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今日之格局,大致可概括为“北有京东、南有腾讯、中间有阿里”。各派之间又各有不同。
就北派电商而言,技术为王,实用至上。君不见“中国硅谷”中关村汇聚着形形色色“程序猿”,他们的中国梦自然是“建一个网站、卖一些东西、赚一些钱财、娶一位女神”。由此可见,北派电商是相当务实的,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即是佐证,之初,以编程高手身份步入江湖,至今日,更以“没有最贱,只有更贱”为噱头,引无数以“花最少钱买最好货”为毕生消费准则的买家尽折腰。再说南派,雄心壮志,无所不包,规模第一。腾讯以一款移动通信软件起家,之后一发不可收,进入电商时代,再度发力,砸钱、码货、招人、扩店……充分发挥其“有人的地方就有QQ”的用户优势,不失为互联网江湖里的“万能钥匙”。再说中间的阿里巴巴,集南北之优势,又有技术、又有规模,还有理念和计划。不得不说,马云是个天生的企业家,也是中国电商的实际领路人。当然,阿里巴巴所在的长三角地区,向来具有市场化的基因,走街串巷做买卖的优良传统与分布遍地的商业涓流都深刻影响着阿里巴巴的商业梦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句看似简单的口号,恐怕令无数来自祖国大陆的小商贩们热泪盈眶——倘若真的存在一个买卖双方自由公平的交易环境,则果真是善莫大焉,在那个叫做阿里巴巴的商业世界中,没有无故的刁难、没有地痞流氓的捣乱、没有有苦难言的心酸。
由此可见,中国电商的发展,无外乎基于三个因素:技术、规模、理念。以地域为代表的划分或许不够精确,但能够道出这个行业一路走来的脉络和前路走去的点滴希望。当然,代表只是代表,代表之外,尚有汩汩细流,百家争鸣。
我们的故事,将围绕这三个电商的终极因素,看他们如何一点点地把这个圈子画完整。其间将往来缠织着金钱、八卦、传奇、恩怨、梦想,蔚为大观。
出场
与今时今日动辄雾霾漫天的骇人场景不同,那年三月,北京一片艳阳,只是偶尔有风徐徐吹过。
此时在金山供职的年轻IT人雷军感到最幸运之处:最好的年纪,最好的时代,最好的城市。即使多年以后,这种感觉也从未改变。很快,他会碰到一个叫陈年的山西人,他们因为卓越网成为同事。
同在北京的刘强东,却没这么好的兴致。概因穷学生也分很多种:不由分说,脸上写满开心的是大多数;只有少数人没个学生样,似乎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全无学生的怯生生模样。刘强东是后一种,你也知道,这样的人被我们称为早熟。就像老话说的,早熟的孩子,放哪儿都会闪光。
先撇下穷学生刘强东,看看另一个人:已过而立之年的李国庆,在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了十年,他准备创业了。年岁与李国庆相差无几的另一个北大毕业生,李彦宏,则在美国读书工作,并且在硅谷混得不错,还在国内出了一本叫《硅谷商战》的书。
此时的深圳,年轻的软件工程师马化腾扮演着骨灰级网友的角色,虽然远没有形成今日互联网的胜景,但家里的四条电话线和八台电脑已经让这位玩家在当地小有名气。他年幼时候在海南生活,后来随父母迁入深圳,从此再未离开这个城市。
南北两地,多年后汇聚这个圈子里最有权势的两队人,绝非偶然。现在看来,一切都不是偶然。P5-7
与人类历史上那些改变世界的新生事物一样,电商注定位列其中。技术层面的彻底变革,当然不是它的全部——人类的存在模式随之改变,这才是最重要的。
——题记
如果你一厢情愿地认为,电子商务这个圈子无比庄严,圈子里的人们个个天赋异禀、肩负为众生开太平的英雄使命,那只能说,你太怪力乱神了。
不是我哗众取宠,讲个小故事你就明白:一旅游车,在路上平稳行驶,天色渐晚。车上一乘客从梦中醒来,蓦然惊觉,车中只有自己,车却依旧向前行驶。乘客大叫:“鬼啊!”此时窗外传来一个声音:“鬼个毛线,车坏了,所有人下车推,就你在睡。”
呵呵,所有人都看见了电商圈子里的事情,结论很简单:这事与英雄无关。就你认为他们是英雄,就好比姚明当了中国作协主席,很怪(虽然这事儿很可能发生)。
电商与英雄,即便不是完全不搭,也是相去千万里。
毋庸置疑,这个圈子以及这种商务模式,用“了不起”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事实上,更夸张一点,用“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来形容也很恰当。可是,请不要忽略,这行当在全球范围内的历史不过十余年:1993年,美国新总统克林顿初掌权杖,从此美国资本市场一飞冲天,只涨不跌的神话一直延续到克林顿卸任。期间,所有高科技概念炒得比北京房价的飙升还迅猛,一大批在美的中国留学生都沾了光,捞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除此之外,此事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这些来自东方的年轻技术流,由此进入IT圈子,不知不觉就为很多年后远在东方的祖国埋下伏笔,正是这些人,主导了日后的中国互联网江湖。
