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被美国图书馆协会评为“书苑佳作”!
1995年获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提名!
2004年成为芝加哥市“一个城市,一本图书”的图书选择!
2000年被好莱坞拍成同名电影!
如今已经进入美国的大学课堂!
《蝴蝶飞舞时》中茱莉娅·阿尔瓦雷斯按时间顺序重塑了“蝴蝶姐妹”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蝴蝶飞舞时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国)茱莉娅·阿尔瓦雷斯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94年被美国图书馆协会评为“书苑佳作”! 1995年获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提名! 2004年成为芝加哥市“一个城市,一本图书”的图书选择! 2000年被好莱坞拍成同名电影! 如今已经进入美国的大学课堂! 《蝴蝶飞舞时》中茱莉娅·阿尔瓦雷斯按时间顺序重塑了“蝴蝶姐妹”的故事。 内容推荐 1960年11月25日,多米尼加北海岸一处150英尺的悬崖下,米拉瓦尔三姐妹死于乱棒下,尸体在一辆被撞毁的吉普车旁被发现。官方宣称整个事件是一起交通事故。没有人提到四姐妹中的老二还活着,也没有人传播“蝴蝶姐妹”是反特鲁希略灵魂人物的消息。没有这个必要一人人都知道“蝴蝶姐妹”的故事。 半年后,特鲁希略被暗杀——三姐妹之死被视为压垮其统治的最后一根稻草。联合国将每年的11月25日定为“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以纪念遇害的“蝴蝶姐妹”。 《蝴蝶飞舞时》中茱莉娅·阿尔瓦雷斯按时间顺序重塑了这段历史。《蝴蝶飞舞时》故事就从作家本人拜访米拉瓦尔家唯一幸存的女儿狄狄·米拉瓦尔开始。 目录 Ⅰ 1938—1946 第一章 狄狄,1994年与1943年前后 第二章 米内尔瓦,1938年,1941年,1944年 第三章 玛利亚·特雷莎的小日记本,1945年至1946年 第四章 帕特里亚,1946年 Ⅱ 1948—1959 第五章 狄狄,1994年和1948年 第六章 米内尔瓦,1949年 第七章 玛利亚·特雷莎,1953年至1958年 第八章 帕特里亚,1959年 Ⅲ 1960 第九章 狄狄,1994年和1960年 第十章 帕特里亚,1960年,1月至3月 第十一章玛利亚·特雷莎,1960年,3月至8月 第十二章米内尔瓦,1960年,8月至11月25日 跋 狄狄,1994年 后记 追寻蝴蝶们 试读章节 母亲咳了几声,提醒父亲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许多男人流口水。”她们的父亲下了结论。 玛利亚·特雷莎不满地嘟哝着。她那会儿才八岁,梳着长长的辫子,穿着格子花纹的衬衫,这孩子唯一想要的未来是一大盒一大盒让她自己流口水的糖果和礼物;她摇晃这些盒子,里头还会发出有趣的声响呢。 “我会怎么样,爸爸?”帕特里亚比较安静地问。很难想象帕特里亚不结婚、不在自己的腿上抱着一个宝宝,但是狄狄对过去的回忆就像过家家一般。她让代表一家人的布娃娃都坐下,时间是一个晴朗凉爽的夜晚,那时未来还没到来。妈妈、爸爸、他们的四个漂亮闺女,没有其他人,没人被逮捕。爸爸让妈妈帮着他给孩子们算命。尤其是如果妈妈因为他喝了几杯朗姆酒就要审查他的洞察力——尽管他没这么说。