的意义已经改变的时候,我能否为这些词语找对合适的使用时机。因此我仍然在犹豫,是否要使用一句我本来并不想在这里使用的句子(这个句子本来是为了我现在还没开始写的一个故事准备的)来作为契尔科叔叔和尼克的故事的一个衔接:他们像是活一首诗歌里,在这诗歌里,他们向别人展示着属于他们自己的风景……这句话似乎在敲开另外一个故事世界的大门,因为俩人之间的那些不同。面对这样的可能性,我没有办法阻止自己发问。这样的生活,你能和多少人度过几次?……契尔科每天都在担心着战争可能会影响贝伊奥鲁,也就是过去的佩拉,会有很多可怕的事情发生在这条街道上;想到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想到那些他们踏上旅途后会遭遇的苦难,契尔科叔叔就会更加忧伤;也就是在这些日子,他内心中的空洞也日渐扩大。关于契尔科叔叔的这些忧虑都,是我从一次和奥尔加的谈话中得知的。在我的故事里,人们心里所想的东西都会在某一个时刻吐露出来。每个人都会有那样的时刻,向他人吐露自己的心声,也是释放自己的情绪……人们需要讲述些什么……即便那语调是苍白无力的,但他们讲述的事情,是确实发生过的……只有这样,那些故事才能够流传下去,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这样,那些故事才不至于消逝或者起码能够在某些人中间保留下去……

奥尔加曾经说过这样的一个秘密,每次契尔科叔叔提起“我自己去喝碗汤”的时候,就是暗示大家他想自己出去喝一杯,会暂时离开店里一段时间;但大家从他的眼神就都明白,他又想有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去回忆那些过去,“他是去找尼克”,奥尔加这么告诉我。无论生活如何失意,面对怎样绝望的困境,契尔科叔叔都会想着去找尼克,只要能找到尼克他就不会断绝自己的希望,他和尼克对于过去有着共同的感情……契尔科叔叔并未在那些照例和我分享故事的早上将这个自己和尼克的故事亲口告诉我,反而是我自己从奥尔加那边打听到,这样的事实也让我稍感郁闷。对于我这样的记录者来讲,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一旦缺少了这些故事,或者这些故事有任何的不同分支,都有可能将我导向完全不同的结局……但契尔科叔叔就是不愿意亲自与我分享这个故事,虽然我们之间有其他很多共同话题,但唯独对于这个故事,契尔科叔叔只想留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将这个故事保留在远离他人的内心深处;契尔科叔叔对于我的这种保留和隐瞒,绝对不是因为旁人通常猜测的因为生活阅历和年龄上的差距而自然产生的疏离感,这点也让我感到很郁闷。但随着时间,我们逐渐在这个分歧上达成了秘密的一致,我们在各自的故事中,让我们眼中不一样的尼克生活着,即便在某些微小但重要的细节上存在着差异。当然,这需要时间,在那个故事之后,过了数年,很漫长的数年,直到现在……在我看来,契尔科叔叔认为我所认识的尼克都是从别人嘴里听来的,是别人眼中看到的,是别人描述的那个尼克。而我表现得如同我确实不知道真正的尼克一样。我们相互守着这个秘密的边界,谁也不敢越过一步。在这种情况下,故事如果有任何改变,这改变也只会存在于我们之间。