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病还需心药医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张清华//曹津逢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本书即要阐明:要想身体健康,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正所谓:求医不如求己,心病还需心药医,心药便是最好的灵药。

内容推荐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现代社会,人心日益浮躁,升学、就业、婚恋 无不让我们面对着过多的竞争和压力。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体验的同时,很多疾病也开始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得了病既要从身体着手,更要从心理矫治。

解放军305医院院长、全军老年病中心主任、著名养生保健专家、博士生导师——张清华先生告诉我们:万病皆由心生,促进身心健康就在于养心。“养心”就是要保持心理健康,当我们做到了自知、自然、自律、自在、自重和自安,我们的心情就会愉快,心态才会平和,精神才会饱满,身体也就自然而然地健康无恙了。

本书即要阐明:要想身体健康,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正所谓:求医不如求己,心病还需心药医,心药便是最好的灵药。

目录

第一章 万病皆由心生,养心就是养生

 1.为什么养心就是养生

 2.心理因素影响人的健康

 3.情绪对心脑血管病人养心的影响

 4.心脑血管病人如何调摄七情以养生

 5.心脑血管病人要学会放松、保持适度

 6.为什么画画练书法、读书听音乐能养生

 7.现代人的生理养生保健理念是什么

 8.如何做好心理养生

 9.健康心理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章 自知——自知者方可自渡

 1.为什么自知者方可自渡

 2.科学健身是抵御疾病的良方

 3.定期做健康查体,掌握自己的健康水平

 4.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对自己进行健康管理

 5.自己的健康要靠自己来维护

 6.自知其乐,少怒少欲利健康

 7.如何学会正确认识健康

 8.寻找自己的健康密码

第三章 自然——顺自然者可与天地同寿

 1.为什么顺自然者可与天地同寿

 2.气候及地理环境与养心关系密切

 3.为什么人顺应生物钟可以养生延缓衰老

 4.要保持随遇而安的平和心态

 5.人的寿命与社会因素有关

 6.环境与人的寿命关系密切

 7.为什么生活环境与疾病有关

 8.遵循人体内部规律利于健康长寿

 9.调节好生活节律有利于健康

第四章 自律——心脑血管病人使用手册

 1.为什么心脑血管病人要重视内心及行为的自律

 2.自律有利于身体健康

 3.如何学会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为什么心脑血管病人最怕情绪激动

 5.心脑血管病人要适当进行体育运动

 6.动静结合利于健康

第五章 自信——心想事成的秘诀

 1.为什么说自信是心想事成的秘诀

 2.自信是延年益寿、战胜疾病的法宝

 3.心脑血管病人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为什么健康长寿要靠自己主宰

 5.为什么心态决定人的命运

 6.豁达大度可健康长寿

 7.坚持信念、树立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第六章 自在——求医不如求己

 1.为什么要重视和充分享受自己生活的自然状态

 2.心脑血管病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

 3.怎样做好自我心理保护

 4.为什么心理健康要靠自己把握

 5.要学会享受良好的自然环境

第七章 自重——对自己和家人的身体。要有敬畏之心

 1.为什么对自己和家人的身体要有敬畏之心

 2.充满爱心是心脑血管病人的一剂良药

 3.和谐的家庭情绪对养生、防衰老非常重要

 4.良好的心理是家庭幸福的基础

 5.学会仁爱、广交朋友有利于身心健康

 6.婚姻状况与健康长寿有关

 7.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健康

第八章 自安——紧急情况下,保持一份平常心

 1.为什么说心脑血管病人紧急情况下,保持一份平常心非常重要

 2.增强健康心理、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恢复

 3.怎样做好心理平衡

 4.如何进行心理保健

 5.坦然面对逆境,化解忧愁烦恼

试读章节

有人说:“人只有在胃痛的时候,才知道胃的存在,只有在心跳异常的时候,才知道心脏的存在……”

这虽是戏言,但试问自己,难道不是这样子吗?

当一个年轻人不再有强壮有力的心跳的时候,当他总是诉说自己很累的时候,很可能说明他的心脏功能已大不如从前了。这就是健康。人一旦失去它的时候,才知道它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着,才知道本应该好好地珍惜它,才明白自己过去对健康是多么不重视,才意识到健康原来对自己是多么重要。

没病的时候,恐怕谁也不会去想得病是怎么回事,谁也不会主动去了解自己的心脏、自己的胃。可是,生活的压力,岁月的伤痕,脂肪的堆积,都给心脏增添了不小的压力。当发现自己血压增高了,大脑不再清醒时,你才终于发现健康原来如此事关重大。

生活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人的身心不由自主地徘徊在许多忧虑苦恼之中。如何舒缓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呢?答案就在于养心。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而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养心。

糟糕的心境可以导致许多疾病的出现。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精神、平和的心态,才是医治疾病的良药。

古语说:“心正才能身正。”意思是精神养好了,病患才会消除。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黄帝内经》也指出:在治病养病过程中,要适时地根据自身的生理变化调整、控制自己的精神情绪,这样才能以良好的心理控制和影响生理机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心脏主要有两项功用,一是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使血液运行到全身以滋养各个脏腑器官组织,再一个就是心能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人的心志正常了,人就会精神饱满、神志清晰、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反之,人就会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反应迟钝、忧郁健忘等症状。有些人甚至会因为心志不正常而出现精神失常、不省人事及昏迷等症状。

春秋战国乃至更早以前,诸子百家就对中医心理养生做过较精辟的论述。此后,历代的医学家也都很重视心理养生。历朝历代的心理养生方法不计其数,至今仍在不断地指导着人们的医疗实践。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精神与健康密切相关,不良的精神情绪可以使人致病,健康的精神情绪也可治病。很多养生大师认为,过度的心理压力是疾病的根源。所以说,人要想拥有健康,首先应该有个健康的心理。

P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9: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