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梦幻的桂旗》为作家孟晖旧版《潘金莲的发型》之“鉴赏篇”,是孟晖书写中国古代鉴赏文化的随笔集。书中对《洛神赋》《红楼梦》等古代名著中提到的一些物事作了鉴赏性的分析,作者工于考据,文笔清丽,读来饶有趣味。书中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可谓图文并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想念梦幻的桂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孟晖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想念梦幻的桂旗》为作家孟晖旧版《潘金莲的发型》之“鉴赏篇”,是孟晖书写中国古代鉴赏文化的随笔集。书中对《洛神赋》《红楼梦》等古代名著中提到的一些物事作了鉴赏性的分析,作者工于考据,文笔清丽,读来饶有趣味。书中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可谓图文并茂。 内容推荐 《潘金莲的发型》是孟晖的第一本随笔集,出版后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此次再版,我们尝试把这本随笔集一拆为三,涉及服饰的部分、涉及饮食与起居的部分、涉及文学作品欣赏的部分各自独立,做成三本小书,分别名为《潘金莲的发型》、《花露天香》和《想念梦幻的桂旗》,让读者可以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部分,也更方便随身携带和存放。 《想念梦幻的桂旗》收入的是孟晖涉及中国古代文艺鉴赏的随笔。在此书中,她写到了《洛神赋》、《高唐赋》、《与吴质书》、楚辞、青花瓷等等,在其独特的品鉴欣赏中,令读者领略到古代中国文学、绘画、艺术的瑰丽多姿。 目录 想念梦幻的桂旗 空中一朵雨作的云(外四章) 人间的天堂与地狱 映照死亡的是生命 清香悠远的灵性之筏 尘梦哪如鹤梦长 洗澡水的色情想象 韩嫣金弹与掷果潘安 与伟大的过去重逢 文学想象启动的地方 当晚明遭遇楚辞 世界的青花 再版寄语 试读章节 我是从《洛神赋图》知道《洛神赋》的。在我的印象中,《洛神赋图》在70和80年代的中国,正像缭娜丽莎》在西方一样的流行。打开杂志,翻开报纸,你会经常看到这一幅古老画卷的启首那一段;它甚至会出现在明信片上,火柴盒上,让你回避不得。于是,也正像《蒙娜丽莎》一样,《洛神赋图》是如此的被滥用,让人几乎从有记忆起就知道这一幅绘画的存在,以致最终变得对它熟视无睹,再没有独特、新鲜的感觉。 这正是《洛神赋图》发生在我身上的情形,在耳濡目染之下,这一古老画卷以及关于它的一切都成为了一种知识,我知道这些知识,但并不真正明白这些知识的涵义。直到有一次,我再次偶然地从一本杂志的彩色插页上看到了那如此熟悉的画面,忽然被它奇异的美震慑了。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物,但是,我从洛神回身顾盼、似来似去的身影上,从她临风飘飘的衣带上,从那高古游丝的线描上,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含情脉脉,什么叫惆怅,什么叫可望而不可即。直到今天,我面对《蒙娜丽莎》,也不会产生西方人那种异常的感动与激动,但是,我却能够理解西方人的这种感情了,因为我知道,这正是我每一次看到《洛神赋图》时所体会到的那种情感。 也许正因为对《洛神赋图》太珍重了,我倒一直不急着去读《洛神赋》:在很长时间里,《洛神赋》对我的意义,就在于它为《洛神赋图》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缘由和依据,好像《洛神赋》存在的价值是因为《洛神赋图》而决定的,在我这里,二者的因果关系被完全颠倒过来了。更何况,我们好像不知从哪里早就知道了《洛神赋》中讲述的故事,以及围绕昭神赋》所发生的那一场爱怨嗔痴。正像《蒙娜丽莎》一样,你总是听到人们那么郑重其事地提到它,以致会不可抑制地对它丧失好奇。 直到不久以前,为了研究《洛神赋图》中反映的一些服饰和风俗细节,我才找来《洛神赋》认真地读了一回。一读之下,才知道自己过去是多么的鄙陋无知。 曹植和甄氏之间的悲剧关系前后持续了若干年,而且过程极其曲折复杂,牵涉到残酷的宫廷政治。