“你说呢,孩子的妈,关于我们的帕特里亚?” “你知道的,恩里克,我不相信算命,”妈妈平和地说,“伊格纳西奥神父说算命是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才做的事。”从母亲的语调,狄狄已经听出了父母之间将会出现的隔膜。回顾过去,她想,哎,妈妈,对于那些戒条放宽松点嘛。若以基督教的理论计算,那么我们给予一点却能收回成百上千昵。不过回头一想,自己不也离婚了嘛,狄狄承认这种理论也并非总是奏效。如果你乘以零,那么得到的还是零,只剩下万箭扎心的痛。 “我也不相信算命。”帕特里亚迅速接过话。她和妈妈一样虔诚,这个孩子。“不过爸爸并不是真的在算命。” 米内尔瓦赞成。“爸爸只是跟我们坦白说出我们每个人的强项。”她刻意强调“坦白”这个动词,似乎她们的父亲为女儿们展望未来的时候是虔诚的。“对吧,爸爸?” “对啦,小姐。”爸爸打着嗝,说出来的话含糊不清。进屋的时间到了。 “而且,”米内尔瓦补充说,“伊格纳西奥神父只有当你认为凡人也知道只有上帝才知道的事情时才会谴责算命之说。”这个孩子呢,总是得理不饶人。 “我们当中的某些人无所不知啊。”妈妈简短地评论道。 玛利亚·特雷莎为自己心爱的姐姐辩解。“这不是罪过,妈妈,不是的。贝尔托和劳尔学会了来自纽约的一个游戏。伊格纳西奥神父也跟我们一起玩。就是在一块木板上放一个小玻璃杯,然后移动这个玻璃杯就可以预知未来!”大家都笑了,连母亲也笑了,因为玛利亚·特雷莎的声音里充满了兴奋和激动,她也太容易上当了。突然间,这宝贝噘着嘴不说话了。她的感情这么容易受伤。在米内尔瓦的催促下,玛利亚·特雷莎才继续用细小的声音说:“我问过那个会说话的木板我长大以后会做什么,那个木板说我将成为一名律师。” 这次大家都忍住不笑,因为当然了,玛利亚·特雷莎正照着她三姐的人生蓝图构想着自己的未来。几年来米内尔瓦一直吵着要去法学院念书。 “啊,我的上帝,饶了我吧,”妈妈叹了口气,不过她又马上找回了顽皮的语气,“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女律师!” “这正是这个国家需要的。”每次谈及政治,米内尔瓦的声音就如钢铁般坚毅。她开始对政事高谈阔论起来。妈妈说她整天和那个叫佩罗索的女孩待在一起也不是什么好事。米内尔瓦补充道:“是到了我们女性在这个国家有自己的声音的时候了。” “你和特鲁希略。”爸爸说话的声音有点大,在这个晴朗、平静的夜晚大家都沉默了。突然间,夜色中到处都是间谍,他们被雇来窃听百姓的谈话然后向安全部报告。恩里克先生宣称特鲁希略需要别人帮忙才能治理这个国家。恩里克先生的女儿说女性掌管政府的时候到了。百姓的谈话被那些可能怀恨在心的政府走狗重复、扭曲、篡改,百姓的只言片语交织在一起被缝成一张大被单,当这些无辜百姓的尸体被发现丢弃在水沟里,而他们的舌头因为说太多话被割下来,那时这张被单便成了这些百姓的裹尸布。 现在,好像开始下起了雨点——尽管夜晚如钟声般清朗——全家人匆匆进屋,把披肩、饮料都收起来,摇椅放着让门童收拾。玛利亚·特雷莎踩到一颗石子时发出吱吱的声音。“我还以为是只杜鹃鸟。”她呻吟了一下。 狄狄搀扶着父亲小心走上长廊的台阶,这时她意识到四姐妹中父亲唯独预告了她自己一人的未来。玛利亚·特雷莎的未来是个玩笑,爸爸因为妈妈的反对没有真正说出米内尔瓦和帕特里亚的未来。狄狄浑身打了个冷战,她的骨头都感到冰凉,未来现在开始了。等时间一过,这个未来也会成为过去,她并不想自己一个人留下来讲述大家的故事。P10-12 后记 1960年8月6日,我们全家抵达纽约市,因为特鲁希略的暴政而流亡他乡。我父亲参加一个地下组织,被秘密警察发现了一秘密警察是特鲁希略有名的便衣警察。在维多利亚监狱那个臭名昭著的酷刑室,被逮捕的那些人供出其他革命成员的名字是早晚的事。 