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来爱物多成癖(北宋收藏文化及其观念摭谈)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白俊峰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宋太宗为什么让武官到收藏典籍的秘阁观书?宋徽宗收藏金石器物,难道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喜好?皇家的古器收藏到底有什么现实功用?苏轼是否卖过自己的书画作品?米芾作伪的心理动机是什么?收藏史,回答的就是这些隐含在一件件文物艺术品背后的历史疑问。
宋代是一个审美的时代,宋人对“物”的关照,烙印了鲜明的价值观和浓郁的美学趣味。在收藏领域,他们的行为和观念经过近千年的继承、整合和发展,已经注入民族的文化基因。借由收藏这个话题,让我们洞窥千年前的社会图景、艺术生活和时代芳华,与那些有趣的灵魂进行一次对话。
作者简介
白俊峰,1976年出生,祖籍冀南,现居天津。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曾为记者,现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史与收藏史。
目录
前言:收藏文化及其观念
宋代收藏文化述略
第一章 遗编坠简宜询求
第二章 风物催人成南渡
第三章 君子应寓意于物
第四章 功名不如翰墨久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收藏文化及其观念
我在《大宋收藏》一书
的写作中,对宋人围绕收藏
活动而生发的各种观念产生
浓厚兴趣,但囿于个人能力
和时间等因素,并没有过多
探讨。在持续的阅读和思考
后,终于决定来谈谈这个话
题,于是就有了这本新书。
这也是我试图通过收藏文化
,洞窥宋人政治社会生活乃
至文化心态,构建收藏史写
作体系的又一次小小尝试。
在正式开始探讨这个话
题之前,有必要先说明两个
基础性的问题。
首先,收藏文化的本质
到底是什么?收藏是人类极
其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收
藏的历史,从宽泛的意义上
讲,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历
史几乎是同步的。人们收藏
的品类涵盖了人类的社会生
活,即经济、政治和文化的
方方面面,但依照约定俗成
的惯例,则主要包含文物艺
术品,这其中,书画、瓷器
、玉器、金石器物、典籍、
时玩等,自古就是中国人的
喜好,也是我们研究收藏史
时观照的重点对象,特别是
书画艺术品,更是重中之重
。正因此,学者们通常把收
藏史归类为艺术史的范畴,
特别注重对文物艺术品递藏
信息、辨别真伪等方面的考
证与研究。这种研究,当然
是无可厚非的。但收藏作为
人类的社会文化活动,其活
动主体是有血有肉的人,而
收藏史关涉历史中的人与事
,与彼时的政治环境、经济
发展、社会习俗和文化心态
等都有紧密联系。因此,收
藏史并不等同于艺术鉴赏史
,仅从研究的对象而言,前
者比后者更为宽泛和宏观,
收藏史的研究不局限于艺术
品鉴藏活动的线性演变,而
应强化收藏文化的概念,突
出人这个关键因素,通过观
照人的行为和观念,概览丰
富多彩和复杂多变的历史文
化图景。窃以为,所谓收藏
文化,就是人类围绕各类收
藏品而发生的赏鉴、储藏、
流通、研究、使用等文化活
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观念
。这是对传统意义上的“艺
术鉴藏”这一概念的延伸和
发展,研究的范畴扩大了,
研究的重点则由观照“物”进
而推及“人”。
本书就是对上述想法的
一个实践。较之《大宋收藏
》着墨于宋人的收藏活动,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人,以及
由此而来的观念。而对观念
的解读,则是收藏文化的核
心。这就引发了第二个问题
,什么是收藏观念?借用罗
宗强为张毅《宋代文学思想
史》所作序言中的一句话—
—极简略地说,文学思想就
是人们对于文学的看法——
收藏思想或收藏观念,实际
上也是人们对于收藏的看法
,或者说,是人们围绕收藏
活动而产生的看法。这其中
包含了两个层面:微观层面
,是人们对藏品获取、辨伪
、欣赏等方面的观念,具体
到宋代,比如米芾的辨伪方
法,就是收藏活动中最基础
的观念之一。这种观念基于
收藏行为本身,是附着在收
藏行为中的。但是,人类的
情感又是如此复杂微妙,宋
人的许多收藏观念,既包含
在苏轼《宝绘堂记》这样的
专论中,更多的则表现为人
们的行为方式,犹如隐匿于
历史深处的草蛇灰线,这是
宏观层面的收藏观念,是由
收藏行为引申和阐发出来的
,需要从宋人丰富的收藏活
动中爬梳。比如,徽宗的收
藏行为就是其营造“丰亨豫
大”的帝国气象的一种手段
,是其“理想国”的重要表征
之一,在北宋晚期特殊的政
治文化语境中,并不是我们
想象的所谓“雅好”那般简单
。因此,收藏观念不能脱离
收藏活动,撇开行为,所谓
的观念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但是,如果把宏观的收藏观
念的范围无限扩展,显然也
不合适,比如宋人对艺术的
品评,虽说是收藏赏鉴的范
畴,但更应该归属艺术史。
所有的话题都应有一个相对
的边界。这个边界如何把握
,确实需要斟酌。
总之,收藏观念不仅是
收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每一个时代思想演进的
内容,蕴含着太多有趣的话
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
通收藏活动中涉及的艺术创
作、真伪赏鉴、诗词题跋等
方面,从艺术史、文学史乃
至政治史等多个角度观照古
人的收藏行为。比如,苏轼
“寓意于物”的收藏观与其提
出的书画“写意观”之间有着
天然联系,前者面对的是有
形的物质载体,即收藏品;
后者面对的是非物质层面的
创作技巧和理念。这两者是
很难分开的,共同构成了苏
轼艺术赏鉴的观念和理论。
苏轼告诉我们,不仅要在艺
术创作中注重“意”的表达,
获取或欣赏艺术品时也要注
重“意”的注入。这两个“意”
,都是主观感情和精神的折
射。区别则在于,前者与“
形”相对应,脱离了“形”的
束缚,更加侧重于“意趣”。
后者与“欲”相对,强调的是
对趣味和品位的观照,主张
收藏要摆脱“欲”的羁绊,追
求收藏行为的价值和意义。
苏轼的艺术观大多见于他对
书画作品的题跋,在此表达
了自己的收藏观与艺术观。
本书书名取自唐人李涉
《葺夷陵幽居》诗。李涉性
喜翠竹,自言“从来爱物多
成癖”,是千古藏家的真实
写照。天津博物馆藏有清代
朱耷所书的《葺夷陵幽居》
诗行书轴,用笔沉实老辣,
堪为精品。我对“八大”痴迷
已久,用此作为该书题目,
也算是一种机缘。书中附有
一篇宋代收藏文化的绪论,
是对正文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6: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