但是,作为对心上人的怀念,曹植不是像一般人那样,写一篇悼亡文,絮絮叨叨讲述他自己有多倒霉,他爱的人有多不幸——倘是换上现代人,那是要写上厚厚一本回忆录的,展示他和甄氏之间的每一个细节,所经历的每一场风波,周围人对他们的每一点不公。但是,曹植不是平庸的现代人,他对暴露个人隐私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他只是用短短的篇幅,虚构了一个奇特的神话故事,完全用隐喻的方式,表达了永失我爱的沉痛。正如《桃花扇》呈现出完整的长篇小说结构一样,《洛神赋》很像是一篇精彩的短篇小说。短篇小说所讲述的故事,一般来说,应该是“从现在开始,在现在结束”,《洛神赋》在取材上恰恰体现了这一特点。 以我们今天人的眼光来看,《洛神赋》不仅是一篇标准的短篇小说,而且是一篇手法非常“现代”的小说。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始,就对文中故事的真实性进行了一次消解,指出之所以写出这样一篇故事,完全是受了前人创作的启发: 黄初三年,我到京师朝谒,事毕之后,在归途中从洛河上渡过。古代的人有个传说,说是这条河的水神叫做宓妃。我想到宋玉曾经写过楚王和高唐神女的故事,于是也作了这样一篇赋。我的故事是这样的: 我从京师向藩国归去…… 翻成白话,几乎让人误以为是博尔赫斯小说的开头。像很多现代小说一样,作者一上来就来了个自我解构,明确说明自己的故事是杜撰的,是在模仿前人,是戏仿之作。可是,更有意思的是,在已经事先声明是编造的故事中,作者让自己以第一人称“我”的身份出现,成为故事的男主角。在虚构的故事中,“我”却保留了作者鄄城王曹植的真实身份和经历。公元222年,曹植进行过一次途经洛河的旅行,这在历史上是确实发生过的事情,作者在文中一开场就指出,本文中的故事被假设是发生在这次旅行中的一段奇遇。鄄城王曹植这个真实的人成了虚构故事的男主角,整个故事,就是讲述作者为自己所幻想出来的一次虚构的经历。现实和幻想被故意交织在了一起,于是,真实与虚幻的界线被模糊了,二者都丧失了各自的确定性,彼此混淆成一体。P3-7 后记 《潘金莲的发型》是我的第一本随笔集,出版后受到了朋友们的喜爱,对我是很大的鼓励。 当初也没有考虑太多,就是把已经写出的、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都编在一起。但是,最近,一直在和朋友们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读物应该适应当今的生活方式。书小一点,薄一点,可以很方便地塞在公文包内、手袋内而不显累赘,并且能够在比较短的一段时期内读完,这样的形式或许更适合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今日读者。背包里揣了一本颇厚重的书,因为只能利用工作与生活琐事之间的闲隙来阅读,于是很长时间内也只读了一小半,最后似乎成了鸡肋,这种烦恼的经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 因此,这次准备重版《潘金莲的发型》时,我们想做一个尝试,把这本随笔集一拆为三,涉及服饰的部分、涉及饮食与起居的部分、涉及文学作品欣赏的部分各自独立成书,分别名为《潘金莲的发型》、《花露天香》和《想念梦幻的桂旗》。这样,初版的内容就化成了三本小书,让读者可以选择自己更感兴趣的部分,也更方便随身携带和存放。另外,我尤其希望读者获得这样的快感:一本小书畅快读完,合上最后一页,呼一口气,书内的信息依然印象清晰,可以从容地咂摸回昧。 朋友们也许会注意到,我在《花露天香》一文中关于花露在明清时代的状况的说法,与后来所写的《花露的中国情缘》并不一致。 写《花露天香》的时候,我根据有限的资料线索,误以为花露在清代没有实现商业化。但是,中国传统文献让我渐渐认识到这一误会是多么的可笑。不过,想到这篇文章是我很认真写作的结果,也希望保留自己认识改变的过程的痕迹,我没有再对此文进行修正。对于这一点,希望读者朋友予以理解和谅解。 说来真是感慨,我们对于中国自己的历史,对于世界,有那么多想当然的误会,与真相如此隔阂。 不过乐趣也就在追寻真相的努力中吧。不管最终成果如何,过程当中的每一点发现都足以惊喜,足以开心。 希望这三本小书能够像初版一样,继续给朋友们提供乐趣,继续受到大家的喜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