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又称《聊斋》,俗名《狐鬼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l篇,其内容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聊斋将同情的、怜惜的、赞赏的目光投向各个不同的身份的女子:身份低贱者如细侯,容貌不美者如乔女,都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应有的激赏。蒲松龄欣赏的是完全回归本真的女子真性情的美,婴宁的娇憨,辛十四娘的超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聊斋志异/世界文学经典文库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蒲松龄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聊斋志异》,又称《聊斋》,俗名《狐鬼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l篇,其内容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聊斋将同情的、怜惜的、赞赏的目光投向各个不同的身份的女子:身份低贱者如细侯,容貌不美者如乔女,都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应有的激赏。蒲松龄欣赏的是完全回归本真的女子真性情的美,婴宁的娇憨,辛十四娘的超然…… 内容推荐 《聊斋志异》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鬼狐花妖的世界,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所以说,它既是一部“搜抉奇怪”、“事涉荒幻”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又是作者“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蒲松龄神鬼狐妖画苍生,驰想天外的志怪,是沧海桑田的人生,人神交往,人鬼交替,人妖转换,花妖狐魅异化为芸芸众生,构成聊斋最和谐的美。《聊斋志异》成为集志怪、神话、寓言于一体的小说宝典。”《聊斋志异》一书,历代多有评议。由于其深度、广度、明晰度都大大超过文学史上的同类作品,所以清代思想家陈廷机称它是“空前绝后之作”。 目录 种梨/1 蛇人/3 崂山道士/5 画皮/7 婴宁/10 聂小倩/17 夜叉国/23 叶生/27 胡四姐/30 促织/33 姐妹易嫁/37 细柳/40 花姑子/45 赵城的老虎/51 罗刹海市/53 小官人/60 祝老头/61 遵化署狐/62 八哥/63 可怕的陆判官/64 口技/68 宫梦弼/70 雷神/75 老饕/79 张诚/81 马介甫/85 王成/93 狐嫁女/98 武技/101 钱卜巫/103 寒月芙蕖/106 续黄粱/109 莲花公主/113 瞳人语/117 酒狂/120 保住/124 章阿端/126 书痴/130 崔猛/134 象/138 巩仙/139 成仙/143 红玉/148 长亭/152 青凤/157 仇大娘/161 青蛙神/164 试读章节 种梨 有个乡下人在市集上卖梨,因为梨的味道更好,价格也就更贵些。有个身穿破衣的道士求他施舍一个梨。乡下人又是轰又是骂,道士就是不走,还说:“你有一车梨,我求你施舍一个给我,你不给就不给,何必发这么大的脾气?”围观的人也劝乡下人——挑个最差的梨给道士,打发他走算了。乡下人却坚决不肯。酒店里一个伙计见外面吵闹得不可收拾,就出钱买了个梨给了道士。道士道谢后对围观的人说:“出家人不会独享。我其实有很好吃的梨,现在我请大家吃。”有人说:“你既然有好梨,为何刚才不吃自己的呢?”道士回答说:“我需要这个梨核作树种。”说完,道士就把梨吃掉,将梨核埋到土里,又向旁人借了一碗水浇上。就在众人眼前,一棵嫩芽破土了,忽然间便长成了树,一会儿就开了花,又一会儿便结了梨,果实累累。道士摘下梨送给众人。一会儿的工夫,树上的梨全都分完了。道士又把梨树砍倒,拖着还长满树叶的树干悠闲地走了。 在道士种梨、分梨的时候,那个乡下人也混在人群里面看热闹,竞忘记去看住自己的梨车。当道士拖着梨树走远了,他才发现自己的一车梨都没了。乡下人这才明白,道士分的梨原来就是自己的梨。他又仔细检查车子,发现有个车把被砍断了。他生气地去追道士,没跑几步,只见被砍的车把在墙脚下,而道士早已不知去向了。所有人都把这件事当做一个笑柄。 作者自语:“乡下人糊涂常常被人笑话,每次看到那些家境富裕的乡下人对待乞丐的态度就很生气,他们施舍给穷人一碗饭都舍不得,甚至于父子之间还锱铢必较。但要是被赌博迷住了心智,则会花尽全部的财产。