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环境植物修复的理论与技术实践》由王庆海、肖波、却晓娥等人编著,本书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作者承担的国家社会公益性科研项目“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2060302),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荒滩地、废弃地综合治理技术示范”(1308060500460806)、“农田污染因子监测与生态修复技术应用”(D101105046410001)、“人工湿地草本植物的筛选”(Z07090500550728),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高等水生植物对农药的消除作用研究”(2006803),以及北京市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受损生态系统草地植被重建与高效利用研究”(Z0006321001291)。本书是上述各科研项目的积淀和结晶,也是作者及其研究团队长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总结与升华。
《退化环境植物修复的理论与技术实践》由王庆海、肖波、却晓娥等人编著,是在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写成的。本书中介绍了植物修复的理论框架,植物修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植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发展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详细的案例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水体农药污染治理、土壤重金属及石油烃污染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废弃土地治理中的应用等内容,是目前国内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植物修复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的专著。
《退化环境植物修复的理论与技术实践》可作为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地学等相关专业的教材或课外参考书,也可供环境、农业、林业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前言
第一章 植物修复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植物修复的含义及溯源
第二节 植物修复的基本理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
第二节 水土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
第三节 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第四节 污染大气的植物修复
第五节 植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
第六节 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植物修复技术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中的应用
第一节 水生植物对N、P污染浓度的适应性评价
第二节 水生植物及其组合的N、P去除能力
第三节 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N、P去除能力及生活力
第四节 退化湿地的恢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植物修复技术在治理水体农药污染中的应用
第一节 水生植物对杀虫剂毒死蜱的去除作用
第二节 水生植物对除草剂阿特拉津的去除作用
第三节 水生植物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去除作用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植物修复技术在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
第一节 锌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第二节 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第三节 镍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植物修复技术在治理土壤石油烃污染中的应用
第一节 高抗、弱吸收作物品种的筛选
第二节 作物对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的去除作用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植物修复技术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中的应用
第一节 河滨缓冲带植被生长状况和微生物的变化
第二节 河滨缓冲带对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去除
第三节 河滨缓冲带对渗漏水污染物的去除
第四节 复合河滨缓冲带建植后目标水库的水质变化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植物修复技术在水土流失防治中的应用
第一节 植物篱选择与建植
第二节 植物篱的水土保持功能与效果
第三节 植物篱防治水土流失的机理分析与成本比较
第四节 植物篱技术的推广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植物修复技术在废弃土地治理中的应用
第一节 抗逆草种的筛选
第二节 植被重建的生态功能评价
参考文献
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