那些并不值得注意的细节,却在一开始就指明了我们之间这个故事的发展,无论这期间我们各自的故事是否有交集产生,那些小小的谜团和情节的互斥已经产生了。我们和尼克之间的故事,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是如何开始的,如何发展的,我们从来没有相互倾诉过;因为在这个故事里,和我们之前一起经历过的其他故事一样,需要发挥想象力去补足某些部分。和现在类似的感觉,我之前在和其他讲述长篇故事的人一起聊天时也经历过。最后,我们必须得接受,其实很多人和我们一样生活过,也和我们一样继续生活下去。但,在这个故事里,我想下面这个部分是我们最喜欢的。因为我们已经习惯逃避一些现实,甚至是逃避我们自己的现实。这样的逃避是我们自己的行为,而我们越过的那条界限也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部分……我一直没能了解,尼克的故事是在什么时候和契尔科叔叔有了交集,这个交集如何发生的,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是因为怎样的理由和契尔科叔叔有了交集。我所知道和所能描述的尼克,对于契尔科叔叔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酒友,能和他交心的,真正的患难之交”;尼克在这个故事里的身份,是一个在艾希尔艾凡提街上的作坊里缝制夹克的裁缝。尼克的作坊,是他自己一点点搭建起来的,在这个看着摇摇欲坠的小作坊,每走一步发出的吱吱呀呀的响声都像是在提醒着来客这小作坊支撑不了多久。(作坊里)有一件雨衣,关于这件雨衣有很多故事,有很多人穿过它,破损的地方颜色已经变了,原来的样式也看不出来了,雨衣的下面还有木条的形状,来店里的客人都拿这怪异的雨衣来开玩笑,但尼克却从来没有换过。作坊里还有一只叫约尔格的老猫,年纪很大了。这么多年了,这猫似乎就一直待在作坊里,在那里生活,这也像是它的选择。据说,有人经常看到尼克在和这老猫讲希腊语。希腊语……似乎是为了不让别人明白……但说实在的,我一直都没搞懂,那里的别人,指的是谁呢?在这个故事里,所谓的别人究竟是谁?是那些因为各种理由来店里的访客和客户吗,还是时不时光顾店铺的其他猫?谁知道呢……这个问题我实在很难回答,我只能远远地观察尼克的世界,他并非我自己创作的故事中的主角。但这个问题,即便没有任何答案,单从这个问题也能看到和一个人的人生相关的各类线索。根据这些线索,我们可以引导这个故事走向我们需要的情节,似乎我们再一次能控制这故事的发展……据传闻,约尔格非常喜欢拉克酒。尼克每天晚上关店之前,都不会忘记给这个老朋友来上点每日派送。他甚至直到约尔格喜欢放了多少水的拉克酒。约尔格对于拉克酒和水的配比很敏感,多一点少一点都不会喝的。后来店里有一阵来了一个乌尔法人给尼克帮忙,名叫谢莱夫,几乎从不说话。因为他有点口吃,他来伊斯坦布尔是为了逃避一桩血案。这样的消息当然也无法判断真假。他冒着风险跑这么远路,是在追寻着什么,还是在努力摆脱什么?是想要了结什么,还是想要逃避什么?没人知道原因。突然有一天,这位“奇怪的、在这里做客数年的客人”就不再来店里了。没有留下任何通知,也没有留下任何线索,突然就失踪了……这突然的失踪,是因为他要去了结自己的事情吗,还是他决定接受自己需要承担的命运呢?那个时候,没人能了解清楚……P86-89

