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十个章节。第一章将古病理学研究作了一个大体的介绍,包括这门学科的发展史、研究方法、专业术语,以及本学科研究的局限性等问题,并且还向读者讲述了人类群体生存环境中那些对疾病的流行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的因素。第二章主要讲述人体骨骼遗存的性别年龄鉴定问题。还包括人口学、人口增长、身高与疾病的关系等研究方法,以及种族与健康的关系。第三章主要讲述先天疾病和那些在人出生是发生的疾病。第四章探讨人体骨骼遗存中的牙齿疾病。第五章着重讨论创伤。本章还探讨了在古代创伤是怎样被治疗的,以及在骨骼上留下的证据。第六章讲述关节疾病,它是继齿科疾病之后,骨骼遗存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现象。第七章是传染性疾病。这一章包括非特异性传染病(由多种疑似致病生物体导致的感染)和特异性传染病(由特定生物体导致的感染,如麻风病、结核病和性病梅毒)。第八章主要阐述新陈代谢类疾病及内分泌疾病,新陈代谢紊乱如坏血病、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等。第九章着重讲述肿瘤性疾病(癌症),这种病症在骨骼考古遗存中非常罕见。最后一章谈到自本书的第二版出版发行以来,古病理学的发展历程及本学科的研究前景。
《疾病考古学》给我们呈献了如何运用古病理学最先进的科学方法鉴定古代人类曾经经受的常见疾病和损伤。夏洛特·罗伯茨和基思·曼彻斯特两位学者从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献资料、艺术作品和古代人骨遗存中寻找证据。他们将各种流行疾病的临床意义和解释与疾病本身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果关系形象地结合在一起。
这本完全修订过的第三版《疾病考古学》在研究方法上已经更新,涵盖了这一令人激动的研究领域中发展最迅速的技术手段,比如用于疾病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新进展,还使用了从目前仍然按照原始生存模式生活的人群中获得的相关资料。书中的案例研究遍及整个世界,从史前时期到历史时期的例证都包括了,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的考古学调查方法是如何戏剧性地增进了我们对远古疾病的了解。各章节分别详细地讨论了创伤、肿瘤、关节炎、先天疾病、传染性疾病、齿科疾病和新陈代谢类疾病。作者们使用特定疾病和创伤的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关于我们祖先康乐和安宁的画面。
在古病理学研究领域,《疾病考古学》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于一身的著作,其论述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对于一般读者来讲,它是一本具有启发性的导论;而对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学生,以及专业的考古人或业余的考古学爱好者、医生、历史学家来讲,它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精华读本。
前言 1
致中文版读者 1
致谢 1
人体骨骼图 4
第一章 古病理学研究1
介绍和定义 1
研究历史 3
临床基础 6
研究方法和组织损伤 8
术语 13
古病理学研究的局限性 14
疾病发生频率的生物文化研究 17
人群迁移 17
气候和天气 18
饮食和经济 18
生活环境 20
职业 22
治疗 23
第二章 研究基础25
介绍 25
历史上的人口增长 26
人口增长、死亡和疾病 29
古病理学和数量问题 31
古人口结构:年龄和性别 33
年龄和性别鉴定的分析方法 33
性别鉴定 34
死亡年龄鉴定 38
古入口学研究 41
身高与健康 43
社会地位与健康 46
种族与健康 47
结语 48
第三章 先天疾病49
介绍 49
发育缺陷的病因 52
中轴骨病变 55
无脑畸形和小头畸形 55
腭裂 57
脑积水 58
颅骨骨缝发育的畸形 60
脊柱裂 60
骶椎腰化和腰椎骶化 62
椎骨脱离 62
四肢骨病变 63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63
先天性足畸形 63
中轴骨和四肢骨骼均受累的病变 65
软骨发育不全 65
骨发生不全 67
唐氏综合症 67
第四章 齿科疾病69
介绍 69
龋齿 71
牙槽脓肿 76
牙结石(钙化的牙菌斑) 78
牙周病和牙齿生前脱落 80
釉质发育不全 82
其他齿科疾病及相关病症 85
牙齿磨耗 86
牙齿上的文化现象 88
齿科疾病的记录方法 9l
第五章 创伤93
介绍 93
骨折的类型和原因 97
骨折愈合 100
骨折并发症 102
创伤研究的局限性 103
骨折:现生群体的研究 104
颅后骨骨折:古代群体的研究 106
人与人之间的暴力冲突和外伤 119
斩首和剥头皮 128
“家庭”暴力:杀婴、虐待儿童、尸体防腐和食人现象 130
创伤和死亡原因 132
脱位 133
分离性骨软骨炎 133
创伤治疗 134
截肢术 135
环钻术 137
骨折治疗 141
第六章 关节疾病145
介绍 145
关节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 147
关节疾病:病理过程 148
神经力学型关节病:骨关节炎 150
骨关节炎:受累骨骼 152
脊柱关节疾病 153
活动、骨关节炎和“职业”标志 157
炎症反应型关节病:化脓性关节炎 168
免疫反应型关节病 169
风湿性关节炎 169
银屑病性关节炎 172
强直性脊柱炎 173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 174
新陈代谢型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 177
第七章 传染性疾病 179
介绍 179
非特异性感染 183
骨髓炎 184
骨膜炎 188
窦炎 190
中耳和乳突的感染 193
颅内感染 195
软组织感染 196
特异性感染 199
结核病 200
麻风病 210
密螺旋体属疾病 224
布鲁氏菌病和霉菌病 233
寄生虫感染 235
古病理学中的传染性疾病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 238
第八章 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疾病240
介绍 240
新陈代谢类疾病 240
饮食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243
贫血 245
维生素C和维生素D缺乏 254
哈里斯生长停滞线 260
骨质疏松症 262
内分泌疾病 268
佩吉特氏病 271
第九章 肿瘤性疾病273
介绍 273
良性肿瘤 275
恶性肿瘤 278
继发性肿瘤 281
第十章 结语:未来十年286
介绍 286
过去(自1995年起) 287
古病理学的生物文化群体或生物考古群体研究方法 287
疾病的诊断和解释 287
古病理学工作者 288
关于人类疾病的大型研究项目 289
古病理学数据记录方法的标准化 290
关于特殊疾病和主题的研究 291
方法论的进步 292
现在和将来 293
记录、报告以及古病理学资料使用权限的标准化 293
古病理学工作者、学术组织、会议和媒体 294
古病理学研究 295
资源和分析技术的发展 296
参考书目 298
索引 354