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来等编写《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史(1915-2009第2版)》,是学院文化的积累,对于深人探讨学院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记述办学的成绩和经验,揭示和总结在工作中的得失和教训,是一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工作;编写出一部高质量的院史,对于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增强学院的凝聚力,培养学院师生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课程设置,科学研究资料的搜集和积累,以及加强学院的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不仅如此,学院史的编写还可以促进学院的教学、科研、档案资料的建设。另外,由于许多史料的散失,趁老先生们健在,搜集口头或书面资料,以弥补原有书面史料的不足,有重要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史(1915-2009第2版)》的主编是李仲来。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史(1915-2009第2版)》分经纬两篇。内容如下:
上篇(经)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系成立95年的发展历史及现在的状况。在几代数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参与了中国现代大学数学教育,数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下篇(纬)分类概述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在数学系的建设与发展,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6个学科[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数学教育、科学技术史(数学)]120个科研方向,10个教研室,82位教授,模糊信息处理与模糊控制器国家专业实验室,资料室,计算机房,《数学通报》杂志和北京数学奥林匹克学校的介绍。11个附表和32个附录详细列举了与数学科学学院/系有关的多种数据和资料,从而可以加强对学院/系成立95年来历史的总体了解。
上篇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史(1915~2009)
一、数理部成立前期的发展(1902—12~1915—O2)
二、数理部成立时期的发展(1915—O2~1922—07)
三、数学系成立初期的发展(1922—07~1937—07)
四、随校西迁陕甘(1937—07~1946—07)
五、迎接解放院系调整(1946一O7~1952—07)
六、建设发展曲折前进(1952—07~1966—05)
七、十年内乱(1966—05~1976—10)
八、拨乱反正(1976—10~1981—11)
九、改革开放后的发展(1981—11~2004—03)
十、数学科学学院成立初期的发展(2004—03~)
十一、迈向100年
下篇 分类概述
一、中国共产党组织在数学科学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二、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
三、本科生教育
四、研究生教育
五、科研方向
六、教研室
七、教授
参考文献
附表与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