序言

或者,在这里给读者们指出一种阅读“隐藏在”这本书中的内容的方法。

我知道的,我在这里写下的东西,或者说,我笔下自然而成的这个长篇故事中,作为“文字”发生过的某些,是会让某些人感到不快的。有人想让我做出单纯的文字来,我做不到,因此我尽力地远离这些人们,我只会去理解我自己的文字,努力去质疑我写下的这些文字,当我和我自己的文字纠缠的时候,那些夜晚看起来似乎永远都不会结束,而我也会产生上面提到的那种念头。那些夜晚,脑中的声音让我难以成眠,倒不如,我把那些夜晚也写入我人生故事的某个篇章之中好了……我曾经试着用另外的声音来承载我的文字,那应该是属于我自己的声音吧;每当我试着写出这样的文字的时候,这种情感便会充盈在我的内心之中,这情感我只能从那些遗产中搜寻,但情感的根源似乎离我太远,我翻找了我过去的那些隐秘角落,也仔细审视了我参加过的那些戏剧,却依然无法找到这根源……这遗产,这通过我自己的言语讲述的故事,我应该是能够讲述的;这种可能性的发展,这种可能性在我的人生中,在我出生、生长的城市中的发展,我应该是可以看得见的,在我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正因为这样的自信,我才可以在那“岸边”行走。我应该能用我们熟悉的语言来形容这样的“海岸”,当我以一个他人期待的身份沉浸在海中的时候。或许这样的情形才是最适合我自己的吧,这大概也是我经历的,我想维持的可能性之一。我经历的,我想维持的可能性之……当我在那片宁静之海中游荡的时候,我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这声音让我不能自始至终地去相信那种可能性,因此我才会考虑或许将来的我会被束缚在某个地方,只能在一个地方生活,然后死去,这种恐惧让我越发地想要去旅行,去到一个别的地方,即便我不能在那个地方待很久。我一直有着这样的梦想,因此我会撒谎,靠着谎言活下去,用谎言去欺骗那些我爱着的人们。我沉浸于这样偏离正轨的生活;我有哮喘,油腻烟火味大的东西应该少吃才对,但对于那些在烤炉上嗞嗞冒烟的烧烤我根本没有抵抗力,大概除了烤炉里的煤炭,其他烧烤食品我都会毫无顾忌地吞下肚吧;我还想和那个有着榛子色眼睛、金黄色长发、脸上带着点雀斑的妓女结婚,没错,是她略带固执却又慷慨地教给了懵懂的我性爱背后的那些知识,当时我还只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学徒”;我考虑过去干拉皮条的生意,尝试过广告创作。因为同样的理由,我讨厌那些看似贤良的女子,人们仅仅因为她们做得一手好菜就夸赞她们。是的,我非常地厌恶这样的女子,自由对于她们来说,不过是演戏的台词或者是虚妄的戏剧,她们从来不敢去真正地尝试那种自由,不过是放在嘴上说说,或者假装经历过而已,最后,她们的人生也只是固执地守着家族和那些“遗产”而已;啊,是的,还有那些人,那些固守着自己的观点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显示自己的权威,对于万事万物都只是下表面上的定义,却从来不敢去触碰内里的情感,对于所有的东西,他们都只愿意用科学来解释……远离这些人们,我才能享受我自己的孤独,我自己的游戏,我在那些年中从来没有和任何人提起的话语。我内心的小男孩需要的是这样的生活吧,只有真正地被他人抛弃,他才能察觉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也正是这个小男孩这么多年一直在我的内心呼唤着那个人。我想这个孩子是正确的。他值得背负这一切的“不名誉”……大概也只有这样,我才能更清晰地定义出我内心的这个小男孩……那么我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在将来有一天,重新回到那个故事之中吧?那个我一直未曾放弃的故事,我一直相信我终有一天能有幸经历这样的故事,或者说,能够在我内心的黑暗之中,寻找到这样的故事……也许真的能实现吧。如果真的实现了,或许我会为了这个我一直在苦心构思的故事,再次仔细地询问我自己,回忆着这一路走来我经历的失落、疑虑和背叛……我要再一次地审视我自己才对……不知道我现在所写下的这些,是否会引起他人的不快;我大概也需要去理解一下这种感情是否源自于我不得不承受的他人对于我的想法吧。那段日子里我遭遇过的一些事情,让我明白,有的时候,人们不得不闭上嘴,把自己的一切不满都用沉默掩盖起来。毕竟我是处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呢,如果我们真的拿上一面镜子对着他人指出他的缺点,是会让人们觉得不快的,反而将我们原本的好意误认为是恶意。这样的社会中的言语,对于我来说即是我的庇护所。这样的社会中的言语,对于我来说即是我的束缚……