像这样的事情数也数不清,有像这个卖梨人一样愚蠢的乡下人又是什么奇事呢。” 蛇人 有个人以驯蛇为生,他曾有大小两条青蛇,身上都有红色斑点,非常通人性,叫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驯蛇人对它们尤其喜爱。一年后,大青蛇死了,驯蛇人想要再找一条填补空缺,但一直没有时问,心里很不舒服。一天晚上,驯蛇人住在山上寺庙里,早上起来一看,发现二青也不见了。驯蛇人苦恼得要死,到处寻找也没找到。原来每次到山林中,驯蛇人都把蛇放了,让它们自由活动,但不一会儿它们自己又回来了。这次他也盼着二青能自己回来,便一直在庙里等着。等了大半天,也没见二青回来,驯蛇人终于绝望了,收拾东西离开了。刚走没多远,就听见草丛里塞塞率搴有声音,驯蛇人惊讶得四下寻找,发现二青回来了。他高兴极了,像得到宝物一样,后来又发现另一条小蛇在跟着他们。驯蛇人说:“我还以为你逃走了呢。这条小蛇是你引来的吗?”便拿出吃的给二青和新来的小蛇吃。小蛇虽然不逃走,但却很害怕不敢来吃。二青像主人对待客人一样把吃的叼去给它。驯蛇人再喂食,小蛇终于肯吃了。驯蛇人把新来的小蛇,起名小青,又经过一番驯养,小青与二青一样听话而且会表演各种技艺了。驯蛇人带着它们四处表演,挣了很多钱。 驯蛇人的蛇通常以二尺为标准,大于这个尺寸,就要更换蛇了。但驯蛇人对二青的感情非常深,一直没有丢弃。又过了两三年,二青已经长到三尺长了,终于不得不放生了。有天走到山间,喂足了就把它放了。二青进了树林,不一会就回来了,围着住过的竹篓爬行。驯蛇人说:“快走吧,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从今以后你住在山林里一定会过得更好的,不能一直让你住在竹篓里啊。”二青听后离开了,但一会儿又回来待在竹篓里不走,驯蛇人明白了,原来二青是要来告别啊。二青吐着信子摆动着脑袋,就像朋友话别一样,向驯蛇人告别。它后来终于离开了。只剩下小青和驯蛇人生活在一起,小青虽然也很听话,但终究不如二青好。 樵夫常常能看见山中的二青。几年后,二青又长大不少,开始出来伤害人了,行人纷纷避让,不敢到它的活动范围内。一天驯蛇人从这里路过,一条大蛇冲出来,吓得驯蛇人赶紧跑。他越跑蛇越追,眼看就要追上了。忽然驯蛇人发现,这个蛇身上也有红色斑点,这才认出是二青,于是喊它的名字。大蛇果然马上停住了,看了半天,又像过去一样缠到驯蛇人的身上。虽然它没有恶意了,但毕竟是那么大的蛇,驯蛇人支持不住,大声呼喊,二青这才放开了他。二青用脑袋顶竹篓,驯蛇人明白了它的意思,把竹篓里的小青放了出来。两蛇相见,十分亲密,缠绕在一起半天才分开。驯蛇人对小青说:“我很早就想把你放生了,现在你有伴了。”又对二青说,“原来是你把小青带来的,现在你再把它带走吧。我再嘱咐你一句,山林中不缺食物,不要伤人犯下罪责。”两条蛇低下头好像听懂了,便一前一后离开了。自此以后行人再也没有受到二青的伤害,不知道它们去了哪里。 作者自语:“蛇是个动物,还懂得有老朋友之间的感情,听从规劝。但是人啊,即使有数十年的友情或是受到过很多恩惠,也会落井下石,甚至加害对方,完全不考虑过去的情谊,把对方当做仇人,还不如蛇呢。” 崂山道士 王公子在家里行七,是世家大族之子,少时羡慕道术,听说崂山上有仙人,便前去寻访。到了山顶发现有个很幽静的庙宇,有个道士正坐在蒲团之上。王公子向他问道,发现他讲的道理很玄妙,于是想要拜师。道士说:“恐怕你不能受这份辛苦啊。”王公子很有信心地说:“我可以承受的。” 傍晚,其他的徒弟都回来了,王公子和他们一一打招呼后,就留在了庙里。第二天,师父叫王公子同其他徒弟一起去砍柴。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王公子的手都生茧子了,他觉得很是辛苦,心里打起了退堂鼓。王公子某天晚上回来,看到有两个人和师父在一起喝酒,师傅用纸剪了一个圆贴在墙上,顿时月光洒满了屋子,很是明亮。有个客人说要与徒弟们同乐,要大家一起喝酒作乐。王公子心想只有一壶酒,七八个徒弟怎么够喝呢。徒弟们都抢酒喝,生怕一会儿就没了。大家喝了半天,壶里的酒竟然没有见少。客人又说:“明月如此美,但我们却如此寂寞地喝酒,不如叫嫦娥来吧?”就把筷子扔到月亮中。看到一个美女从月光中走出来,刚开始不到一尺,等到走到地上就跟常人一般大小了,又唱歌又跳舞。唱完,她又蹦到桌子上,众人正在惊讶,她又变成了筷子。客人对师父说:“今天很开心,现在我有点醉了,不如我们就住在月宫里吧。”于是师父和两个客人一起移身到了月亮中。大家清楚地看到他们三人坐在月中,就像镜子中的影像。夜深了,月亮不再明亮了,徒弟们把烛火拿来,看到只有师父在,客人们已经走了。墙上的月亮只是一个圆纸片而已。师父问徒弟们是否喝得尽兴,又嘱咐他们早睡别耽误明早砍柴。徒弟们都退下了,王公子想要退却的念头,因为这晚的奇遇彻底打消了。 又过了一个月,师父还是什么法术都没有传授给王公子。王公子觉得痛苦不堪,于是向师父告辞说:“我跑了很远的路来拜师,不奢求学到长生不老之术,哪怕学到一点点法术也成。