我们逃走四个月后,米拉瓦尔家的三姐妹,她们也是那个地下组织的成员,从一条人烟稀少的山路回家时被谋杀了。她们刚去探望被关着的丈夫,这些丈夫们被故意转到一个遥远的监狱,这样妻子们就不得不踏上危险的旅程。另外一个姐妹那天没有同去,所以幸存了下来。 当我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听到了这个“事故”,从那时起我就无法忘记米拉瓦尔家的姐妹们。后来我经常回多米尼加,每次我都搜集关于这些勇敢而又美丽的姐妹们的故事,她们做了一些连男人都很少会做的事一只是几个女子。在那个可怕的三十一年独裁统治时期,任何一点异议都会给自己和家人招来杀身之祸。然而,米拉瓦尔家的姐妹却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闹革命。我一直问自己,是什么给了她们如此的勇气? 我开始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是为了回答上面的这个问题。但就像其他故事一样,人物占了上风,走在争论和事实之外。她们在我的想象中活过来了。我开始了这部小说的创作。 所以在这本书里你读到的并不是米拉瓦尔家姐妹们的纪实记录,也不是有关她们的传说。我并不认识米拉瓦尔姐妹真人,我也没有足够信息、才能或倾向像传记家一样给她们写传记。至于传奇中的姐妹,她们被包装得好好的,升华为神话,这样的姐妹令我最终也无法靠近她们。我也意识到将她们这样奉若神明是危险的,如此制造神明的冲动不就制造了我们的暴君吗?而且讽刺的是,把她们神化,我们又再次失去了米拉瓦尔家的姐妹们,而且她们勇敢地面对挑战的决心也被弱化了,似乎我们普通男女不可能像她们那般勇敢。 所以你们在这里发现的米拉瓦尔家姐妹是我的创造,是虚构的,但是我希望,我的叙事忠实于真正的米拉瓦尔家姐妹们的精神。此外,虽然我对当时政权的事实以及有关特鲁希略三十一年的独裁做了调研,但有时我擅自改变日期,重新塑造事件,而且也可能弄混人物或事件。因为我想让我的读者沉浸于多米尼加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我相信只能在小说中被理解,只有通过想象才能获得救赎。一本小说毕竟不是一份历史文件,而是漫游人心的一种方式。 我希望通过这个虚构的故事让讲英语的读者们熟悉这几位著名的姐妹。11月25日,她们被谋杀的那天,在许多拉美国家,这一天被认定为抵制对妇女施暴的国际节日。显然,这些姐妹,她们对抗一个暴君,成了妇女们反抗各种不公平待遇的榜样。 多米尼加人所讲的语言跟我小说中的语言不一样,而我希望这本书能加深北美人对你们的理解一你们所忍受的噩梦以及失去亲人的悲痛一你们的遭遇这本书只是提到万分之一罢了。 米拉瓦尔家姐妹们万岁! 感谢以下帮我完成这部作品创作的人: 贝尔纳多·维加 米诺 狄狄 爸爸 弗莱娅·拉斯洛克基 朱迪·亚纳尔 香农·拉夫纳尔 苏珊·伯格霍尔兹 比尔 圣母玛利亚的崇高恩泽 万分感谢威廉·加尔万的《米内尔瓦·米拉瓦尔》,拉蒙·阿尔贝托·费雷拉斯的《米拉瓦尔家的女眷》,以及佩特罗·米尔的诗《蝴蝶们,阿门!》,这些作品 为我的作品提供了材料和灵感。 书评(媒体评论) 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喜悦。只要像莱莉娅·阿尔瓦雷斯这样的女性有足够的勇气来讲述自己的故事,米拉瓦尔姐妹们就获得了永生。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芒果街上的小屋》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