在我开始旅行,写作的那些日子里,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遭遇,但我从来未曾想过用我的存在,我想说和想回忆的那些来让任何人感到不快。那段日子,我的脑海中不过是浮现着这样一个童话而已,一个我想讲述的通话,仅此而已。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旅行,似乎就像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出现的那种弹着吉他的吟游诗人的童话。和很多犹太人一样,我也不过是一个旅行者,在自己的内心中创造自己的国家,寻找自己的国家,在那个想象的国度中生活。在他人的眼中,我和其他很多犹太人一样,并没有自己的祖国……和所有的犹太人一样,我也是一个“普通”的犹太人,既不会信任别人,也不会得到他人的信任,不会融入他人的言语之中,一直徘徊在人群之外……那样的话,故事,被称为“我们的故事”的那个故事,在哪里,在什么时候,因为谁而开始呢?……在哪里,在什么时候,为了谁?……这个故事,是那些我们在努力保护着的故事中的一个吗?我们保护这故事,或许是为了延续我们的希望,或许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存,或许是为了直到我们的人生尽头,我们都能像他人讲述这个故事,自己去体会这个故事,或者,是为了在那漫漫的、看起来从来都不会结束的长夜之后,再次怀着希望去拥抱下一个黎明……但是,我们真正在讲述的,或者我们自以为我们已经讲述出来的那些过去,是哪些语言或者言辞的过去?……但这样的问题,这样的过去,最后却也不过是让那些本来我们自己应该去搜寻的答案无声无息地消亡了,让我们内心的某个东西,某个我们一直无法命名的某个东西,在一段时间以后彻底地从我们的内心深处失去踪迹。这样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认为这些过去终究会像不会持久的热恋一样,在一段时间以后,遭遇了不同的人们,产生了不同的羁绊之后,慢慢地消失不见吧……那些羁绊,那些联系,在经历了年华的洗涤之后,反而让我们变得更为孤独……有的时候,我们写下的言辞,那些言辞,并非是我们自己的。那些言辞并非是我们的言辞……或许那些言辞能够让我们发现自己赤裸的内心,重新认识自己,但发现了又如何,我们已经慢慢疏远了那个“真实的自己”,那个想对我们说出真实言辞的自己,这过程是缓慢的,无声的……我们能相互问下对方,这些言辞,到底是哪些吗?那些言辞,是我们希望从对方口中听到的吗,是我们想提醒对方注意的吗?……我们,还能再次被那些言辞接纳吗?……我们,还能再次被那些言辞接纳吗?……我们,还能是我们自己吗?……

经历了那些羁绊的人们,没有对错之分。那些记忆,应该没有任何一段记忆是“错误的”结局。是的,没有什么错误。没有”错误”……没有“错误”,也没有“正确”……经历了那些羁绊的人们,给彼此留下的,仅仅是回忆,那些希望给对方留下的、已经发生过的一切的回忆。回忆,那些希望给对方留下的,已经发生过的一切的回忆……或者……是人们希望能让彼此看到的,彼此相信的曾经一切经历过的那一切……

如果从这样一个角度来接近这本书里讲述的一切,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方式来阅读这本书。如果有人仅仅是想重新回顾一下他知道的那些,那么其实看这本书开头那几页我自己写的“椋鸟学舌”部分就足够了。看过这部分的人,其实都可以算作是读过和多少了解了这本书。有的时候,我们其实也通过相似的方式就能够理解他人了。毕竟这样的方式我们已经习惯了,以前我们大概也觉得这样了解他人就足够了……那些回忆,或者仅仅是浮现出来的那些幻影,对于他人来说也许就足够了……在这些幻影在短时间之内消耗殆尽之后,我们会将关于这段幻影的记忆安置在一个我们认为正确的、不会动摇的内心某处,这也是我们会作出的,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最为真实的选择之一吧……那么,除去开头的那几页,剩下的书页,是关于我内心中还在继续的那个故事的,这些书页,是为了那些关注细节的人们准备的……是为了那些要了解了更多的“细节”、“被遗忘的语言”才能继续去了解他人的人们准备的……那些希望继续阅读下去的人们,既可以从第一页一直看到最后一页,听着自己内心的脚步声在书页间回荡,循着这脚步声探索这些故事,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之间跳跃着阅读,或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随意更改阅读书页的顺序。这样的建议当然算不得新鲜。我其实明白的,在其他的背景下,在其他的文字和时间之中,一般人可能看完这样的建议就觉得毫无阅读的兴趣想放下这本书了吧。但我却依然想向各位尊敬的读者提出这样的建议,或者说抱着被读者鄙夷的觉悟继续坚持向各位提出这样的建议,大概因为在我看来,无论我是否愿意,似乎那样随性的阅读才是接触我的文字中蕴含的多重人生的最好方法。将各种各方不同人的人生收集在一起,既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也需要一定的勇气。要将自己置于那些美如画的故事之中,以便在将来给自己留下一个不错的回忆,除了能力之外,更加需要的是耐心。要真正懂得欣赏这样的一幅作品,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有的时候甚至需要我们有一点自我奉献的勇气,将我们自己真正作为作品的一部分去体会其中的意境。这是一件需要用到我们的心灵的工作……需要我们的心灵……就像我们努力去维护的那些关系,我们其实也是在用我们自己的心灵在维护那些吧……就像我们努力去培养,维护,担心失去的那些关系一样,那些因为我们真实的语言而产生,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成长,让我们看到真实的我们的那些关系……