历史的瞬间只在弹指间,用不了几年,互联网之风吹到中国。虽然此事不算头一遭,但要说电子商务的兴盛,却实在是这近几年的事情。
现如今,电商圈子可谓青出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可是,电商有一个问题,就好比两个商人,如果你卖水我卖饼咱们都能生存,如果都卖水或者都卖饼,那估计生意都得黄。
我国电商正是这样,别人有的我也要有,我有的别人也有……
同质竞争还是其次,等到过了大酬宾的几日,买家就随着商家的偃旗息鼓而各自奔天涯了。买家很难留住客人,说到这里,消费者都是功利的,哪有好处上哪,可是电商总不能一直赔本赚吆喝,总要赚钱的嘛,一想到赚钱,“哄”的一声,人群就散将去也。
电商们百结愁肠,想不通为什么麦当劳和肯德基这么同质的商家都能活得好好的?为什么做电子商务,都是同样的模式,同样的策略,却无法共同繁荣呢? 症结所在,电子商务这圈子的门槛太低了,随便找个程序员,简单弄个网页,找一笔资金,谈一些货源,就是一家电子商务企业了。正因如此,每天成立和破产的电商,都得数以百计。
再加上,互联网本身的盈利模式尚且模糊不清,在这个以免费为立足之本的圈子里,你想要用户老实掏钱,基本上很难。
目前来看,运作电商就是个游戏,游戏的谜底谁也不知道。这还只是以单纯的零售为定位的电子商务企业,如果算上广义的电商,什么微博、SNS社交网站、门户网站,这个圈子就更说不清了。
当然了,我们要说的圈子,名为电商圈,诸如某网站、某网、当当、卓越以及形形色色的团购网站,但这个圈子里的故事,又实在没法和互联网上的其他东东割裂,比如开心网、新浪微博、腾讯QQ、优酷、土豆网;以及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化,比如手机、电脑等厂商的在线商城。广义的电子商务,其母体都一样,都是互联网,大家的目标也一样,都是赚钱。这没什么丢人的,一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都是在“空了吹”。
话虽如此,本书要讲的电商圈子,还是限定一个范围吧:以发生买卖经营行为、有实体产品销售的电子商务企业为主,外加其他有趣好玩的互联网行业里的段子为辅。
盘点这圈子有何目的?
首先,这圈子,确实很逗,搏人一笑。某人在某网站买了个床垫,结果送货的物流公司是某网的,就是价格稍微比某网自营的床垫多了5块钱。原来,这位某网站卖家是个“皮包公司”,他接到订单之后,再通过某网“买货”,比某网多卖几块钱,赚的就是这个差价。买家很不爽啊,但是去某网站投诉,去某网投诉,两家都表示“毫无压力”,因为大家都做了生意。至于具体怎么运作,只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那么买卖双方都有自由。这很逗,就是买家估计下次再也不会在某网站这家店里买东西了,还要给个差评……
除此之外,这圈子还有更现实的意义:面对12306订票网站3①的崩溃,有人说要是让某网站之类的民营电商来代理,效果会更好。原因有三:其一,互联网的精髓在于,“用户就是上帝哦亲”,你要啥我就弄啥;其二,互联网企业之间是你死我活的较量,但12306这个一夜之间成为“最牛电商”的网站,和当年的铁道部一样,只此一家;其三,民营企业,打的就是亲民牌,而且是那种真的亲民,不是代表某官方给你打个99折的那种“亲民”。显然,政府部门,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不具备民企的这种“劣势”。
最后一个重要的盘点目的:有个圈子很有意思,总是有层出不穷的故事,而且很热闹,里面的人个个是主角,时而面红耳赤,时而亲密无间。不管搞出多大的动静,他们有一条最有价值的属性——商业精神。这是我们的时代最稀缺的东西。此外还有一点要说明,虽然他们是商人,可是他们很难赚到钱……
你说,这样的圈子,该怎么盘点?
我觉得怎么着也要从2011年的电商风云说起吧?
2011年?那只是个开始,要说就得从十年前说起……
(注:此句仿电影《大腕》的台词)
《圈子段子(4电商那些事儿)》——一窥电商人的圈子,李国庆、马云、刘强东、陈年等大佬演绎电商界的水浒传!
中国的互联网一直产生财富传奇,始终吸引普罗市民的注意力。电子商务又是其中最为热闹、与读者最近,引起最多争议话题的一个领域。
《圈子段子(4电商那些事儿)》以电商圈子为核心话题,以新颖的角度切入,以贴身的跟踪,详细的信息跟踪,成仙了中国互联网中的新锐财富群体——电商财富故事。互联网潮起潮落,在互联网的进化论中,他们成就了奋斗的足迹,也形成了各自的财富密码。他们属于这个圈子,魅力十足的圈子,精彩纷呈的段子。本书由郭亮著。
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李国庆、陈年……
互联网不仅是财富聚集之地,更是传奇诞生之地。这里有口水大战、激情四射,有红二代也有屌丝逆袭,互联网的活雷锋和新商业文明的先烈一起上台,你方唱罢我登场,透过《圈子段子(4电商那些事儿)》不仅能看到互联网的传奇,更了解新时代财富脉络。本书由郭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