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石涛传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伍禄香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阿亮比朱若极不过大十岁,听若极如此一问,摸摸后脑言道:“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天下安定,皇家定要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再则贪官污吏当道,横征暴敛,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如果国家灭亡,灾难四起,战祸不断,百姓也要受苦。”

阿亮见小若极蹙着眉头,似懂非懂的,言犹未尽:“就像桂林这座古城,古为百越之地,战国属楚,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岭南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始安县,三国置始安郡,郡治方设于今日之桂林。自那以后,桂林屡毁屡建,饱受朝代更替战火的熏陶,一方百姓也饱受离乱之苦。”

朱若极一手托腮,凝思半晌,方似有所悟地“哦”了一声。

“若极,快,快跟阿亮即刻离开王府逃生去吧!”黑旧爷气喘吁吁地闯进梅亭。

“黑旧爷,怎的了?”朱若极、阿亮闻言惊恐而起,望着神色慌惶的黑旧爷。

“桂林已成无一兵一卒把守的空城,定南王孔友德率清兵就要破城,王府眼见得大祸临头,将遭倾巢灭顶之灾,趁清兵尚未围城之际,你二人速速离开王府逃命去吧。”黑旧爷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黑旧爷,教若极逃往何处去躲藏避难?”宛若五雷轰顶,一下子将朱若极轰得手忙脚乱慌了神,急得眼泪夺眶而出。

那黑旧爷望着小若极瘦弱的身子,举手爱怜地抚摩着若极的小脑袋,一股辛酸涌上脑际。

“黑旧爷在哪,我就到哪儿?”小若极见黑旧爷眼眶湿润,沉默不语,一把拉住黑旧爷的大手乞求地摇晃着。

“我虽是朱氏旁支,但终归是宗族子孙,国破君亡之际若苟且偷生,恐死后也不准进入宗庙。而你乃是亨嘉王爷孤脉,承嗣香火,延续子孙,义不容辞!”黑旧爷双唇一抿,言辞诚朴。

黑旧爷忽觉鼻儿一酸,眼帘渐渐迷蒙,五年前亨嘉王临危托孤的那生离死别的凄怆场景宛若就在眼前。

一六四五年六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建立隆武小朝廷。

一六四五年八月,不甘他人之后的靖江王朱亨嘉也在桂林自称监国(代皇帝)。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那隆武帝闻知靖江王朱亨嘉在桂林妄自称尊后,不觉大怒,不顾清军一路攻城略地,横扫了大半国土,决意奉行攘外必先安内之策,举戟伐异讨逆,同室操戈。

十月,两广总制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奉隆武帝之命遣思恩参将陈邦传与中军官焦琏等串通一气,突然发兵,生擒了靖江王朱亨嘉,并于三日后将朱亨嘉及家人关人囚车,解送福建,所幸小若极此时正寄养在湘山寺内,方得幸免于难,为朱亨嘉一脉保存下一点血脉。

临上囚车之际,亨嘉王望着前来饯别的宗室心腹黑旧爷嘱托道:“本王此去料无再归之日,只一事尚难以释怀,便是次妃所生别子若极尚寄养在湘山寺内。望黑旧爷念在同为朱氏血脉的情分上,好生照看,赡养成人。本王九泉之下若是有知,必不胜感激。”

朱亨嘉被解至福建,囚于连江,后被隆武帝赐缢杀之。

按正统论,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皆是明太祖朱元璋皇家嫡系血脉,理应嗣承皇位,而靖江王后裔乃是朱元璋之长兄兴隆的血脉,也就是皇族旁支,非皇室正统。朱亨嘉自称监国,就是大逆不道,犯上作乱,按明律当满门抄斩,斩草除根。

毕竟是血浓于水,那新继任靖江王的朱亨歅乃朱亨嘉伯父之子,一向以仁爱著称,念在同为一脉的情分上,再加黑旧爷求情,方将朱若极寄养在湘山寺一事匿瞒下来,救得若极一命。

P9-10

书评(媒体评论)