但那些细节会将谁,通过怎样的方式带去哪里,这些当然不是我能了解的。当一个人径直走向另一个人的时候,或者通过那些过往的回忆在另一个人的内心行走的时候,那其实不过是人们自己的冒险,这样的冒险,我觉得目前并没有必要在这本书里重复。在我收集了足够多的线索之后,我的手头其实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主人公,他喜欢海洋,努力从另外一扇窗户看着一个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抛弃的城市,同时,为了寻找到属于他自己的真实语言,他也准备开始一段漫长的旅行。我们不知道他将要前往的“国度”的秘密,或许这个“国度”的边界只能用他搜寻的“语言”来划定。又或许,“国家”便是这“语言”本身,是由这“语言”划定的一片领地,由这“语言”幻化出来的幻想,由这“语言”幻化出来的情感。故事是非常古老的故事了。故事中的钟表,被很多人使用过,见证了无数不同故事的结局;故事中的死亡,是人们熟知的那些死亡;故事中的书籍,是人们耐心书写就的一本书,人们似乎是为了隐藏什么而写的这本书,但又同时在言语之中闪烁其词,想要隐讳地说出那隐藏的东西来。而在这故事中出现的书本中,有这样的一个人,他明白将要讲述的那些文字,也明白将来自己将要栖息的国度。对于那些将要被讲述的内容来说,他既是记录者,也是观众,也是其中的主人公……换种说法,对于那些将要被讲述的内容来说,他既身在其中,却也游离在外,他就是这样一个能随意决定自己位置的人……“壁障”已经在那里铺设起来了,“壁障”划定了那个国度的位置,也让人们知道了那个国度的边界。我对这样的“壁障”并不陌生……这壁障是我自己的“壁障”呢……我自己的壁障……那是在我自己的“言语”中,我想要讲述的,想要重新找到的属于我的壁障……所以我才会感到不安,害怕自己会作出错误的选择,这一切的源头大概都可以从那壁障形成的历史中找寻吧……那样的恐惧即隐藏在这壁障之中……出生在伊斯坦布尔最靠近西方的这个半岛上,说来也并不是我的罪过吧。将伊斯坦布尔作为一个童话,在其中游荡,也并不是我的罪过;时不时想要将其他书本中的人物,或者那些在我的人生中为我指引方向的故事和戏剧的主人公进行比照,并非我的罪过;因为过去的那些幻觉而无意识地使用那些“另一个世界的住民们”的言语,并非我的罪过;知道一段新的旅程,明白一个新的救赎的希望,也并非我的罪过……因为我笔下的伊斯坦布尔,就是一个童话……我的伊斯坦布尔就是一个童话……这个童话,是我自己的故事……这童话,也是“他们的”故事……这童话,也是我们的故事……这童话,同时也是你们的故事……这童话,是那些身处城市却被城市疏远的人们的故事……这童话,是那些在这海峡边上经历了各种风浪,却依然想将这海峡看做是孕育了自己全部的人们的故事……这童话,不过是那些被随意挥动的船桨打乱的海流,担心着会就此流入完全不一样的一片海域的故事……这个童话,其实也就是一个童话而已……

书评(媒体评论)

大跨度、全景式的描绘,声音繁复的可变性,棱镜般细碎的故事线,充分证明《伊斯坦布尔是一个童话》打破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常规。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高度的文学性,情感丰富……巨大的信息量,发散性的创作手法……伴随着哀伤的氛围。

——犹太图书协会

莱维继承了塞利纳和普鲁斯特的写作特色……《伊斯坦布尔是一个童话》是一部值得品读的迷人的、充满热情的作品。

——《纽约图书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