可我在这里待了两三个月了,每天只是砍柴。我在家也没有受过这份苦啊。”师父说:“我曾说你不能承受这份辛苦,果然如此吧,你明早离开吧。”王公子说:“请您传授给我一点法术吧,也不枉费我辛苦了这么长时间。”师父问他要学什么,王公子说要学穿墙术。师父就教给了他咒语。开始王公子害怕,不敢往墙上撞,后来逐渐掌握了要领——就是不能犹豫要快速穿过。师父又给了他回家的路费,嘱咐他要保持心术纯洁,才能保证法术有效。 王公子回到家后,说是遇到了神仙,学会了穿墙术。妻子不信,王公子只好演示一番,却失败了,脑袋上撞起一个大包。妻子笑话他,他还埋怨道土的法术不灵。 作者自语道:“听说这件事的人没有不大笑的,但却不知道世间像王公子这样的人不是少数人。有人喜欢阿谀奉承,害怕直言忠告,于是就有无耻奉迎的人。于是那人越来越横行霸道,放纵错误。刚开始可能没出什么事,便以为什么事都可以这样放纵,直到有一天吃亏了才发现自己错了。” P1-6 序言 读《聊斋志异》品人性 在清朝康熙年间,出现了一部奇书,这部书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出现的,但很快就流传开来。人们传看着,赞叹着,一时间街头巷尾,酒楼茶馆,所有人都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这部奇书。《聊斋志异》,又称《聊斋》,俗名《狐鬼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l篇,其内容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聊斋志异》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鬼狐花妖的世界,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所以说,它既是一部“搜抉奇怪”、“事涉荒幻”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又是作者“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蒲松龄神鬼狐妖画苍生,驰想天外的志怪,是沧海桑田的人生,人神交往,人鬼交替,人妖转换,花妖狐魅异化为芸芸众生,构成聊斋最和谐的美。《聊斋志异》成为集志怪、神话、寓言于一体的小说宝典。”《聊斋志异》一书,历代多有评议。由于其深度、广度、明晰度都大大超过文学史上的同类作品,所以清代思想家陈廷机称它是“空前绝后之作”。 从未真正体验过中国古典小说魅力的人,更要认真地阅读《聊斋志异》。这本书是四大名著之外的中国古代文学珍宝。原来务实的中国人也能在短篇故事中相当科幻,有趣的是志怪小说虽天马行空,但丰富的想象力驰骋其中却不脱缰,儒家思想仍旧弥漫在故事的每个角落里,“忠孝仁爱”依然是作者蒲松龄想要传达的讯息。也许有人为《红楼梦》表现出的人性的觉醒而赞叹折服,但是《聊斋自志》这部比《红楼梦》早一百多年的作品所表现出的人性觉醒意识和对于女性的尊重更甚于红楼梦。聊斋将同情的、怜惜的、赞赏的目光投向各个不同的身份的女子:身份低贱者如细侯,容貌不美者如乔女,都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应有的激赏。蒲松龄欣赏的是完全回归本真的女子真性情的美,婴宁的娇憨,辛十四娘的超然……可以说,聊斋对于女子的美是全盘激赏的,不分身份,无关地位,不需要得体,这才是真正的人性光辉。 再比如《陆判官》故事中,写一个人嫌弃自己的妻子生理的缺陷——容貌不好看,请陆判官替自己妻子换头。后来陆判官果真给他妻子换了个漂亮的头颅。这样的行为是善是恶?在对于现实人性的考察和实践中,我们可以越来越理解蒲松龄的用意与苦心。现实世界真的难以说清,人性有很恶的,有很善的,有善恶都在的,其实是善恶混杂,不能绝对说某人善,某人恶,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聊斋志异》是一种笔记体的小说,有很多是摘录别人说的话、别人讲的故事。从总体上来讲,这本书是在写人性。看完《聊斋志异》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人性没有那么深刻,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也都有优点,书里说的虽然是神仙鬼怪的故事,但却总结得如此精辟,就像在说当今的人们。几百年过去了,其实人性的本质一点都没有改变。 书评(媒体评论)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鲁迅 对于当时龌龊社会,颇具愤慨之念。于肉食者流,鄙夷讪笑者甚至。 ——钱玄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