八大开江西,石溪开金陵,而石涛则开辟扬州画风。扬州出现的“扬州八怪”画家,无论理论上、艺术实践上都受到石涛很大影响。可以说,没有石涛就不会产生“扬州八怪”,同时在艺术上、理论上也不会有那么大的飞跃。

——潘天寿

下笔谁教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

——齐白石

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也是中国传统画论的集大成者。

——吴冠中

人的生命一旦诞生,就进入了倒计时。从年到月计,再从月到日计;从小时到分钟计,再从分钟到秒钟计。岁月匆匆,你留下了什么?

——笔者

后记

选择中国山水画集大成者石涛创作传纪文学,对笔者而言,无疑是一种自我挑战。

由于历史的原因,石涛的生平资料少之又少,加上他扑朔迷离的身世,即便是留存下来的史料,也存在着许多相互矛盾之处,有的甚至真伪难辩。更为困惑的是,虽然笔者在文字上有一定的基础,但在书画和佛道知识(石涛先佛后道)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门外汉。但出于对一代山水画宗师石涛的仰慕,笔者不得不涉足书画、佛教、道教,并下了不小的功夫。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终于如期脱稿。当然,这本传奇能够与读者见面,还得感谢桂林市正中房地产公司董事长雷勇飞先生和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前者资助笔者到浙江、江苏等地沿着石涛的足迹采风,后者资助解决了出版费用,在此一表谢忱!

笔者

2017年2月8日于桂林

目录

自语

引子

第一章 湘山比丘

 一、避难

 二、剃度

 三、慕贤

 四、画兰

 五、访道

 六、惜别

第二章 武昌囹圄

 一、漂泊

 二、寄居

 三、惊变

 四、离去

 五、匡庐

第三章 宣城岁月

 一、畅游

 二、拜师

 三、挚友

 四、黄山

 五、乡音

第四章 金陵旅居

 一、病卧

 二、交友

 三、赏枫

 四、见驾

 五、恋梅

 六、雅集

第五章 燕京乞食

 一、面圣

 二、北漂

 三、合画

 四、宴津

 五、南归

第六章 扬州栖息

 一、重逢

 二、破愁

 三、巢湖

 四、结庐

 五、立说

 六、归去

后记

序言

一九八一年九月,我考入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就读,校址就在以山水甲天下而闻名于世的桂林市王城。

青石砌成的高大城墙,红瓦黄墙的校舍,直插云表的独秀峰,一泓碧水的月牙池,处处凸显着皇家气派。从同窗的闲聊中,晓得是明代的靖江王府。后来学地方史时,才对这座目前全国保存最好的靖江藩王府的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第一次知道了石涛的名字。

毕业后分回老家全州县当教书匠,后几经辗转调到县委宣传部。由于工作的关系,翻看了《全州县志》,第二次知道了石涛的名字。特别是数十次游览县城西隅的湘山寺,看到石涛刻在飞来石上的兰花图,听到石涛在全州的种种传说,方为老家能出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画家而感到自豪。

我查阅了《湘山志》、《寿佛志》,可能是石涛年少时就被迫离开全州的缘故,或者是因石涛隐姓埋名的缘故,石涛在湘山寺为僧的经历,竞无只言片语的文字记载,仅列在《全州县志·人物志》中。县里诸多文人骚客们为弘扬前贤、激励后人,或倡议在寺中修建石涛纪念馆,或举办石涛画展。我也蠢蠢欲动,想用文学的形式写一部全州历史人物的传记。但全州历史人物众多,尤以明代首辅大臣蒋冕、明末清初画家石涛、清代御史谢济世的事迹及传说最为离奇,也常为邑人所津津乐道。我力所能及的查阅了三位先贤的史料,收集了有关三位先贤的不少传说故事,但究竟该写谁为好,迟迟未拿定主意。

一直拖到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我从桂林飞到杭州,想沿着石涛当年的足迹走一趟,亲自感受一下石涛的亲身经历与生活环境。宣城、敬亭山、黄山、南京、扬州,凡是石涛当年禅寄过的寺院,跋涉过的山川,我都尽可能地去走一趟。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缘故,许多寺院已成瓦砾废墟,能够搜集到的资料少之又少。近半个月的游历有得有失,苦乐并存。尤其是在扬州市图书馆,当工作人员得知我是为写《石涛传奇》采风时,十分热情,除帮我查找资料外,还主动帮我联系到当地以研究石涛而饶有成就的扬州市博物馆原副馆长李万才老先生。从李老那里,倒是得到了不少的资料,大致上理清了石涛的生平脉络。

石涛年幼时即遭国破家亡之痛,被迫遁迹于禅门。所幸天资聪颖,锐志于诗书画。为逃避追杀而漂泊四方,并为“搜尽奇峰打草稿”而云游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河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

石涛气质兀傲,性格怪僻,不肯俯仰于时势,以至一生坎坷曲折,命运多舛。先入佛门,后又出佛还俗人道,娶妻成家,人生轨迹多变。

石涛博学多才,是诗人,是画家,也是书法家,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堪称文坛画界旷世奇才。  石涛题款的书法,行、楷、隶、草、篆、真各具风韵,或遒丽浑穆如东坡,或古秀洒脱如云林;

石涛在画作上题写的诗文上千首,或以诗解画,或即景抒情,哲理妙趣,随手生发,文字优美,文学功底深厚,尤以古体称善,但他杰出的诗才被他旷世的画才遮掩住了;

石涛的画,以山水画和花卉画最为擅长,笔墨奔放,无定姿,无常态,构图善变,意境高奇,风神高雅清隽,其画风抑郁沉雄,洒脱不俗,跌宕排奡,不落前人窠臼,博采众家之长,独自成一家。

石涛在画技和画理上,不为凡俗世理所束缚,睥睨当时以摹古仿古为能事的画坛,主张师法自然,从早期的“我自用我法”,到中期的“不立一法、不舍一法”,再到晚期的“是法非法、即成我法”的大胆创获,打破禁锢的藩篱,一扫陈陈相因的沉靡之气。

石涛晚年著书立说,撰写出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经典之作——《苦瓜和尚画语录》。识见之独到,论述之全面,引领画坛风骚数百年。

石涛留下的作品数以百计,但因所署苦瓜和尚、清湘道人、湘源谷人、大涤子、零丁老人等名号三十多个,尤以全州的名号最多,如清湘小乘客、清湘或湘源石涛等,一则寄托着石涛对全州故里的眷恋之情,二则是坐不改姓行不改名的全州人性格使然,但由于名号众多,从而影响了他在当代画坛的声誉。言而总之:下笔谁教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

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怀着对家乡先贤的崇敬之情,我于二〇一五年春季开始动笔,但因事务繁忙,写写停停,直至二〇一六年底方脱稿,总算给石涛这位前辈老乡一个告慰。

是为序。

内容推荐

石涛(1642-约1707),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等。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扬州。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等。伍禄香著的《石涛传奇》以长篇历史文学的形式,详细记录了石涛从童年到去世60多年曲折的人生经历和绘画创作的历程。

编辑推荐

石涛年幼时即遭国破家亡之痛,被迫遁迹于禅门。所幸天资聪颖,锐志于诗书画。为逃避追杀而漂泊四方,并为“搜尽奇峰打草稿”而云游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河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

石涛气质兀傲,性格怪僻,不肯俯仰于时势,以至一生坎坷曲折,命运多舛。

先人佛门,后又出佛还俗人道,娶妻成家,人生轨迹多变。

石涛博学多才,是诗人,是画家,也是书法家,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堪称文坛画界旷世奇才。

石涛晚年著书立说,撰写出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经典之作——《苦瓜和尚画语录》。识见之独到,论述之全面,引领画坛风骚数百年。

本书为《石涛传奇》,由伍禄香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